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它包括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还有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其发展阶段包括:绿色设计阶段、生态设计阶段、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可持续设计四阶段。
绿色设计阶段:绿色设计阶段兴起于上世纪80~90年代。首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的思考之中,并提出了3R理念(Reduce-Recycle-Reuse)依次为减少物质和能源消耗、材料的回收利用、可重复性利用。该设计核心思想就是使用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及能源。
生态设计阶段:生态设计阶段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纳入到设计思考的全过程。它是对产品生产的“过程性”干预措施,其“生命周期评估” 是从产品的原料选择、产品生产过程、产品废弃、回收的整个过程都要符合生态设计的要求,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要求。成为当前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和环境保护中重要的实施环节。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超越了设计只对“物化产品”的关注,从系统设计角度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介入。这种设计思想是将一切与设计相关的因素都纳入到系统设计范畴中来,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环境共生共荣的可持续性循环。开拓出一条从设计“物化的器具”转变到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层面上来,设计的涵盖面和范畴已完全超越了以往设计的服务性角色,逐步向社会性角色转变。
可持续性设计:这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它聚焦于社会的公平与资源的平衡,提倡要从使用者需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人类发展中构建一种可持续的,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从商业意识向环境生态意识转变,实现构建社会和谐、幸福的创新型设计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设计不仅考虑当代人的发展,更要考虑整个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提供一个有利于社会、环境和工业实现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性”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目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其内在结构和外在边界都讲发生变化。可持续设计演变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可持续设计的生态创新阶段,它是以减少环境影响来追求生态效益的设计方法。此阶段中有绿色设计,一种“过程后干预”的方法;生态设计,一种“过程中干预”的设计方法;以及闭环设计,一种“生产消费模式干预”的设计方法。
(2)可持续设计的可持续创新阶段,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价值为目标的设计方法。此阶段中有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一种“体验及消费模式干预”的方法;共享设计,也是一种“使用及消费模式干预”的方法;包容性设计,一种“多样性及赋能模式干预”的设计方法;社会创新设计,一种“参与方式及生活模式干预”的方法;以及为社会而设计,一种“社会公平及价值观干预”的设计方法。
(3)可持续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以引导技术、社会、组织和制度转型来创建新的社会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法。此阶段有社会技术系统设计,一种“社会系统结构与技术因素干预”的设计方法;以及系统创新和转型设计,也是一种“社会系统结构与技术因素干预”的设计方法。
在可持续理论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生态创新思维向系统创新思维的转变,其设计焦点从优化单一的物质产品转向改革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未来随着可持续设计范围的扩大,既要求设计从业人员能够解决产品、服务和集成系统的可持续问题,又需作为促进者来促成与各方的战略沟通和设计协作,同时为各类设计创新定位清晰的可持续性愿景。
提纲:
一.概述可持续性设计的产生
二.可持续性设计的演变
三.生态创新阶段
四.可持续性创新阶段
五.系统创新阶段
六.总结
1.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的产生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因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西方企业为巩固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尝试引入生态设计和绿色产品设计等概念,以降低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1997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生态设计——一种有希望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思路》,首次以官方形式向外界推广生态设计概念,可持续性设计由此诞生。
2.基于创新思维的可持续设计演变
“可持续性”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目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其内在结构和外在边界都将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可持续研究不能建立在单个层次上,而要建立在动态变化的系统层次上。可持续性设计的演变从关注产品转向关注人再到关注社会系统,从优化个体转向协调系统,从获取单一价值转向集成多元价值。这表明可持续性设计理论在演变过程中会反复地调整理论框架,持续地更新设计焦点,以及不懈地追求新的价值。由此可持续设计的阶段创新开始起步。
3.可持续性设计的生态创新阶段
生态创新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的,旨在使用更少的资源或通过更有效和负责的生产过程来减弱环境影响。基于生态创新理念,早期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强调在引入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来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全新产品来降低环境影响或改进环境性能,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闭环设计。该阶段注重生态层面上的可持续性。
4.可持续性设计的可持续性创新阶段
可持续创新主张在改善环境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对此,Stevels 认为可持续创新是一个从渐进向激进推进的创新过程,并划分出四个可持续创新层次:①增量式创新;②再设计或“绿色限制”的创新 ;③功能性或“产品替代品”的创新 ;④为可持续的社会的创新。其中,层次①和 ②类似于生态创新,而层次 ③ 和 ④ 对应于服务创新、包容性创新和社会创新等范式,并由此发展出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包容性设计、为社会创新设计等可持续设计方法。该阶段注重社会与经济层面上的可持续性。
