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兢
李克兢
天津财经大学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15
文章
0
关注者
0

拉斯金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1869年任牛津大学美术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主要著作有《现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等。
他发现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想:
①认为艺术有“大艺术”(绘画雕塑)与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共同组成,号召艺术家应关心小艺术。
②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③师从自然不盲目抄袭。
④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反对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
⑤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映材料的真实质感。
他的倡导和思想为当时的设计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虽没有涉及实践深处,但其理论成为后来威廉莫里斯等人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基础。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主要艺术思潮之一,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映。其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对后来的反抗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点:
①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②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对抗机器产品。③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

工业设计也可称为“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是指用机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的设计,主要针对消费市场,主要解决产品在形式上、使用性能上、人机工学上、工程技术上、市场销售上、品牌树立和发展上的各种问题,使产品能最大可能的适应以上各个方面的要求,迎合市场需求。
2015年,国际设计组织WDO成立,并发布了工业设计的新定义:
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进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
工业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设计作者:帕克斯顿(园林师变建筑师)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进步,试图改善公众审美情趣,以制止对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在水晶宫展馆中举行,故称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水晶宫外形:水晶宫外形为简单的阶梯长方形,并有一个垂直拱顶,没有多余装饰,完全展现了工业生产机械本能。
水晶宫是20世纪建筑的先声,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在现代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影响:
①运用了预制拼接技术,钢材和玻璃等新材料,建筑本身是一件机器制品。
②开辟可现代建筑的新纪元,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材料的推动力。
③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新者。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虽然都主张采用新的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主张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
但是“装饰艺术”运动所强调的装饰,正是现代主义反对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属于不同的设计艺术风格。总结起来,两者的区别之处在于:

  1. 两者的起源地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起源于法国,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于德国;

  1. 两者共同信奉的机械美学在寻找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结合点上表现出各自的个性:

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样式”和“色彩”上发现了结合点;
现代主义运动在“功能”和“实效”上找到了归宿。

  1. 两者服务对象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
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即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当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
现代主义:
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带有一定的左倾性,具有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成分。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即反对中世纪复古、自然装饰,又批评了单调的工业化风格。
同时,“装饰艺术”运动兼具了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所以这场运动被认为是装饰主义到现代主义的一场衔接性运动。

联系之处
由于“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它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总结起来,两者的联系之处在于:

  1. 从时间上看:

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

  1. 从设计主张上看:

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

  1. 从关系上讲:

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都是工业设计同一根源上的两条分支,各自沿着自己侧重的方向发展;

  1. 从历史发展上讲:

它们是机器取代手工的工业时代在设计中的两个反映面,都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的结果和必然,同时也是对“新艺术”运动的反逆。

区别之处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虽然都主张采用新的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主张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
但是“装饰艺术”运动所强调的装饰,正是现代主义反对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属于不同的设计艺术风格。总结起来,两者的区别之处在于:

  1. 两者的起源地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起源于法国,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于德国;

  1. 两者共同信奉的机械美学在寻找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结合点上表现出各自的个性:

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样式”和“色彩”上发现了结合点;
现代主义运动在“功能”和“实效”上找到了归宿。

  1. 两者服务对象不同:

“装饰艺术”运动:
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即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当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
现代主义:
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带有一定的左倾性,具有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成分。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即反对中世纪复古、自然装饰,又批评了单调的工业化风格。
同时,“装饰艺术”运动兼具了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所以这场运动被认为是装饰主义到现代主义的一场衔接性运动。

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于1953年,地点在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学院最初由包豪斯早期毕业生、瑞士建筑师、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英格·埃切·斯绍尔(另译爱歇·舒尔)、奥特尔·埃切和沃尔特·齐斯切格发起。校舍建筑是由马克斯·比尔设计的,他同时担任学院的第一任校长。

