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后疫情时代,结合设计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所理解的设计如何介入“健康中国”。

发布于 2022-10-18 19:20:48

要求观点突出,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文笔流畅。
2022浙工大真题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1.5k
15 个回答
102–华东理工—xululu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Screenshot_20221021_201349_cn.wps.moffice_eng.jpg

1-浙工大-郭倩男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Screenshot_2022-10-21-22-41-25-75.jpg

97-安徽工业-程瑢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B302D9C5-0365-4DCE-B29A-879404D75BF8.png
19F304D2-A7C9-40AA-B5CB-441ECF5860CA.png

68-浙工-宋心蕊
68-浙工-宋心蕊 2022-10-24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32DA514A-6E22-46CB-8A10-27514CDE27BD.png
7039C20C-A59D-4A48-97CF-C2D811C64AEA.png
87BBD593-3A84-49AE-A72C-4EF301E7EBE8.png

11-周明杰-南京工业大学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023D94E4-23D5-4421-9C42-A1B80D8A6AC9.jpeg
5479C275-548A-4042-A2DA-E1AC031504FF.jpeg

章章老师
章章老师 认证知识共享官 2022-10-24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浅谈后疫情时代,设计如何介入“健康中国”
提纲
1.总述
1)疫情影响及后疫情时代现状
2)健康中国的含义
2.后疫情时代,设计是驱动国民身心健康建设的不竭动力
1)疫情出现的身心健康问题
2)设计如何驱动国民身心健康建设
3.后疫情时代,设计是推动中国环境健康建设的基本途径
1)疫情体现的环境问题
2)涉及如何推动中国环境健康建设
4.总结与展望

近3年来,疫情时起时伏,民众的生命观、健康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珍惜生命、健康幸福、远离疾病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望和追求。后疫情时代,基于新冠疫情防治与维护生命健康的需求,建设健康中国成了新时代国家、社会与人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所谓健康中国战略是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包括了国民身心健康、饮食健康、出行健康、环境健康,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民身心健康建设和环境健康建设。

一、后疫情时代,设计是驱动国民身心健康建设的不竭动力
疫情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人们的需求正在从以往单纯的物质生活需要转向对健康的身心和人文关怀的需要。国民身心健康建设以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重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呵护社会弱势群体。加快国民身心健康建设,设计创新是内在的驱动力。首先,从本质上来看,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设计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国民身心健康建设目的的集中表达。其次,设计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推动了国民身心健康建设。例如,后疫情时代医疗资源紧张,可穿戴医疗监测设备和家庭医疗设备的设计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治疗基础疾病的需求;非物质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线上问诊、线上药店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医疗服务体验,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加快国民身心健康建设的重中之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一系列适老化设计着重强化和维护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一方面开发的智能产品及服务增强和弥补了老年人已经弱化的生理能力;另一方面健康监测和锻炼训练器具帮助其康复和训练相应的能力,使其达到从前未弱化的水平。康养小镇、阿里巴巴北京普乐园爱心智能养老院极大的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并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小型化问题和赡养功能弱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

二、后疫情时代,设计是推动中国环境健康建设的基本途径
中国环境健康建设主要依托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设计以及绿色低碳可持续设计。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人们未来生存方式处于变革时期的时代,新冠肺炎的大规模爆发使人们必须对以往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和检讨。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说到,“我们总是忽略这一事实,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缺陷都是由人类造成的”。为此,设计师应该积极倡导并推进以更健康更美好且绿色的生活方式设计为宗旨,担负起“设计为绿色健康”的责任。后疫情时代,污染情况严重、资源急剧减少,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要求。以往的绿色设计主要围绕解决产品设计中的无污染以及使用后的易降解可回收等问题,而忽略了绿色设计对于用户所产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对人本身的忽略成了绿色设计的一个盲区。越来越被强调的绿色健康设计正式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其不仅以绿色设计原则为基础,还要融合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要求,并且将其纳入评价产品优劣的标准,以此促进设计师设计出更绿色更健康的产品、推动中国环境健康建设。

三、总结与展望
人、自然、社会是健康中国的主体,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这暗示着我们不能执迷于人类中心说,应该转向关联主义,重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后疫情时代,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本设计观以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绿色设计观。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转向以人类和地球为中心的设计,增加对生物和自然的同理心,这是通过设计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113-华理-L
113-华理-L 2022-10-25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健康中国的定义
一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建设健康环境—绿色生态设计 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
二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优化健康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 改进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保障能力长期可持续
三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发展健康产业—设计创新融合 优化多学科结合 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四 展望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后疫情时代和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设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设计**将从**建设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来贯彻**“健康中国”理念。

一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建设健康环境—绿色生态设计

“健康中国”更多要求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要求更**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绿色环保、可回收、重复利用、材料可再生,**不仅需要考虑**健康设计目标,**更应该考虑到**设计应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绿色设计也称环境设计,源起于20世纪60年代汽车行业领域掀起的一场反消费运动,它存在和发展的初衷是抵制工业生产对人类栖居环境生态的破坏,反对以宝贵自然资源为代价的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一系列设计活动。这样的反思同样透露着对工业化浪潮推动下的人类美好生活和现代科技工业融合方式的探索。随着近年COVID-19疫情的爆发,人类作出一系列控制举措并得到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其反复无常的特性也预告了人类将不得不长期与其共存,进入后疫情时代的事实。也正因此,以倡导和推进更健康美好的绿色生活方式为目标的绿色设计成为特殊疫情环境背景下的重要设计力量之一。如何通过绿色设计思路提供后疫情环境下困难问题的更优解以及如何从绿色设计的价值观和宗旨出发完成后疫情时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任务成为如今重要的设计焦点。

二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优化健康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

后疫情时代下,“以疾病治疗为中心”难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也不可持续。健康中国**强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分别解决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健康服务的问题,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设计在健康领域有着巨大的探索空间和发展前景,**不论是**传统的医疗设备、适老化设施,**还是**新兴的健身辅助产品美容器械等,都能针对不同年龄用户的特殊需求进行探索与创新。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新的技术也将不断被应用到健康产品中,**在**提供相应功能的同时,**更加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不断优化升级用户体验。设计领域中,对于维护人们健康的设计已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用设计思维对健康这一全球关注的问题提供有创意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在造物层面**将创意赋能健康产品设计,**这对于**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提倡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设计从业者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途径。设计所能提供的**不仅仅是**可供用户使用的产品,**更是**服务与体验,以及生活方式的创新过程。

三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发展健康产业—设计创新融合

多学科融合驱动的设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产品的综合性、复杂性的日益提高,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需要的设计知识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跨专业的学习对于设计师来说将会越来越重要。以**健康中国的设计**为例,需要考虑中西医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需要考虑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处理、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融合,也需要考虑顶层的设计思维、创新思维、科学思维如何在哲学层面上的相互融合,这些都要求设计师能够不断地进行跨领域、跨专业的学习,并努力在设计实践中将学到的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后疫情时代,绿色设计,以人为本的服务设计,设计创新与融合是未来重要的方向,以“健康”为导向的设计与研究将是设计研究的**一种趋势**。**伴随**疫情而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值得关注,如居家办公的趋势、对互联网的应用升维等,**只有**注意到这些随之而来的变化,**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健康设计发展的方向,**使**设计能够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地、全面地对人们进行健康防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
25-南理工-李欢雨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17EE6DDA-6745-46F1-9A12-05D66294A8C7.jpeg(uploading...)}}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