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y
scy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12
文章
0
关注者
0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装饰艺术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厌恶和反动影响到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后现代主义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而言的,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的冷漠、单调。
装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装饰风格的不同:装饰艺术运动企图追求商业成功,强调为工业产品提供大量艺术性的装饰,表现出一种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后现代主义是为了表达对现代主义的厌恶,体现了年轻一代对新奇、刺激以及个性化的追求,在装饰风格上表现为离奇怪诞。
(2)对工业的适用程度不同:装饰艺术运动认同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并且强调表现机械美,强调在满足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对工业产品进行装饰和改善,以得到消费市场的认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追求自我形式的多样性,虽然突破了现代主义样式的固定模式,但其对个性化的追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3)服务对象不同:装饰艺术提倡大规模的生产和新材料的使用,因此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由于后现代主义的产品不适应工业化生产,且追求艺术形式的自我表现,因此只能为少数人所服务。
(4)涉及的领域不同:装饰艺术运动主要影响了家具、珠宝、绘画和书籍装帧等方面;后现代主义则最先出现在建筑界,随后波及到家具、室内装饰以及雕塑绘画等方面。

新艺术运动产生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是古典传统走向现代主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新艺术运动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艺术运动,开创了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但在德国“青春风格”艺术家的作品中已经表现出了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几何形式构图。随着工业和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工业同盟的成立,现代建筑的兴起,大众市场的健全,人们审美趣味的转变,都促发着先前各种设计改革的思潮融汇到一起,最终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装饰艺术运动则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带有与现代主义不相适宜的商业气息,在认同现代主义承认机械化的立场上,同时强调对工业产品的极度装饰,以新奇和富丽的现代感而著称。按照现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这三者之间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也具有明显区别。
其中主要区别在于:
(1)装饰风格不同:新艺术运动的开端以探索自然装饰风格为主,主张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自由曲线,成为装饰的主要样式;现代主义强调以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反对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几何造型;装饰艺术运动主张机械美的同时,强调装饰化,对工业产品的装饰表现出一种富丽新奇的现代感。
(2)产生背景不同:新艺术运动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在欧洲各国掀起设计改革的浪潮,以期寻求一种新的形式应对工业化的生产,是转向现代主义的必不可少的转折;现代主义最早是在建筑界出现的,随后影响到了设计的其他领域,不少优秀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积极探索工业时代设计的新面貌,于是现代主义应运而生;装饰艺术运动是为了寻求工业时代下的商业成功,通过设计样式的创新刺激消费,后期逐渐被流线型风格所取代。
(3)设计领域不同:新艺术运动主要影响了建筑、家具、室内装饰和平面设计领域;现代主义的影响范围广泛,从现代建筑设计扩展到其他设计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生产领域;装饰艺术运动主要影响到了家具、珠宝、书籍装帧等领域。

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里程碑,包豪斯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和墨守成规。力图摆脱一切折中主义的羁绊,抛弃一切过分装饰的传统风格,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结合现代工业的特点,创造出能够供工厂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包豪斯这种突破传统、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正是现代设计精神内核的显露。正所谓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只有不拘泥于旧时代为设计限定的条条框框,才能够把握新时代设计的本质特征;只有放弃了依靠模仿因袭走出的成功捷径,才能在设计中探索出一条文化自信的康庄大道。纵观当下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具备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者少之又少,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残羹冷炙,通常模仿在市场上具有良好反映的产品外观,依靠低价占领低端消费市场,这样的情况已然不胜枚举。企业缺乏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其中关键性的因素在于缺乏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就不得不肩负起这一重任。对于现代中国设计教育而言,应当将培养创新能力置于首位,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两部分。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创造性的可以被重复使用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原型和一系列工具。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更应该成为全民普及的通识教育,以便形成人人创新的局面。不同于创新思维要求的普遍性,创意表达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从研究美学的三大构成到考量工艺的材料肌理,从提高情感体验的设计心理学到研究人因分析的人机工程学,这些从包豪斯时代就开始发展起来的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当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为了适应新时代设计的要求,这些早期的教学体系,也应该有所创新,例如人机交互的研究不再仅依据传统人体尺寸测量的单一数据,而是应该采用更为精密的配合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眼动测试等新型测控技术。