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的设计师。其设计艺术思想被德国重要的家电公司布劳恩公司广泛实施,把设计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形成了所谓的“布劳恩原则”。在乌尔姆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德国产品渐渐以理性可靠、高品质、功能化的特点闻名于世。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合作是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的典范。布劳恩公司设计生产了大量优秀的产品,并建立了公司产品设计的原则,即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这种合作的成果,使布劳恩的设计至今仍被看作是优良产品设计的代表和德国文化的成就之一。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战后对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机构,其影响不亚于包豪斯。学院在继承包豪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进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美学思想,建立了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理论,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和设计方案,是战后“新功能主义”的代表。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贡献及影响
1、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两大类型体系的诞生:
理工型:以理工类学科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
艺术型:以艺术为依托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
2、乌尔姆设计学院最大的贡献是它完全把现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完全地、坚决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
3、乌尔姆设计学院从技术方向培养设计人员,把设计作为单纯的工科学科,从而促使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
4、办学上开创了校企合作的先河。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豪斯作为第一所专业设计院校,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对时代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同时,包豪斯独创的教育体系为当时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各类专业设计人才,并对当今社会的设计教育有很大的启迪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 
  (1)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术重新统一的桥梁。 
  (2)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价值创造之间的鸿沟。 
  它所培养的新型艺术设计师应该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艺术家独立创作的才能,又有工艺技术娴熟的技艺。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原则,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新型建筑理论不可分割的艺术设计理论。 
  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模式:把艺术设计看做个性全面发展、恢复个性的完整性,并通过个性的创。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对世界设计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艺术教育起步晚,工业化程度低。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重重挤压中,步履艰难的崛起。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艺术设计在我国也开始诞生。早期的艺术设计成果主要表现在商业美术上。但早期中国对“design”的翻译并不是叫设计,而是沿袭日本的翻译为“图案”后来改用“工艺美术”。 
  因此,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正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或艺术设计,而包豪斯的影响也一直影响至今,当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过分固守这一过时已久的理念,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障碍,无法逾越则无法创新发展。

柯布西耶新建筑五要素: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水平长窗;自由立面。
1、底层架空:让实用空间远离地面的阴冷潮湿,把地面留给花园和交通空间,这是底层架空的意义。
2、屋顶花园:当时的通行做法是屋顶为坡面的阁楼层,里面通常是储藏间。柯布西耶尝试在新的排水技术、新的结构形式下,屋顶不再做坡形变成了可能。柯布西耶认识到屋顶有最好的阳光和视野,可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此外,屋顶的绿植、覆土可以缩短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反差,在技术上不容易产生裂缝。所以这个屋顶花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花园,也融合了多层次的思考。正如柯布西耶所说的:“是技术的原因、经济的原因、舒适的原因、情感的原因,要求我们采用平顶式屋面。”
3、自由平面:基于框架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墙不参与承重,因此平面与古典建筑大不相同。它抛开了结构的限制,“房间”的概念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空间”概念,室内空间的形状、比例、组织形式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其次,墙体的厚度不再重要,单纯的作为分隔空间的线条。第三,追求自然美,墙体和其他构件本身成为可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象过去那样在其外表面再刻意进行装饰,引入了素混凝土的概念,成为现代建筑审美的重要特征之一。
4、水平长窗:柯布西耶对水平条窗的推崇,还是源于他对阳光、美景的基本的热爱,在柯布西耶的理想中,城市是充满阳光遍植绿树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光和影产生强烈的反差,水平长窗是造就这一奇特现象的最好技术手段。
5、自由立面:没有自由平面,就没有自由立面。只有外墙脱离了最外侧的那一排柱,立面才有了自由呈现的可能,这即是自由度。自由立面的基础,就在于摆脱受力结构对表皮的限制。 
使用廉价的材料,抛弃多余的装饰,纯粹用建筑自身的元素来塑造丰富的空间,这不仅是顺应了当时社会贫困的经济状况,也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反对附加装饰的设计思想的反映。然而纯粹的萨伏伊别墅深刻地体现了现代建筑所提倡新的美学原则――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结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构图的法则,比例和秩序之美……萨伏伊别墅和它的设计思想至今仍激励和影响着无数的建筑师,成为他们设计的源泉,因为它体现了建筑的最本质的特点――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创造。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对比:
相同点:
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
2.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应。
3.都旨在从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5.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点:
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的“曲线风格”。

1.有机建筑六原则和草原小屋风格是师承名师沙利文的赖特提出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并创造出新的东西。
2.有机建筑六原则是:
(1)简练应该是检验设计的标准
(2)建筑风格应该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与它的环境相协调
(4)建筑色彩应该与它的环境保持一致,也就是从环境中提取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精神中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赖特的有机建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灵性的。
3.草原小屋的风格特征是
(1)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空间。例如赖特早期设计的家具,椅子
(2)注重室内空间的舒展,自由,被分割的空间可以自由流通,互相开合。
(3)适当保留自然材料,已取得室内室外环境的相协调
(4)室内陈设偏于底层布局,天花板较低,并略有倾斜,室内有亲和感和安全感。
4.他对于现代设计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传统的重新解释,对环境因素的重视,对现代化工业材料的强调,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和一大批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空调。

