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题:浅谈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的共性与区别

发布于 2023-05-23 10:50:39
关注者
0
被浏览
1.8k
25 个回答
33-江南大学-张周五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日本与德国的共性背后的大背景。德国和日本同为后起之秀,工业革命开展的时间较晚,在前期工业革命开始之时,设计不是特别先进,多为模仿他国制造。德日作为资源匮乏的国家,都是通过对外学习,并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提高设计,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设计道路。
区别:
两国的发展方向不同,德国设计以功能主义为基础,契合德意志思辨和务实的精神,理性功能主义逐渐定性,成为了德国设计精神,而日本所走的双轨制设计道路,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朴素的、自然的、温煦的、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一种是高科技的、现代化的。
两国在极简风格下存在差异,德国的简约是理性的,而日本的是融入了一些文化和情怀的。德国极简是基于功能主义的基础,战后处于重建时期的德国,显示出功能主义倾向,并不是追求产品最实用最好用,而是在满足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后,舍弃所有的修饰,采用最简单的工艺。比如著名的Wassily钢管椅。随着工业技术发展 ,德国开始追求“优良造型”,在功能主义里加入了理性的美学思考。日本极简具有禅意,因为受到早起我国唐朝“禅”文化的影响,在日本设计中,陶木都是常见元素,造型也比较温润。如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
综上所述,德国的功能主义是因为将功能强调到了极致才简单,而日本设计则是为了将简素发挥到极致,反而彰显了功能。二者相辅相成,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

22 江大 樾
22 江大 樾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德国设计是1871年德国刚统一时,“德国制造”是“价廉质劣”的代表。因为它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较晚,远落后于英国法国。十九世纪末,政府为改变现状,设立了德国工业同盟,以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为中心。他到英国学习考察长达七年,其思辨思想为德国设计奠定了基础。再然后,就有了大名鼎鼎的包豪斯。
日本设计日本设计也是后起之秀。在二战中日本所付出的代价比同为战败国的德国更为惨重,再加上美国1945年到1952年的占领和实质性的控制。日本在复兴阶段派出好几拨考察团造访欧洲、美国,去看他们怎么做设计。当时这些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设计策略、理念和风格。1952年日本成立了“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通过教育来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师。
共性:它们都是从资源匮乏,设计不是特别先进,通过对外学习,摸索出自己的设计道路。日本设计以德国为模板,以德国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来学习它的模式。
区别:首先,在发展方向上,德国设计的功能主义契合德意志思辨和务实的精神了,于是理性功能主义逐渐定性,成了德国设计精神。而日本设计所走的双轨制设计道路,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朴素的、自然的、温煦的、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一种是高科技的、现代化的。其次,在风格上,德国设计就是直愣愣的,没有什么曲线装饰,也没有圆润倒角。战后处于重建时期的德国,为了应付巨大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外观的需求降到了最低点,显示出功能主义倾向,是简约的理性。比如著名的Wassily钢管椅。而日本设计,冷淡,却有些温暖。他们会在直线上面,加入大圆角。日本设计因为受到早期我国唐朝“禅”文化的影响,在日本设计中,造型比较温润,融入了一些文化和情怀。如柳宗元的蝴蝶椅。
综上所述都是人们对于自己国家的设计的积极探索,在设计上均具有重要影响,给后世的设计家提供设计参考,以及结合时代背景,自己国家的国情走适合自己国家的设计,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

