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总论点:工业设计通过结合先进技术、改进生活方式、提供个性产品等手段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居民提高生活质量。
分论点一:工业设计凭借先进技术促进生活进步。
分论点二:工业设计引导生活方式更加智能先进。
分论点三:工业设计提供个性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正如著名后现代主义设计团体孟菲斯的创始人索特萨斯所说: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第五代移动通讯网络以及IOT万物互联技术高度应用化的今天,设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与设计的结合成果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以及实现批量生产,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必将在未来的设计干预中产生更大进步,而其转变中工业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
首先,工业设计凭借先进技术促进生活进步。科技成果的发展虽然能有力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其归根到底还是理论,从理论到客观存在的转换还需要中介的承担,而设计正是充当了将科技成果链接人类社会的中介角色。反观设计史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往往直接引发设计的革命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无缝钢管技术的出现以及成熟促成了钢管椅的设计,也影响了马歇布鲁尔设计出经典的瓦西里椅。亦或塑料等人工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成熟也给了设计师更好发挥其造型能力的基础,用更加低廉的价格设计出造型丰富多变的产品,如潘顿椅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幽灵椅等。新产品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木制椅子采用切削或是热压成型,成本高昂的同时体量大、难以随意搬动。而钢管椅采用中空钢材,保证椅子机械强度的同时极大减少了产品重量。塑料椅子更是一体注塑成型,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也直接影响了广泛普通民众乐于购买轻便廉价的椅子去装饰点缀室内家居。因此设计与技术的结合促进了人类生活进步。
其次,工业设计引领生活方式更加智能先进。生活方式是指在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以及与其他部分交互的过程,生活方式的发展往往是与产品的发展相紧密联系的,甚至可以说部分产品直接引领了新生活方式的出现。例如古代我国多跪坐与地面上,因此青铜食器多有高的足,以适合人的进食时的生理尺度,而当“胡床”逐渐传入中原,人们开始坐于地面上,也就逐渐出现了配套的茶几、椅子等家具。而设计物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当今则更为明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设计似乎以及真正走向了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利用先进技术的支持描绘出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因此设计师应该改变其单纯对产品、造型的简单追求,而是在丰富的基础知识与高级的审美架构的结合下对更美好、更先进的生活方式的描绘。不单单设计单个产品,而是系统的考虑人的生活与设计物的每一个触点,基于每一个触点构件成一个新颖的、智能的生活方式。例如小米公司所构建的米家生态链,基于“小爱同学”这一语音平台,串联入全家智能家具,改变了原来必须手动接触的控制方式,实现了手机或是语言的便捷控制。
此外,工业设计提供个性产品提高生活质量。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当人类实现了生存、食物等较低层次的需要时,将进而追求情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当今工业化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后,其所产生的物质产品以及基本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因此人们自然转向从有到优的质量转变。回顾设计发展史,工业化取代手工作业的标志似乎就意味着标准化取代了手工匠人自由发挥创造产品造型的能力。诚然,工业化的批量化生产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与价格,使广大普通民众也能体验到了设计的乐趣并符合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探索者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思想。然而工业化绝不单单只是标准化的代名词,尤其是工业设计高度发展的当下。新零售、新制造的发展使得用户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彰显个人情感志趣、满足情感价值的工业产品。3d打印等增材制造手段,即满足了产品外型的多变又保证尺寸参数的稳定,打破了设计中批量生产与个性自由的壁垒。
综上所述,设计是科技与应用间的桥梁,设计的发展基于科技的进步,并直接作用于与人类的生活。因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设计的作用前所未有的巨大,因此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应该积极认识到这一点,在跟随智慧城市等发展背景时,积极提高个人能力,掌握核心竞争力,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更好生活方式、承担起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1、工业4.0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2、用材少而为利多——基于IOT技术打造高效城市圈
3、伟大的实践——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智慧城市运用新数字技术进行协同与整合,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未来城市运转的核心,随着不同规模计算设备的极大发展以及设备的智能化开发,城市的智能化乃至人性化正在迅速变为现实。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正创造出我们从未体验过的新城市环境。城市正日趋智能,不仅体现在日常个人服务、建筑以及交通系统的自动化,也体现在通过实时监测、理解、分析以及规划,不断提升城市的效率、公平性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工业4.0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工业4.0的核心目标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延伸到具体的工厂就是智能工厂。是基于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以物联网与务联网为基础,并辅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革新而逐步诱发的崭新的革新,这也为智慧城市监测和解决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制造铺垫。智能技术为改善废物管理和卫生状况提供了技术基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采用绿色装配式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建筑垃圾比传统减少80%以上,构件工厂化生产,大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减少了施工噪音,施工工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40%。同时,电动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可以减少燃料排放,而且还可以带来与城市的电力基础设施紧密合作的优势,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峰时段用电对蓄电池的影响。随着交通变得更加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可能会改变对拥有汽车的必要性人口,城市中使用的汽车数量也有望减少。
2、用材少而为利多——基于IOT技术打造高效城市圈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未来居民将需要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的方式,基于物联网技术,即IOT技术的应用,以较少的基础设施和成本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和便利的生活条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未来的城市有必要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其基础设施和资产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工业设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目的是协调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从而推进城市运营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正如墨子的利人观所揭示的那样,“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以IOT技术为例,IOT即物联网,是连接的设备的网络,可以通信和交换数据。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收集和传递的数据存储在云中或服务器上。这些设备的连接和数据分析的使用促进了物理和数字城市元素的融合,从而提高了公共和私营部门门的效率,带来了经济利益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
3、伟大的实践——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中国智慧城市的全国样板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雄安新区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要求雄安新区“应用新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支持雄安新区在构建世界先进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全面感知的数据研判决策治理一体化智能城市管理模式,为交通、安全、环卫等精细化管理提供瞬时反应、高效联动的解决方案。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设立后首个大型城建工程,主要承担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会议举办、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在建设过程中综合运用BIM、CIM技术、被动式建筑、综合管廊等30多项工业设计新技术,探索形成了国内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区”。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菜鸟无人物流车、无人售货车等各种功能的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来回穿行。由于禁止社会车辆和燃油车进入,工作人员的包裹收取也需要智慧绿色的解决方案,菜鸟驿站包裹服务正在造福这些雄安建设者,同时,5G技术的发展也为雄安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助力。雄安新区已经完成主要区域5G站点建设改造工作,实现了对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容城重要街道、安新和雄县旅游景点进行室外覆盖。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新区5G部署将逐步实现全域覆盖。届时,为基于5G的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医疗、智慧能源、虚拟现实等各类场景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保障。根据雄安新区的规划,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中,智慧城市建设被放在前列,任务提出要“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从中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必要性。
