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论述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何启示。
1.主论点:日本设计的特点是双轨制
2.分论点(调查法):历史背景-历史悠久、战争,岛国,模仿+探索
3.事件(观察法):特点
4.个案研究法:无印良品
5.对比中国(实验法):对中国的启示
6.展望
日本现代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双轨制的设计制度。它具有传统与现代并行的双重特性,在二战后为日本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使日本迅速跻身世界大国之列,这种发展模式对中国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的形成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日本的双轨制也不例外。首先,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战后国民经济受到重创,政府为了复苏经济,派出考察团造访欧美。最终,日本以德国为模版,以德国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来学习它的模式,同时日本的市场又是学习美国的商业主义与实用主义。起初日本设计基本上是模仿,而后结合本土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次,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十分重视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对其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典型的地方底蕴的同时契合现代设计的要求。最后,作为岛国,日本资源匮乏,出口电器是它的重要经济来源,设计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到全民族的重视。
双轨制是用两条腿走路,具有东西方并行的双重特色。一条是以高科技为主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人性化、对细节的关注等;另一条是民族风格的,在家居、室内设计等领域较为常见,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以柳宗理为代表,他的蝴蝶凳堪称功能主义与民族艺术的完美体现,名字来源于展开翅膀的蝴蝶,由两片相同的模压胶合板制成,两片胶合板接合的部分在受力情况下,不仅不会破坏胶合板层与层的粘合力,反而会使其加强。虽然是手工制作却浑然天成,设计轻巧便携,采用了现代材料与技术,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个设计对于同样具有悠久文化且希望发展民族特色设计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无印良品是日本双轨制美学的代表,完美体现了其现代设计的特点。它结合了日本文化中的禅意,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在设计中尽可能遵循人体工程学原则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原研哉提出,“无,亦所有”,无印良品省去不必要的装饰,让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本身,它运用了本国民族性的传统:崇尚自然、重视材料本身,化繁为简,“看似空无一物,却可容纳百川”,将日本禅意融入品牌设计中,实现了极大的商业成功。其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根植于本国文化,又符合理性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我国同样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于千年历史的波涛中沉淀了无数的灿烂文化和伟大发明,却曾经因“闭关锁国”政策和战争暂时搁置了民族发展的进程,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创新,设计原创度不足,没有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中国正处于和平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设计,设计师们应从日本双轨制的经济模式中找到启发,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秀设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找到本国特色的设计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但设计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我们不能一味模仿,要结合本国文化传统和现代设计创新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先进设计思想相结合。中国设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
提纲:1.日本的发展模式(双轨制)
2.成功的原因
3.成功的经验
4.中国该如何借鉴
总结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的工业是在一个困难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日本的工业设计首先是从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开始的,在借鉴之下日本经济得到了恢复并快速发展。而后随着工业生产和经济达到全盛时期,日本的设计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双轨制便是其二战后探索出的符合其国情的独特设计发展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二战后设计发展的成功,在于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发展的道路。它一条以科技为主,例如后来松下、索尼所代表的大企业,始终坚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性能优越的产品;另一条则以民族风格为主,现代与传统并行结合,融入民族审美意识,形成独具特色的极具禅意的设计风格,以日本现代工业设计奠基人之一柳宗理为代表,他们做出的产品都极具日本特色。日本的双轨制的经济发展模式加速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这值得中国的现代设计去学习与借鉴。
双轨制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使其跻身世界大国之列。双轨制一方面在其传统民族文化领域进行研究,使其设计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另一方面积极学习西方优秀的设计文化,发展经济需求的设计,同时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这种设计发展模式,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国设计应该借助自身传统文化丰富的优势,将设计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其次,中国的设计发展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及设计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创新。
日本二战后的设计发展为中国的设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但我们不能一昧地模仿。中国地广人多,历史悠久在地理环境等方面与其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我国设计的现况以及我国的大社会背景去进行设计。并且我们应该在借鉴的同时注重探索其本质与核心,掌握核心技术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只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发展设计,不受制于人。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现代设计发展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工业设计发展的模式,但我们更应该在借鉴的同时审视自我,结合我国国情,拿出属于中国的“中国设计”。这需要作为新一代设计师的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去找到属于中国设计的特色发展道路。
主论点:日本二战后采用双轨制,融和现代主义风格与民族传统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分论点1:双轨制的体制与政策扶持,加速现代化进程。