5.可持续性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弗里曼于 80 年代首次将系统论引入创新中,他主张创新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组织、制度、政治、社会等因素 。系统创新指的是从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向另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变革。这是一种彻底的变革,旨在协调各方因素来改变社会结构,被看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由系统创新驱动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影响和引导变革的方向和效率,这类方法不仅综合地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还对多种因素的协调共治提供干预与促进。该阶段注重的是社会系统层面上的可持续性。
6.可持续设计需一直走在创新的道路上
可持续性设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疑使可持续性设计理论变得更具战略性,也令企业和政府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更具可行性。未来,随着可持续性设计范围的扩大,既要求设计从业人员能够解决产品、服务和集成系统上的可持续问题,又需作为促进者来促成与各方的战略沟通和设计协作,同时为各类设计创新定位清晰的可持续性愿景,使可持续性设计能够一直走在可持续性创新的道路上。
题纲:1.引出可持续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
2.分别阐述四个阶段是什么
3.总结归纳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它包括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还有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我们都知道设计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可持续设计要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其发展阶段包括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四个阶段。
绿色设计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民众受到“世界八大公害”的影响,开始组建环保组织来对抗工业现代化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并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其中,1980年全国性政治组织——绿党的产生,标志着“绿色运动”介入国家内部,促使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指标。这场全球性运动在设计界形成了一股被称为“绿色设计”的设计潮流。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制造业基于绿色设计的“3R”原则(减少、回收、再利用),致力于重新设计产品品质来降低环境影响,例如减少产品的材料消耗、用可回收材料代替有害材料以及设计能够重复使用的产品部件。
生态设计阶段:
生态设计孕育于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运动。主张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早起的生态设计以践行“清洁生产”战略为核心,主要关注产品的生产阶段,目的是减少生产工艺和产出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的提出,生态设计能够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量化评估,还包括与生产和处置相关的上游和下游过程。
生态设计作为一种“过程中干预”的设计方法,被重用于制造业和建筑业,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和施工中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阶段:
受到服务化和服务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商业模式从销售“商品或服务”转向“商品和服务”。由此产生了“产品服务系统”的概念。简单地说,产品服务系统是一个集成产品、服务、利害关系者和支持网络以及基础设施的系统。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作为一种“体验及消费模式干预”的设计方法,由UNPE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与过去围绕产品的设计视角不同,该方法旨在通过交付功能体验而非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它提倡在产品中纳入服务来使价值产出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脱钩,从而减少材料输入和废物输出,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小成本投入。
社会创新设计阶段:
基于社会创新理论,国际可持续设计与创新联盟主席Manzini在2014提出了“为社会创新设计”的概念,认为这是一系列使社会创新更有可能、更有效、更持久、更易于传播的设计计划。
他主张设计师并非推动社会创新的主体,而是帮助人们在社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创新设计作为一种“参与方式及生活模式干预”的设计方法,旨在凝聚社区力量,帮助人们参与到创新中来创造符合自身需要的产品、服务、社会关系或合作模式。
在 1980—2020 年的 40 年里,可持续设计(DFS)
理论受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影响响,经历了从生态创新思维向系统创新思维的转变。DFS 理论受生态创新、服务创新、包容性创新、社会创新以及系统创新等范式的影响,衍生出多种脉脉相通的设计方法。值得注意的是,DFS 理论在演化过程中,其设计宗旨从考虑经
济与环境因素相平衡,发展成使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维因素相兼容 ;其设计焦点从优化单一的物质产品转向改革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这一系列的变化无疑使 DFS 理论变得更具战略性,也令企业和政府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更具可行性。
可持续设计的发展阶段
一、可持续性设计的生态阶段(绿色设计,生态设计)
二、可持续性设计的创新阶段(创新设计)
三、可持续性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可持续设计作为促成可持续转型的策略性活动,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一直积极地引导着各类可持续环境、服务、产品系统设计。纵观可持续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是一个多种创新思维与多种设计方法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演变过程。
一、可持续设计的生态阶段
可持续性设计的生态阶段以实现更好的生态效益为目的,旨在使用更少的资源通过更有效和负责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基于生态创新理念,早期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强调在利用技术改进设计产品使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再回收,再重复,再使用)两者都孕育于绿色运动,主张设计产品应考虑其生命周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可持续性设计的可持续创新阶段
可持续创新主张在改善环境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并由此发展出产品服务的为社会创新设计的可持续设计方法。
为社会创新设计作为一种“参与方式及生活模式干预”的设计方法。其主张设计师并非推动社会创新的主体,而是帮助人们在社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旨在凝聚社区力量,帮助人们参与到创新中来创造符合自身需要的产品、服务、社会关系或合作模式,例如以照顾老人来抵付房租的共同住房服务等项目。为社会创新设计的提出,使设计焦点由物和人转向社会系统,其主张社区协作和互助互利来推动社区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性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
