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工艺美术运动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的一场影响力极大的设计风格运动。其追求自然风格,讲究精致合理的设计和手工艺传统,直接促进了新艺术运动的产生。
新艺术运动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和完全是从自然的设计风格。在新艺术运动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继承性上,两者有这许多相同之处:
1.两者都是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
2.都受到莫里斯的思想理念和设计实践的影响,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
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的重视和热衷,打造整体艺术的主张;
4.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从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而两者在风格理念也有存在着不同之处:
1.工艺美术运动重视哥特式风格,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主义、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
2.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接受莫里斯认为纯艺术和应用艺术之间不应该有高低之分,而应该不含偏见的平等对待等概念。同意莫里斯对于工业化批量制造的产品丑陋粗劣的批评,但是并不认可他对于工业化的完全抗拒和否定。设计师们不仅考虑传统手工艺特点,更考虑如何使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能达到更高的美学水平。
3.新艺术运动相对于工艺美术运动涉及到了更广泛的设计方面,平面设计算是其影响最深刻的一个设计范畴。其表现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综上,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反思和改变,虽然他们的理念不符合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但对世界设计的发展和之后设计运动的借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的设计传统;新艺术运动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其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和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未超过工艺美术运动。
< >从新艺术运动对工艺美术的延续性上来说,其间存在许多相同之处
< >首先,它们都是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对,都提倡简洁的形式,都提倡自然风格的装饰题材;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践者威廉·莫里斯在染织品设计中经常用到植物和花卉的纹样,这一点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很好的继承,比如吉马德的地铁入口设计,采用各种植物藤蔓和贝壳样式。
<>其次,它们都是对工业化的反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约翰·拉斯金在其著作《威尼斯的石头》一书中提出:艺术家应该用“手”,而不是机器在作品中表达,这一点在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高迪的作品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其著名的作品-圣家族大教堂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工业相抗衡;
< >同时,它们都受到了日本风格的影响,例如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格林兄弟”,其设计的根堡住宅,具有明显的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特点,采用木构件,讲究梁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同时,在新艺术运动中,现代之家的领导人萨穆尔·宾就十分热衷于日本风格
< >从整体上来看,其两者之间反维多利亚装饰、反对工业化、受到日本风格影响等具有相同之处,但从局部来看,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 >首先,从装饰动机上来看,两者都是对维多利亚的反对,但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哥特式和中世纪风格,威廉·莫里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哥特式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设计作品红屋就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没有直线和平面,这一点也在“新艺术之家”的设计思想中明确提出。
< >其次,从对待工业化的态度来看,工艺美术运动完全反对工业化,约翰·拉斯金认为,工业化格局了劳动者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创造出好的产品的;而新艺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接收工业化,在威尔德、格拉斯哥四人组、彼得·贝伦斯等人探索下的直线派,建立起了与现代主义连接的桥梁
< >最后,就其运动的本质来说,虽然新艺术运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新时代工业化的憧憬和探索,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其推崇的手法仍然是陈旧的,如果说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所提出的运动宗旨是进步的话,那么新艺术运动相比之下,反而是退步了。
< >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都是设计师在工业革命的洪流下对于设计的方式的探索,都企图在艺术和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两者与时代洪流背道而驰,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造成的影响是具有进步性的,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同:两者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动,都受到威廉·莫里斯的思想理念和设计实践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对大自然的崇尚,强调从自然界汲取设计的灵感和动机,以大自然作为最基本的创作源泉。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本身,就是影响“新艺术”的源头之一。拉斯金、莫里斯等人关于将绘画、雕塑等纯艺术与装饰艺术融合起来,打造“整体艺术”的主张,对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很有启发。
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装饰运动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它对于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的热爱,对于中世纪风格的热衷,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技艺的崇尚,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对,都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推崇哥特式风格,强调手工艺的复兴;而“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主义,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接受莫里斯认为纯艺术和应用艺术之间不应该有高低之分,而应该不含偏见地平等对待等概念,同意它对于工业化批量制造的产品丑陋粗劣的批评,但并不认可他对于工业化机械生产的完全抗拒和彻底否定。
和“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以及浮世绘的影响。尤其是葛饰北斋的作品,一起摒弃几何透视的二维视角构图,以及强烈的色彩,为“新艺术”运动注入新的活力。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后期起源于英国后来影响国际的一场设计运动,旨在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恢复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行会传统,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开端。“新艺术”运动则是在欧洲兴起的一场以自然风格为主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形式主义设计运动,主张人类视觉环境中一切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不过究其根本,“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艺术风格上,“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一方面,二者都表达了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新艺术”运动承袭了“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自然曲线和简洁的造型,且二者都受到东方装饰风格的影响。但是“新艺术”运动主张在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源泉,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了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这一点与“工艺美术”运动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此外,虽然二者在装饰上都推崇自然主义,但“新艺术”运动反对完全照搬自然,注重对自然形态的二次创作,从而得到一些优美的曲线和流动的有机形态,这也是其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不同之处。
