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回顾,从远古时期到近代史,再到现代制造与设计的关系。
请各位学子们对这一期的课程做一个大致概述。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和装饰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萌发了。从设计的诞生到现代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生存设计阶段:从原始社会,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设计主要使用的工具是石头木骨等自然材料加工工具,一直持续到奴隶社会时期的这一阶段被视之为设计的萌芽阶段,称之为生存设计。
①在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和进一步发展需求,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而展开设计,这种设计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整个族群的延续,故而设计产品质量非常高,代表作有打猎用的澳大利亚回旋镖和航行用的格林兰人兽皮筏。设计萌芽阶段大概起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国大约于春秋时期结束,西方的设计萌芽阶段大概于古埃及文明诞生之时结束。
②在奴隶社会的艺术设计主要是满足奴隶主阶级统治需要,受到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决定性影响,从造型和装饰上反映出奴隶主的思想意识、精神活动和等级压迫。其象征性功能大于实用性功能,主要用于祭祀、宴会、葬礼等礼仪性场合。奴隶社会的设计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手工技巧上都有卓越的发展,而且设计行业齐全规模庞大,作品精巧,手工业是最能代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行业。
2.第二阶段——手工艺阶段:在人们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和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后,生产力提高,生产资料空前富足,而劳动水平和设计手段也愈发成熟,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例如炼铜就是在人们掌握更高温度的火焰后,将铜矿石里面的铜利用化学的置换反应炼制出来,进而制作出了许多的青铜器。技术进步后,人们开始探寻更加舒适和更加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因此推动了设计由生存设计的萌芽阶段迈入了手工艺的设计阶段。在西方和东方,设计的手工艺阶段基本上跨越了整个封建社会阶段。中国的手工艺阶段是从秦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结束,而西方的手工艺阶段大概是从古埃及文明出现到工业革命结束。
①中国手工艺阶段的代表主要有陶器、青铜器、瓷器、家具四大品类。
a.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陶器的发明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在这之前,人类只能通过对自然材料进行加工与改变外形。而制陶的发明则是通过火的运用,人为地改变器物造型。
如彩陶和黑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如赭石和氧化锰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多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代表作有出土于半坡型彩陶,器型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和细颈瓶,如人脸鱼纹形陶盆
黑陶是指在烧制快要结束时在窑顶慢慢加水,产生浓烟,渗透在陶器表面,形成致密的漆黑光亮的表面,以器型别致工艺精巧而著名。代表作有薄胎蛋壳黑陶。
b.青铜器:最早出现于龙山文化与齐家文化,但主要作品还是诞生于夏商周时期,于商末周初达到鼎盛春秋战国时期衰落。除却用于祭祀之外,也是一种表示尊贵卑贱的一种礼器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也用于兵器、乐器或车马器。
c.瓷器: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瓷器,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宋代达到鼎盛。中国的瓷器受到书画艺术影响较大,在保障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设计上崇尚自然,体现士大夫趣味和平淡天真的社会主流哲学思想。
在宋代就有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
在瓷器上主要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窑变法是利用釉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现象产生出不规则色彩和裂纹而形成的自然效果。显得朴素大方、具有特色。
另一种是陶模,利用刻有花纹的陶模,在瓷胚未干时印出花纹。
d.家具:家具是人们开始劳动就有的器物,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家具工艺的发展,在明代达到顶峰。这是因为我国园林在明代发展到了鼎盛,在园林建筑中家具作为配合整体设计风格的重要角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郑和下西洋后也带回来了众多优质木材,而且明代手工艺进步,锻炼技术大幅提高,木工工具种类增多,质量也较高。
在种类上主要有椅凳类、床榻类、屏座类、台架类和几案类。光是在椅凳类上就有官帽椅、挂灯椅、圈椅、方凳等样式。
但是在清朝家具上则更是注重家具表面的装饰利用玉石、陶瓷、珐琅等进行镶嵌,这破坏了家具整体的形象比例和色调的统一,使得产品无论在功能还是在美观上都大打折扣。
e.此阶段是我国工艺品的成熟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封建社会时间跨度长,经济制度上也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故而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而且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之工艺品的范围也是较为狭窄,但是也诞生出了许多精美的富有我国哲学思想和民族特色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但是我国手工艺设计阶段发展时间过长,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计发展。在宋代结束后,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没落,况且封建社会思想控制严重,不求新不求变,诞生出来的作品质量也逐渐下降,尤其是在清朝中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政府贪污腐败,社会上下一派萎靡不振,器物过分注重于华丽的装饰,而忽略了设计上的创新,所诞生的精品更是寥寥无几。
