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
hu-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11
文章
0
关注者
1

简述题:装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英国和美国兴起的一场设计运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追求华美的装饰,以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形式美感的需求;而后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装饰艺术的设计动机,以装饰来向长期单调冷漠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挑战。
虽然装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主义都强调装饰,都是形式主义运动,但由于其历史时期和环境的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1.装饰目的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大批量生产环境下,企图通过华美的装饰来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形式美感的追求;而后现代主义的目的则是由于战后新生一代对于单调、冷漠的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企图通过装饰来追求独特的个性。
2.装饰内涵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的装饰一般强调和补充功能主题,并以属于结构主体的面貌出现。例如鲁尔曼设计的桌子,虽然饰以鲨鱼皮等装饰,但其装饰还是服务于结构主体;但后现代主义中的装饰则与功能和结构的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有些喧宾夺主,是装饰成为独立的手法和表现形式,例如,英国设计师艾伦·琼斯设计的椅子、帽架系列,直接采用了塑料的人体模特,以产品功能结构完全无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面对的市场主体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强调为上层阶级服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而后现代主义则以开放的思想面向不同文化的群体与层面,无论是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后现代思想的影响,开始探索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不同的设计风格,彰显一代人群的对于设计风格的追求;例如服装设计师匡威·玛特的超短裙、马克穆多的“用毕即弃”的椅子等,并没有强调为那个阶层服务。
装饰艺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本质上都是形式主义运动,都是设计师对装饰的探索,虽然两者最后都以衰退告终 ,但其影响深远,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增添了风采,也为当今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论述题:论述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纲:
一.首段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广泛的设计运动,其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而线条的表现手法又分为曲线派和直线派。而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运动基本上是这两个派别的延伸,其两者几乎同时发生,并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二.区别

1.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
a.对待机械化的态度不同
b.装饰动机不同

2.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
a.意识形态不同,服务阶层不同
b.对待装饰的态度不同

三.联系

1.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
a.精英主义
b.强调装饰

2.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
a.新材料应用
b.积极对待批量化生产

四.总结:
无论是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还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都是在工业化发展时代下的设计探索,而在具体的意识形态、装饰动机、对待工业化的态度方面又各不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为之后的设计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教育对现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借鉴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为推行现代设计教育的学院,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经历了魏玛时期、德绍时期和柏林时期三个阶段,其中德绍时期是包豪斯最有成就的时期,其教学体系也逐渐成熟,在格罗皮乌斯的指导下,包豪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

A 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素、墨守成规
B 将手工艺技术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C 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D 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的人才
E 把教学同社会生产相结合,使教学成果付诸实践

—-其所建立的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不仅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今的中国设计教育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注重手工实践

目前中国设计教育大多脱离实践,侧重于理论学习。虽然在部分院校内有实践课程,但大部分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是对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将理论与实践并重,每门课程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这种将时间和理论并重的方式在当今社会更加重要,如今各种软件的辅助让学生逐渐的远离事实依据,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做出许多无用的设计,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材料和工艺,以此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才能设计出更加实用的产品。

2.注重创新培养

目前,我国正有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的重要举措。在设计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我国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中强调学生的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素、墨守成规,同时这一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成效,其中以马谢布鲁尔为代表,其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瓦西里椅”并随之设计出一系列钢管系列家具,其对于材料应用和形式的创新正是包豪斯这一设计教育思想的体现。对于目前中国的工业设计来说,创新型设计人才十分缺乏,抄袭的问题十分严重,并且受到一定的谴责和抨击,我们应该从教育入手,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杜绝抄袭模仿两方面共同出发,以此将中国的设计推向创新型的发展。

3.注重校企合作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是我国目前设计教育需要推进的,从传统的设计教育来看,学生和企业的分离造成学校培养的设计人才与实际市场不匹配,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而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同时,学生还能更好的了解市场环境、了解企业需要,在其毕业后就能过更快的融入到设计企业中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除了注重实践、创新、校企合作之外,包豪斯对于基础课程的开设以及对于设计美学的探索也对我国的设计教育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借鉴帮助我国的设计教育朝着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

乌尔姆设计学院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创建于1953年的联邦德国,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现代建筑设计师、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其他现代设计师,提高德国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总体水平,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服务。是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对战后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其发展的“系统设计”和与布劳恩公司合作形成的“布劳恩原则”对现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乌尔姆设计学院将设计完全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成为设计发展史上观念的转折,开创了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的开端。其第二任校长马尔多纳多认为学院英国完全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学院的课程设置基本抛弃了艺术课程,代之以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课程。

2.乌尔姆设计学院培养的一批设计师,将其设计思想渗透在德国工业设计领域,在乌尔姆模式的影响下,德国产品以理性、可靠、高品质、功能化的特点闻名;

3.乌尔姆学院在工业产品、工具、交通工具的设计和沟通交流系统的设计方面影响尤其甚远,该校的典型风格-珍珠灰的亚光表面处理、可调整的支撑架、尽量少的装饰,以及非常纯粹的几何形状等,通过与布劳恩的合作,不仅影响了战后整个联邦德国工业产品的设计风格,而且对当代电子产品设计仍有深刻的影响,例如,苹果公司的极简设计以及博朗公司产品设计就是建立在乌尔姆设计学院设计理念之上的。