正如国家发改委雄安新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课题负责人徐振强所言:“从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迈向高质量,智慧城市才能够基业长青。要坚持“基于产城融合空间生态自组织与协同经济”的新时代智慧城市理论,和“智慧城市五位一体”方法论来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智慧城市项目” 智慧城市讲求通过技术应用来改变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新技术应用的目的和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在创造一种城市环境,在为其居民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因此,智慧城市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以较少的基础设施和成本促进向市民提供更多服务的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些城市地区有必要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其基础设施和资产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智慧城市应用程序可以实现这些改进,推进城市运营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今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分论点1:基于工业4.0时代,构建服务新模式
分论点2: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3: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构建用户和谐发展
总结
在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交替的时代,设计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从个人智慧生活走向城市智慧生活,从大数据到区块链,数据穿梭于人们日常生活与城市发展中。设计也将在共享资源、知识、技术,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服务于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因此,在智能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与智能设计产业融合创新,并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一、基于工业4.0时代,构建智慧城市服务新模式
工业4.0在设计上重点突出“智能、网络、系统”的建设,物联网和服务网广泛应用于制造领域进行数字化,构建一种全新、灵活的城市智慧化服务网络和产业服务的新模式。互联网技术与工业设计,均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城市服务创造新生命力。特别是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自身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不断提升设计意识、设计理念、丰富设计思维。通过与智能网络系统相结合打造智慧城市,服务于大众群体使人们生活体验,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得到了巨大发展和创新。使人们能够共享时代的科技成果使科技受益与人。
AI技术的结合则为智能化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比赛场馆、冬奥村、餐厅等场所处处都有智能黑科技,智能床、智能电视、智能锁、智能机器人等家居黑科技被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所熟知。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战略转变,作为设计师,需充分利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通过设计不断的引领人们智慧生活的发展。
二、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构建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设计思想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态影响的关注,是对“产品-人-环境”三者关系的深刻思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人类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发展的健康可持续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设计师可以借助系统的设计规划并借助新时代的技术发展成果,通过对产品的多元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思考。将工业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相融合,探究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民众带来更美丽的生态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例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为了不破坏自然之美,他将建筑的80%都埋藏于地下,通过一条隧道进入美术馆。建筑大量采用玻璃,增加场馆光照量,增加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绿色设计的结合。我们在做设计时用考虑到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考虑产品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实现人-社会-环境之前的和谐共生。
三、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构建智慧城市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丰富,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对于设计的需求也不再是物质表面的,而是从工业平面设计转变为交互服务设计的范畴。所以,设计师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科技网络和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构建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化需要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使人们享受空间和生活的同时,达到人和物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例如柏林立方,作为下一代的智能建筑,为智能数字用户界面的整合树立了新的标准,它邀请使用者通过“自携设备”的方式与建筑进行交互。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全新方式与其工作场所建立交互关系,通过智能工具定义和控制办公环境,包括访问控制、维修、能源供应、单车充电等等。实现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发展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方向,智慧城市的构建对于我们的生活等方面都产生的较大的影响,如何把系统的设计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更加完善的构建服务体系、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最应该去思考的方向。智慧城市发展服务更加高效化,最终通过设计实践更多的服务与大众,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与享受。
论述题:当今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引领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提纲:
1.简述当下的工业设计理念
2.结合雄安新区谈新技术
3.结合雄安新区谈可持续
4.总结
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今随着工业由3.0向着4.0迈进,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大规模设计定制服务的深入,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设计必将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而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贯穿绿色清洁理念的再生设计及基于低碳技术的可持续设计,也将成为工业设计下的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设计赋能“未来之城”的建设。智慧城市讲求通过技术应用来改变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智慧城市是新技术应用的目的与场景,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未来城市运转的核心随着不同规模计算设备的极大发展以及设备的智能化开发,城市的智能化乃至人性化正在迅速变为现实。雄安新区便是以整体性与系统化的设计为引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较少的基础设施和成本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和便利的生活条件,例如雄安新区联合滴滴出行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技术推出了“雄安智慧公交”,构建了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体系。
雄安新区通过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城市智慧式管理逐步完善和进步,引领智慧生活方式,从而迈向绿色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工业设计对智慧城市走“低碳建设、绿色发展”之路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未来的城市有必要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其基础设施和资产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设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目的是协调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从而推进城市运营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今天,工业设计恰恰可以有效解决雄安新区节能低碳绿色发展过程中存有的问题。”我国节能减排中的低碳技术虽然成熟,但要实现持续和广泛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技术融入到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中,而工业设计可将数字技术与城市建设进行精准对接,这将有效推动节约能源和避免浪费,最终达到实现低碳经济的整体目标,从而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当今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下,设计的时代价值就在于以宏阔的大历史观谋定战略选择,以高起点规划设计引领未来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以设计作为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以创新驱动赋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