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设计
1.绿色设计:指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及行为。
2.设计原则3R原则: Reduce(减量)、Recycle(再循环)和 Reuse(再利用),不仅要尽量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3.代表人物:维克多.巴巴纳克出版了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他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4.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1.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干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其他设计领域。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这本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2.基本特征:即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3.形式特征:①第一个是它的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所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家,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史中汲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对照。
②后现代主义的第二个特征是它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如果是单纯恢复历史风格,也就没有什么后现代主义了,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复古主义而已。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而且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
③后现代主义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都具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反映出经过几十年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垄断以后,人们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寻求设计上的宽松和舒展这一趋势。
三.结构主义的特征及其意义
1.解构主义:①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 20世纪 80 年代,但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 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在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而被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学。
②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
2.特征:①散乱:即支离破碎,结构零散,以传统程式参照,其形式、色彩、比例等方面的处理手法活跃而自由。
②残缺:即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使人的视线愕然达到一种美感的追求。
③突变:即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有意制造“生硬”和“突兀”的视觉感。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④失重:即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
⑤超带:即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3.意义:①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在这一点上,解构主义与意大利16-17世纪转折时期的巴洛克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巴洛克正是以突破庄严、含蓄、均衡等古典艺术的常规,强调或夸张建筑的部件为其特色。
②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③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④在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而被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学。
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来自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反消费运动。它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各项指标符命绿色环保的要求。
绿色设计的核心原则是3R原则:
(1)减少原则(Reduce),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2)再使用原则(Reuse),设计时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继续被使用;
(3)再循环原则(Recycle),即设计应考虑产品的材料的可回收性。
绿色设计的萌起和发展都反映了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环保成为世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绿色设计正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2.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反传统、强调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单一性和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特征丰富多样,高度强调装饰性,并借鉴历史和艺术的色彩和手法。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主要有:
(1)具有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无论在建筑还是产品设计中,都广泛采用各种装饰 元素,特别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灵感,加以运用。这种对历史的借鉴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抽取、混合、拼接等手法,将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对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
(3)具有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娱乐性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许多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都具有调侃和戏谑的色彩。这种娱乐性体现在设计的形式及内容上,使得设计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而设计上的含糊性,并非后现代主义所特有,许多现代主义以及其后的设计探索,都具有含糊的色彩。这种含糊性使得设计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也使得设计更加符合人的审美需求。
(4)具有文脉主义立场。也称为后现代都市主义,是在现代主义的方盒子建设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结构和传统文化之后,一部分设计师想要重建失去的城市文化结构而发展出来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主张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使建筑与城市融为一体。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研究的主体不仅仅是历史主义或者装饰主义,而且也比较广泛地涉及其他边缘学科的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研究重点包括对于建筑与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城市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现代城市发展和规划的研究。
3.解构主义的特征以及意义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解构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1)散乱:支离破碎,结构零散、以传统程式参照,其形式、色彩、比例的处理手法活跃而自由;
(2)残缺:不完整的状态、强调局部而非整体;
(3)突变:以几种不相干的因素进行组合,有意制造突兀的视觉感;
(4)动势:设计作品通常给人一种“扭到、倾斜”的感觉;
(5)奇绝:超越常规,标新立异,给人一种反常之感。
解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视觉的新奇享受和丰富体验,正是这样的享受和体验,让现代主义设计又不断地引发观者和设计师的思考,不断的进步。受解构主义理论启发而创造的现代主义设计摆脱了传统中规中矩的样式,摆脱了传统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冷漠、单一的气息,而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因素。
1、绿色设计是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及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被提出,在世界范围内的设计领域得以重视和实施。
2.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影响:
特征:
3.解构主义的特征以及意义
解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从构成主义得字眼中演化而来的,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意义:
解构主义的特征及意义
解构主义60年代起源于法国,反对现代主义、帝国主义,对于设计形式的垄断,厌恶其总体统一的风格。解构主义的实质是对于完整结构的破坏与分解,因此设计风格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个人性。虽然解构主义作品看似凌乱无序,实际上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考虑的内在理性化特点,必须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可能性和室外空间的功能要求。
风格特征:
(1)支离破碎,解构零散的风格,强调形体的扭曲变形,设计不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被拆解重构成由个体组成的“整体”,而平滑规整的平面也会加以破坏,追求非常规的美感。
