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南理工-李欢雨
25-南理工-李欢雨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15
文章
0
关注者
0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就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在发达的工业、成熟的商业、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把工业变成一门独立职业,职业化的进程早在192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在纽约、芝加哥等地启动。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美国路易斯·沙利文曾提出设计应该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宗旨,虽提出这条原则,但在美国激烈的商业市场上,设计所遵循的其实是“形式追随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设计能否给社会带来益处,或对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而是设计是否能够促进销售。因此,约束美国早期工业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而是十足的商业竞争。强烈的商业竞争是美国现代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并使其职业化。
美国商业性消费浪潮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开始成熟的国际市场上拥有指导性的占有率。而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众对于现代设计的兴趣持续升高,随着吹风机、面包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批量化生产形成规模,在工业设计师的协助下,成品的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低廉的价格和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的繁荣,更加推动了民众的购买欲望。
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来源是形式主义,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从而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趋势来博取为消费者的青睐。哈雷、厄尔是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创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却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品。
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即功能废纸、合意性废纸和质量型废纸。功能废止是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合意性废纸由于经常的推陈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及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废止;质量型废止是指在设计和产品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在其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使用。
总而言之,商业性设计就是把设计完全看作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设计迎合消费者并不断推陈出新,保证商业利益最大化。而美国商业性消费形成的原因总结为其遵循“形式追随市场”原则,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市场竞争机制形成,职业设计师的出现,美国商业气息浓厚。美国对于世界设计最重要的成就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在美国,装饰艺术风格被好莱坞发展成了一种迷人、豪华、夸张特色的所谓“爵士摩登”,又称好莱坞风格,与欧洲的现代主义风格几乎同时发生和发展并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装饰艺术是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流行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其生动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将现代主义严格的形式感与对豪华的、时髦的向往相结合,以其富力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现代主义设计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之后,设计师又一次从设计观念、材料、形式等方式进行探索的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设计运动。
这两场运动有着一定的的差别。首先,装饰艺术运动发展于法国,强调装饰而现代主义运动却发源于德国,否定装饰,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发源地和立场的不同。其次,二者服务对象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装饰艺术运动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而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而现代主义运动却强调为大众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乌托邦式的。在意识形态上,前者不具备现代主义运动的民主特色和社会主义意识,既强调手工艺,又承认工业化,是一种折衷主义风格,既避免过度繁琐的装饰,又避免单调乏味。艺术家们企图采用新的形式来装饰机械化的产品,希望来适应批量化的需求,结束艺术和工业之间的冲突。而后者则在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上都非常典型和鲜明,是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
虽然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但不可否认二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两场运动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同时发生与发展,且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并都在设计上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
总而言之,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由于强调装饰画,因此与同期开始现代主义具有很大区别,它是装饰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一场衔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或重现。装饰艺术运动还是强调为上层服务,而现代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注定现代设计会延续下去能够成为世界性的设计运动。

科隆论战是于1949年在科隆召开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博览会的联盟大会由以赫尔曼·穆特休斯和亨利·凡·德·威尔德为代表的的两个阵营争锋相对的激烈争论,在个性化、标准化上产生分歧。科隆论战是现代主义和传统手工艺理论的最后一次交锋。

亨利·凡·德·威尔德否定产品标准化,强调个人艺术性,提倡独立性、艺术自由创造性,认为艺术家本质是热情的自我表现这,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赫尔曼·穆特休斯认为设计应遵循科学原理、进行标准化的大工业原则,艺术家凭借标准化把我现代主义工业发展,应该让公众接受标准化,最终在争论中获胜。

事实证明设计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论战为德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一主张。因此德意志联盟把帝耶律的美国福特汽车流水线引入了德国,是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进入了德国工业设计。

科隆论战从艺术艺术理论和实践取得突破,将机器和工业化理性的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德国重产品质量的基础。它表明了对工业的肯定和支持,使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提倡手工艺、工业和艺术相结合;主张通过设计教育宣传,努力把民众审美提升到一定水平;强调走非官方的设计路线,避开政治对设计的干扰;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化工业;反对任何装饰;主张标准化、批量化。科隆论战首创了工业设计的活跃局,奠定了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基础,标志德国现代化主义运动发起,确立工业设计基本理念,真正预计艺术新时代的来临,确立了工业设计基本理念,现代设计蓬勃发展。科隆论战为德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前提。

欧洲的美术革命可分起源时期、远古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十九和二十世纪时期、立体主义(一战前夕的法国)、未来主义(一战前夕的意大利)几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起源时期,即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到了远古时期,人们会画各种神,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东西都感动敬畏,觉得有神在背后操纵。那时的国家也只有祭祀和打仗两件大事。所以,当时人们并没有心思去研究艺术,他们的所有心思都在生存上。因此那时候艺术创作所画的神,会保持着各种人的原始欲望,其雕塑也充满了对人体美的赞颂,反映了当时人的原始欲望。
中世纪时期,由于基督教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所以画上帝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艺术形式,突出对上帝的敬畏的主题。中世纪风格和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完全对立,其极度反对那种神话体系。基督教强调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中世纪的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缺乏人文关怀,主要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这一时期的美术风格表现出画面单一,都是为宗教服务;绘画技术单一,人物不符合现代审美,以虔诚、信仰为主;抽象画,符号化,注重抒情和装饰性的特点。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从敬畏神权到崇尚人权,再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文艺复兴美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代表,其中米开朗基罗所做的《大卫》被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治的象征。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生活变好,于是打着解放天性的旗号,来反抗教会那套让人反感的大道理,但教会力量仍然强大,艺术家们不能太张扬,于是就借着画神灯的名义,开始画各种人。

