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起:说明情感化设计是什么,当下时代的人们为什么需要情感化设计,以及当下的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如何表现
一、情感化设计是智能设计的重要补充
二、情感化设计辅助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情感化设计为设计公平提供保障
总结
情感化设计是一种关注用户内心情感诉求的设计理念,由唐纳德·诺曼在其著作《设计心理学》中提出。不同于工业1.0-2.0时代贫瘠的生产力,我们正处于由数字控制机器的3.0时代迈向工业智能化的4.0时代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的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因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且生活状态呈现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这使得我们的生活世界变得机械重复,人与人以及人与物的关系变得冷漠、疏离。如今情感化设计的关注点开始从功能与美学以及简单的外在情感需求层面,开始转移到发掘用户内心未被察觉的需求(无意识设计),从智能设计、绿色可持续及设计公平等方面,以实现用户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激励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一、情感化设计是智能设计的重要补充
人工智能的引入为当代设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范围和视野,但设计的目的始终是为人服务,因而设计的高技术发展不能抛弃高情感的融入。
回顾设计发展历史,无论是强调“美与技术结合”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真正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再到重视大众情感表达的波普设计或参与式设计,能够发现各阶段的设计运动基本上都是由设计师主导的,只有参与式设计属于群众和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过程,却没有大众个人自己主导的设计活动。
如今我们身处信息化社会,人工智能技术日渐融入设计和人们的生活之中,设计迎来了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满足用户自我表达的内心情感需求成为智能设计创新的重要方向。
阿里巴巴的“鹿班”平台,既满足广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商业促销的设计宣传广告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普通用户进行虚拟服饰搭配、产品设计、设计探索的需求,建立在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库的数据供给基础上,丰富的图片数据信息和智能的设计模式,为服务非设计专业的商户和用户个体提供了便捷的设计操作和创作方式,促进智能设计发展的同时,做到很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情绪需求。
二、情感化设计辅助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设计在新时代的多元化趋势背景下面临着环境问题呈现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过去的设计活动以往都是以人的物质和审美需求而延伸和发展的,如今的设计方向更应该关注于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与人、人与物和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而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
情感作为人类独有的一种生理反应,与外界环境产生接触所获得的心理反馈和记忆,为人的物质生产和思维更新提供了感性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千百万年,人类社会一直保持着与自然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状态,可持续设计通过结合情感化设计来引导人对于自然的积极情感,辅助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可持续设计创新之路。
治理环境问题不能只依靠科技进步和个人环保意识的提升,合适的设计理论及实践和政策支持才能有效倡导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再造衣银行是国内首个可持续时尚品牌,其在"与过去的对话"中,存留"时间记忆",以设计的力量赋予旧物料新的生命与时光,注入现在与未来;构建出集旧衣再造,再生面料,纯天然环保纤维材料等科技与民艺相结合的全方位研发实验室,产品涵盖服饰配饰,家居生活,旅行户外,可移动房屋等衣、食、住、行领域,形成自己特有的回收﹣再造﹣销售-Repay 完整闭环系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以可持续性时尚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品牌,为可持续设计注入情感与文化内涵。
三、情感化设计为设计公平提供保障
维克多·巴巴纳克强调设计设计应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只是为少数富裕人群服务,第三世界人民和残障人士的需求更应该被看见。
当今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的社会创新设计是可持续设计的最新形态,其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产品、服务和组织形式等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当下我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经济衰退、教育公平、环境污染等复杂性问题,通过各学科和各领域之间交叉合作,将不同阶层的人群纳入开放式的协同设计当中,将包容性设计理论结合积极的生活经验进行交互模拟,即人的行为、人与人的互动与社会空间结合,利用设计促成个体之间的亲近关系,带来更为和谐包容的可持续社会。
情感化设计融入社会创新设计,让设计能够公平的为所有人享有,既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也是未来设计进行延展和创新的根基。
Nesterly 是一款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互助平台,它通过将老年人的闲置房屋与年轻人的居住需求进行匹配,实现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在 Nesterly 平台上,老年人可以通过出租自己的房屋,赚取额外的收入;年轻人则可以与老年人相互陪伴,享受到更加温馨、舒适的居住体验。 Nesterly 的出现,不仅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助之桥,也为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设计应注重实用和审美已成为社会性常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设计师和大众普遍认为设计的审美要素包含且能够满足一切人的情绪需求,但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设计“美”的欣赏仅仅只是其中一环,人对人、对生活、对自然等不同事物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是多样的,妄想通过单一要素以点带面去笼统的概括人的情感是愚蠢的。而情感化设计作为关注人内心情感需求的设计理念,根据不同人群的定位进行合适的设计,建立人与产品之间正向的情感交流和联系,使用户自主进行审美、生活情趣和价值观的积极心理培养和维持,在当下生活节奏匆忙、情感交流贫乏的社会环境中,无不体现着情感化设计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总起:阐述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将设计师的作用代入两者的发展过程中,并讨论当下时代两者的重要性。