由系统创新驱动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影响和引导变革的方向,由此发展出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作为一种“体验及消费模式干预”的设计方法,是一个集成产品、服务、利害关系者和支持网络以及基础设施的系统。该方法旨在通过交付功能体验而非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它提倡在产品中纳入服务来使价值产出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脱钩,从而减少材料输入和废物输出,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小成本投入。
可持续设计理论受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影响,经历了从生态创新思维向系统创新思维的转变。
当今世界,人类在对环境过度影响下,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承认支撑社会并满足其需求的生态经济系统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而且是展开一场超越科学和技术,兼具创造性、政治性、公平性和人文性的变革,可持续性设计设计作为促成可持续转型的策略性活动,20 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为应对环境恶化和社会冲突而提出的发展理念,呼吁“在起支撑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 围内,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
在 20世纪90 年代,因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西方企业为巩固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尝试引入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等概念,以降低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1997 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生态设计——一种有希望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思路》,首次以官方形式向外界推广生态设计概念。这一举措加速了设计界关于“设计与环境”的思考。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在谈论可持续发展时仅关注环境问题具有误导性,忽视另外两个支柱(经济和社会),将导致企业无法盈利或无法抑制负面的社会影响 这促使早期的生态设计发展成为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持续设计。其不一定是关于新技术的,但必须是在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同时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福祉。并且其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系 统地满足消费者的生存需求和精神需求。
可持续性设计还遵从“三重底线”原则,集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社会、经济和环境。其被认为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机会,同时提高环境绩效、社会影响和利润空间的方式方法”。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重点集中在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可持续性问题上。当前,其作为一门设计学科已经建立,它是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目标而开展的设计实践、教育与研究活动。
可持续性设计中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目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其内在结构和外在边界都将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可持续研究不能建立在单个层次上,而要建立在动态变化的系统层次上。因此2016 年,可持续性设计的演变过程被划分成四个阶段,并为它的演变确立了一个准时间顺序,包括:产品设计创新阶段 ;产品服务系统创新阶段 ;空间—社会创新阶段 ;社会技术系统创新阶段。
可持续设计的演变不能脱离时代语境,更不能忽视创新思维的影响。微观地看,不同阶段内的可持续设计方法能够在同一个时空中共存,它们相互重叠并相互关联。一方面,这表明 DFS 的演变路径不是线性结构而是树状结构;另 一方面,在产生新可持续设计方法时,旧方法仍会保留并继续发展。例如绿色设计方法虽诞生于20 世纪,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每年将举行国际会议以展示该年绿色设计领域的突出成果。宏观地看,可持续设计的演变从关注产品转向关注人再到关注社会系统,从优化个体转向协调系统,从获取单一价值转向集成多元价值。这表明可持续设计理论在演变过程中会反复地调整理论框架,持续地更新设计焦点,以及不懈地追求新的价值。
第一部分:可持续设计是什么
第二部分:可持续设计的4个阶段
第三部分:总结
可持续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人类福祉的设计理念。可持续设计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理念觉醒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在这一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设计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可持续设计的理念逐渐觉醒。
(1)环境保护意识
设计师和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节约资源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开始尝试使用可再生、低能耗的材料,以减少资源消耗。
(3)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为可持续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绿色设计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在这一阶段,可持续设计理念逐渐发展为绿色设计,关注点从单一的环境保护拓展到资源节约、人类健康等方面。
(1)绿色材料
绿色设计倡导使用环保、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减少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能源节约
设计师关注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力求降低能耗。
(3)产品生命周期
绿色设计强调产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到废弃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三、生态设计阶段(21世纪初至2010年代)
在这一阶段,可持续设计进一步发展为生态设计,关注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1)生态系统观
生态设计将产品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强调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整合创新
生态设计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创新,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社会责任
生态设计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提倡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
