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诞生都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产物,反映了经济社会不断变迁的历程。
分1:文丘里: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设计思想(在建筑中广泛运用装饰,提倡折衷主义并复兴古典设计语言,以此追求设计的人文性)
分2:索扎斯:对固有设计模式的解放(反对限制设计思维的固有模式,设计具有娱乐性和调侃色彩,启发了后现代主义对于设计引导下的生活方式和个性化发展的反思)
分3:巴巴纳克:对社会和生态的反思(提倡设计要为社会和生态负责,使绿色设计观念融入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之中)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打破了现代主义理论的束缚,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
请简述现代主义设计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并列举3个代表人物,试说明他们的设计思想对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1、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
2、格罗皮乌斯——设计理念、设计教育推动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
3、密斯——“少即是多”、开创现代摩天大楼,奠定了国际主义建筑基本形式
4、文丘里——丰富建筑的审美性与娱乐性,拓展了建筑美学边界
5、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
现代主义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最早由威廉·莫里斯提出,但其风格的确立却是由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完成,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国际主义,单调冷漠的设计风格引发了人们的不满,后现代主义设计随之而兴起,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终结,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在诸多设计组织与设计师的共同努力进行的。
一、现代主义设计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20世纪初萌芽,最先体现在建筑领域,格罗皮乌斯、密斯、莱特等诸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德国工业同盟、俄国构成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和审美形式逐渐形成,而现代主义设计的成熟是在包豪斯时期,包豪斯真正的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设计观念,现代主义设计逐渐发展到了高峰。
由于战争的影响,阻碍了现代主义设计在欧洲的发展,现代主义设计转向了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国际化兴起于欧洲,最终由美国主导完成。国际主义风格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了高峰,影响到了世界各国的设计,然而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引发了新一代青年的不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衰退,被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所取代。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然后迅速波及到了其他领域,文丘里鲜明的提出“少就是乏味”来挑战密斯的“少即是多”的信条,西方各国都相继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设计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现代主义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包豪斯的创始人,他坚持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主张机械化、批量化、标准化、大众化,将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强调大众、民主化的设计原则。在他担任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期间,他聘任艺术家和手工匠师来共同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艺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即双轨制教学。格罗皮乌斯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影响是非凡的,通过在美国、欧洲的设计教育推动了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
三、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奠定者——密斯·凡德罗
密斯是著名建筑家,现代摩天大楼的开创者,他倡导建筑设计应立足于“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擅长用钢铁和玻璃来表现技术的完美,他早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忠实践行者,在现代主义来到美国之后,他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的代名词,在建筑领域形成了“密斯风格”即国际主义风格。他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是国际主义的里程碑作品,密斯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面貌,奠定了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基本形式,对国际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拓展建筑美学边界的后现代主义大师——罗伯特·文丘里
文丘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家,最早在建筑上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看法,旗帜鲜明的挑战密斯“少即是多”原则,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建筑理论,他主张从历史建筑元素和美国通俗文化来吸收装饰元素,丰富现代建筑的审美性和娱乐性。文丘里不断地追求一种典雅的、富于装饰特征的、历史的、折中主义的建筑形式,美的是多样的,而建筑语言是无穷的,文丘里敢于突破固有的风格、打破流行的设计理念,不断推动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向前发展,成为标杆式的设计师,极大的推动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也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与现代主义设计理性化、几何化的特点相比,后现代主义体现了对社会、人类、环境以及个性的关注,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设计不再局限于物质的设计,而更多强调对产品“非物质”的设计,强调对人的关注。
请简述现代主义设计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 并列举三个代表人物,试说明他们的设计思想对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提纲:
引入
第一段: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第二段-第四段:代表人物123及影响
总结
当山崎宾在美国圣路易斯市所设计的住宅被炸毁时,风靡了几十余年并深刻影响全球建筑以及设计面貌的现代主义终于落下了帷幕,虽然现代主义对装饰的否定压制了人们的欲望以及鼓吹统一的风格而放弃当地民族传统,导致了全球出现千篇一律的都市天际线,但回顾设计的发展过程,现代主义的贡献仍不可小视,并且风格转换中设计师的推动作用也值得探究。
一、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自工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提高使设计由手工艺阶段跨越到了工业设计阶段。为了与新的生产力及生产方式所适配,从散帕尔、约翰拉斯金、乃至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格罗披乌斯都在思考新的适合更广大人群的设计样式。也最终促成了以机器美学为原则的现代主义的出现。现代主义突破了长久以来设计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局限。为了降低成本,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广泛探索工业时代的新材料,以及探索新的反对任何装饰的单纯几何造型。这些探索确实降低了设计的成本也真正意义上面向了普通民众,也印证了现代设计中民主的、乌托邦式的设计理念。然而对于简洁外型的过分追求就必然导致了形式上的僵化乃至沦为为了形式而形式的风格从而引起人们的厌恶。同时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新一代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压抑人们欲望的风格,而追求自由解放,关注自身民族传统的风格,于是后现代主义运动便开始发展起来了。
二、发展过程中设计师的推动作用。
机器美学的提出者:柯布西埃