②西方手工艺阶段的代表作根据不同地域和社会环境而有所变化和区别,主要代表作品和风格主要有埃及家具、罗马柱式、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
a.古埃及的艺术作品大多都沉稳、单纯、朴实与崇尚自然,如埃及金字塔,建筑设计上十分高大、稳定、简洁,气势恢宏以彰显法老权威,而在埃及家具设计上,几乎都有兽性腿来支撑,并且前后的腿部朝向一致,在后期设计师们在家具上加入了背部的支撑,说明设计师们开始注重家具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b.罗马柱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多立克、爱奥尼亚与科林斯三种类型。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刚劲雄健凸显出阳刚之美,而爱奥尼亚柱式则秀美华丽一派轻盈娟秀,科林斯式装饰性十分强烈具有少女般的窈窕。
c.哥特式风格:如教堂,总体上利用高大尖拱的垂直向上与塔顶尖锐的特点营造出强烈的向上动势以表达对天国的强烈向往,配合内部的彩色玻璃投射的五彩的光给人以真主降世的神秘感和压迫感,在当时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制作技艺皆十分精湛,装饰性十分强烈。
d.自从文艺复兴之后,社会掀起人文主义思潮,开始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设计创造上以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为榜样,追求庄严、含蓄均衡的理性美。在16-17世纪交替之时,天主教权威下降。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追求豪华、浮夸和世俗享乐,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法则的限制,追求个性化的发展,深深影响了教堂、家具和室内设计和后来的洛可可风格。
e.洛可可风格是在盛行于18世纪的法国宫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纤巧、精美、艳丽、娇柔为主要格调的、以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艳情艺术,装饰繁杂精美、大量采用C与S型曲线,构图强调不对称,带有轻快的优雅运动感。
f.此阶段是欧洲工艺品的发展阶段,在文艺复兴之前欧洲社会长期落后,经济发展低下,文化发展更是几近于无,欧洲国王们目不识丁,国家发展水平处于原始部落和奴隶社会之间,故而基督教的存在合法性获得承认后就所向披靡,一跃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主线,故而艺术的存在主要目的是宣示主的威严和基督教的权威,为了在文化水平低下的社会里宣传教义,设计风格也偏向于简洁明了、端庄大方兼以威严厚重,给人以直观感受上的心灵震撼。
但在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迅速,宣扬人本主义,基督教的权威下降,世俗王权开始崛起,设计风格多样化趋势逐渐显露。在16-17世纪出现的巴洛克风格富丽堂皇偏向于男性的阳刚之美,而在17世纪的古典主义风格则简约严谨,18世纪风靡的洛可可风格轻巧优雅偏向于女性的阴柔之美,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则简约严谨,这些风格在不同地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设计风格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二、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的影响
1.工艺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场艺术运动,其主旨乃是维护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地位,使其免遭工业设计粗制滥造的影响甚至是取代,并希望复兴以哥特式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的一场实验性设计运动,起源于英国,后成为一场国际性的艺术运动。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范围小但是影响深远。
2.工艺运动主张设计的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在装饰上强调师法自然,为后继的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参考风格。但是工艺美术运动过于推崇手工艺,将其推向工业化的对立面,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导致设计偏离了正确的航道。而且由于过于强调产品的装饰,推崇哥特式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使得产品的价格不可能为收入地位的平民所使用。
三、新艺术运动对设计的影响
1.“新艺术”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和过渡,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地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两种趋势的决裂——先前的历史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的决裂。它实质上仍然是一场装饰运动,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进化的重要步骤
2.“新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风格,它是指从1880年到1910年左右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艺术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发展了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的自然植物造型语言,同时吸收了东方文化的异国情调。它试图打破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界线,内容涉及到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雕塑以及绘画领域,与文学、音乐、戏剧、舞蹈也不乏联系。新艺术运动以英国、法国、比利时为中心,波及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影响因素的不同,新艺术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在德国,新艺术运动称之为“青年风格”,青年风格的艺术家和比利时设计师亨利·凡·德·维尔德有广泛的合作,并借鉴了苏格兰“格拉斯学派”的造型语言,这与法国和比利时的新艺术风格中常见的曲线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新艺术运动在一些文艺评论家、理论家和艺术家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但20世纪涌现的装饰风格和艺术形式大多收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新艺术”的理念对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装饰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北欧的有机设计,甚至于是二战以后的后现代主义都有所启发。