十九和二十世纪时期,科学技术得发展,对新时代背景的再现、追求内心情感的表现、走出文学宗教的附属地位、追求形式自身的美。人们从画人转为画风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莫奈,他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其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到了20世纪,各种奇葩的艺术风格一发不可收拾,人们从画风景转到画一些极其抽象的东西。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用此表现战争给人的心灵,带来那种支离破碎的创伤感。

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用这个来表现世界的和谐感。伊夫克莱因,只画蓝色,申请了克莱因蓝专利。

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其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来描绘客观世界。立体主义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作为一系列各种不同平面,表面的一定分割来理解。对于艺术的理解并不依靠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而是取决于艺术家们所提供的解析,但显然这种理解并不总是客观。1909 - 1913的解析立体主义阶段,对自然主义的题材进行了抽象;后期综合立体主义阶段更强烈的趋向于和机器美学相联系的几何化。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
未来主义是一战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其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未来主义否定传统的艺术规律,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艺术,并将机器和工业作为现代艺术偶像和主题,力图表现现代生活的活力。其对机器的崇拜确定了它在现代美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其失去势头之后很久仍影响着画家们。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勒加《机械的要 素》、德普罗《钢与透平》,路易吉·克拉尼是当今最著名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设计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未来主义通过将工业的形式与其内涵相分离,从而建立了一种与工业社会相契合的新美学,其对工业形式的推崇,改变了传统的美学观念,为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崇尚工业化) 。
欧洲的美术革命发展出的一些重要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都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对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畴人传》(1799)是由清代阮元(1764-- 1849)撰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
“畴人”古称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的人。 《畴人传》历时4年,书中记录自上古至乾隆末年的243位天文、历法、算学家,另有37位西洋学者。内容涉及历代天文、历法、推算资料、论天学说、仪器制度以及算学等方面,星占之学则未予收入。
阮元撰《畴人传》的刊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和设计师传记 。

工业革命的发端是由于一个富足的社会对于更多、更好商品的渴求,原有的劳动形式和生产技术又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而工业革命最大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批量化和批量消费。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厂,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劳动分工设计专业的出现使得产品的设计与投产之间的时间被拉长,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设计师的作用也更受到重视。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机器成为了工业中的新成员,许多技术性的工作也有大量未经传统工艺训练的工人承担。由于机械加工的准确性,这些工人也不会对产品进行个人影响,这样的变迁就导致了设计与加工的分离。
设计与加工的分离产生了很多问题,19世纪初期这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

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艺术家中不少人不但看不起工业产品,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

机械化与设计:在整个19世纪,人们一方面为机制产品寻求一种合适得美感,另一方面也在思考机器对社会各方面带来得深远影响。机器与工业产品设计之间得关系是极为复杂的。机械化对设计的影响似乎更多地体现于工程方面。正当设计师们沉溺于纯形式的风格与时尚时,19世纪的主程师们一直在默默探索自己的革命之路。在整个19世纪的成就中,正是这些伟大的工程作品,如铁路、厂房、悬索桥、铸铁穹隆才真正经受了时代的考验。这些机器朴实无华,唯一美的追求就是科学地应用各种材料,达到最高的效率,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正是在这些机器中萌发的。
手工艺阶段到工业革命阶段,手工艺品始终服务于上层贵族,而工业革命阶段的产品的使用者大部分源于平民和资本主义,从而双方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引导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

手工艺阶段是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的个时期的转变,手工艺阶段的设计是动态的,整个设计风格趋势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始终是围绕着大众与上层社会去进行探讨。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风格包涵古埃及家具、罗马柱式、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等。
427112AA-2834-413F-9279-2E7CB8A99072.jpeg

埃及设计风格沉稳、单纯、朴实、崇尚自然,这一特点在家具设计上其椅腿采用兽足形态有所体现,另体现在金字塔、木乃伊、方尖碑这些事物上。
古希腊古罗马在建筑艺术上以建筑物型制,石质梁柱构件和组合的特定艺术形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帕提农神庙。罗马立柱中多利克、爱奥尼克、科林斯为典型设计代表。
古希腊家具继承了古埃及风格,线条刚毅,装饰有狮子形象,代表作品有克里斯姆斯靠椅,其线条优美,注重和符合力学。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即为欧洲的封建时期设计,其设计的目的也是直接为基督教统治服务。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特点为哥特式风格(又称高直式风格),利用垂直向上与顶端尖锐的姿态表现出直刺苍穹的感觉,内部的彩色玻璃给人以高大缥缈的感觉、从而达到神灵降世的压迫感。哥特式风格最具代表的作品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马丁王银座。

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打着“人文主义”的旗号,开始注重人的地位,主张人性高于神性。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古代艺术中汲取灵感,曲线得到大量运用。文艺复兴后浪漫主义出现,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便是从此思潮中诞生出来的。
巴洛克式风格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这种风格主要集中体现在天主教教堂上,并影响家具与室内设计。其特点主要概括为动感、 不规则、多变曲面;花样繁多、不重视实用性;具有贵族与宗教的威严;色彩鲜艳、华丽;空间深度大;大面积的雕刻与金箔贴面;具有男性的雄壮、刚毅之感。
洛可可式风格中家具样式都随着宫中贵妇的爱好而转移,其家具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延续,同时受到清式设计风格的巨大影响,腿部纤细而弯曲,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镀金修饰。其特点概括为纤细、轻巧的妇女姿态耶;构图强调不对称性;自然主题的装饰题材;华丽雕琢、纤巧繁琐;受清代家具风格影响。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