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后现代主义, 并列举其中三个代表人物,试说明他们的设计思想对设计风格的影响。
提纲:
论述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二、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发展
(一)文丘里——后现代主义
(二)索特萨斯——意大利的后现代主义
(三)弗兰克盖里——解构主义
三、总结
简述后现代主义, 并列举其中三个代表人物,试说明他们的设计思想对设计风格的影响。
提纲:
论述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二、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发展
(一)文丘里——后现代主义
(二)索特萨斯——意大利的后现代主义
(三)弗兰克盖里——解构主义
三、总结
文化是指人们按照一定尺度去改变环境、发展自己,这样的活动及其成果就是文化,而设计作为一种做造物文化,即人类运用艺术来创造的文化,本质上其过程和结果就是一种文化的承袭与传播。因此,设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反映了设计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创造出新的物质文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新人们的精神观念。
一、 创造出新的物质文化
首先设计根植于物质文化,人们为了生存需求创造、设计出各种物品,而这些物品承载了人类文化中的内在精神价值与外在审美形式,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技术生产,以及思想观念等,使得文化以一种人造物的形式进行传播,并在此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创造出新的物质文化。以著名的古希腊的建筑设计为例,为满足的宗教活动而建设的帕特农神庙,在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还展示出他们对于建筑布局、材料运用和结构创新的高超技艺,成为了建筑艺术的典范,推动了西方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的繁荣。
二、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设计的创新性特征决定了设计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该影响与改变。由于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以物质为基础,体现着人的精神需要,进而设计通过物的形式反应出人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他们直接地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形式和内容。故此,设计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便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设计的创造意义也正表现在对人类生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中。
三、 更新人们的精神观念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除了对物质条件、生活方式有着影响,还无形地改变了我们的精神观念,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观作为一个人衡事物、指导消费的标准,是构成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定的设计风格通过其独有的造型语言表达出一定的价值观念,在社会流行风潮的驱使下,可能导致一定的受众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对某一种设计风格的追捧,在此条件下,潜移默化的塑造着我们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仅以艺术品为指向的审美意识观念,转而将将技术产品所体现出的特有的审美要素视作为美的对象,大大拓展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范围。
综上所述,设计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桥梁,通过创造物质文化、改变生活方式、更新精神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物质世界,更引领着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将继续发挥其在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创造出更多元、更包容、更富有创造力的文化成果。
请论述斯堪地纳维亚的设计对于我国设计的启示?
开头引言
第一段:概述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特点
第二段:其在设计上有哪些可以借鉴
第三段:我国应该如何,且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段:总结对我国设计启示和影响
试论述日本实行“双轨制”对于我国传统设计有何启示?
第一段:日本双轨制的概述
第二段:日本双轨制对日本设计贡献
第三短:中国传统设计对此的启示
第四段:总结
为什么美国在二战之后会兴起消费热潮?
第一段:交代美国的战后的消费主义
第二段:造成消费主义的多方面因素
第三段: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商业性设计是战后消费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第四段:以美国汽车设计为例论述观点
第五段:总结
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异同
第一段:交代两所学校概况和关系
第二段:分析二者的相同
第三段:着重分析二者的区别
第四段:总结分析的内容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异同
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初,是对工业化时代和大规模生产的一种回应,它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倡导简洁实用的设计,摒弃多余的装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建筑、家具、工业产品等领域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建筑领域,通过使用新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作品。而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后现代主义设计更加注重文化表达、多样性和个性化。强调设计的历史性和叙述性。它反对现代主义普遍性和客观性,认为设计应该应反映个人和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对历史和地方特色的尊重。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兴起的来源,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延续,存在时间的延续性和历史上的继承性,因而在设计理念上是有着相同的追求和泾渭分明的对立之处。
共同之处在于,首先,二者都是以实用性和功能主义为核心,以满足人类所产生的各种特定需求。功能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追求多元化形式表象之下的存在条件,是现代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的重要特征。其次,在对新材和技术的的运用方面,二者都一致表现出积极态度与推崇,表达了对设计创新和发展的重视,试图通过科技的力量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好未来。
区别之处在于,第一,设计风格上表现出明确的对立,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简洁和几何化的造型,强调“少即是多”;而后现代主义设计讲究造型的给个性化和差异,主张“少即乏味”,完全与现代主义设计的观点相悖。第二,对待文化的观念上截然相反,现代主义设计因为对理性的注重和外观的标准化要求,导致了对设计的文化性方面的漠视,因而也受到了“缺乏人情味的批判”;由此后现代主义设计体现出对设计本质的文化性的反思,开始注重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试图改善前者的弊病,清晰反应在其设计特征——引喻主义。第三,设计思想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机械的肯定与赞扬,将机器的理性看作为现代设计的源泉,所以也被称为“机器时代的美学”;后现代主义设计则突出人的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即人本主义思想,将人情味和趣味性作为其表现的重点。最后,从设计哲学上看,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为基础;后现代主义则是以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为基础。二者相互对立,同时也反应了设计的两极性,即设计作为存在于理性与感性、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桥梁将两种不同的认知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实用性与功能主义,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有着相同的观点,但在设计风格、对待文化的观念、设计思想和设计哲学上则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是对立,这些差异和共同点共同构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得它们在设计领域中各自占据重要的地位,也为设计师同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https://qpub.yiye.design/uploads/20240604/d786a699f58e13c17f29ed01f71b225b.jpghttps://qpub.yiye.design/uploads/20240604/d786a699f58e13c17f29ed01f71b225b.jpg
1、柳宗理
柳宗理被誉为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较早获得世界认可的日本设计师。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其思想主张和作品深刻影响了日本设计,为现代设计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他深受东方“民艺”思想及西方包豪斯设计思想的影响,将民间艺术的手作温暖融入冰冷的工业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日本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他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人性化和艺术性,认为好的设计不仅要符合美学和伦理学,更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创造出符合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产品。
柳宗理的代表作包括蝴蝶凳、厨餐具系列和白瓷酱油瓶等。其中,蝴蝶凳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柳宗理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也是工业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这款椅子巧妙地将功能主义与传统手工艺结合,展现了柳宗理对现代设计的独特见解和创作个性。
2、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是一种追求最大化适应所有使用者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在设计产品和环境时,不应为特定情况或特定人群做特定的迁就,而是应追求一种“人”与设备、空间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般化”。通用设计关注所有人的需求,不区分普通个体和特殊个体,目标是使特殊个体也能像普通个体一样无障碍地使用这些产品。它的核心原则包括公平使用、弹性使用、简单直观使用、信息明确无误、容许错误、使用省力和尺寸空间适当等,旨在让所有人都能安全、舒适、方便地享受产品和服务。