39-广工-魏美琪
39-广工-魏美琪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总起:分别简单介绍德国和日本的设计背景和发展
分论: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综上谈意义
德国早在20世纪初早早接受工业化生产这一现实,创造出适合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形式,还最早开始开展现代设计教育,从德国德国工业同盟到包豪斯再到乌尔姆设计学院,德国经历了两次损失惨重的世界大战和二战后分裂局面,受战争影响,包豪斯设计学校仅存14年,后来乌尔姆设计学院也关闭了,许多设计师流亡国外。但德国的设计却一直朝着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他们的设计思想。但因为过于理性,也被人们认为多了几分机械化冷漠感。
日本设计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东方文化传统,一方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传统手工艺品和批量化生产现代工业产品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二战前日本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没有建立自己的工业特色。后来将包豪斯设计思想和教育体系带回日本。二战后,日本经历了恢复、成长、发展三个阶段后,注重了科学技术,后形成了自己的简洁设计风格。
相同点:两者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业生产之中,并发展了一种强调机械效率的工业设计的风格,并把生产重点放在了产品技术上。
不同点:德国的工业设计适于二战前,德国工业同盟就是德国工业设计的开端;日本设计行业真正发展起来是在1960年之后,实行传统与技术并行的双轨制才真正推动了日本设计行业的发展。德国工业设计一直具有理性的特点,坚持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并且将理性原则、人体工学原则、功能原则看作他们的设计宗旨,不能因为商业原因而放弃,同时他们的设计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装饰,而从造型和功能上获得美感;日本的设计遵循的是传统与现代技术并行的双轨制,他们的设计思想还受到传统美学的影响,让他们的产品一直以小巧、精致、多功能、重细节等著称。
综上,日本的设计从开始追随模仿德国设计,再融合自己民族独特传统文化,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日本风格,然而无论是德国理性的设计还是日本多功能人性化的设计,都为自己的国家奠定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基础,对其他各国以及后来工业设计的发展都起到了借鉴的意义。

68 -清美-江江
68 -清美-江江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相同点,都重视设计教育,首先德国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的建立,目的是建立设计教育,包豪斯的很多教育理念影响至今。德国设计严谨,理性。其次日本也是为了发展国家,邀请设计家来日本讲学,目的是发展设计教育。
不同点
德国最早的设计运动是从新艺术运动开始,由彼得贝伦斯领导的青年风格,在到德国工业同盟,包豪斯,以及二战后发展的乌尔姆学院。德国工业同盟,主张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相结合,包豪斯提出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理性思想,并且与企业相合作的道路,并与布劳恩公司合作。
二战前的日本,当时设计主要在传统手工业和现代设模仿阶段。二战后,开始向各国目的是了设计兴国,现代设计意识确定和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主要表现在,设计杂志出现,设计组织建立,大量的设计家如弗兰克赖特,雷蒙罗维等来日本讲学。20世纪50年代日本强化设计教育,通过人员交流和举办展览促进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设计交流。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展传统与现代双轨制并行,最后日本的现代设计取得惊人的成就。

63-广工-杨钧雄
63-广工-杨钧雄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德国设计以现代主义的极简功能性为人们熟知,可在1871年的德国却没有所谓的德国风格,产品呈现出杂糅的折衷主义,因慕忒修斯的改革、青年风格运动、德意志工业同盟、包豪斯一系列设计运动,德国才有了现代主义风格。日本的设计也是给人理性主义、严谨的刻板影响,其工业设计因过度模仿西方,始终没有自己的风格,从而受到国家重视,至此设计与民族性挂钩,由双轨制的形式发展。首先从德国的工业同盟和日本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可以看出两国共同拥有民主化、为大众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其次两国的设计都注重理性和科技因素的分析,并减少主观意识对设计的干扰,比如乌尔姆学院注重以科学的方式做设计、索尼一系列功能创新;然后,两国的设计在成熟的早期都没有太过于对造型的追求,主打极致的功能性、实用性,产品的细节加工精度可为一流,这可以追溯于战争侵略年代国家经济的考量和工业发展,比如西门子,松下都是一系列军工企业转变而来,技术得以延续。其最大的区别则在于设计的发展,日本的设计因双轨制,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后期日本设计的理性主意变得更有生命力趣味感,比如禅意的哲学元素;而德国的设计始终缺少人文色彩,一种冷峻的严肃至始至终。