远古时到近代史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萌芽阶段,所工艺阶段,工业革命阶段。设计萌芽阶段,在远古时在人类为了适应和驯服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始有了设计的产生,所产生的设计往往质量很高,关系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生死;手工艺阶段随着温饱与危机的解决,人类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就通过手工劳动的方式美化生活,那时候设计生产销售是一体的,所以产生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如我国的明代家具铜灯和陶器以及外国古埃及金字塔和家具,帕提农神庙,哥特式建筑和巴洛克洛可可家具等。工业革命阶段,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设计与制造也开始了分工同时也标志着设计的商业化,专业化以及民主化,如保尔顿小五金工业高标准生产的产品和魏德伍德公司生产出来的厨房用品等。
随着第1次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大批工业产品投放市场,虽然一定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但设计上却非常的粗糙,在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后,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利斯为首的英国艺术家,产生了一场设计改革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同时对英美两国的设计和生产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英国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英国设计的发展,在理论思想方面却推动英国建筑风格设计以及家具设计。与此时期的美国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进行扩大生产,标准化设计起到促进作用,如建筑上的芝加哥学派形式,追寻功能简洁明了的外观,注重内部结构,大胆的应用新材料等,对后来的民主化设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装饰风格运动是“工艺美术”的改革,影响范围广,很全面。继承工艺美术,对大自然崇尚,强调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和动机作为创作源泉,由法国地铁风格,比利时线条,高迪建筑,维也纳分离派,以及德国青春风格等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对,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影响深远,新艺术设计取材于自然与新材料元素的大胆运用,形成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并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但其本质源于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格,现代设计发展应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得设计语言完美结合服务于人类的理念,同时在现代设计的基础上努力创新。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艺术运动,起源于英国后成为了一场国际运动,目的是为了解除工业设计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并希望复兴以哥特式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是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民主思想的实验性设计运动,后成为一场国际运动。代表人物为理论倡导者约翰•拉斯金以及实践倡导者威廉•莫里斯。(是什么)
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首次的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博览会一方面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反面刺激了工业设计的改革。水晶宫展示的用繁琐雕琢来掩饰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让机械都定论者痛心疾首,同时这些人成了新设计思想的奠基人并催生了工艺美术运动。(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小但影响深远。一方面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和“美与技术相结合”让我们理解了做出好的设计要以理解艺术为前提。同时它所提倡的装饰性艺术要回归自然,而不是一味讲求标准化和设计教育,避免了设计缺乏个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反精英阶层设计虽然具有乌托邦色彩但激发了后世对设计与消费者关系更深层的的思考,以上思想都为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对设计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是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以及实用艺术风格,显示了欧洲文化基本上的统一性,也表现了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与交融。新艺术运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是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的必要步骤。新艺术在时间上发生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时,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是什么)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普法战争后欧洲得到长时间和平,对工业化厌恶,开始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是设计师对新材料结构的热情和艺术界所流行的“整体艺术”。(背景)
