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包豪斯中“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新体现在哪里
1、技术与艺术的是如何产生的?——为大众服务服务为目的,包豪斯继承了这一设计观点。
2、工艺美术运动期间的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存在,
3、包豪斯期间,对于艺术与技术的新的考量,并体现其“新”的地方
4、总结
包豪斯的“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其目的是为“大众生活而设计”这一设计观念早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就被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所提出。在工艺美术运动期间,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影响,拉斯金推崇中世纪的体制和艺术,来反对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在今天看来,拉斯金是想通过对中世纪的怀念和重视手工艺更大程度上是解决设计与人的关系。而威廉莫里斯继承其意志,认为设计不只是个人审美情趣的问题,而是与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更加强调设计产物的功能属性。即设计应该用来解决人所居住的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说包豪斯“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观念是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设计改革运动,尤其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总结和发展。
而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拉斯金也开始意识到艺术与产品功能的密切关系,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瓦解,并将高高在上的艺术走向大众生活,打破艺术与手工艺的界限,将各行各业的手工艺都纳入到艺术的殿堂,即设计的艺术性不单单只是那些绘画艺术家,而应该包括工匠以及民间手工艺制造的,并设计出民间也能触摸的到的高级的艺术审美的产品。
反观包豪斯,将工艺美术运动的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为目的设计观念继续发扬光大,并且更加明确了设计的真正目的认为设计应该以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前提并加以审美性,并将工艺美术运动对反对机械化生产设计转变为将机械化生产与设计审美进行结合的设计,因为在包豪斯初期同样对现代大工业生产表现出反叛立场,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社会问题,且传统的手工艺的生产能力和审美意象与大众生活的需要背道而驰,于是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开始将其纠正,并重新评价现代大工业的生产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世界出发,将艺术与现代工业大生产结合。这即是包豪斯中的技术以大工业生产和工艺美术期间的技术的手工艺生产为区别的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中的技术的新。
而在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中的艺术即审美性,从传统以对中世纪文化的推崇并获取灵感,到包豪斯期间不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立全新的教育,以解决社会问题的为大众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培养出专门的设计师为目标的设计学院,并聘请专门美术师和工匠从最基础的三大构成结合各个产品的功能、结构属性来进行学习培养设计师,并使其能够设计出既具备审美性又具有功能性以解决服务社会问题的设计产物。
综上,格罗皮乌斯从战前重视艺术、手工艺教育转变到强调理性思维、技术知识上的教育。格罗皮乌斯思想上的转变,让包豪斯脱胎换骨,成为走向机械化时代符合工业化时代的新学校。这也是包豪斯的技术与艺术方面的“新”的统一必然表现。
一、包豪斯地位➕设计原则,溯源:工艺美术
二、工艺美术中艺技结合是什么
三、包豪斯中的艺技结合是?新在哪
3.1包手工艺和机械化结合;工艺术和手工艺
3.2包强调跨学科合作;工艺术手工艺,并未走进大众
3.3包功能和理性,按人需服务;工仅意识到设计应重视内部结构。
一、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设计原则:为大众生活而设计。而在这之前“工艺美术”运动的主流设计观中也存在着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观点。
二、“工艺美术”运动中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观点由目前看来仅仅是个形式主义的口号,主要体现于其并未顺应时代发展,逆流而上反对机械化,并强调艺术与中世纪手工艺结合,因此这于大众设计背道而驰。
三.包豪斯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的引领者,明确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相比“工艺美术”时期,技术不再局限于手工艺,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工业化,从高高在上的宝座走向生活。
3.1包豪斯在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中,将手工艺和机械化结合,从众神之中走向贫民窟的小巷,坚定的落实了设计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是“工艺美术”时口号响彻着设计为大众,却逐渐走向宗教为权贵而设计的形式,因此包豪斯强调和机械化结合是大批量生产的基础,是为大众服务的外在表现。
3.2包豪斯在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中强调艺术家、建筑家、雕塑家的协同合作,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推动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展,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从现实世界出发,将艺术与工业大生产结合。而“工艺美术”则脱离“大生产”强调艺术与精美且产量小得手工艺结合,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并不能做到为大众服务,而包豪斯艺术与大生产的结合则确立了为大众服务的基础。
3.3包豪斯在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中强调功能主义和理性。大工业生产必然是标准化大批量的过程,这其中必然包含了理性的前提,设计之中以功能和理性为主是包豪斯的一大进步,相比于“工艺美术”意识到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包豪斯则是更笃定的确立功能主义,为大众的需求而设计。
综上所述,包豪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之“新”在于其真正的让设计走向了普罗大众。从理论上的提出到教育中的实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真正的展示了其可行性和前沿性。
包豪斯“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新体现在哪里?
