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陈怡静
9-陈怡静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74
文章
0
关注者
0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双重老化”的难题,人口老化的同时,社区环境也在老化。而设计作为一门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学科,探求社会高速进入以互联网➕智力的全新生态模式时,理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寻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超越以往绿色设计仅围绕生态方面可持续的局限,从更高维度探求人-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适老化设计及其居住环境的再设计。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适老化设计依旧是“人”为中,探究老年人所需的真实需求,为旧形式焕发新气象。

  1. 可持续下的适老化设计问题与老年人的需求
  2. 适老化设计的实践方式

2.1生理

2.2心理

2.3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

大纲:

开头: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反映各民族的特点

  1. 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内涵
  2. 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2.1传统文化塑造设计的精神内核

2.2传统文化构建现代设计的民族认同感

2.3传统文化彰显民族设计倾向

  1. 中国设计师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创新

结尾设计与文化

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了人类就有了造物活动,就有了设计,有了设计就有了文化。文化的形成过程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设计价值观,对于问题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而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同,所塑造的文化背景不同,展现设计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借深入分析以法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设计的民族化特色,论证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以期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1. 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内涵

设计的民族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将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符号、图案、色彩等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以体现该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连续性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它包括了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等。传统文化是民族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1. 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2.1传统文化塑造设计的精神内核

传统文化塑造了民族的特性,给予设计师强大的精神传承和品格塑造,推动设计扎根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创新发展。在2024巴黎奥运会的吉祥物Phryge(弗里吉)设计中,它是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帽的拟人化形象。弗里吉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普遍佩戴的红色小帽,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与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一脉相承。如今的福里吉形象再创造,深刻体现了法国人民个性解放与情感抒发的表现。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设计观念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信又开放的民族品格推动着设计能够扎根文化传统却又肆意蓬勃发展,拓宽人的认知范畴,提升设计水准。

2.2民族性设计中的文化认同感构建

设计的民族性特点不仅是文化对于设计师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多的是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继承性。在喜多俊之的灯具设计中,tako灯是一款结合日本传统和纸与现代照明技术的台灯。其灯罩采用日本传统手写和纸,光线柔和。面对现代化铜、铝、塑料等工业材料的灯具充斥市场下,TAKO灯不仅展现了设计师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也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融合,成为现代家居照明的经典之作。在如今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的时代,在设计领域中发展民族特色的风格更加凸显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可,以及文化认同感的构建。

2.3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性设计倾向

传统文化对于设计师进行产品定位和展开模型构建起到思维上的引领和启发作用。

大纲:

开头:民族性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对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

1、 设计反映民族的精神

2、 设计体现民族的社会责任

3、 设计反映文化面貌和发展趋势

总结

⺠族性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和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以设计的视角来看,设计的民族性是指着在设计中延续⺠族传统文化及⺠族特色,运用⺠族文化符号进行设计创新。这其中要求设计师保持高度文化自信,将传统作为设计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为⺠族精神的注入使设计具有持久竞争力。把握⺠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具有⺠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

设计反映民族精神。设计作为一项表现人类需求的解决问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民族在特定的时期里反应的精神和文化世界,并通过制造物给予表现传承。在明代家具的设计中深刻表现了这一理念。明代家具以简、厚、精、雅的简约、端庄、雅致而闻名,这与当时的社会所推崇的文人风骨,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与坚硬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因此表现在家具的设计上呈现出庄重、含蓄的风格。民族精神对于设计从形式到精神内核的表现,给予巨大的艺术之源,影响深远。

设计体现民族的社会责任。

设计与文化密不可分。有了人类就有了造物活动,就有了设计,有了设计就开始了文明,有了文明就有了文化。设计作为一种传播形式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从古至今对于文化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如今的国际风格席卷下,人们逐步意识到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对于保持民族独立性的重要意义。因此这需要设计师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以设计搭建起设计与文化间的桥梁,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1. 设计面对的各国的发展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下受到的冲击,设计传播的重要性
  2. 本国设计的传播方式与作用

2.1vr交互设计,人与传统的跨时代交流,构建民族自信

2.2从明代家具角度,工业设计保持本民族的精神气质

2.3打造本民族的品牌ip特色

结尾设计与民族、文化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设计面对的社会背景越来越复杂化,这表现在,以物联网➕算法的工业新业态颠覆以往传统的机械制造,社会、人类与设计正在快速迈进大数据互联万物的时代,加快推进中国智造2025时代的到来。设计从传统满足人造物的需求,到机械科技➕设计再到当下的非物质形态设计。设计的日新月异带来了人民生活的便利化快节奏化,但同时也忽视了社会中大多数老年人无法及时接收时代发展信息,造成老年人与未来科技的数字鸿沟,本文将围绕适老化设计而展开设计辅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问题。

