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发布于 2022-09-29 15:24:54

东南大学真题
江南大学21年真题设计的民族认同

查看更多

关注者
1
被浏览
2.5k
22 个回答
重大-sober
重大-sober 2022-10-0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总:传统文化是基石,设计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其创造性继承发展,使其蕴含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1.从工艺之美中探寻设计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3.其他国家设计民族性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案例(斯堪的纳维亚、日本)
5.展望

万物有所生,而独之守其根。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造物的智慧,浸染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情,是设计民族性的根与魂,设计的民族性又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的生机。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当代设计唯有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使其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具备民族性内核,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人文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一、借古访今,溯源传统文化之美
华夏民族泱泱五千年,源远流长,其积淀的传统造物文化成为设计民族性的基石。器以载道,物以传情,从繁缛诡奇的殷商青铜器,到汉代灵动巧妙的长信宫灯,从魏晋清雅超脱的画像砖,到富丽华贵的唐锦,淡雅清新的宋瓷,典雅洗练的明式家具,寓意吉祥的吉祥图案等,无不体现着各时代手工造物的精神,值得设计师仔细品味。同时,传统思想文化如儒家谦逊的和谐之美,道家脱俗的自然之美,佛家宽厚的仁爱之美等亦可以给予当下设计师以启发,为其设计增光添彩。老子曰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的存在,凸显出了“有”的价值。靳埭强的《汉字》 系列海报,利用中国水墨元素和写意手法,大量留白使人产生一种寂静空灵的感觉,富含灵动的意境之美,深具民族文化内涵与情感,又契合当代人审美。因此,唯有借古仿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才能找到促进当代设计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民族与时代交融,树立文化自信
设计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设计的民族性不是单纯地复制模仿,而是需要设计师取其精华,为之注入时代精神使其创造性发展,契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理想。商代青铜器华丽厚重,繁缛诡奇,是奴隶主震慑人民的象征;周代青铜器严整规矩,体现着重礼乐纲常、等级森严的“道”;而当下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则既承袭古人低碳环保的理念,灯体采用环保材料,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又融入冬奥主题,象征拼搏进取、自信开放。它们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各自的时空中熠熠生辉。当下设计师探寻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民族文化与时代风貌相交融,有助于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亦深深植根于其人文风土,滋养着他们的设计。日本设计师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由两片相同的模压胶合板制成,浑然天成,灵感源于翩翩欲飞的蝴蝶,造型可追溯到早期神道教的拱门,亦是日本禅宗思想的体现。它将手工艺的温暖融入到冰冷的工业设计中,返璞归真,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又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立足于本民族的崇尚实用、民主思想、关注人性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崇尚自然,有机形态与功能主义相结合,注重人情味,形成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成为优雅设计的代名词。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我国设计师应打破设计原创性不足、“拿来主义”、设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从中得到启发,顺应时代潮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找到本国设计的发展出路。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设计民族性的基石,设计民族性是传统文化沉淀传承创新而得到的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唯有借古访今,推陈出新,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应时代之号召,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可以使中国设计绽放出万千光彩,树立文化自信,走出自己的设计发展之路。中国设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

136-武理-崔洋
136-武理-崔洋 2022-10-0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mmexport1664750542892.jpg

48-天工-zss
48-天工-zss 2022-10-0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提纲:
总论点:设计的民族性是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充分理解之上的设计发展,是当今应该推崇的设计模式,弘扬传统文化与进行民族性设计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一 传统文化为设计的民族性提供素材
二 弘扬民族性设计为进一步研究传统文化提供动力
三 日本将设计与传统文化优秀结合的例子

现代设计经工业革命后二百余年的发展,已由物质领域的设计逐步走向意识领域的设计,设计开始关注与人的情感与满足,而文化正是促进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锚点,在社会变革逐渐激烈、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的当下,起到了提高民族凝聚力、保持文化自信心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虽然拥有极其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其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并不紧密,因此应意识到文化与设计的互利共生关系,以促进未来设计的发展。

首先,传统文化为设计民族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随着人类的实践产生并发展,但直到工业革命后才开始真正面向广大的平民阶层,但当时的设计师们选择了减少装饰以降低成本的道路,以此为条件的设计在生产力的提高下,确实达到了为普罗大众所设计的目的,但也逐渐导致了对形式的漠视,并最终导致了千篇一律不能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的国际主义的出现。因此,后现代主义运动应运而生,查尔斯•詹克斯所提出的“文脉主义”的特点正是对设计民族性的呼唤,他主张从各国历史中吸取营养,以产生适合自己国家的设计形式。从而使每个设计都具有自己的“民族性”特点,以对抗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我国拥有优良的设计历史,其青铜器、瓷器、漆器等也都在手工艺设计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詹克斯的经验对当今的中国也具有的一定借鉴意义。例如北京冬奥会上所设计的火炬接力的火种灯,就来自于汉代的青铜器长信宫灯,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也吸取明式家具中圈椅的特点设计出中国椅这一作品。