提纲:
第一部分:总起。
第二部分:(1)格罗皮乌斯时期:传统手工艺与艺术结合不能为大众服务,意识到艺术要与现代大工业生产结合——为大众生活而设计
(2)汉斯时期:“为人民服务”促进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密斯凡德罗时期:“为现实生活服务”少就是多的形式美和功能结合,现实生活决定设计。
第三部分:总结。
格罗皮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是包豪斯的指导思想,其目的是“为大众生活而设计”在包豪斯三个时期的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与以往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形式都有显著的区别。
(1)格罗皮乌斯时期的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时期的包豪斯,新的体现在将设计与现代化生产结合以此来实现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工艺美术运动时期通过艺术与手工艺结合意图来实现为大众设计,但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能力和审美意向与大众生活需要相去甚远,设计并没有做到为大众服务反而成为了精英艺术。因此格罗皮乌斯认为实现这种理想必须从现实世界出发,将艺术与现代大工业生产结合。设计采用低廉的现代材料没有装饰,以此来为当时德国贫穷人民服务,真正实现设计为人人理念。
(2)汉斯迈耶时期的包豪斯
汉斯迈耶在包豪斯任教时期开设了三大构成的课程,实现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统一,这是“为大众服务而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他认为设计是要与消费者,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为了促成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他将学校的车间与企业中实际生产设计相结合。这是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前所未有的。
(3)密斯凡德罗时期的包豪斯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逐渐接受了大工业生产,密斯凡德罗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少就是多”,强调设计中的简洁,几何化。他设计思想与设计形式仍围绕着“为大众而设计”,设计中的形式和美感是要与现实生活为前提的,做到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
综上,“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具体体现在格罗皮乌斯时期是其在确定艺术美感和实用性的基础上从以往手工艺生产方式转变到了大工业生产方式;到了汉斯迈耶时期,他又将这种形式进一步深化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而到了密斯凡德罗时期对“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不论是追求新的生产方式还是新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为大众而设计”,这也是其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新的体现。
提纲:
1、对包豪斯中“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做名词解释”
2、概述:沿着帕金、柯尔、拉斯金和莫里斯设计思想的轨迹,格罗皮乌斯开始了变革设计教育的行动。"而这种变革的中心思想,是要艺术与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当时包豪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上上述理念赋予了新的定义使用了“新”技术有了新“目的”,本文将从以下三点简述包豪斯“艺术与技术新统一”新在哪里
3、“新技术”
“新定义”
“新目的”
沿着帕金、柯尔、拉斯金和莫里斯设计思想的轨迹,格罗皮乌斯开始了变革设计教育的行动。"而这种变革的中心思想,是要艺术与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当时包豪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上上述理念赋予了新的定义使用了“新”技术有了新“目的”,本文将从以下三点简述包豪斯“艺术与技术新统一”新在哪里。
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与科技统一的口号。设计的艺术表现在重视产品使用质量、改善产品的设计。技术体现在包豪斯打破当时艺术教育中形成的"自由化"、"非标准化"的设计思维,强调标准、强调科学、逻辑的技术,和艺术表现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一、“新技术”
比起莫里斯所提出的技术与艺术统一中的技术是能够避免机械化造成粗制滥造的工匠而包豪斯则是为面向工业化的机械技术,这种对于技术的革新顺应了机械化时代的发展顺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此外相比于传统的工匠和艺术家的等级差异
二、“新定义”
“技术与艺术新统一”新的本质在于设计师对设计有了“新的定义”,莫霍利﹣纳吉就任包豪斯的"形式导师"把设计当作是一种社会活劫,强调解决问题,重视设计的社会功能,要实现这种活动就就必须从现实世界出发将艺术与现代化大生产结合。
三、“新目的”
包豪斯把艺术设计观中“为艺术而艺术”转换成“设计为大众现实生活服务”这是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目的,比如金属家具是作为当代生活的必要设施而非它物来设计而且标准化机械生产下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能让设计服务与大众现实生活,“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实现了他的“新目的”包豪斯创新性的找寻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现实生活而服务的目的,这反应他对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创新价值。