分论点2:多元化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民族特色与定位,才能打牢根基。
(背景/历史研究法)日本的发展历程启示;我国的态度
分论点3:(案例研究)无印良品(日本美学的代表) (设计师)深泽直人、黑川雅之设计是东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的结晶。
总结:结合自己本国的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的道路。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主要是由二战后向美国和欧洲学习发展经验而成,我国同样由起初的学习模仿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日本的传统设计基于日本的传统美学简洁朴素、为大众服务的立场使其能够与同样立足于大众的现代设计成功接轨。中国设计要想长久发展,需要依据中国现代设计的现状,借鉴学习日本设计精华,发扬设计的民主性、民族性、简约环保的优良特性。
日本采用双轨制的模式融合传统与创新,并以科学技术来弥补本国资源不足的劣势。双轨制即两条腿并行的模式,一条是高技术风格,以高科技为主像索尼、松下为代表的大企业;还有一条民族风格,以柳宗理为代表的符合日本民族文化的风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接轨的特征体现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上,日本传统的图案、包装、材料运用和绘画表现方法是日本设计师灵感的源泉,也是它们发展本民族设计风格的基础。日本是岛国资源相对短缺,设计多小巧、精致、多功能、人性化、注重细节、崇尚自然。此外,设计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设计兴国”战略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可以大胆挥洒的舞台。
当今多元化的背景下现代设计需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才能在有立足之本。日本由最初的模仿阶段进行积累,向西方学习和探索自身民族风格到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助推现代化的进程,在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一步步在材料和形式方面的探索,而打开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全新格局,最终得到世界的认可。日本设计起步较晚,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经过短短几十年就位居世界前列,这一过程离不开设计教育体制对人才的培养,政府与企业的关注与重视。通过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涉及会议、展览的活动,扩大影响力的方式将日本设计推向世界。我国有着比日本更为悠久的传统,无比丰富的民间传统工艺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发展民族风格上也更具有优势,我们正以一个大国接纳与包容的姿态迎难而上,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
无印良品作为日本美学的代表,体现了日本设计哲学理念,还原了商品自身的价值。极简风格除去了商标、省略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和在消费浪潮横行的喧嚣时代,如同一股清流。不屈服于唯物质条件论和时尚趣味,将西方现代主义的理念与日本传统民族情感熔铸于产品设计中,无印良品以最平实的价格还原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引发对于设计本质和生活的思考,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产品上升到了文化层面。代表设计师深泽直人提出地“无意识设计”、黑川雅之提出的“八个审美意识”,以敏锐的洞察力简约而高格调的触动着人的所有感官,这些优秀的设计师开创了东方日式美学和西方工业设计思维融合的先河,在文化的交融中诞生的产品更是文化的瑰宝。
学习与借鉴是创新的第一步,有了理性的感知才能进行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国设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仅关注于其外在的形式更要注重内在理念和思想内涵,并通过结合自己本国的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的道路。
框架:
1,总述,日本二战的设计取的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设计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2,双轨制,擅于学习别国成功经验+发扬传统文化
3,资源节约型设计
4,国家大力支持设计,重视设计教育
5,总结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令世界瞩目,在20世纪50年代刚经历过二战的日本,经济百废待兴,但日本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其产品就已打入国际市场,80年代的日本更是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今天,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畅销全世界,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和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日本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好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政府在设计上“双轨制”的制定。二战之前,日本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通过派遣设计师出国留学或聘请欧美设计师来日讲学,主要以模仿抄袭为主,对西方现代设计的态度是全盘吸收。但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工业特色。直到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逐渐艺术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但与二战前不同,此时的设计已不再是对西方完全的模仿,而是将新进的设计理念与本国国情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日本特色的设计之路--双轨制。即在高新技术领域以科技为主,对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在手工艺等传统领域,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如日本索尼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及时为发展,设计出风靡全球的walkman随身听。双轨制的设计模式,使得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道路,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对待中国传统工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对于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的进行二次创新,重新发掘传统工艺的魅力,使之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其次,我国应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先进制造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设计之道。