通用设计不仅对我们的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为包容环境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对个人生活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创造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环境,通用设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此外,通用设计也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能够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范围,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原则,首先,是减少原则,要求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其次,是再利用原则,设计时要是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被继续使用;最后,是再循环原则,在设计时因考虑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
绿色设计的代表人物是巴巴纳克,他强调设计的社会及论理价值,认为设计的最大价值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主张为设计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仅是以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摈弃追求产品外观上的标新立异,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哲学倾向的思潮。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人之一,提出少即乏味的原则,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中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
代表作是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住宅与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设计上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具体表现为一下三点:
1、 文脉主义,强调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的融合,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重塑城市文化结构。
2、引喻主义,注重建筑中的象征和隐喻,以生动的形象传达文化、历史信息,追求情感共鸣。
3、装饰主义,运用丰富装饰元素和细节营造视觉效果,追求人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计。
3. 解构主义的特征以及意义
20设计80年代,出现了一种重视个体,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解构主义哲学,其形式实质是对构成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建筑上最先开始。反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及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
解构主义特征可总结为一下七点。
① 散乱:支离破碎、结构零散
② 残缺: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
③ 突变:组合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故意制造"生硬"、“突兀"的视觉感
④ 失重: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感
⑤ 超带:超越常规,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
所有的解构主义作品看似凌乱,实则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结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1.波普设计的特点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其特点表现为
总之,波普设计以其个性化的表达、大胆艳丽的色彩、短暂的寿命、多变的灵活性和源于生活的特点反映其商业设计的本质,即形式主义,成为了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种重要风格。
2.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通过协调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的人及协调关系以保障安全、效率和最佳表现,是一门设计多学科的综合性设计学科。其对工业设计的作用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由舒尔在1953年创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战后对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对德国的设计发展影响深远,其纲领是使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更新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其设计艺术思想被博朗公司广泛实施,形成了所谓的“博朗原则"。
具体影响如下:
1、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设计学校,开创了“系统设计方法”,是继包豪斯之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2、 它奠定了艺术设计更多的和科学相联系的基础,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其与德国最重要的家用电器企业博朗公司和合作是设计直接服务企业的典范。
3、 它所培养的大批的设计人才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乌尔姆设计方法的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前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纲要:
一、 包豪斯概述
二、 论点一:包豪斯的教学方法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建立奠定了科学体系
三、 论点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
四、 总结
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的设计学院,由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格罗皮乌斯创立。包豪斯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建立了全新的现代主义教育体系,突破了传统艺术设计理念,对现代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一、包豪斯的教学方法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建立奠定了科学体系
包豪斯引入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即工作坊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试错、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包豪斯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平面设计、色彩学、立体构成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设计训练。鼓励不同领域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激发新的设计灵感和创意,推动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
包豪斯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对简洁、明确的形式的追求是为了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的极简主义和功能主义设计观念,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点对现代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学生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避免过度装饰和浪费的同时,始终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
包豪斯提倡理性设计,反对传统和个人情感的束缚。它认为设计应该以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追求实用、经济和效率。这种理性主义的设计观念使学生更加关注设计的目的和效果,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的美观,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科学严谨的,减少个人的主观色彩。
包豪斯还强调设计应该为社会服务,关注社会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引导设计师关注设计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现代的教育所倡导的可持续设计、无障碍设计、公益设计、文创设计等提供了理念支撑。
综上所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有着无法估量的贡献,无论是它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的科学体系,还是它在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理念方面都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的指导与支撑,都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风格派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同时也是荷兰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 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被看作是现代主义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但风格派艺术家们有着相同的美学观念,主要以《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而得名。
2、柯布西耶
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机器美学的奠基人,20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艺术理论家,是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三位大师之一。宣扬机械的美,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的理性和逻辑性,以达到标准化生产的模式。他的设计作品包括,50 年代前以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为主的萨沃伊住宅、马赛公寓,以及50 年代后以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为主的朗香教堂等。他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他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和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 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魏玛成立的所设计院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这所由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学院,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了集欧洲现代主义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包豪斯的出现是欧洲艺术理论和经济共同发展下必然结果,是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在设计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问 论述题:请简述装饰艺术运动or后现代主义, 并列举其中三个代表人物,试说明他们的设计思想对设计风格的影响。 (30-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