四、综合可持续设计阶段(202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可持续设计理念进一步深化,形成综合可持续设计。
(1) 全球视野
综合可持续设计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系统性思维
设计师运用系统性思维,从整体角度考虑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3)创新驱动
综合可持续设计强调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三赢。
(4)智能化发展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可持续设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总之,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从理念觉醒、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到综合可持续设计的演变。在我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可持续设计已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可持续设计将继续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人类福祉,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可持续设计的发展阶段
可持续设计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关注点和设计理念。以下是对可持续设计发展阶段的归纳:
一、早期绿色设计阶段:萌芽与觉醒
早期绿色设计阶段,是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萌芽与觉醒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设计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于是提出了“绿色设计”或“环保设计”的概念。设计师们开始关注材料的环保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性,力求在设计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阶段的实践,虽然局限于单个产品或局部领域,但为后续的生态创新和可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创新阶段:拓展与深化
随着绿色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可持续设计进入了生态创新阶段。这一阶段,设计师们不再满足于对产品本身的改进,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从各个社会视角对可持续时间进行解读,包括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他们开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综合考虑产品的环境特性和资源效率问题,力求在设计全局上实现最优解。
三、可持续创新阶段:融合与引领
进入可持续创新阶段,可持续设计开始与更多领域融合,形成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这一阶段的设计,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物质形态,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情感和社会价值。设计师们通过创新设计来引导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四、系统创新阶段:全面与超越
系统创新阶段是可持续设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可持续设计已经渗透到社会技术系统的各个层面,以引导技术、社会、组织和制度转型来创建新的社会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法,成为推动社会整体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力量。设计师们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论,将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系统创新策略。他们不仅关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具体层面的问题,还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可持续设计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逐步深化、日益完善的过程。从早期绿色设计阶段的萌芽到最终进入系统创新阶段的超越,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和不懈追求。未来,可持续设计将跟随时代发展,继续为我们提供设计的理论基础,使我们走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未来
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阶段
提供:时代背景(为什么要发展可持续性设计)
发展阶段
生态创新阶段
可持续创新阶段
系统创新阶段
当前,全球大多数地区仍备受不可持续问题的困扰。 无论是频发的气候灾害,还是日益尖锐的社会冲突,加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无一不警醒我们,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此,我们 必须承认支撑人类社会并满足其需求的生态经济系统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而且是展开一场超越科学和技术, 兼具创造性、政治性、公平性和人文性的变革——“可持续转型。而可持续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生态创新阶段和系统创新阶段。
生态创新阶段
生态创新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的,旨在使用更少的资源或通过更有效和负责的生产过程来减弱环境影响。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从经济增长转变成考虑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平衡 ;强调经济增长需要与自然极限相平衡,主张生态设计,闭环设计,生态创新。其表现是在引入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来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全新产品来降低环境影响或改进环境性能。例如Steelcase推出的think座椅可以达到百分之99的回收。这个阶段的主张在于经济和环境的价值。
可持续创新阶段
相较于生态创新阶段,可持续创新阶段还考虑到了社会公平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把社会公平作为第 三要素纳入可持续 发展框架;强调代内和代际的公平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主张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为共享设计,包容性设计,为社会创新设计的设计方式,通过人为干预的政策来进行可持续性创新,且国际可持续性与创新联盟主席mannizi主张设计师并非推动社会创 新的主体,而是帮助人们在社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启示设计师要注重社会价值。这个阶段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价值。