在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新艺术运动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新艺术运动是对古典艺术的总结和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它是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真实反映。新艺术运动所运动的大量的优美曲线与色彩,丰富了视觉效果,尤其是孟菲斯以及流体渐变风格,对当下的平面设计提供了许多借鉴。新艺术运动新颖的版式编排也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先河,刺激了当代青年设计的探索与发展。而且,新艺术运动开始大量尝试用工业化生产的新材料,如玻璃和铸铁,并探索了这些材料在装饰艺术领域使用的潜在可能性,为后来艺术家对材料的运用提供了经验。(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生存设计阶段,该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是设计的初步萌芽;
2.手工艺阶段,该阶段的东西方设计各有特点,发展趋势和特征各不相同;
3.工业革命阶段的设计。
第一阶段:生存设计阶段
该阶段是早期人类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安全,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而产生的设计。尽管生存设计在设计上十分简单,但其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死,因而往往是高质量的设计。而人类的设计就是在为了满足生存和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有澳洲土著人使用的飞镖。
第二阶段:手工艺阶段
手工艺阶段开始于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的创造性活动。不同于生存设计阶段的物理方式,如打磨、敲击成型,手工艺阶段开始利用火来制陶,冶炼金属等。
欧洲: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奴隶制走向衰亡,欧洲逐步进入中世纪。而在文艺复兴之后,诸多要素发生了改变,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也不断发展。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风格大致经历了以下几种演变:中世纪之前的古希腊罗马设计、埃及风格的设计;中世纪盛行的哥特式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后的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
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建筑之上,其建筑通过不同形制和石质梁柱构件的特定组合表现出独特美感:多立克柱式体现出男性阳刚雄健之美、简洁大方;爱奥尼克柱式体现出女性的婉约柔美、轻盈秀丽;科林斯柱式则重装饰,对少女窈窕体态进行模仿。古希腊陶器和家具也是其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陶器的红底黑纹瓶和黑底红纹瓶,装饰纹样生动传神。家具早期模仿埃及家具,较为僵硬,而后期则发展出独特风格,线条优美,符合力学原理。
埃及崇拜自然,有很强的拜物倾向。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埃及建筑设计的顶峰,三角结构突出建筑物的高大稳定,表面简洁,气势宏伟,给人以极强的压迫感。而在家具设计方面,埃及家具几乎都带有模仿兽腿的腿部结构,前后腿朝向一致。前期的家具设计较为生硬,后期加入了背部的支撑,舒适性和实用性大大提升。
哥特式风格出现于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服务于神权,体现出一切向上帝的宗旨。该阶段的设计风格善于利用垂直向上的趋势和锐利的尖端营造出直上天际的飞升之势。哥特式教堂外有高尖顶,内部装饰彩色玻璃花窗,给人以高大飘渺的感觉,同时又营造出神明降世的压迫感。该阶段的设计是手工艺人技艺的体现,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界限模糊。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马丁王银座。
于14世纪在意大利最先萌芽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宗旨,重视人的情感,强调人的地位和需求。该时期的设计一反中世纪刻板风格,主张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中汲取灵感,同时又大量运用曲线作为设计元素,体现出庄严、均衡含蓄的特点。
在16-17世纪于意大利盛行的巴洛克风格则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设计的理念。该时期的建筑追求豪华、浮夸的表面处理效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程式,建筑设计上常用断裂、堆叠的山花,在支撑的转折处常用双柱或三柱作为装饰,构图节奏和空间布局不均衡。而家具设计风格则延续了建筑风格的改变,强调动感和整体和谐,体现出重视装饰、华美等特点,同时体现出宗教的宏大气势,有男性的阳刚雄劲之美。
洛可可风格流行于18世纪的法国,该时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宠幸宫妃,因此宫内装饰受到女性审美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国清式家具设计的影响。洛可可风格的家具腿部弯曲纤细,多有镶金螺钿装饰。在设计特点上有构图的不对称性、有着华丽装饰、偏爱自然题材的装饰,体现出女性的纤细轻巧之态等。
相较于巴洛克和洛可可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体现出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艺术和建筑学的倾慕和模仿,有着适度、简洁、明确等特点,两者有较为鲜明的对比。
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时期,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是动态的,受所处地域、国家、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阶段设计的变化过程又体现出循环往复的规律,直至工业革命后又,设计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
中国手工艺阶段经历了从远古氏族利用火烧制陶器,制作出如半坡文化中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庙底沟文化中的漩涡纹陶瓶等精美器物。再到利用铜这一金属,制造出诸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宏伟的青铜器。而在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设计又进入新的高度。汉代的长信宫灯作为宫中起居的生活用品,利用虹吸原理吸走多余烟气,同时可以调节光线明暗。宋代汝、哥、定、钧、官五大名窑,使得中国瓷器审美发展至新的顶峰。明代园林兴起,郑和下西洋带来众多木材,文人审美的加入,诸多要素综合使得明代家具体现出精简厚雅的特征。