虽然"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这个要领的提出已距今天的我们有近一个世纪之遥,但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临新的一次社会升级转型,我们重温这一原则时,发现它仍对我国目前的现代设计创新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提纲:
1.介绍包豪斯创立的背景与成就。
2.介绍包豪斯之前的主流设计观为引出后文的包豪斯的“新”做铺垫。
3.通过介绍包豪斯斯的设计理念与作品来阐明他的“新”新在哪里。
4.总结。
包豪斯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风格成为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包豪斯”一词是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造出来的,后由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发扬光大。
自14、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逐渐从宗教、政治、经济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同时,艺术内部各个门类的相互区别和分离,促使各门类艺术趋向封闭和专业化,艺术家也随着专业技术要求的提高成为具有某种独特能力的社会精英,艺术和艺术家开始和大众隔离。再到19世纪中期时,"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学说的兴起使艺术在远离社会现实和大众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本应为大众生活服务的工艺美术成了“精英艺术”。这也使得当时的艺术本身成为了艺术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包豪斯”诞生了。
包豪斯始终秉持着一条原则“为大众生活而设计”。这是包豪斯的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内在精神,也对包豪斯“新”的产生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当时的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成立这所设计学院时便是想通过设计教育影响德国工业界,并进而去改造德国社会。当时的德国人名生活贫困,资源又多掌握在少数权贵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渐渐开始有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雏形。他的设计大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造价低廉的现代材料,采取简单没有装饰的艺术。这些工业革命后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的低廉新材料却不被当年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所看好,甚至格罗皮乌斯那既简单又没有装饰的艺术不被当时的艺术界所认同,因为当年的设计普遍“为了装饰而装饰”。这种大胆的结合为后来包豪斯的指导理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埋下了种子。
1923年,格罗皮乌斯提出了新的指导理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这可以视为包豪斯在确立“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思想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虽然格罗皮乌斯此时并没有明确提出“为大众生活而设计",但从他聘用莫霍利-纳吉的情况看来,"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目的是“为大众生活而设计”。而在之前艺术是上层权贵们才能享受的一种“奢侈品”,不难看出包豪斯的“新”也体现在艺术与设计的服务对象上。
早期的包豪斯反对现代大工业生产,他们认为大工业生产只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与艺术没有任何的联系,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工艺生产能力与审美意向和大众所需要的生活相去甚远,这令他们意识到需要重新评价现代大工业生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认识到想要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就必须要从现实世界出发,讲究艺术与工业大生产相结合。这样的一种理念放到当下的社会中是一种主流也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新”思想。
在当时社会上的设计师与艺术家们为了单纯装饰艺术而去设计去创作,但是出来的成品却大多没有实用价值,甚至不懂的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而包豪斯在设计教育观念上强调要学生的作业要与企业项目密切结合。由此培养出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这种“新”便体现在两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相融合,也是字面意义上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包豪斯被迫关闭后,包豪斯的成员将包豪斯的思想带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战后的经济萧条,生产模式的改革,工业设计风格的影响一直到“商业性设计”的诞生,经历了这种种一切的包豪斯成员们也开始讲“为生活而设计”的思想向“为利润而设计”转变。这种“新”的设计思想虽然使人觉得里面充满了“铜臭味”但是其本质上也是与“为大众生活而设计”是有共通之处的,为了实现高利润,他们会调查研究大众生活的需要以此来设计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这不也是“为大众生活而设计”吗?这种设计理念上的“新”不也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吗?