系统创新阶段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弗里曼于 80 年代首次将 系统论引入创新中,他主张创新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组织、制度、政治、社会等因素。系统创新指的是从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向另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变革。系统创新阶段强调社会技术系 统设计 ;为 系统创新和 转型设计,运用社会系统 结构与技术因素干预设计焦点同时涉 及物质和非物质领域,以实现颠覆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变 革强调在人与人、人与事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建 立互利关系,以至于解决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潜在冲突, 从而促成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和谐兼容 与发展。该阶段相较于前两个阶段更强调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和谐兼容与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性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生态创新阶段,可持续设计阶段,系统创新阶段其设计宗旨从考虑经 济与环境因素相平衡,发展成使经济、社会和环境等 多维因素相兼容 ;其设计焦点从优化单一的物质产品 转向改革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
提纲:
一、可持续设计名解➕发展阶段
二、1.可持续设计的生态创新阶段
2.可持续设计的可持续创新阶段
3.可持续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
三、总结
正文:
可持续设计是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减少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使用可再生资源,优化能源,减少废物,促进公平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和环保的设计理念。其中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生态创新阶段、可持续创新阶段和系统创新阶段。
1.可持续设计的生态创新阶段
生态创新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的,旨在使用用更少的资源或通过更有效和负责的生产过程来减弱环境影响。基于生态创新理念,早期可持续设计方法强调在引入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来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全新产品来降低环境影响或改进环境性能,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闭环设计。
2.可持续设计的可持续创新阶段
可持续创新主张在改善环境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其中可持续创新被认为是一个渐进向激进推进的过程,包括四个层次:(1)增量式创新(2)再设计创新(3)功能性创新(4)为可持续的社会的创新。由此发展出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包容性设计和为社会创新设计等方法。
3.可持续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
在系统创新之中,主张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组织、制度、政治、社会等因素。这种创新变革旨在协调各方因素来改变社会结构,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由此系统创新驱动的可持续设计方法,是需要以影响和变革社会方向为目的,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从而进行多方协调共治干预与促进。
综上所述,可持续设计理论经历了基于过程性、系统性的多维度发展,因其作为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目标,使得人们要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不断深入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不再单独的停留在表层的视角。
当今世界,人类在对环境过度影响下,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承认支撑社会并满足其需求的生态经济系统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而且是展开一场超越科学和技术,兼具创造性、政治性、公平性和人文性的变革,可持续性设计设计作为促成可持续转型的策略性活动,20 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为应对环境恶化和社会冲突而提出的发展理念,呼吁“在起支撑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
可持续性设计中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目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其内在结构和外在边界都将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可持续研究不能建立在单个层次上,而要建立在动态变化的系统层次上。因此2016 年,Ceschin & Gaziulusoy 将可持续性设计的演变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并为它的演变确立了一个准时间顺序,包括:产品设计创新阶段 ;产品服务系统创新阶段 ;空间与社会创新阶段 ;社会技术系统创新阶段。
可持续设计的生态创新阶段:
生态创新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的,旨在使用更少的 资源或通过更有效和负责的生产过程来减弱环境影响。基于生态创新理念,早期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强调在引入 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来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全 新产品来降低环境影响或改进环境性能,如绿色设计、 生态设计和闭环设计。
可持续设计的可持续创新阶段:
可持续创新主张在改善环境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可持续创新是一个从渐进向激进推进的创新过程,并划分出四个可持续创新层次:增量式创新;再设计或“绿色限制”的创新 ;功能性或“产品替代品”的创新 ;为可持续的社会的创新。其中,层次1和2类似于生态创新,而层次3和4对应于服务创新、包容性创新和社会创新等范式,并由此发展出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包容性设计、为社会创新设计等可持续设计方法。
可持续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
系统创新指的是从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向另一种社会技术系统变革。这是一种彻底的变革,旨在协调各方因素来改变社会结构,被看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由系统创新驱动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影响和引导变革的方向和效率,这类方法不仅综合地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还对多种因素的协调共治提供干预与促进。
可持续设计的演变不能脱离时代语境,更不能忽视创新思维的影响。微观地看,不同阶段内的可持续设计方法能够在同一个时空中共存,它们相互重叠并相互关联。一方面,这表明 DFS 的演变路径不是线性结构而是树状结构;另 一方面,在产生新可持续设计方法时,旧方法仍会保留并继续发展。例如绿色设计方法虽诞生于20 世纪,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每年将举行国际会议以展示该年绿色设计领域的突出成果。宏观地看,可持续设计的演变从关注产品转向关注人再到关注社会系统,从优化个体转向协调系统,从获取单一价值转向集成多元价值。这表明可持续设计理论在演变过程中会反复地调整理论框架,持续地更新设计焦点,以及不懈地追求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