其次,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日本设计主张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所“小即是美”的设计理念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如日本无印良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极简,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简单到只剩产品本身,他所倡导的质朴,回归大自然的美学也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庞大的人口消耗惊人,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竞相追逐经济效益,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了紧张。应像日本倡导简约、精致、小巧的现代设计,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不是为了华丽的外表装饰一再生产超过实际需求的产品,资源节约型设计值得我们深思,有利于我们现代设计向可持续设计的转变。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将设计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重视。日本早在1952年就成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并通过举办各类展览,给日本创造了良好的设计氛围。日本政府还高度重视设计教育的培养,不仅送设计师出国学习,还成立众多设计院校以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为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综上,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可谓非常成功,值得我国深入学习,但再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我国的设计发展之道。我们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与制造大国,我们应结合我国设计的发现现状,将“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智造”。
第一部分: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以及形成的特点,为什么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学习
第二部分: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模式哪里值得中国学习?(遵循自然的人文主义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国家政府的支持)
第三部分:中国应该怎么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的支持)
第部分:总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逐渐走出战败的阴霾,经济和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促进了日本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日本的工业设计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上学习西方,以适应大规模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又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得本民族风格在设计领域得以延续。既保持了优秀的设计传统,又在高科技的设计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双轨制设计体系。在面对外来优秀文化,日本设计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之融合进本国的传统设计中,使日本设计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无疑是值得中国设计借鉴的。而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三点:
(一) 遵循自然的人文主义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匮乏且自然灾害频发,由此日本格外注重设计的商业效益和自然效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小巧精致、具有多功能性、关于人性化和细节、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如隈研吾就一直在探索将建筑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设计可能,他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在室外墙壁上覆盖了用不锈钢丝悬挂的瓦片,瓦片都来自于当地的住宅因而大小不一,帮助建筑更好地融入了土地的自然环境,使人能够在建筑中感觉到下面的土地。又如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放大了人们的无意识行为应用到设计中,从而让新产品在初次使用时引导用户联想到某件事物或场景进而产生熟悉感,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
(二)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日本民族文化受到中国的道教和禅教较深,在艺术审美上追求禅意,总结来说就是物哀、空寂和简素,物哀即由人的直觉和内心来感受对客观事物的美感,往往传递出哀伤的情感;空寂即以柔和简约为其外表,内在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性;简素即质朴、单纯、自然,以达到外在世界和内在心灵的和谐统一,因而日本的设计美学也充斥着从极简主义、淳朴自然而传达出的一种能为人直观感受而又不真切的禅意,在实际设计中也往往会从传统手工艺和艺术汲取灵感。如田中一光为无印良品设计的海报,画面的所有元素都来自自然取景,画面中仅有无垠的雪地和无瑕的天空,一人走向茫茫的地平线,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以少见多的禅意美学。
(三) 国家政府的支持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近乎崩溃,直到50年代初期才恢复到战前水平,此时日本的设计水平整体处于低水平的状态,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史罗维赴日本讲学,为日本带来了全新的工业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设计的发展,设计作为一种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力量,其地位越来越显著。其后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确立了“设计兴国“战略,为日本设计师提供了可大胆挥洒的舞台,产生了一大批诸如原研哉、深泽直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日本设计登上国际舞台,形成了兼顾传统设计风格和高科技设计领域兼顾的双轨制设计体系,日本设计的成功与日本政府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设计作为驱动创新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受到了全球普遍的重视,在面对全球范围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面对外国优秀文化和先进理念的冲击,如何处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日益显著的冲突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中国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护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和现代和谐发展发展,如汉匠坊是一家与当地洋河资源对接的新酒品牌,他们利用酒城的知名度和文创的新思路,加之具有流行设计因素和传统的文化属性,产品的美学价值之高令人感叹。取得了骄人的市场成果。另一方面中国设计要注意关注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中国人口为世界之最,人均占有资源率居于后位,在设计当中遵循减少(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ing),满足和引导消费者需求,形成正确是生产和消费观,中国也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设计振兴政策,让设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添助力。
综上所述,日本双轨制的设计体系对于中国设计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目前合作、沟通、共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法则,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极大地考验中国品牌的设计、创新、生产和特色等综合素质,文化继承可以与民族美德和经济利益相融合。中国创意设计要走一条可以让传统文化彰显当代价值,使产品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和体验价值的道路。