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了大力发展本国工业,提升工业产品的水准,于1953年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任命马克思比尔为第一任校长。这是一所致力于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高等学府,其教学纲领是使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马克思比尔作为包豪斯的学生,他把乌尔姆设计学院看作是包豪斯的继承者,在建校方针上也遵循包豪斯的理论学说,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统一。1957年比尔离开乌尔姆设计学院,由马尔多纳多接替他担任校长,他对学校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很大的调整,用数学、工程、科学以及逻辑分析等课程取代了从包豪斯继承的美术训练课程,产生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培养科学的合作者,在生产领域内熟练掌握研究技术、生产销售以及美学技能等,培养全面的设计人才,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家。
乌尔姆设计学院在继承包豪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引领设计教学进一步向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形成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体系,把现代设计完全建立在了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培养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提高工业产品设计的总体水平。
(2)在设计理论方面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原则,为现代设计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3)在现代设计的人才培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广泛传播
(4)真正实现了艺术教育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例如与博郎公司的合作涌现出了大量现代设计的经典作品。

柯布西耶是法国现代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机器美学的奠基人,20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艺术理论家,柯布西耶对机械的颂扬在理论上的反映是“机器美学”,他曾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柯布西耶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建筑设计五要素:
包括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立面、自由空间、横向长窗
萨伏伊别墅是柯布西耶“新建筑五要素”设计思想的集中表现。别墅底层架空的柱子很细;三层平面各不相同,都根据功能需要而排布变化;外部四个精简抽象的简洁立面,由一条连续的水平长窗穿过;其中二层设有屋顶花园,能从更高处欣赏周围的美景。
柯布西耶建筑五要素,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
(1)在建筑风格上:剔除了传统建筑的过分装饰,强调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建筑造型中追求简洁、秩序以及几何形式构图,表现建筑本身的理性,在视觉上一般以简单立方体为基础,强调直线、空间和比例关系。
(2)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玻璃、钢架、混凝土等新材料,强调建筑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且符合现代建筑的面貌和特征。
(3)在室内空间上:注重室内空间的自由流通,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
(4)在外部环境上:注重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整体性,认为建筑也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避免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甚至在建筑本身再造自然。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它并不是某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工艺美术运动是通过艺术与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实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最先在法国发展起来,随后波及到欧洲其他国家,究其本质新艺术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在各国产生的背景相似,但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却各不相同。由于新艺术运动继承和发展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思想和设计探索,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1)相同点
1.在装饰风格上:两者都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企图与历史古典主义和折中主义彻底划清界线。
2.在设计样式上:两者都推崇自然主义,强调“师承自然”,主张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和动机,采用花卉、卷草、鸟类作为装饰的样式。
3.在对手工艺的态度上:两者都企图通过恢复手工艺的方式来解决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失衡的问题,提倡中世纪行会精神,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在其他风格的影响上:两者都受到东方装饰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和装饰风格以及浮世绘的影响。
(2)不同点:
1.在产生原因上: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在一系列艺术展览的影响下,良心的艺术家力图为产品建立或恢复设计标准,以应对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一现状。新艺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面对工业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先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对新时代探索的热情不断高涨,新艺术运动应运而生。
2.在艺术划分上: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人物约翰拉斯金强调艺术和设计虽然相关,但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把造型艺术成为大艺术,把设计称为小艺术。“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们则认为艺术不应该有高低之分,应该不含偏见的平等对待,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
3.在对工业的态度上:工艺美术运动在实践中强烈抵制大工业化和批量化的机械生产,而新艺术运动认同对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粗陋产品的批评,但不认同对工业化的完全抵抗和彻底否定,追求以手工业为主导基础上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4.对历史风格的态度:工艺美术运动推崇哥特风格,企图回归到中世纪的浪漫之中,新艺术运动抛弃任何一种传统的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主义,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自然的有机形态。