工艺美术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范围较小,影响深远;影响到美国芝加哥学派,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到美国工艺美术设计思潮的产生;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手工艺的完好能保存迄今仍有相当强的作用;为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全新的风格参与和与以往设计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工艺美术运动前后仅持续几十年,但其产生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促使欧洲随后掀起了一场更为全面和广泛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正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而在美国则影响到了芝加哥学派的成员,以及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与英国一样的设计运动,它是一种设计思潮,这源自于美国的工艺美术的众多设计家更希望摆脱欧洲的单一的影响,吸收更多来自于异族的传统精髓。如受日本风格和中国风格的影响比较大,代表有格林兄弟(Charles Greene;Henry Greene。),美国的工艺美术也不再继承欧洲那种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崇拜和激情。
这是否预示着在工艺美术运动中始终存在在一种偏执的观念,而这种实际与历史前进持相反方向的选择也决定了它无法走进更加包容的新时代中继续前进,而选择回归停留在它认为艺术是具有永恒的普遍价值的世界里,这也正是人们认为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之一。
工艺美术运动的另外一个局限也体现在其领导者威廉•莫里斯一生的理想和与他那种充满着社会主义、民主设计思想相矛盾的设计实践中,工艺美术运动提倡自然主义的装饰而带来了消费上的昂贵,使它的大多数产品并不能真正地为社会普通民众所享有。它一方面具有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高尚理想和乌托邦式精神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在意识形态上具有着逃避现实发展和与时代前进相违背的消极性。

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条件,文化政治背景等条件之上以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产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
第二,传统类型的设计无法满足和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
第三,工业革命导致了设计与制作、销售的完全分离,这与传统手工业时代的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甚至还是销售者和使用者迥然不同。
第四,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其产品的使用对象具有超国界、超地域和超阶级性,要求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国家、民族和民众的要求,因此,其设计理念要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之下,要求具有大众化的审美特点。
第五,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对新产品设计要求与传统设计的不适应,一方面给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工业革命初期,产品的功能性和大众的视觉审美要求受到了诸多限制。①初期二、世界博览会的促进作用。
博览会是工业时代孕育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事物,提出了全新的设计需求,为新建筑形式和新建筑技术提供了全新的实践和应用场景,从而促进了现代建筑设计。
三、专利法的制定和执行
专利法的制定和执行比较完善地保护了知识产权,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极大地鼓励了创新精神,促进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也有力地推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工业革命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折,随之而来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批量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设计行业开始从传统手工制作中分离出来。 传统的劳动过程中,往往由人扮演基本工具的角色,能源、劳力和传送力基本上是由人来完成的,而工业革命则意味着技术带来的发展已经过渡到另一个新阶段,即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具,从而变成了劳动的性质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此时的设计风格被简化为适应机器制造的东西。
其次,新的能源和材料的诞生及运用,为设计带来全新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材料的构成和结构模式,最突出的变革出现在建筑行业,传统的砖、木、石结构逐渐被钢筋水泥玻璃构架所代替。
第三、设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当标准化、批量化成为生产目的时,设计的内部评价标准就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工业而工业”的生产。对于设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的概念应运而生,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利益的追逐,成本的降低,竞争力的提高,设计的受众、要求和目的的发生了变化。
工业革命给世界工业生产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就其发展过程来看,表现在由手工业劳动发展到机械生产,普遍降低了生产成本,由重视产品的质量转变为注意效率,有简单材料发展到材料广泛运用,有使用的产品通过装饰复杂化以提高附加值,因此导致功能与形式的矛盾。同时,它所惯用的形式和手段在机械制品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设计与科技、文化、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发展过程中科技、文化、经济能对设计有推动作用,而发展壮大的设计也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1.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1)技术能够促进设计的发展。一个种新材料的诞生、一项技术的发明、一个理论的发现等往往对设计行业是巨大的突破。
(2)设计推动技术的革新。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替、一项新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1)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无形与抽象的,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对文化现象和意义的提炼、升华并创作表现出来,这一过程是困难的,因而制约着文化的表现。
(2)设计师构成文化的一部分。设计和其他文化构成了新的文化。设计改造旧文化,也成为一种新文化的传承。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