主论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分论点1: 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以双轨制为主)
分论点2: 重视民族文化,走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道路(启示)
分论点3: 重视设计教育,重视创造力能力的培养(启示)
分论点4: 需要政府重视扶持(启示)
日本现代设计是伴随着日本工业设计发展和战后不断向西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对西方设计模式的单纯复制,而是结合本土文化加以发展。当前,日本设计身居世界前列,独树一帜,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战后日本工业设计恢复时期,设计的发展首先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设计开始的,举办各种展览,邀请设计师罗维来日本讲学并成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对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工业产品已经跃居世界前茅,日本的设计开始力图摆脱模仿美国和德国的状态,建立自己的设计文化,强化设计教育,完善和建立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制一种是民族化的、传统的,另一种是现代的、国际的,日本传统设计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不断提炼,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美学标准,而现代设计则是完全基于从外国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利用进口的技术为产品出口服务,提高产品设计水平,通过双轨制,日本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日本战后对设计的一系列探索,对其现代设计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下,设计落后的印象一扫而空,一跃成为设计强国之一,也给我国的设计发展带来了一些启发。
首先,我国现代设计发展要重视民族文化,走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道路,打造国际特色设计品牌。当下我国的艺术设计产业缺乏自己的原创产品和品牌形象,一些重要的艺术形象基本上出于国外,出现了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我们应该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吸收国外优秀设计思想的同时,融入本土文化,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再者,越是民族的,也就是越是世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在诸多因素影响下,设计风格在不断趋同,在这种趋同中,谁坚持了自己的民族风格,谁就确立了设计的地位。
其次,我国现代设计发展要重视设计教育,重视创造力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设计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教育也急需转变,要重视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力的培养。设计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造力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创造型设计人才,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我国现代设计发展需要政府重视扶持。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制定双轨制,支持企业派遣设计人才赴欧美学习,邀请国外著名设计师来日本讲学,帮助日本企业培养设计人才,加强了设计在经济中的指导地位。我国的现代设计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重视支持现代设计的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综上所述,日本的设计已经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即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中国设计若要长久的发展,也要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追寻设计的文化认同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道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新飞跃。
提纲:
主论点:日本设计具有双轨制的特点,对中国设计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分论点一:日本设计的历史发展轴
分论点二:双轨制,绿色设计
分论点三:对中国的意义
总结
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本,同时历史上作为中国藩属国的日本,在地缘文化、历史条件等多各方面与我国都存在相似因素。但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其设计却在战争的创伤中快速复兴一飞冲天,并引领了国际上的简约设计等设计风潮,发展出其独特的双轨制设计模式。其成功原因指的我国学习借鉴。
近代西方设计的概念在19世纪就传入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但大多都直接模仿造型与样式,价廉质次。直到二战后才产生进一步的实质进展。二战后的日本设计可以分为恢复期、成长期、发展期这三个阶段。主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美国的扶植、设计师的探索等努力,最终奠定日本设计的国际地位。
同时,日本设计呈现出双轨制的特点,即在服装、家具、手工艺品等传统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传统设计,而在高科技领域采用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设计的思维还收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多功能对细节的关注等。在双轨制的影响下,日本诞生了索尼、松下等高科技公司,也存在柳宗理等设计师积极推广日本传统文化。例如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采用模压成型的胶合板座椅在轮廓上使人与日本传统建筑鸟居的相联系。就是将现代功能主义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例子。另外,日本作为资源缺乏的岛国,其设计之初就带有绿色设计的特点,设计的产品外形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设计师也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反观国内,我们虽然拥有比日本更加悠久的传统文化,但缺乏系统的开发利用。同时改革开放的汹涌浪潮下,使部分国人失去了文化自信,表现出对国外文化的追捧对本国传统的否定。并且早期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也亟待设计转型。因此纵观日本设计历史,对我国设计的启示主要有:
一、 注重本国历史的研究并与现代科技紧密联合。尽管当今我国在现代消费品设计方面以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诞生了诸如小米、大疆等优秀的产品设计公司。但与国际竞品相比缺少竞争力以及独特之处。因此应该吸收日本的双轨制经验,积极研究传统设计中我国独特精神所在,加以提炼并更好的指导设计。
二、 加强设计的社会责任感,避免无谓的设计或装饰。在商业性设计盛行的当下,设计师更应该秉持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学习日本设计师们对于产品空间的把握、功能的合理分配、装饰的克制使用等。
三、 加强政府对设计的主导作用。日本设计的腾飞政府的工作功不可没,日本政府积极邀请国外优秀设计师讲学、设立工业设计相关部门以及举办诸多展览,使日本的设计师开拓了眼界、民众普及了设计知识,为设计的发展奠定了丰厚基础。
当然,一味的借鉴日本经验并不是设计发展的长久之计,我国更应该在学习日本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设计模式,实现真正的设计兴国。
首先,其次
改为那么,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