另一方面,两者都体现了对工业化风格的厌恶,并希望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平衡。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都没能真正解决工业化的大社会背景下技术与艺术、手工艺与机器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探索产品装饰风格问题的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在做产品的表面文章,最终走向“形式主义”,其在理论思想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二者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触及问题核心。
虽然二者都表达了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不喜,但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运动是不反对工业化的。相反,“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设计师们十分注重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所能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并作出了很多尝试。比如说,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亨利•凡•德•威尔德就支持新技术,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并鲜明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
从意识形态来说,“新艺术”运动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矫饰的贵族风格泛滥的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设计改革,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这与“工艺美术”运动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之中,企图消极逃避革命洪流,并返回中世纪的复古主义是大为不同的。
“工艺美术”运动牢固建立在拉斯金等理论先驱的教义之上,主张回归中世纪那种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之下,以排除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产品功能与形式的隔阂,并未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更积极的设计态度而奋斗。而“新艺术”运动则超出常规,把它的诉求直接指向美学,充分体现出其为“艺术而艺术”的意图。
以辩证的眼光来看,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新艺术”运动,虽然都有其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都是现代设计的酝酿、探索阶段,对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同点:
1、 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2、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3、它们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
4、它们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
5、它们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不同点:
1、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2、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3、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
4、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答:1895-1910年的新艺术运动是一场影响了十余个国家的设计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其受到了19世纪英美国家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继承并发扬了其一些主要思想并进行了创新的设计思想与实践。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有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值得我们对比与思考。
首先是二者的相同点:1.都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的风格,都反对工业化,主张恢复手工艺,这两个运动风格都处在新型工业化浪潮来临之时,面对工业化和传统装饰风格的双重前提下提出的;2.两者都放弃传统风格,转向自然主义的怀抱,都主张传统自然的动植物纹理,都体现了自然动机;3.都学习了日本的装饰,受到东方设计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也存在着差别:首先体现在工艺美术运动虽然主张放弃传统风格,但其也提倡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彻底反对传统,主张纯粹的自然主义,主张曲线和有机形态。
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展示工业成果而逐步形成一场设计改革运动,只在少数国家爆发,没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思想影响了新艺术运动的爆发,从法国和比利时开始,持续了十余年,影响了十多个国家并在西班牙达到顶峰,是一场影响更深远,站在旧手工艺时代和现代化时代中间的时期,预示着新时代现代主义的即将到来。
1.工艺美术运动
2.新艺术运动
3.相同点:
1.二者都反对维多利亚时期矫揉造作的装饰形式
2.都提倡师从自然,主张从自然中提取装饰
3.都是反对工业化机械化的,支持和发扬手工艺
4.都学习了东方风格
5.都为后世提供了经典的可参考形式
4.不同点
1.新艺术运动反对一切传统艺术形式,其艺术形式师从自然;工艺美术运动还保留了对古典主义哥特风的追求和复兴。
2。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有明显的不同。工美则集中在英国内容较一致。
3.新艺术运动影响范围更广
相同点:
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装饰风格的反对,同时也是对工业风格的强烈反应,并且都是受到了莫里斯的思想理念和设计实践的影响。
2.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热衷,无论是新艺术运动还是工艺美术运动,他们都是迫于工业化和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压迫而开始的改革,其所向往的还是手工艺。
3.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开始采用自然装饰,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
4.都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日本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
不同点:
1.工艺美术运动,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来源。
2.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传统风格,彻底走自然风格,强调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装饰的动机来源于自然形态的曲线风格。
3.新艺术运动暗示着工业化时代即将出现。
4.工艺美术运动可以说是一种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运动,在各个国家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格。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皆为在19世纪工业革命达到顶峰后,机器提升效率导致分工,从而使设计与技术分离的背景下,精英阶层对市面上出现的产品问题进行探索的产物。新艺术运动虽然在工艺美术运动基础上开展,不同于浪漫主义的工艺美术形成的民主精神(为大众服务),其思想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精神内核,其更偏向于形式上的革新。在地域影响下,新艺术运动比工艺美术运动涉及地域更加广泛。
在背景上来看,新艺术运动设计家们进一步对设计与技术分离导致的问题进行深化探索。随着新材料的进一步革新,造型风格上,不像崇尚中世纪的工艺美术追求简洁复古,如威廉莫里斯的红屋和壁纸产品,皆吸纳了传统中世纪风格。新艺术摒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在现有基础上尊崇贴近自然的,并且其各地风格各异,并没有统一的风格,比如以吉马德和高迪为代表,造型上推崇曲线,否定机械。如采用曲线和有机主义的法国巴黎地铁入口。而以贝伦斯和威尔德为代表的设计家推崇直线造型,肯定机械,承接了装饰艺术运动思想,而工艺美术运动各个流派皆否认机械。除了以上二者的差异外,工艺美术和新艺术同作为现代设计开端的两个运动又有许多的共同点。
二者思想上的的根源都来自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家约翰拉斯金,遂二者探讨的主题相同,即技术和设计分离下导致的产品问题。由于同作为工业革命的国家,其运动开展地皆源自欧美,各国在一战前社会较为稳定,中产阶级慢慢兴盛,且开展贸易,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且二者基本上都否定机械,在同为资产阶级发起的运动背景下,手工艺制造造成产品价格昂贵,无法达成批量化生产,普罗大众支付不起所生产的产品,所以二者皆没有发展为大众服务的目的。
总之,两种风格并未触及到产品设计本质,未顺应历史潮流,忽视了机械的作用,未根本解决机械化时代到来造成的产品问题,皆为形式主义风格。但对设计与艺术关系的探索为承接现代主义起了积极的影响,皆为现代主义的前夜。
是不是应该是在艺术和技术之间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