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希望在2035年走出一条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设计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设计兴国一直作为日本的“软实力”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借鉴作用?
一、设计要跨界合作,融合最新技术,创新设计赋能智造,推动流程制造业智能化
二、日本对中国的启示
1、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构建设计创新机制和体系
2、重视设计教育,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3、坚持设计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设计体系
我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庞大的流程制造业体系,然而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流程制造业还存在着资源利用率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制造能力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未来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的挑战。中国希望在2035年走出一条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需要各领域各行业的协同创新,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将更好的实现跨界合作,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了解消费端的个性化需求,整合资源,实现消费大数据、生产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流程制造业向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日本在战后为了快速恢复经济,确立了“设计兴国”战略,政府携手各界开展了一场全面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大力发展现代设计教育,向西方国家学习,结合本民族文化,走出了自己的设计之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当前,日本的设计身居世界前列,独树一帜,为日本产品的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一、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构建设计创新机制和体系
日本极为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分析,日本的科技投入、科技工作者占人口比例,都常年位居世界前列。以索尼公司为例,索尼公司将销售利润的10%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因此其产品常常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了电子世界的许多第一。中国的企业也要重视技术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同时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避免资源的浪费,构建合理的、健康的设计创新机制和体系,为中国流程制造业体系智能化赋能。
二、重视设计教育,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力发展现代设计教育,建立自己的设计文化,培养了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推动了日本设计的良性发展。我国要高度重视现代设计教育,将设计教育与国家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与时代的发展接轨,与高科技企业合作,使学生真正的能接触甚至参与到以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基础的设计中,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设计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设计体系
日本资源匮乏,因此极为注重生态环保问题,在设计方面十分关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资源浪费等问题,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国的重要要求,中国的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实现“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坚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优质的服务设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设计体系,走绿色制造强国之路。
总而言之,中国的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需要各领域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作为未来的设计师,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从全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同时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跨界合作,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把前沿技术运用到设计之中,创新设计赋能中国智造,推动我国走向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
提纲:1.简述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
2.设计在其发展中的角色
3.日本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4.总结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流程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是顺应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新时代流程制造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悄然开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迫在眉睫,而设计将成为我国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上的助推器。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实施工业化战略,加强制造业创新,以重塑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流程制造业存在着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偏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安全环保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未来发展还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市场、环保、竞争等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因此,我国流程制造业加快向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基于强国之路的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在智能时代,设计的理念进一步扩展,扮演着重要的衔接人工智能与人性的角色,设计引导着智能,使智能合理化,并运用于生产制造业,同时资源可循环再生等设计理念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制造业存在的资源浪费的问题。设计始终以人类为出发点,旨在为人类提供更好更舒适的环境,立足现状,展望未来。
设计既表现为物质、科技成果和审美价值的客观存在,也表现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因而构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需要通过设计创新将文化资源激活为人们生存、生产、生活所需,使之易于跨域传播,进而成为有影响力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日本的“设计兴国”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确立了“设计兴国”的战略,为日本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挥洒灵感的舞台。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日本设计界涌现了原研哉、隈研吾、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获奖无数。他们简洁、细致而又天马行空的设计作品迅速推广着日本的软实力,影响力日益深远。同时,日本在公共电视媒体上推出一百余集的设计普及文化片《啊!设计》。这是一部经过深谋远虑的战略策划而推出的设计文明普及宣传,其良好的播映效果已经可以证明这一将“设计”文明作为民族重要文化素质塑造的战略设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当代中国设计工作者需要创造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既能从中国立场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又能从世界视野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对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性文化的超越。
综上所述,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着流程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向强国目标前进。同时,中国设计需要努力传承民族传统设计文化,重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民族特色设计文化体系。唯有如此,才能重现中国设计的辉煌与自信。
中国希望在2035年走出一条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设计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设计兴国一直作为日本的“软实力”,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借鉴作用?
提纲:
主论点:2035我国制造业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要求,设计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引领方向、构建格局。
分论点一:设计提供动力
分论点二:设计引领方向
分论点三:设计构建格局
分论点四:借鉴日本经验
虽然我国在手工艺设计阶段诞生了诸如宋代瓷器、明代家具等优秀的工艺美术产品并影响了西方相关探索过程,为洛可可式样、新艺术运动等提供了样式上的来源与参考。但由于近代闭关锁国等一系列原因,工业革命后逐渐落后于世界,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工业起步晚、现代设计发展缓慢的现实。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发扬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秀思想,指定了“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直到“十四五”计划中所提及的2035远景目标将实现的流程制造业智能化,我国制造业已经已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智能化发展的转变,其中设计扮演了重要角色。
设计提供动力
首先,现代制造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之上的。正如20世纪机床的普遍出现导致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制造,现代制造业的出现也要基于基础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例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等,而这些正是基于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与工业设计相结合的结果。设计者科学研究人-机-环境的关系,同时应用电子时代的研究成果,使用芯片化、数字化的实现方式,探索适合新时代劳动者的使用工具,为进一步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基础且必要的动力准备。因此,设计为2035年制造业的智能化提供动力上的推动。
设计引领方向
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是要立足于国情的发展,每个国家所面临的人文地理与历史环境不同,其所发展所需要的前进方向也就不同。例如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工业原料多依赖进口,其发展出了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业。而美国国土广阔但劳动力稀缺,所以高度重视机械化的发展,诞生了高度机械化的美国制造体系。反观我国,也应积极思考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高度结合本国历史特点,探索出本国的设计前进方向。这一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查尔斯•詹克斯所提倡的:历史主义、文脉主义向符,并以及产生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设计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探索出适合发展方向。
设计构建格局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设计以及不再局限于对客观物质实体的设计,而转向对非物质的设计,如工作流程设计、服务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这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更加明确的格局:即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制造与虚拟服务相结合、跨时空跨领域生产相结合等要求。这些格局的实现都需要现代设计作为发展与探索的工具。
借鉴别国经验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制度与经济后,本国制造业就开始走上了探索与发展的道路,并伴随着设计的进步发展出所谓的“双轨制”的设计模式,影响了日本的新兴电子消费行业以及传统设计行业。日本工业的发展过程是与设计高度结合的,其一贯制行的“设计兴国”战略增加了其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日本工业的进步。同时,日本的有关设计师及艺术家们积极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如设计师喜多俊之所设计的和纸灯,就创新地探索了传统和纸制造业所能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为初级工业产品延伸了生产线,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总之,通过对设计在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分析以及对日本发展经验的借鉴,不难看出在当今社会发展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设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而作为设计师,更应该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由设计大国向设计强国的发展,贡献出个人力量。
可以的 ,没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