综上所述,直到今天,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大众生活而设计”依然是当下设计师们的核心观念,这是包豪斯灵魂与精神的延续也是现代设计师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这种“新”精神的也应该由21世纪的设计师们来延续,带着这份责任感为更美好的明天而设计。
包豪斯中“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新体现在哪里
提纲:一.1.简单介绍包豪斯
2.概括包豪斯之前的主流设计观
二.,“新”(写对比)
1.为大众设计。
2.承认机械化。
3.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生活。
总结:“新”最主要体现在为大众而设计,以人为本,设计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包豪斯,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风格成为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包豪斯"一词是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造出来的,后由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发扬光大。
14,15世纪艺术逐渐脱离宗教、政治、经济,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到了19世纪中期,“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学说的兴起使艺术越来越远离社会现实和大众生活,而艺术家也随着专业技术的要求提高,转向为精英服务,开始和大众脱离
“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新”体现
一、为大众设计
19世纪中期,设计师受“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学说兴起的影响,“精英艺术”盛行。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其建筑材料,结构和设计与其中粗制滥造的工艺品极其不符,工业产品外形粗制简陋,也引发了希望促进工业设计的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及对设计的反思。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他希望改变过去那些只为少数权贵服务的状况,他的设计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低成本现代材料。而汉斯更是将为民众服务作为自己的设计目的。以上都能体现出包豪斯为大众设计的体现。
二、承认机械化
虽然水晶宫博览会的失败导致许多设计师反对机械化,认为其生产的产品都是没有灵魂的产品,甚至早期的包豪斯也不例外。工艺美术运动下反对大工业生产,强调中世纪的手工艺生产方式影响着格罗皮乌斯,他早期依旧强调艺术教育与手工艺相结合。在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下,他意识到传统手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审美意向都与大众需求相去甚远,格罗皮乌斯纠正了其忽视工业大生产的优势,他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要将艺术与现代工业大生产结合。
三、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生活
无论是包豪斯开创的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还是它提出的“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又或者是将艺术与机械化大生产相结合,都体现出他对大众生活服务的理想,人们的物质最求,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都是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格罗皮乌斯纠正早期包豪斯的表现主义倾向,汉斯迈耶通过接受企业设计委托,密斯强调形式与实用相均衡。都体现出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生活。
综上所述,“包豪斯的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新”正是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追求,设计必须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提纲:
1、包豪斯介绍、引出下文(时间、地位、影响等)
2、主要内容——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新在哪里
(1、“新”体现在包豪斯呼吁“解决问题”的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艺术的统一;
2、“新”体现在包豪斯承认“工业生产”的技术与“以人为本”的艺术的统一;
3、“新”体现在包豪斯提出“技术知识”与“创作艺术”结合的新教学方式的统一)
正文: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开创性思想为全球所瞩目并产生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影响。尤其是由包豪斯提出的“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打开了“持续千年的手工艺时代”困扰设计先驱们的牢笼,并开创了影响后世百年的“新”思想。本文便是着重说明包豪斯开创的思想——“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的“新”表现在哪里。
1、“新”体现在呼吁“解决问题”的技术与“实用艺术”的统一
