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
人的情感,引出情感化设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定义,并引出当代设计需求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复杂性,设计师需要进行情感化设计,以满足人们对于外观的美、日常使用的需求。地球事宜支撑人们生活的大系统,同时考虑到环境等问题,要进行反思,工业设计及其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否对于地球产生了极大影响。论点,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
1.本能层的设计,形式的作用,好的形式促进好的功能,促进消费。萌宠经济,情绪价值
2.行为层的设计,好的功能(易用性、交互、)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使用的愉悦和效用,易于交互,易于理解
3.反思层的设计,思辨设计,当代环境、城市化、设计伦理、科技等需要人们进行思考,反思
总结,情感化设计有利于满足人们需求,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情感,是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反馈,当外界事物满足人的预期时,人们会表现出兴奋愉悦,反之,流露出厌恶。设计围绕人进行设计,当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时,即为情感化设计。基于人的认知习惯以及行为逻辑,情感化设计被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以此满足人们对于外观形式和使用功能的基本需求。同时,当代科技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科技伦理问题。设计师开始反思工业设计以及其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量增长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产品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情感化设计对于当代设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面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该论点:
1.情感化设计产出美好的形式,满足人们最本能的审美需求
人具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萌、可爱、美丽的外观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和产品体验,而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强调产品给人们带来的第一感受,因此设计师应该遵循该原则,考虑人们的心理追求,以趣味的外形和富含情趣化的形式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全球设计领域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使用天然木材与布料,在视觉呈现上赋予了作品以温馨而柔和的特质,满足当地人们在寒冷环境下对于温暖、柔和环境的心理需要和审美需求。
在当代,人们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放松时间少,对于缓解焦虑、压力的情感化设计产品需求量快速增加。“我在办公室很想你”立牌、丑萌的“马踏飞燕”文创等将工作以玩梗的形式与设计融合,与当代年轻人追求自我价值和个性的需求不谋而合,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因此,情感化设计在当代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满足人们最本能需求。
2.情感设计使得产品易于理解和实用,产出具有更加包容性的产品
唐纳德·诺曼认为,设计应具备可用性和可理解性,即产品应易于使用、操作和学习,用户能够在不费力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同时产品的界面和操作应优化,使用户能够轻松理解产品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在当代老龄化社会日益加重和残障人士数量庞大的大环境下,设计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让产品更加灵活并适用于更多年龄层、身体机能层,以减轻社会压力和实现平等。
华为手机推出了语言修复功能,用户只需点击说话按钮,AI就能准确且快速的的将语言机能受损用户的破碎、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语言转化为清晰的语音,以此进行日常沟通。真正实现科技造福人类、设计服务群众的理念,使得产品更利于理解,并加强了社会环境的包容性。
3.情感化设计能够引发人们的反思,促进可持续社会发展
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强调通过思辨设计对未来进行探索,启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科技发展等现象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迫使人们开始关注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关系,但目前的设计仅停留在由设计师主导的减少浪费、重复利用和回收资源的可持续设计中,用户并未参与设计的反思流程。通过反思层的设计,能够启发观众探索设计的其他可能性,促使人们更加开放、主动地思考。
在日本的某些街道角落里,经常会设置小鸟居(神社的入口)。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通过其象征意义,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遛狗的人在看到小鸟居时,会自觉地不让狗狗在那里大小便,也减少了乱扔垃圾的行为。这种设计通过其象征意义和人们的内心反思,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文明。
情感化设计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求,还巧妙地激发了社会大众对于环境、文化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入微的设计语言,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价值,倡导更加和谐、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一个更加可持续、有温度的社会发展。设计师将这种设计哲学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未来负责的行动宣言,鼓励大众在享受当下美好的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宜居、更加繁荣的世界。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与技术进步,增长了人们的平均寿命,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平均寿命的增加,意味着设计的人群范围扩大以及复杂化,设计的群体不再拘泥于主流的健康人群。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机,设计的内容呈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因此,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关乎到设计便利性,更与社会公平、多元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息息相关。本文将从以下角度阐述该论点:
一、银发群体——通用性设计带来生活便利
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加剧,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社会压力,对于通用性产品以及公共设施的需求逐步增加。老年人被归类于弱势群体,在出行时会被特殊照顾,公共交通中也会贴有老年人专座,但是随着老年人群体的增加,目前常规的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设备,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代年龄更大、身体机能进一步退化老年人群体的使用需求。
通用设计将产品尽可能设计得人性化,功能尽可能简约化,注重多人群的使用效益。这使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避免了区别对待并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加强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使老年人在心理与生理上都能融入当代快节奏、高科技化的生活,是实现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残障人士——包容性设计促进平等