  1. 何为适老化设计与老年人面对科技时的不适与无助
  2. 适老化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法

2.1数字产品的适老化:易用

2.2工业产品的适老化:穿戴式设备

总结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创新作为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设计的灵魂。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技术的更迭为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设计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新方式,传统设计的过程简化,设计师能够降低信心冗杂的干扰,完成高效地设计实践,这对于普通群众的生活。。。但同时存在着技术滥用,设计发展初期相配套的伦理法治。。。。因此这需要设计师。。。。

  1. 人工智能及其影响

1.1人工智能介绍

1.2前沿科技为材料、生产、生活提供的便利,同时引发技术滥用、社会伦理等问题

  1. 设计师职责

2.1为设计与技术搭建创新桥梁

工业1.0-2.0-3.0传统材料到4.0硅基材料广泛运用

2.2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服务设计、数字设计、设计疗愈

2.3设计构建人与生态-自然协调

脑机交互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的关于信息搜集整理的简单、重复性工作逐渐由机器所取代,人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站在统筹协调的战略部署地位,规划构思,以设计驱动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前沿科技赋能于设计领域的新方式,一方面为定义设计需求和产品定位提升了设计效能,另一方面推动着用户对于非物质的设计追求走向了更复杂多元个性化的局面。作为设计师应明白设计和科技都是驱动创新的引擎,用技术与设计协同创新完为社会设计的突破性进展。

  1. 介绍脑机时代

2用户面对快速变迁的科技背景下,产生的好奇与恐惧等心理现象,对于设计的需求更加注重心理疗愈等相关偏好

  1. 设计师应对脑机时代

3.1科技赋能设计,交叉学科

3.2设计师的社会责任、社会公平

3.3设计教育发展

总结设计与科技、设计与伦理关系,设计师职能

包豪斯校训有言“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思维只能启发”。设计作为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手段,依赖于设计师思维的融合创新,这就不得不重视起设计教育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以物联网➕智能的生态模式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设计学科。如今的设计学科在科技的推动作用下逐步引入多学科交叉生态,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探究其原因不可避免受到科技、人类需求和设计所面对的复杂社会现状等影响。

  1. 从交叉学科起源—包豪斯谈论艺术与技术在工业起步阶段时期的设计教育

设计学受到科技影响

  1. 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科学理性模式谈论—传统制造满足需求下如何更深入研究产品语义来提供满足现代化进程与个性化多样化大众化体验需求
  2. 从美国商业性设计角度—反向论证设计学需要与生态、商业、可持续、新能源新工科相结合

总结设计由物质形态转为非物质形态,设计问题不再以产品形态和使用为主要目标,设计学科的教育目标变为了以用户体验、生态环境可持续、产品生产可持续等综合目标,以及设计师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机械生产的审美化的问题,而是面临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多层次的社会需求和人类个性化需求,所面临的解决难题更趋复杂化。

论述题:请你谈谈对密斯少就是多和文丘里少就是乏味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并阐述二者的逻辑关系。

密斯凡德洛的少就是多是指设计上减少装饰,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减少主义倾向,而文丘里的少就是乏味则是对于现代主义过于理性、漠视对人情感需求的批判,其核心是希望以装饰抒发个人的感情。关于二者的逻辑辨认实际上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联系的探讨。

  1. 少就是多与少就是乏味

1.1少就是多

密斯的少就是多是现代主义的功能美学,关于审美与功能理念,设计特点简洁明快,举例西格莱姆大厦

1.2少就是乏味

文丘里的少即乏味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名言,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个性,装饰,趣味,文脉

  1. 少就是多与少即是乏味

少即是乏味是对少即是多的批判性继承

结尾:二者都是关于建筑领域与产品领域的。。。真对社会现状的。。。

论述题:阐述美国职业化的进程,并结合自己专业说明职业化对现代设计师的作用。

开头:

美国现代设计发展起步较晚,但势头比较猛。如果说德国人对现代设计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现代设计理论和教育体系,那么美国对于现代设计的最突出贡献就是发展工业设计,并且将它职业化。而美国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设计的职业设计师所推动,