在包豪斯前的设计先驱们深陷“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学说的泥潭。这种情况一方面表现在“为装饰而装饰”的过于在乎设计作品的形式,导致装饰与作品的本质无明显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技术与艺术”分离导致的技术的应用与艺术的表现割裂感明显。这种情况在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上暴露无遗。包豪斯提倡通过运用科技发展的新技术真正落实到实用艺术上,抛弃不必要的形式,让艺术装饰能与实际生活的需要统一起来。
2、“新”体现在包豪斯承认“工业生产”的技术与“以人为本”的艺术的统一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也曾提过“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他的思想是工匠的手工艺技术与艺术家们的创造性艺术的结合服务于大众。而包豪斯在他的基础上认识到全靠手工艺的形式是难以服务于大众的。因此,包豪斯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展望抛弃了莫里斯对工业化生产的偏见,接受工业化并利用工业化。包豪斯的三代校长一步步的推进“工业化技术”服务于为大众服务的“以人为本”的准则。不断普及工业化设计的同时将过去“艺术对大众生活的反叛”拉了回来,落实技术为民众的服务。
3、“新”体现在包豪斯提出“技术知识”与“创作艺术”结合的新教学方式的统一
包豪斯的思想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只凭少数人的行动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包豪斯真正落实并发扬了“技术知识”与“创作艺术”的开创性教学方式。从格罗皮乌斯在任时期“双轨制”的教学方式——“形式导师”与“技术导师”同时培养学生,到汉斯迈耶在任时期对标准化、“三大构成”课程开设切实的服务于大众生活,再到密斯凡德罗进一步落实并推动包豪斯的理念,包豪斯的新理念切实培养了一大批设计人才并随之传播到全世界。
包豪斯“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是讲究科学与艺术、理想与现实、内涵与形式的,其设计思想将深深的刻在设计历史的里程碑上。
1概述包豪斯与“技术与艺术新统一”
2 走向生活的艺术
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跨学科的教学与设计合作
从形式的考虑到符合机械生产的设计
3总结
包豪斯是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而成立的设计教育学校,它希望通过设计教育影响德国工业并进而改造德国社会,为“大众的生活而设计”因此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其中包含了他对设计中艺术、技术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新要求。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目的是“为大众的生活而设计”,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为设计走向生活带来了可能性。在过往的手工艺时代,设计为少数权贵服务因此设计的用材昂贵、奢华,以彰显他们的优越性。他们对工业生产的钢铁与玻璃感到不屑,但工业材料的高产量,低价格使其走入大众生活成为可能,包豪斯对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为其“走入大众生活的设计”的目标提供了物质上新的可能性。
在设计的形式上,包豪斯也提出了其新思考。无论是过往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折衷杂糅的维多利亚风格,亦或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中世纪哥特风格的追捧,都是对已有风格的转移使用。这些风格都曾为教会或是权贵服务,但当时的工业生产技术并不能满足这样质量的形式复制,于是包豪斯摈弃了过往已有的风格,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更具效率的艺术。
但这一风格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出于其对于艺术与生产的新考量。过往的工艺美术运动对于机械生产的抨击在于机械生产产品的无审美性,但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重新评价现代工业大生产的能力,他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就必须从现实出发,于是在此之前对于产品审美新问题的解决仅停留于改变产品形式问题本身直至包豪斯才开始基于工业生产的特性开始设计符合工业生产的艺术形式,同时融入新材料的运用,一种具有新质感,新特点的现代主义风格在德国扩散,直至整个欧洲。
于此同时,包豪斯推动了设计的跨学科交流。自工业工业革命后,设计师与手工艺人开始分离,设计成为了一项集体性的生产活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停留于艺术与生产,这限制了产品的实用性发展。而包豪斯教学融入了多学科教学,将强调艺术、手工艺教育转变到强调思维、技术知识的教育上,使设计更符合生活实用,证实了设计融入多学科技术的必要性。
包豪斯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对艺术、技术的思考推动了设计走向生活,为后续设计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思考。
大纲:第一段:总起: 介绍包豪斯 地位 观念 影响
第二段:新要与工艺美术运动做对比 联系与区别
分论点:1 设计理念之新:为大众生活而设计
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不仅限于少数权贵 从现实出发 (战争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 莫斯金 继承和发展
2 设计手段之新:与大生产相结合
3 设计原理之新:功能主义的体现 汉斯迈耶
4 设计教育之新:交叉设计 手工作坊
包豪斯中“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新体现在哪里?