4.其在设计理论方面以科学理性为基础形成的“系统性设计原则”,不仅为德国工业设计树立了里程碑,也是世界现代设计的里程碑。系统设计原则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客观物体至于相互关联的环境中,是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从而是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这种设计理论也在与布劳恩的合作中得以实践,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古格洛特和拉姆斯合作设计的“SK4组合音响”,将收音机和电唱机两个单元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产品。

虽然乌尔姆设计学院对当时的设计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从现实情况来看,乌尔姆的试验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形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 由于乌尔姆学院过于强调技术、工业化特征、科学的设计程序,因而忽视了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设计风格冷漠,缺乏人格,缺乏个性,单调。乌尔姆学院最后于1968年因财政问题关闭。

—纵观德国现代设计的形成和发展,战后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战后德国设计的中心,同时其发展出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则,不仅奠定了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也推动了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

简述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要素,并简述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柯布西耶是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机械美学的奠基人,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三位大师之一。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其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底部镂空,屋顶花园、自由空间、自由立面、横向长窗。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是柯布西耶在《建筑五要素》中提出的建筑五要素的具体体现。
1.横向长窗保证光线最大限度的摄入,室内光影变化丰富。
2.底部架空层使得被被托起的生活空间远离车流噪音和街市喧哗
3.屋顶花园:作为补偿自然的一种方法
4.自由空间:在室内空间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利用墙体或隔断灵活地分割空间
5.自由立面:将承重结构和分隔结构完全分离,能够极大程度的实现空间划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除了新建筑五要素之外,柯布西耶还提出光辉城市、垂直花园等城市规划理论,他的作品和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1.引领现代建筑走向民主化

()其在《新精神》上发表的数篇文章,大力呼吁建筑设计领域的革命与突破,提倡建筑走上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柯布西耶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提出钢筋混凝土 的柱结构体系,是历史上首次提出建筑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观念。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廉价与快速施工的特点诠释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内涵,即民主性,其将现代建筑划分为单元空间,并且可以利用标准部件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使得住宅组合多样化,例如,在马赛公寓的设计实践中,利用单元组合方式,其住宅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满足单身人群到四人家庭的多方面需求。

2.奠定现代集合式住宅的基础

()他对于现代建筑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并且将其落实在他的实践中。他的战后设计项目-马赛公寓,是他对于住宅和公共居住问题的研究和实践的高潮。在战后对住房迫切需求的背景下,柯布西耶利用标准化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单元,最后将其组合形成一个可以容纳1200是集合式住宅区,同时柯布西耶还把各式商店和幼儿园融入,从各个方面满足居住需求,是现代单元式住宅的原型。更重要的是,他把公寓的底部架空与地面上的城市绿化及公共场所相融合,增加了居民和自然之间的交流,值得当代的建筑师学习借鉴

3.为现代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原理和精神上的财富

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影响了一批著名的现代设计师,例如著名日本的设计师安藤忠雄,受到柯布西耶建筑的影响,开始走向建筑设计之路。在其设计作品“住吉的长屋”等延续了柯布西耶对于混凝土的应用,并融入日本的生活特色加以创新。除此以外,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也深受柯布西耶的超前现代建筑思想所影响,并且将其在MIT听柯布西耶演讲的那两天称为“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柯布西耶的建筑实践,如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教堂等,以及他所提出的建筑思想,如新建筑五要素、城市规划等,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他丰富多变的设计思想也是当今设计师的灵感借鉴源泉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的设计传统;新艺术运动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其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和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未超过工艺美术运动。

< >从新艺术运动对工艺美术的延续性上来说,其间存在许多相同之处

< >首先,它们都是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对,都提倡简洁的形式,都提倡自然风格的装饰题材;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践者威廉·莫里斯在染织品设计中经常用到植物和花卉的纹样,这一点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很好的继承,比如吉马德的地铁入口设计,采用各种植物藤蔓和贝壳样式。

<>其次,它们都是对工业化的反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约翰·拉斯金在其著作《威尼斯的石头》一书中提出:艺术家应该用“手”,而不是机器在作品中表达,这一点在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高迪的作品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其著名的作品-圣家族大教堂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工业相抗衡;

< >同时,它们都受到了日本风格的影响,例如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格林兄弟”,其设计的根堡住宅,具有明显的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特点,采用木构件,讲究梁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同时,在新艺术运动中,现代之家的领导人萨穆尔·宾就十分热衷于日本风格

< >从整体上来看,其两者之间反维多利亚装饰、反对工业化、受到日本风格影响等具有相同之处,但从局部来看,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 >首先,从装饰动机上来看,两者都是对维多利亚的反对,但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哥特式和中世纪风格,威廉·莫里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哥特式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设计作品红屋就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没有直线和平面,这一点也在“新艺术之家”的设计思想中明确提出。

< >其次,从对待工业化的态度来看,工艺美术运动完全反对工业化,约翰·拉斯金认为,工业化格局了劳动者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创造出好的产品的;而新艺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接收工业化,在威尔德、格拉斯哥四人组、彼得·贝伦斯等人探索下的直线派,建立起了与现代主义连接的桥梁

< >最后,就其运动的本质来说,虽然新艺术运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新时代工业化的憧憬和探索,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其推崇的手法仍然是陈旧的,如果说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所提出的运动宗旨是进步的话,那么新艺术运动相比之下,反而是退步了。

< >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都是设计师在工业革命的洪流下对于设计的方式的探索,都企图在艺术和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两者与时代洪流背道而驰,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造成的影响是具有进步性的,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692C009C-50D6-4490-8553-098DF9CFCEEE.jpeg(uploading...)}}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