(2)失重,非常规的设计风格,借鉴了抽象主义的艺术特点,用倾倒,转弯等造型营造不安全的状态,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3)张扬外放的形式特点,设计不再内敛低调,一再强调功能性。主张建筑结构的开放,对于立体空间的极致追求,是建筑体本身与所属空间的重叠所产生的无形的“形”而非刻意营造的。
影响意义:
(1)推翻了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建筑常规规范,瓦解了现代主义建筑垄断的局面,推动建筑朝着多样化,情感化方向发展。
(2)使得现代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更加注重空间的观念,从反理性,反常规反美学的角度,让非理性进入日常生活的审美范畴。给后现代主义设计更多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
(3)在建筑上更多的注入了人文主义作为设计的哲学基础,传达情感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摆脱了现代设计单一冷漠的的气息。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起源于抨击美国商业设计有计划废止制的提出,出于商业目的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呼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质量、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相关影响因素。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伤害最小化,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设计思想: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纳入设计目标和基本出发点力求减少产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三R原则”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件方便分类回收再次循环,再次使用。
影响评价:在面对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大肆破坏,严重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社会。绿色设计的出现为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虽然绿色设计尚且处于萌芽阶段但却以成为重要的新趋势,加深了人们对于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对环境污染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回归。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发生在二战后,社会逐渐步入丰裕阶段的过程中。是为反抗现代主义、帝国主义,设计形式上的冷漠,千篇一律。在设计上继承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方法,通过解构、变形、重组,来创作新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以牺牲部分功能性为代价,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浪漫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体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的趋势。虽然后现代主义宣称反抗现代主义,但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补充与发展,是对现代主义形式与功能方面的二次平衡,二者的服务对象依旧是人。
特征:(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史中提取装饰元素加以应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对比。
(2)对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了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对历史风格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的构造基础之上。
(3)娱乐性,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都具有戏谑,调侃的色彩。与严肃庄重的现代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4)设计传达文化内涵,强调设计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隐喻意义,以历史符号后其他象征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不仅限于形式上产生的视觉联想甚至和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赋予设计文化内涵。
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原则,首先,是减少原则,要求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其次,是再利用原则,设计时要是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被继续使用;最后,是再循环原则,在设计时因考虑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
绿色设计的代表人物是巴巴纳克,他强调设计的社会及论理价值,认为设计的最大价值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主张为设计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仅是以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摈弃追求产品外观上的标新立异,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哲学倾向的思潮。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人之一,提出少即乏味的原则,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中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
代表作是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住宅与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设计上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具体表现为一下三点:
1、 文脉主义,强调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的融合,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重塑城市文化结构。
2、引喻主义,注重建筑中的象征和隐喻,以生动的形象传达文化、历史信息,追求情感共鸣。
3、装饰主义,运用丰富装饰元素和细节营造视觉效果,追求人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计。
3. 解构主义的特征以及意义
20设计80年代,出现了一种重视个体,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解构主义哲学,其形式实质是对构成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建筑上最先开始。反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及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
解构主义特征可总结为一下七点。
① 散乱:支离破碎、结构零散
② 残缺: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
③ 突变:组合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故意制造"生硬"、“突兀"的视觉感
④ 失重: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感
⑤ 超带: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所有的解构主义作品看似凌乱,实则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结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1.(1)绿色设计是指20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正式提出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及行为。
(2)其主要设计原则:节省能源,着力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开发产品和服务;降低污染,着力于减少、消除污染的途径开发产品和服务;回收及再利用,实施绿色设计,使产品可以翻新和循环利用;消除污染,着力于净化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开发产品和服务。
(3)绿色设计的“3R”理念: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4)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的、更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2.(1)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2)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成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文丘里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中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
(3)后现代主义最有代表的组织是于1980年由索特萨斯及七位设计师在意大利建立的的“孟菲斯”设计集团。该组织对功能进行全新定义,即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功能的含义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精神上的。其设计作品的材料大多是纤维、塑料一类的材料,表面饰有抽象图案,色彩明亮艳俗。
(4)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1️⃣反对形式的单一化,无视一切模式,突破清规戒律,主张设计多样性、开放的设计特点。
2️⃣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历史风格增强设计的文化内涵。
3️⃣多种风格杂糅的折衷主义,产品强调装饰意味却不能满足功能需求。
4️⃣尽力表现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现天真滑稽、怪诞离奇的情趣。
(5)后现代主义表明了人们对现代主义的质疑,其肆意大胆的设计实践对设计领域造成了极大冲击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3.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哲学家基于对语言学的结构主义的批判。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主张单独个体的研究比整体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从构成主义中演化而来,在视觉元素上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但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正统秩序和原则的批判。