1.简述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含义,结合具体例子加以作答
“形式追随功能”由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首次提出,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直面了技术与艺术的平衡问题,成为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用来指导设计的原则。从现代设计史的发展来看,“形式追随功能”这一设计原则的提出,既有显著的进步性,也包含一定的局限性。
(1)进步性——明确功能是设计的第一性
从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到粗制滥造的“水晶宫”博览会展品,从娇艳奢华的洛可可风格到装饰性质的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原则被提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形式美始终是设计考量的一个首要指标,艺术家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掩盖了设计物的真实功能,导致美学上的失衡和形式上的失去控制,过分的装饰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使设计只能为少数精英权贵所服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首次将功能提升到设计的主要地位,在理论上强调了设计的民主,在实践中创造了服从于功能的简单几何造型,使设计完全摆脱了传统装饰和折中主义的羁绊。从理性严谨的包豪斯到功能至上的国际主义风格都是在强调功能第一性的原则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师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工厂开创性地运用功能美学的原则,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借助玻璃的透光性,提升了工厂车间的照明效果,符合“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开端。
(2)局限性——忽视形式自身的审美功能
现代主义提倡的功能至上的美学原则,经过发展形成了冷漠单调的国际主义风格,导致了功能至上的形式主义,为了追求产品造型的简洁,不惜舍弃产品的功能。现代主义表现出的缺乏人情味和对文脉的忽视,引起了后现代主义的强烈不满,英国波普风格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和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正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意大利的孟菲斯集团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强调形式作为文化符号表现出的审美功能,这些在形式上的探索都表明了“形式追随功能”这一设计原则存在的局限,功能固然是产品的本质表达,是产品实用价值的实现基础,但是形式作为审美功能的物质承担者,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栗子山别墅,将山墙的正中央留有阴影缺口,似乎将建筑分为两半,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固有的方盒子造型,在满足房屋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灵动。
“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对现代设计乃至当代设计任具有积极的指导运用,在满足功能第一性的基础上,重视形式自身的审美功能,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莱特是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大师之一,师从著名建筑师沙利文,继承和发扬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建筑艺术表现的整体性,使建筑的细节部分与整体相协调。例如,莱特有机建筑的代表作——流水别墅,别墅的室内空间自由延伸,与外部环境浑然一体。其中楼层高低错落,石墙交互贯穿,溪水经由阶梯下怡然流出,与周围的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仿佛建筑是由地下生长出来的,成为有机建筑的典范。
有机建筑的六原则:
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多种多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相协调
4.建筑的色彩与它所在的环境相一致
5.建筑材料的本质表达
6.建筑当中精神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草原风格是莱特受到日本民居的影响,在美国中西部建筑上形成的低矮的“草原式住宅”风格。它的特点是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中主义的羁绊,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草原风格的特征:
1.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和谐的整体空间
2.注意室内空间的舒展自由,被分割的小空间相互流通,自由开合
3.适当保留自然的材料,以取得与室外环境的协调
4.室内陈设偏于底层布局,天花板较低并略有倾斜,室内呈现出亲和感和安全感

(2)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述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感到痛心疾首,企图通过设计改革,为产品建立新的艺术标准。这场运动的领袖是约翰拉斯金,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他们分别在设计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某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实验。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性
1.提高了设计的地位: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的工作,将应用艺术提高到了艺术的境界,将手工艺工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
2.推崇自然主义装饰: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把源于自然的简洁作为装饰构图的灵感,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实用的产品。
3.主张设计上的民主:工艺美术运动在理论上强调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反对精英主义的设计,体现了先锋艺术家在设计思想上的进步。
4.承认工业化不可逆: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人物约翰拉斯金认识到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不可避免,肯定了工业化在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性
1.过分强调装饰化:工艺美术运动本质上任是一场装饰运动,并没有脱掉装饰上传统守旧的外衣,没能意识到工业产品的本质特征。
2.为精英主义服务:工业美术运动虽然强调设计的民主,但是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实践的产物仍然是为少数贵族精英所服务的,普通民众无法承担昂贵的价格。
3.企图逃避工业化: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但在实践中却企图回溯到中世纪,采用手工艺的方式达到该目的。