其次,弘扬民族性设计为进一步研究传统文化提供了动力。从生存设计开始,设计就是为满足人类目的而存在的,因此当设计以发展民族性为导向时也自然会引发社会对文化的关注,促进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这一促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自美国商业性设计而后,设计与市场的紧密关系便被设计师及企业主所密切关注,设计作为促进商业成功的手段吸引了更多资本的投入与研究。例如国产车企比亚迪就以中国朝代名称诸如“汉、元、宋”等来命名所设计的车辆的型号,也吸引了相关爱好者的购买,满足了企业的商业目标。第二,从消费者的方向,如今“国潮”风作为设计民族性的一种体现而广为流行,以设计为导向促进了对于相关文化的推崇,能吸引消费者自觉关注从而间接地培养兴趣,例如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诸多博物馆,积极推崇文创产业发展,培养了忠实的文化消费群体。

另外,反观国际上其他国家处理设计民族性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经验,也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例如与中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发展现代设计的过程中,发展出了所谓“双轨制”的设计模式,即在室内设计、家具、服装等领域采用传统设计方式,而在高科技领域采用现代市场的追求,但也融入了传统设计的思维模式。同时日本的设计师们也乐于设计具有民族性的产品积极承担推广文化设计的社会责任,如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借用了日本神社中的鸟居的元素,采用现代设计手段,将文化与技术融合一起,呼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关注。

综上所述,设计的民族性与文化是互利共生的:只有在深刻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设计产品,而成功的优秀设计产品又将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研究的最佳催化剂。作为当代设计师的我们,更应该积极承担起设计的民族责任,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文化自信,使中国设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3-武理-吕维明
83-武理-吕维明 2022-10-0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618BD603-8A01-424E-B892-D145FBCBB24F.jpeg

222-小白熊冰
222-小白熊冰 2022-10-0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开头总述
分论点一:设计中的民族性弘扬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
分论点二:传统文化是民族性的基础
分论点三:设计民族性吸收本土传统文化并借鉴外来文化,二者兼收并蓄形成新的属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总结:评述+展望未来

21世纪的市场竟争就是设计的竟争,而设计竞争的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中的“民族性”体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指出要在设计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放眼世界,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 最终形成自己的民族设计风格,走出一条中国“民族性”的设计之路。

一、传统文化是设计“民族性”的土壤

传统文化是设计“民族性”的根本基础和民族精神内核,包含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结晶的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设计“民族性”得以延续的保障。当下设计的“民族性”需要植根于传统文化,深挖本土文化特色,立足精神景观,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为例,突出体现了地域色彩,聚焦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内容策划,根植于河南中原文化气韵,通过安排复活唐俑在博物馆穿梭,将文物与节目有机串联,促使平面化形象立体、鲜活起来。可见,把握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使其经过现在设计思维的选择与消化,把它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其成为艺术的养分重现生机,才能在设计中创造出那种深具民族精神的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来。

二、设计“民族性”反映并更新传统文化

设计中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反映,同时“民族性”也推动着传统文化的创新。故宫作为最正宗、最浓厚的“中国风”代表,可以挖掘的中国元素不计其数。故宫博物院在如何运用“故宫大IP”上,从细节之处做设计,深刻挖掘故宫藏品的文化价值,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凸出传统文化在设计中“民族性”的反映,通过文创产品这一载体实现“把故宫带回家”的服务理念,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博物馆中,更新了传统文化的载体,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华民族既有的生活方式也是融合了其他民族,地域生活方式后形成的。因此,民族化的生活方式不必惧怕外来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反,只有在吸取和借鉴中走向现代化,最终才能形成新的属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在当今世界多元化背景中,中国的设计应当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对于其他民族文化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博采众长,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目前工业4.0拉开帷幕,AR、VR技术开始崭露头角,《清明上河图3.0》太原主题馆,借助数字化手段再现历史风貌,让游客穿越时空,观众如“一步入画”重返画作《清明上河图》诞生的繁华盛世,以第一人称视角,在数字化国宝级文物世界中沉浸式体验北宋繁华盛景,一日梦回汴梁城,在北宋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元宇宙和博物馆融合的前沿性实践,正是将外来技术与本民族文化融合,不仅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其他民族科技文化的魅力,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因此,当代中国设计师必须汲取传统文化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意义,融合时代的审美倾向,借助于现代设计的视觉张力,设计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设计作品。并且能起到举一反三, 把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相结合,借鉴、融合、裂变、催生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中国现代设计不仅要应用传统文化的 “形”,还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32 河南科技大学 庞雅欣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总:民族性和传统文化都为当代设计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设计,促进了设计健康发展。
分1:传统文化是民族性的基础(北欧)
分2:传统文化与民族性为设计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日本)
分3: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做(王澍)