  1. 美国职业设计师的发展历程

1.1社会背景的影响(美国制造体系、企业需要职业设计师的助力)

1.2杰出设计师的推动(第一代职业设计师出现、雷蒙德罗维、流线型设计风格)

1.3(经济危机、美国汽车设计 厄尔)

  1. 对现代设计师的作用

设计师的职业化对企业的发展,设计风格的推动,设计师的地位体现,商业化设计

美国设计师的职业话与美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负面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设计教育对当代的影响

大纲:

开头:乌尔姆设计学院介绍➕影响

  1. 科学理性思维实践艺术
  2. 校企结合的项目制教学
  3. 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总结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由瑞典设计师比尔于1953年创办的一所现代设计教育学院。由于他是包豪斯的学生,因此将乌尔姆设计学院看作是包豪斯的延续,主张艺术与工业的统一。乌尔姆设计学院将现代设计由以前似是而非的立场转变为坚定地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培养人才,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1. 科学技术实践艺术

乌尔姆设计学院目的是培养现代化工业产品的设计师,因此开创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

  1. 校企结合的项目制教学
  2. 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乌尔姆设计学院将设计教育紧密与时代发展相连,推动者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与社会的正向推动作用,推动者当代设计与科技相互融合发展,设计师走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大纲:

开头:德国工业设计的特点,代表人物,影响

  1. 发展历程

1.1德国工作同盟

1.2包豪斯

1.3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博朗公司

  1. 影响

2.1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2.2形式服从于功能,理性主义、功能主义

2.3设计教育: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跨学科合作、校企结合、

2.4现代设计

总结

相比于美国设计的快时尚风格而言,德国工业设计从现代设计起步阶段就始终秉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以理性、功能和简约的形式而闻名,期望通过简约、大批量制造的科技产品快速占领市场,扩大德国设计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而其设计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倾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 功能与理性主义在德国的发展历程

德国设计注重功能与理性以工作同盟和两所著名的设计学院为显著推动作用代表。

1.1德国工业同盟

德国工业同盟是由穆特修斯、贝伦斯为首的部分前卫设计师组成。在这个同盟中爆发的关于工业与手工艺的最后一次论战—“科隆论战”,奠定了德国走向批量化、标准化的工业设计生产道路。

1.2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学院是在1919年由格罗皮乌斯创立于魏玛的第一所世界现代设计学院,历经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和密斯·凡德罗三任校长。其设计理念主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即利用艺术的审美观为科技产品提供更优质的外观。因此包豪斯的设计传承着贝伦斯等前辈设计师的科技、理性思考,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

1.3乌尔姆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创始人比尔是包豪斯学院的学生,因此在创立之初,便秉承着包豪斯设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理念与简约、功能主义的倾向。在它与博朗公司的合作下,将这种系统性、合宜、简约、注重功能的风格快速推广,影响到德国整个工业设计的倾向,进一步推动了德国设计的科学理性主义。

  1. 影响

2.1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2.2形式服从于功能,理性主义、功能主义

2.3设计教育: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跨学科合作、校企结合、

2.4现代设计

开头:简述背景,对设计影响服务对象更广、物质走向非物质、设计的方式更加多元

  1. 介绍以chat GPT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
  2. 工业4.0的科技对设计的影响

2.1设计的对象多元化

2.2设计形态的虚拟化

2.3设计方式的多样化

结尾

在工业4.0深入发展下,以chat GPT、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逐步走入人们日常生活,尤其在设计领域的影响最为突出。从设计的视角来看,科技的持续深入,一方面使得设计对象更加多样化,从单纯满足人的需求到关注自然界,整个生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物质资源的满足下,人们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情感化需求被放大,设计由物走向非物质设计,形态虚拟化。此外科技带来的更多是实现手段的创新,意味着设计的实践与创造方式更加高效便捷多元。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chat GPT、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影响。

  1. chat GPT与人工智能的科技新业态

chat GPT和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持续深入下的产物,其主要依赖的是以算法、智能等科技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更迭。用户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来要求对象快速整合已储备的信息资源,并整合后反馈给用户,完成高效的信息搜集和解答过程。

2.工业4.0下的设计

2.1设计对象的多元化

为了解决先前遗留下的生存难题,设计原则由以人为本走向以人类为本,向着愈发重要的生命网络中的人与自然协同转变。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