中国手工艺阶段的特点大致有两点:
第一,设计产品的制造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且大多都是较为简单的生活用品。因为手工艺阶段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受到限制,往往不能生产过于复杂的设计产品。同时设计产品往往都富有个性,产品的装饰成为体现设计风格和价值的重要手段。
第二,设计产品的设计与销售往往一体化,设计者与消费者十分熟悉,而这种熟悉也使得设计者需要尽可能提升设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举动也使得手工艺阶段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
工业革命阶段:
于18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设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艺阶段采用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设计方式,设计者与制作者通常为同一人,且制作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更大量、优质商品的需求。该阶段设计产品主要服务于上层阶级,同时,手工艺设计和制造方式有极强的历史传承性,不同设计者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先进生产方式、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成功运用,都促使设计发生转变。该阶段的设计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批量化生产和批量化消费推动。
同时,由于手工作坊被工厂替代,机器替代手工劳动,工厂中的大量工作都由未经受手工艺技术培训的工人承担,工人不会凭主观意识对产品产生影响,产品的生产服从标准化。设计者与制作者间出现了明确的专业分工,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后来在19世纪,由于标准化和可互换零件在美国发展起来,设计与制造达成完全分离。
而设计上的转变也带来了设计师地位的改变。工厂生产的产品服务于大众,为刺激消费、增加销量,工厂需要对旧产品进行翻新,并不断推出新产品。设计师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一环,地位和重要性都大大提升,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兴行业。在18世纪初,建筑师充当了设计师,随后,许多手工艺人也加入该行业,为设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阶段,设计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变。标准化的大规模批量化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新材料新形式的运用也为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催生出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促使设计与制造的分离以及设计师行业的兴起。
设计与制造的关系
工艺美术运动
(背景)1851年,英国于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设计者为帕克斯顿,主要目的是展示英国的成就和科技实力。这次会议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并不是展品,而是展馆本身,水晶宫全部由玻璃和钢材建造而成,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方法显示了工业生产的力量,但内部展品同时也暴露出了工业生产与美学脱节的问题。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是英国的社会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威廉•莫里斯。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的石头》等著作中提出了反对工业化思想,主张美学家应该从事产品设计,将美学与技术相结合,主张师承自然,不循规蹈矩,支持为大众设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等。而拉斯金的理论也充满了混乱和矛盾,一方面他否定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大力提倡适合现代人使用的美观又实用的真正艺术,主张为大众设计,却又支持普通大众无法消费的高档手工艺品。
但就整体而言,拉斯金的理论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有:①设计要面向大众,艺术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加强艺术教育②艺术设计要具有实用性③设计要回归自然,学习自然④消除“高级艺术”和“实用艺术”的界限。虽然拉斯金的实用主义思想与后来的功能主义并不完全一致,但他的思想和理论仍影响了当时设计家们的思想。
威廉莫里斯是拉斯金思想的继承者:①重视手工制作,反对大机器化生产;艺术是为人民创造的,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不仅是创作者的乐趣,更应该给使用者带来乐趣②提倡诚实、诚恳的设计风格;讲究简单、朴实、重视功能性;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设计③崇尚自然,利用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④重视民主思想,认为艺术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是集体活动,不是个体活动⑤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的产品才会有市场。
这些思想也对后来的设计产生相应影响。
新艺术运动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它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功能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
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运动从法国产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大利、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同时也影响了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
前面写的很好,新艺术那里像是单独拎出来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