随着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发展,国际上的大大小小的建筑和产品都趋向冷漠、理性、简洁、缺乏人情味的风格,这种简洁的形式有些甚至会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这促使了人们对于设计的重新思考,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将本地域的民族特征融入设计,用一种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感的风格替代冷峻的现代主义设计,满足大众对于设计的需求。

首先,民族性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同,其设计和民族性也各不相同。以斯坦的纳维亚的设计为例,北欧长期处于漫长的冬季,严酷的条件下促成的简洁实用的设计思想,将当地传统自然材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既包含严谨精细的手工艺,也包含现代工业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既有时代特征,又富有人情味。这种与自然共生的文化传统,使得斯坦迪纳维亚的的设计成为优良设计的代名词。

其次,传统文化与民族性为设计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促使设计向人性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传统文化是设计的重要来源,现代设计无一不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传统的研究,更能发现设计的优劣,促进设计的良性发展。如中国的明式家具,对斯坦迪纳维亚和日本的现代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也是日本的设计迅速与现代主义接轨的原因,由于国土狭小并受禅宗文化的影响,喜爱裸露的材料和结构,偏爱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产品,都使得日本的设计顺利地融入现代设计中,成为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最后,怎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就成了当今设计师的重要课题,如日本传统与现代并行发展的双轨制,将设计分为两条路,一条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传统设计,保留传统手工艺并采用木质材料,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另一条是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设计,追求高科技含量,是功能主义,实用主义的。这种双轨制既保留了传统又面向世界,使日本自己的民族和传统的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扬光大。
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但早期设计发展起步晚,进程相对缓慢,没有找到适合本民族和文化的设计道路。作为当今设计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将传统融入现代设计中,以建筑师王澍为例,将古代工匠的方法来诠释现代建筑,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追寻传统文化,质朴天然,利用当地材料,都体现了他对于传统的关注,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性和传统文化都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指引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同时,传统也需要通过现代设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通过将厚重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使用和审美的产品。

98-浙江理工-姜宇津彤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1.png
FuKlqIUNA2pPCBIm-FgvfN7f9R6-.png

54-燕大-李好呀。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总论点: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分论点1:设计的“民族性”以传统文化为依托
分论点2:以“民族性”设计彰显文化魅力
分论点3:以国潮发扬中国文化
总结
世界上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同的社会条件,都会制约形成其本地的独特思想文化与习惯,进而会产生其独特的地区民族文化。独特的地区文化也会影响其地区设计的风格特征。
1.设计的民族性以传统文化为依托
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相互关联,传统文化要受地区的特有环境影响。每个地区的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不是凭空产生,这与每个地区不同的客观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日本舞,因为日本国土面积十分狭窄,又拥有一亿多人口,具有地窄人密的特点。所以日本在传统舞蹈方面,如著名的阿波舞,舞蹈特点上身挺直,塌腰,右手与右脚,左手与左脚,小幅度同时回向前伸出,经常会显示出动作幅度小,扭捏感。因为这个舞蹈本身使在宴会中使用,如果动作幅度过大,其一是可能在室内伸展不来,其二是动作幅度大也可能会影响他人。而我国的内蒙古,土地辽阔,因其地广人稀特点,在日常交流中,经常靠大声呼喊,蒙古舞也因此特点,表现出肩膀舒展,下肢动作幅度大,经常性的跑与跳,由此地理环境的不同蒙古舞与日本阿波舞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效果。
设计的民族性是指本土化设计,设计一旦根植于强大的民族文化,会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例如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其产品设计汲取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中的花纹图案,然后进行了调整和重组,使其呈现出来的花纹,不仅保留了文物本来花纹所具有的文化气息,也符合现代的审美。比如紫禁冰嬉咖啡杯套装,其设计融合了冰嬉图的人物纹样,以及传统的故宫祥云和线条装饰,通过现代设计的整合,使其整体富有一种趣味性。不仅宣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2.以民族性设计彰显文化魅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例如日本的无印良品——以创新与本土化融合。2001年原研哉成为设计总监之后,以东方传统美学以及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文化为新设计理念注入无印良品,日本崇尚“纯化与自然”即追求单纯的表现形式与复杂的内涵的统一,在产品设计上,运用了“空寂”的设计思想,保留商品的本质并且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装饰,例如壁挂式CD机,除了部分功能区有颜色,其他部分都十分空白与干净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寂”的思想。在使用功能方面,这款CD机模仿排风扇的拉绳开关原理,在拉绳开启的时候,伴随着音乐的开始,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表现出的独特的日本设计,也使得无印良品独特设计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3.以国潮发扬中国文化
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方面的新发展。2018年2月纽约时装周,中国的品牌以“中国原创”为口号,第一次把设计搬上了国际舞台,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我看来,国潮就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现代艺术的理解和潮流的,符合现代人审美眼光而发展来的独特风格。国潮的流行,是国人为传统文化的自信的表达,表达内容包括京剧、舞狮、三星堆等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
总之,文化融于设计,设计体现文化。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这就要求当下设计师努力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中国时代特色的设计文化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的特色设计,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