世界人口巨大,在偌大基数下,残障人士的数量也是惊人的存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得部分失能者与正常人一样,能够在社会中生存,对于辅助设备、辅助功能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包容性设计的包容是指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包括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失能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包容性原则被微软用在设计电脑界面中,其设计了放大镜、高对比等屏幕显示手段,使得色盲、视障等群体能够与常人一样使用电脑,很好的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特点,并体现出微软企业的人文关怀,通过介入和改变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缓解并消除了社会矛盾。
三、主流群体——个性化设计和多元化追求
当今世界是工业社会4.0下的信息化社会,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人们能够更加开放、尽情的表达自我,对于产品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产品。
个性化并非要对整个产品实行个性化,而是对产品中体现人文和精神的部分个性化处理,以此来满足不同种族、文化背景、年龄、性别的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例如乐高积木结合当代3D打印技术,让用户自己设计独一无二的小人形象,用户在DIY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品味性和艺术性,实现个性化追求。
多样化与包容性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特征,使得设计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公平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当代设计师始终以满足人需求为主旨,坚持人人平等,不仅需要考虑到主流人群,还要关注到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需要以系统性的思维,促进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环境,以系统性方法构建及开发解决方案的策略性设计活动。其提出的观点对于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当代具有警示性的意义:
可持续设计强调公平性原则,认为设计不只是为发达国家服务和当代人民服务,更需要照顾到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需求和后代人的需求,要求通过设计缓解由于资源、经济、科技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问题,以实现整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设计强调和谐性原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通过创新设计来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可持续满足。它不仅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设计强调绿色发展原则,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产品计划阶段,采用清洁的、可再生的原材料;在产品生产阶段,采用全流程的清洁生产方式,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在产品到达使用寿命后,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永续循环。
综上所述,可持续设计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关注,旨在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这种设计理念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在社会领域广泛应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是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一个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是指计算机系统具备的,可以履行原本只有依靠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的能力。主要包含深度学习阶段、预训练模型阶段以及通用人工智能阶段。
将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不仅能开发更高效的设计流程并引导设计师、设计行业或设计教育的转变,还能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效率、体验与情感。随着工业4.0的深入,人工智能与设计不断融合,引发了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的一系列变革。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拓宽人们的设计视野,提高了设计调研、竞品对比等的效率,减少大量重复无意义的工作。用户通过chatGpt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图像和ppt以及搜集到准确的前期调研的相关数据,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创作能力。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是AI生图的两大巨头,通过输入一些关键信息(如图像的风格、主题、颜色等)或者草图来生成新的图像,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新造型以及创意,帮助设计师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尝试更多创新性的设计手法,同时,还可以优化设计方案中的色彩、布局等要素,使设计作品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和审美标准。
AI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不再局限于视觉和静态效果,而是可以实现与用户的智能交互,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也因此要求设计师转变思维,在设计发散阶段,更重视与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融合。苹果vision Pro带来了MR体验,使得用户完全融入虚拟世界,带来一系列交互方式和设计模式的变化,传统的设计方式往往依赖于二维平面进行设计,而Vision Pro则通过其空间计算技术和三维UI设计,将设计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极大促进了设计模式的创新。同时,工业4.0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系统化的智能设计逐步增加,小米生态链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得家居产品连结成为一个整体,人们只用于人工智能进行简单的语音沟通,这要求设计师设计时,要做到系统、全面的考虑。
AI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给设计师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问题。AI通过收集大量数据来进行训练和优化,设计师在使用AI时很有可能会引发创意窃取的问题,未经授权就使用他人的设计元素或思路,会侵犯到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同时,如果设计师过度依赖AI进行设计,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的融入,会导致设计停滞不前,设计内容重复。设计应当是灵感的碰撞,而非简单的拼贴,这也正是AI无法取代人类的重要原因。
人工智能的出现就好比机械化时代的来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正如机械化给设计带来的影响一样,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工业设计带来了重大影响,能协助设计师更高效的表达创意构想,改变设计模式和设计思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设计问题。作为当代设计师,应该应该调整和完善自我的创意思维水平,注重AI技术的学习,与人工智能同步进化,为社会创造更多可能。
问 论述题:在设计的发展中,技术一直是推动设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直与设计螺旋上升式的发展。结合自身专业,试论述在AIGC影响下的设计如何成为当下时代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