现代主义是起源于机器美学的,而柯布西埃作为机器美学的奠基人主张:住宅是人类居住的机器,一切设计出来为人们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符合在现代主义的观点里,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也就是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都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机械内部逻辑来确定。正是柯布西埃的探索为现代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他积极投身于实践,提出了心建筑的五原则和城市规划五原则,并设计出完美遵循该原则的新精神馆、萨伏伊别墅等产品。同时,柯布西埃个人的设计思想也是发展的,后期由机器美学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了突破传统教堂模式的朗香教堂,成为重要的沟通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少则烦的设计准则:罗伯特•文丘里
文丘里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与理论家,提出了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针锋相对的“少则烦”的原则,主张吸收历史文化与通俗文化进行设计审美性和娱乐性的丰富。他鼓吹杂乱的、含混的、折中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建筑,并在他所设计的栗子山别墅等作品中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使原先分散的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有了集体统一的设计思想,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生成。
孟菲斯的发起人:索特萨斯
后现代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即发源于意大利的孟菲斯,而索特萨斯正是该组织的创立者。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因而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所以设计就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索特萨斯突破了传统设计只关注产品的物质本身,而导致对人的情感关注不够,所产生的压抑民众的现代主义乃至国际主义,开辟了设计的意识领域,表现出对于情感的满足。如索特萨斯所设计的机器人书架:采取极其具象的外型以及艳丽的色彩,通过荒诞不经的设计营造出幽默滑稽的心理需求,以及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强烈反对。他所领导的孟菲斯设计集团成为意大利激进设计的领军人物,在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化过程中的材料与形式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设计的发展过程正是高度以人为中心的,不论是以广大普通人为目的的现代设计,还是关注人的意识情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从设计概念的诞生伊始,其目的性便是为人类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设计所服务的方向也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底层而逐渐走向高层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人的设计,因此设计师们应该继续坚持设计的基础目的,使设计真正用之于人,服务于社会。
1.总起,设计的更迭与设计运动和设计师本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简述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历程。
分论点1: 现代主义先驱—彼得·贝伦斯
分论点2: 国际主义的先行者—密斯·凡·德·洛
分论点3: 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罗伯特·文丘里
4.总结,设计的每一次更替都是基于时代的再升化,而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着引领作用。
设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启迪史,从最初的满足生产设计开始,到现如今演变为不断满足人类的个性化需求发展,设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回顾设计的发展过程,自包豪斯以来,设计由现代主义的确立,到国际主义的泛滥,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这一系列过程与设计运动本身的更替是无法割裂开的,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也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现代主义设计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
20世纪初,在格罗皮乌斯的推动下,包豪斯设计学院应运而生,在短短十四年内培养了众多杰出的设计人才,把现代主义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开始了以批量化生产为目的,广泛应用现代材料,把经济因素考虑到设计之中。这一设计理念,使设计开始为广大人民服务,彻底改变了设计的服务对象问题。后由于斯大林的扼杀,包豪斯于1933年关闭,结束了其14年的艰难发展历程。大量教师及教员逃亡美国,并把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带到美国,经由美国的发展,现代主义广泛传播开来,并逐步演变成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国际主义风格。在流线型风格、有计划废止制等一系列设计活动的推动下,世界建筑日趋同质化,建筑和城市面貌越来越单调、刻板,往日那种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缺乏人情味的、非个人化的“国际主义”风格去掉。对于这种趋势,引起了建筑界反对的呼声,由罗伯特文丘里旗帜鲜明地挑战密斯的“少即是多”原则开始,后现代主义由此兴起,并不断发展。从而使世界设计呈现出丰富多彩且多元化的局面。
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现代主义先驱—彼得·贝伦斯:
彼得·贝伦斯对现代建筑和现代设计的基础奠定起到了关键的驱动作用。首先,他作为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先驱,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公司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形象标志,并设计了透平机工厂厂房,这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具有里程碑地意义;其次,贝伦斯成立的德国“工作同盟”是现代设计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工作同盟组织的各种展览和讨论会都成为当时设计先驱人物研究发展、讨论问题的重要场所;同时,贝伦斯还影响和培养了一代新人,如后来在现代主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设计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总之,贝伦斯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生和发展。
国际主义的先行者—密斯·凡·德·洛:
密斯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最著名的设计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还奠定了明确的国际主义风格。首先,他通过教学和实践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师,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很少有人对于现代建筑能产生如他那么大的影响。美国作家、记者汤姆·沃尔夫曾经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中提到,“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其次,密斯在纽约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国际主义的设计方式受密斯的设计原则影响较深,具有形式简单、凡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最后,密斯长期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担任建筑系主任,并大量进行建筑设计,提出“少即是多”和“上帝在细节中”的设计原则,影响了世界。
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罗伯特·文丘里:
文丘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最早在建筑上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旗帜鲜明地挑战密斯的“少即是多原则”,提出“少就是乏味”的看法。他主张从两个来源吸收装饰元素,来丰富现代建筑的审美性和娱乐性。一个是历史建筑元素,另一个来源是美国的通俗文化。在他的早期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文丘里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文中,更进一步强调了后现代主义戏虐的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心态度。文丘里敢于突破固有的风格、打破流行的设计理念,不断推动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向前发展,极大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生成及发展。
综上所述,追溯设计的发展历程,从现代主义到国际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更迭,其中每一次设计思想的革新都是结合时代的再一次升华,使设计更加贴切的为社会需求、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而设计师也在不同的运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推动设计向前迈进。
总之...那一段可以单独分出来做总结,其他没什么大问题,继续加油~
@xiaoyang123 好的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