(1)特征:1️⃣.散乱:结构零散支离破碎拼凑在一起,以传统程式参照,其形式、色彩、比例等方面处理灵活而自由。
2️⃣.残缺:强调不完整的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使人的视线愕然达到一种美感的追求。
3️⃣.突变: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有意制造“生硬”和“突兀”的视觉感。
4️⃣.失重: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
5️⃣.超带: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2)意义:解构主义对正统原则和秩序进行批判与否定,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美学的和谐、统一、完美的美学原则提出挑战。打破了人们思维的固化,促进了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以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和行为。该设计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
其设计原则有:(1)节省能源,以节约资源的角度开发设计新产品和服务;(2)降低污染,减少或消除在开发新产品时所造成的污染;(3)回收再利用,使设计过的产品能够再次使用或其可以在设计新产品的时候作为新的材料来使用。及以上为3R原则:reduce、recycle、reuse
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为:巴巴纳克,一位美国的设计理论家。其代表作: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了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人类的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理论价值。他还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1995年,巴巴纳克还出版了《绿色紧迫》
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及设计在为“人”服务的这个设计对象里增加了另一个设计对象“环境”。并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在外观上的标新立异的做法,将重心放在真正的“创新”上,用一种更为负责且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去创造新的事物和新的产品形态,也使得人、机、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设计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以更简洁更长久的是产品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中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对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其“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在20世纪60年代时,一位美国建筑师:文丘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成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且对现代主义中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糊的、折中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其中另一位后现代主义发言人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强调历史文化内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如下:
1、后现代主义设计有着“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立场,其高度强调装饰性。且从历史中汲取装饰元素并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的对照。
2、后现代主义设计还有着对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及对历史的风采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且这种折中的处理方式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整合。
3、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的细节上很含糊。及对经过几十年的严肃的、冷漠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垄断后,人们对于这种设计形式上过于理性化的倾向感到厌倦。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寻求一种宽松和舒展的设计趋势。其设计里包含更多的非理性的设计。其含糊性是一个自然结果。
三、解构主义特征及其意义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其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67年。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其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为重要。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并被利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里演化出来的。其构成主义强调的是解构的完整性,及整体性、全局性、统一性;其个体构件是为整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是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的原则、正统的秩序批判与否定。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对古典的美学原则提出挑战。
解构主义风格特征:
1、散乱,支离破碎,结构零散,以传统程式对照,其形式、色彩、比例等方面的处理手法活活跃且自由
2、残缺,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使人的视线愕然达到一种美感追求。
3、突变,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有意制造“生硬”和“突兀”的视觉感。
4、失重,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
5、超带,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一、绿色设计
(一)概述: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正式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理念,旨在以环境环境资源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环境,维护人类自身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与行为
(二)内含:1️⃣Reduce(减量)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Recycle(再循环)降低污染,消除污染,着力于净化生态环境
3️⃣Reuse(再利用)回收以及再利用,实施绿色设计,使产品可以翻新和循环利用
(三)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是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师放弃过分强调产品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以更为负责的方法创造产品形态,用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延长实用寿命
(四)代表: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 维克多 巴巴纳克 他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为保护地球环境服务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一)概述: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体现于文学 哲学 批评理论 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其在时间上并非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代表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他在里面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
(二)特点:1️⃣后现代设计强调历史文化与装饰,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与现代主义的冷峻严肃形成对比。
2️⃣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多义”等特点,即“引喻主义”表现在设计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往往包含符号学内容来反抗现代主义严肃的风格。
3️⃣ 具有折衷主义的特点,主张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等方法,并且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
三、解构主义的特征与意义
(一)概述:解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理论,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而来,其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就能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与对比比对于整体的结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否定,并对部分古典美学原则提出挑战。
(二)特征:1️⃣散乱,即支离破碎,解构零散,以传统程式参照,其形式 色彩 比例等方面处理手法活跃且自由。
2️⃣残缺,即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坏某些局部,使人感到愕然的一种美感追求
3️⃣突变,即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有意制造“生硬”“突兀”的视觉感
4️⃣失重,即利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去稳定性不安全的状态
5️⃣超带,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三)意义:1️⃣是对于正统原则,正统秩序,古典美学的挑战,给设计的形式带来了新的视觉效果与体验
2️⃣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前卫探索,具有强烈的试验气息,对于设计实施的科学性带来实践意义的范例。
3️⃣解构主义对于平面设计上导致了达达主义风格的复兴。
绿色设计概述前面的1写错了忘记改了嘿嘿😢
没事,写得很棒哟,内容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