66-江大-周泓敏
66-江大-周泓敏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德国设计流行于20世纪初,包豪斯提出功能主义为主的思想,最先开始现代主义设计,并以此开启了后续现代主义的新时代。日本设计流行于21世纪,以极简风格为主,其也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产品接近自然,体现了日本文化特点。
相同之处:
首先,德国和日本的设计互相吸取彼此的风格特点,又共同作用于现代主义设计。在新艺术运动后,德国的贝伦斯等设计师受到当时日本的“禅”道简约美感的启发。而日本设计也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下,继续发展其设计。其次,正因为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都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下形成的,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都同样适用在德国和日本设计当中。两者所设计的建筑或者产品在表现上都以“简约”的形式呈现,对设计的风格以功能出发,舍弃繁琐装饰。
不同之处:
设计背景来看:德国设计在18世纪前还是以哥特风格和自然主义为主,追崇欧洲传统的装饰设计和复古潮流。在青春运动期间,德国因对于机器和技术发展的追求和对日本东方风格的影响,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从而开始德国的现代设计。而日本设计最早受中国文化影响,从中国儒道佛中自然无为的思想发展出“禅”宗文化,以及受到宋代瓷器“简”的影响继而发展出“简约”风格。
设计特点来看:德国设计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开端,主要以功能主义发展为主,其生产设计也基本为工业技术模式。而日本秉持双轨制设计发展:一条以民族文化风格为主,保持部分手工业特点,同时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生产出许多性能优秀的产品。
思想观念来看: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虽同为现代主义设计代表,但其“简约”的思想内核却不同。德国设计更偏重理性主义,强调机器生产制造和结构的简洁表现,是将设计以科技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德国会馆。而日本设计的“简约”更多是“简素”的体现,它是设计者主观将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去除,但同时增添了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和人情味,例如深泽直人的凹槽雨伞。
总而言之,无论是德国设计还是日本设计,它们的设计理念以及风格内涵都为现代的设计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1 长大-张雪
41 长大-张雪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德国与日本是现代设计中两大设计大国,他们有很强的共性,质量好,精度高,给人信任感。但也会结合自己文化不同,做出适合自己的设计。

从历史角度来看,都是善于学习,总结并结合自己国情发展的国家。在法国英国工业革命都结束的时候,德国还是农业国家,工业革命也开始比较晚。当时的政治家穆特修斯看到国内的现状,对于他们而言,许多天然资源要依靠进口,那么他们只能靠技术出口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于是他奔赴当时最为先进与发达的英国去学习设计,回国前买书教育做作,这也为德国未来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的领域设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日本是二战战败国,满地荒夷经济等待复苏,日本在复兴阶段也派好几波参考团去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去看看他们的设计与理念,最后日本仿照德国,学习德国的设计理念与它的模式,但市场又是学习美国结合日本的文化特色,发展出双轨制经济发展模式,一条以高科技为主,例如索尼,松下为代表的大企业,另一条就是民族风格自带的文化,以柳宗理代表为产品,具有日本风格符合日本文化。

德国设计从二战前开始,德国工业同盟是德国工业的开端,以致后面的包豪斯乌尔姆设计学院都为德国奠定了高度理性的色彩,而日本的设计是遵从传统与现代技术并行的双轨制,以结合本国国情为实例开展的设计。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设计,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根本,学会结合实际情况,吸取他国经验,发展本国经济是我们国家现代设计的重点

13-东南大学-徐沐庭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IMG_1122.jpeg

10-湖工-王珏
10-湖工-王珏 2023-05-23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IMG_20230523_174415.jpg

15-南理工-金楹杰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德国和日本都是工业革命的后起之秀,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都较为晚,落后于英法等国家,在设计行业更是匮乏。其中,德国在穆特休斯的带领下学习了英国优秀的设计,于20世纪初走上了标准化,工业化的道路,标志着德国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也奠定了德国设计重质量的特点,日本的设计为东方风格的代表在二战前工业设计并不出色,二战后引入了西方风格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包豪斯,提高了设计的质量,走出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区别:首先,在发展方向上,德国注重功能,提出了理性功能主义,引领德国设计,使德国设计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日本设计在吸收了西方风格后,走上了双拐子的道路,一种是朴素,自然,温和的东方风格,另一种是高科技的现代风格。其次:在风格特点上,德国将功能主义发挥到极致,注重直线的运用,几乎没有任何曲线的装饰,表现为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例如彼得贝伦斯所设计的电水壶,其将功能主义最大化周身以直线条为主,是德国工业同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日本设计在吸收了西现代主义的理念后,将自身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相融合,走上了一条双轨制发展的道路,既保留了东方风格,传统文化又不影响现代主义的推行。
综上所述,德国的工业设计注重功能主义,简约风格,日本设计将传统风格与现代主义相融合,同样表现为功能性朴素的特点,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德国,日本在设计领域首屈一指的地位。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