一、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
1750年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枢纽,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取得伟大成就。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快速崛起,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机械化的大工业生产逐步代替了传统手工劳动。现代设计正是工业革命催生的产物,是新时代下实现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手段。
二、现代设计形成的原因
(1)技术的革新是促发现代设计产生的诱因
工业革命造就了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时代的到来,新材料的产生和新工艺的出现,为现代设计的发轫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技术成为促发现代设计产生的诱因。工业革命以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代替了传统手工劳动,设计的产物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手工艺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化生产的农机军械,技术的变革为现代设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2)商业的扩张是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直接动力。正如,魏德伍德陶器厂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商业眼光,他有意识地将生产分为两个部分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通过借助设计的手段,一方面为上流阶层生产极富艺术性的装饰产品,另一方面又为普通民众提供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实用品,从而在商业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进一步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3)社会的变革是提供现代设计存在的保障
工业革命以后,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解放长久以来被封建宗教束缚的思想,以及为了彻底表明与封建势力划清界限的决心。企图通过艺术和设计的手段,为新兴政权树立新的政治面貌,最先体现在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上,随后又发展到其他的设计领域,社会的变革和阶级的更替为现代设计的存在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4)艺术的探索是导致现代设计形成的根源
设计是实现艺术与技术、工业与手工艺结合的手段,探索新时代下符合技术生产的艺术风格成为现代设计产生的开端。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展览的机械产品在美学上的失败和在工业上的失去控制,致使在决心设计改革的人士中掀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以指导设计,于此同时,也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先锋的艺术家、思想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对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探索成为了现代设计产生的根源。

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艺生产阶段向机器生产阶段的过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为新时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工业革命为设计的样式带来新面貌
工业革命在技术的突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设计带来了新材料、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1850年的“水晶宫展览馆”正是工业革命时代下的产物,“水晶宫”的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建筑材料,大胆采用玻璃和钢架,抛弃了传统建筑的繁琐装饰,是一个纯功能主义的建筑,采用预制部件的拼装形式,降低了成本。成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标志。
(2)工业革命为设计的原则带来了新挑战
工业革命以后,设计与制造逐渐分离,如何处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成为新时代下先锋艺术家们面临的新挑战。沿用手工艺时代的审美标准,对工业产品进行过度装饰,甚至掩盖了设计的真正目的,工业革命成为了导致粗制滥造产品的罪魁祸首,艺术家们反对机械化的生产,企图回归传统手工艺时代,为设计建立或恢复标准。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和最先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设计体系,原因在于面对工业化的发展,没有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平衡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是人类的造物活动,文化是一切人工产物的总和。设计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在创造新的文化,文化通过创造得以表现。
(1)文化是设计创造的载体
设计是文化的产物和标志物,设计的本质是文化性的。正如,德国设计显示出理性的设计风格;美国设计表现出商业化的造型特点;意大利设计呈现出浪漫主义的优雅情调,这些各具特色的设计样式都是各民族文化呈现的典范。
(2)设计与文化的核心相同
文化的形成是人类造物的过程,设计是人类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和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设计为人服务,文化为人创造。此外,人在创造和享受文化的同时,还要受到文化的制约,这种制约在设计中的体现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对设计的要求不同。
(3)设计让文化得以体现
文化的形式最终通过设计的符号得以表达。设计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时代文化的面貌,而且可以反映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本质。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以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展现出文化的瑰丽。
(4)文化让设计注入灵魂
文化赋予设计内涵,让设计的产物不流于表面。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将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设计表现出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美学,形成设计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