包豪斯于1919年由格罗皮乌斯创立在德国魏玛市,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他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旧作为相对应的概念,探讨新的时候必须会拥有一个旧的参照系。所以,要探讨“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难免会与工艺美术运动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做两相对比。接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包豪斯中“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新体现在哪里。
1.设计理念之新:为大众生活而设计
包豪斯倡导设计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改变以往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设计观念,使设计不仅限于少数权贵,而是服务于千千万万人。包豪斯反对设计师在设计之中通过样式主义来表达其风格特性,而是将所有的艺术形式转变为标准化的基本结构,从“无风格”中体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形式美。因此,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理念的出现,代表着现代设计观的转折。从工艺美术运动提出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之后,包豪斯总结和发展了其原理,并正式确立了其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2 设计手段之新:与大生产相结合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设计初期深受拉斯金和莫里斯设计观念的影响,反对大工业生产,强调中世纪的行会精神和手工业生产方式。现代技术的发展让格罗皮乌斯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必须从现实世界出发,将艺术与现代大生产结合起来。这种设计手段对于受到战争的影响的德国人民来说尤为重要,设计师考虑到当时的德国人民贫困状况,通过造价低廉的设计材料来降低人民的生活成本。设计手段的转变,是包豪斯脱胎换骨,成为走向机械化时代、符合工业化时代需要的新学校。
3 设计原理之新:功能主义的体现
包豪斯的设计强调功能主义,主张形式服从功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产品外观追求单纯、简单、明晰,促进标准化并考虑商业因素。包豪斯老师纳吉将设计视为一种社会活动,注重设计在社会中的功能性特质,强调实际地解决问题。在设计中包豪斯更看重产品实用性,而非纯美学,根本目的是解决设计与人的关系问题。
4 设计教育之新:设计与实践的统一
包豪斯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强调设计与实践的统一,包豪斯建立了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法,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全球设计教育,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和理念被世界各地的设计教育单位广泛采用,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更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提倡民主设计、主张大工业生产和功能主义的观念,体现了技术与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并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优化了美学系统与人们的审美。
题纲:1.谈包豪斯的设计原则
2.“新”体现在哪里(设计理念和实践,设计方向,教学理念)
3.总结归纳 启示
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由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办而成的,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教育学院,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包豪斯学院在15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艺术设计教育,完善课程体系,使教学更加合理化。包豪斯具有众多设计教育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设计与艺术的新统一”,制定设计的目的应该是人而不是物。包豪斯认为,艺术与技术不应该有分别,艺术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是能够随心所欲创造的工匠,利用自己的灵感进行创造,将技术变为艺术,所有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源于工匠技术,工艺和技术不应该成为对立。除此之外,包豪斯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倡导功能主义,形式依附与功能,而不是功能依附于形式。所谓功能主义,就是要重视设计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不是设计形式,设计首先应该符合使用的要求,再考虑形式的美观,其次设计应该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
1923年,格罗皮乌斯提出了的新的指导理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可以视为包豪斯在确立“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思想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从这个时候开始,包豪斯彻底摆脱了中世纪行会的影响,开始走向成熟,它的思想和实践也开始对世界产生影响。其“新”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设计理念和实践的“新”,包豪斯在设计实践中强调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素,它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产品,并能供工厂大批量的生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应用,如一汽大众的新CC车型,其设计理念正事包豪斯的体现,追求技术与实用、艺术欣赏与舒适享受的完美结合。
其次,是设计方向的“新”。“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设计观的出现意味着现代设计观的转折,代表了新的设计发展的方向,这是包豪斯崛起在20世纪,深刻影响世界各国设计和设计教育的根本原因。比如魏玛时期的印刷工作室主要强调平面艺术品的印刷,到了德绍时期则把重点放在版面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这些符合生活需要的实用美术上,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变化。
最后,是教学理念的“新” 包豪斯在教学上采用双轨制体系,造型导师和技术导师共同教授每一门课程,即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既具备现代艺术造型基础,又掌握机械生产,加工技术的新一代设计师。
直到今天,包豪斯的许多经典设计仍然备受称赞,追根溯源“为大众而设计”的观念起了决定作用,这已经化作包豪斯的灵魂,化作它的设计和设计教育的精神内核。“为大众生活而设计”所强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或许能为设计师的设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消解“为利润而设计”的危害提供一些借鉴。
反观包豪斯中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新主要体现在它明确了设计的真正目的应该以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前提,并将工艺美术运动对反对机械化生产设计转变为将机械化生产与设计审美进行结合的设计(具体的阐述了新的体现)。在包豪斯初期,其深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以旧的思想延续对传统的手工艺的热枕,而忽视了审美意象与大众生活。格罗皮乌斯认识到这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社会问题,于是重新评估现代大工业的生产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世界为出发点,将艺术与现代工业大生产结合。这即是包豪斯中的技术以大工业生产和工艺美术期间的技术的手工艺生产为区别的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中的技术的新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