一、多样性为设计发展奠定基础,拓展未来
二、包容性为多样性提供延展性,带动自身发展
三、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当代设计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总结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平等意识的提升,现代设计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本质都是以人为本,但设计多样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文交流提供了媒介,而包容性更注重设计能否真正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两者的交融和发展过程中,设计师作为调和多样性和倡导包容性的旗手,在当代设计正迎来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其应意识到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再只是一种设计方法和理念,而是作为一种与社会公平、文化尊重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息息相关的设计观察角度。
一、多样性为设计发展奠定基础,拓展未来
设计是一种文化现象,设计多样性本质上是文化多样性,其不仅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内涵,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设计历史发展过程中,设计多样性通过设计元素、设计风格、设计材料及设计思维等多个方面表现,这其中也有文化多样性的融入。
自工艺美术运动对哥特风格和自然元素参考创造了新的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对自然形态的完全分解和提取利用,装饰艺术运动在工业基础囊括亚非欧三洲的风格融合及现代主义抛弃装饰的完全的简洁几何形式等实践探索,不难发现各国的民族文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成为各设计运动创新和发展的内在支柱,并为现代设计的未来探索和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代中国设计对传统造物思想的发掘和理解运用,既是本国设计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对当代设计发展多样性的重要补充。
现代主义最后的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拥有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要素的同时,兼具苏州地域文化特色,以当地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结合现代建筑语言的几何特征,开放式钢结构玻璃屋顶让室内获取大片天光的同时,用木条在屋顶下方成排铺列,形成了传统漏光天顶的形式,是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化表达,为中国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传承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包容性为多样性提供延展性,带动自身发展
设计的包容性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人群的基本功能需求与特殊需求,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二战后许多残障人士的生理和日常生活需求无法及时解决,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由此兴起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而后参与式设计和协同设计的发展为这种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包容性设计。
设计多样性寓于包容性之中,并通过包容性为其发展开辟道路,而包容性设计的设计原则主要概括为平等、尊重多样性和以人为本,在关注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包容性设计更关注人群的差异性和情境的多样性,将设计视为一个动态的、可以不断完善的过程,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包容性设计为弱势群体提供合适的设计产品与服务,重视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life straw生命吸管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第三世界人民饮水的问题而设计的,其使用全新的超滤薄膜技术通过两层的过滤网清除细菌和寄生虫,保证净水效率且无副作用,为水源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民提供合适的设计产品的同时,也为户外运动者、地质勘探员等相关群体提供了饮水保障。
三、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当代设计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不仅是设计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下我们正处于由数字控制机器的3.0时代迈向工业智能化的4.0时代,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将覆盖多个领域和技术,从非物质、人工智能到多学科融合、人机交互及服务设计等。世界各国与各地区之间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步扩大,设计“以人为本”能否在此基础上真正地做到兼顾普通民众、第三世界人民和残障人士的利益,而不是欲盖弥彰,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便再次体现。
多样性和包容性能够使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它们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重视并推动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才能让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和每个人的生活。
设计发展日新月异,当下设计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不像以往只为解决简单的造型与功能性问题,设计与设计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不再是简单的满足用户需求,而是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促进人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包容性设计对于人类多样性的尊重和关怀,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其“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的体现。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社会的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双重背景下,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问 论述题:在设计的发展中,技术一直是推动设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直与设计螺旋上升式的发展。结合自身专业,试论述在AIGC影响下的设计如何成为当下时代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