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宁大—小鹿
215—宁大—小鹿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11
文章
0
关注者
0

结合设计史,简述当代世界设计的现状与前景,并提出建议。

随着时代发展和设计进步,当今世界的设计现状产生多元化的设计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亟需设计师来解决,例如形式主义造成资源浪费,设计脱离传统文化,过度功能主义忽略审美设计师要保持数智创新,绿色设计,文化传播以及学科交叉的方式来促进设计为当今社会服务。

当代设计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形式主义造成资源浪费。美国商业型设计中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和样式主义的流行造成了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浪费,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将消费者陷入了以追求时代潮流而淘汰商品的怪圈。例如,苹果公司每年推出的产品,通过合意型废止促使消费者用新产品代替旧产品。第二,设计脱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逐渐离现代化设计越来越远,随着非遗文化的不断埋没,文化体现的民族精神逐渐消失,以设计推动传统文化的活化,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第三,过度功能主义忽略审美。当米斯提出less is more后,现代主义设计开始走向国际主义的人性极端冷漠化,西格莱姆大厦的建立忽略了民族性、地域性,忽视了人们对人情心理的需求。

因此,对于当代世界设计的现状与前景,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数智创新划时创世。未来设计面向挑战,虚拟设计丰富视觉,maya原则注重平衡。第二,绿色设计和谐共生。极简设计通过reduce原则减少物质能源消耗;模块化设计通过reuse降低使用成本;循环设计通过recycling原则促进资源再生。第三,文化传播通古活今。色质形的民族地区符号的形态表达,人物情的东方美学用户体验,物景境的人情化生活氛围建造。第四,学科交叉设计多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下,设计师要与工程师、艺术家以及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士合作,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交融,艺术与科技的统一,形式和功能的整合,挖掘隐形社会需求,设计为大众服务。

对比“工艺美术”、“装饰艺术”、“新艺术”还有“现代主义”的区别和特征

从思想方面,

一方面,新艺术运动提倡自然有机主义,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工艺美术运动中强调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的时代特征。而装饰艺术运动恰恰是要反对古典主义、自然、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现代主义运动是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强调设计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主张新设计风格,对世界的设计都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装饰艺术运动的开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运动开展的时期,因此无论多么强调装饰效果,在设计上受到现代主义的很大影响。无论在材料上还是设计主题上,以及材料本身的特点,两种设计运动都具有不少的内在联系。

从动机和意识形态方面,

1、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时资产阶级。

2、现代主义设计是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无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的,具有民主色彩,因为它建立于社会主义背景下,是左倾的,是小知识分子的。

3、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哥特风格,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来源。

4、新艺术运动放弃传统风格,完全走向自然主义,强调设计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设计没有完整的平面,在装饰中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

流线型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空气动力学实验中,“泪滴形”可有效减少风阻,最先应用于风阻设计,逐渐流行于各个设计领域。样式主义是美国的商业型设计的代表,一方面保持产品的基本结构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将重点放在产品外观上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第一, 美国时代背景的影响。美国建国历史短,文化基础不足,民族积淀不够,因此更倾向于样式主义作为形式特征来引发消费者的激情。

第二, 美国商业型设计。美国积极市场竞争的产物,有计划废止制度刺激了消费者购买欲,使美国资本家享受到了形式主义带来的利润,并为此扩大,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

第三, 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雷蒙德罗维“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的口号致力于将设计与美进行结合,使企业和消费者达到共赢。国际主义风格的背景下,是设计师不再追求功能,而是更多关注形式,造成了流线型向样式主义转化。

钢铁材料在1851年水晶宫工业博览会后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开始发生变化。

第一,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水晶宫工业博览会的举办促进了钢铁和玻璃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预制拼装现场拼装等工艺开始流行。

第二,抛弃粗制滥造工艺。水晶宫的粗制滥造引发了有识之士的不满,开始对设计进行探索。以拉斯金、莫里斯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提倡设计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在德国工业同盟、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中,也大量采用钢铁,例如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将结构暴露出来,反应钢铁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反对盲目过度装饰。水晶宫暴露了设计上的诸多问题,装饰上滥用复古样式,体现出设计和艺术的严重脱离,莫里斯强调用手工艺,反对批量化生产,材料忠于自然的本质。现代主义设计中大量采用钢铁和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后期国际主义风格中米斯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采用钢铁的预制单元构建,将简单冷漠机械化的特征推向了高潮。

特点

北欧现代设计 阿瓦尔阿瓦托

日本设计 柳宗理

中国设计 贝聿铭

怎么做

民族符号衍生

民族形象提取

民族文化传播

人类共同推进中国“智”造(4min)

设计如何赋能一带一路发展

文化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设计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文化设计相互融合,通古活今,融合传统特色,推进设计精细。因此要通过人性化设计促进文化活化,东方美学提升产品质感,古今融合展现文化风韵,使设计赋能一带一路发展。

一、设计赋能一带一路的特点。

1、人性化设计促进文化活化。北欧现代设计中,提倡自然材料结合有机形态,赋予现代主义人性化色彩。阿瓦尔阿瓦托作为芬兰的设计师,提倡形式与功能的平衡以及自然世界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强调设计中典雅的韵味和人情味设计的产品,表现有机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赋予产品人格化和情感化。

2、东方美学提升产品质感。日本设计善于表达对单纯质朴美学的追求, “闲寂、幽雅、朴素”,既是设计的上层境界,亦为创造空灵、简朴意境的金科玉律,恰如中国的天地人和的传统儒家思想,而且寄托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柳宗悦 “手工艺的创作中,十二分的美有十分是涩的秘意所在,剩下的两分是含警的东方之美。”手工的创作总会有一些不自由性,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以手感的自由与随性所创造出来的物品,往往会产生参差不齐的痕迹。柳宗理的蝴蝶凳造型现代与优美,高水平地发挥了成型的优点, 成为融合传统工艺、现代设计与生产技术的典范。(15min)

3、古今融合展现文化风韵。中国设计中传统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元素,传承传统文化,展现文化风韵需要依靠符合现代审美的外壳来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古今交融,共同发展。贝聿铭利用光线进行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作出不朽的贡献。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融合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外观独特,采用玻璃和钢铁结构,如屋檐和庭院,塑造了人情化、传统化的空间氛围,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苏州丰富文化遗产。

二、设计师的的举措。

1、民族符号衍生。各少数民族有属于自己字体,通过设计将字体在设计,形成一种图案、包装或是特定的地区符号,促进全人类共同认知。设计跳脱出为独立的社会群体的定位,而是挖掘其人类共同背后的隐形社会需求,促进文化传播。(25min)

2、民族形象提取。基于民族文化内涵,提取代表性的民族形象,通过再设计,为民族文化传播以更加生动活力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例如,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分别代表了杭州地域文化的三张名片:良渚古城遗址、京杭大运河、西湖,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科技创新的基因,将历史故事及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实现从观念到视觉上的转化,通古活今,运用至品牌包装及应用平台中,体现民族文化内涵。

3、民族文化传播。设计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产生的表达方式,设计的思维风格都会受到当地文化特色和这一时代的流行审美所影响。文化是一个设计作品的灵魂,以文化、民族、符号为焦点,将当地特色的相关资源进行融合为整体,将个性化的民族、产品以及受众群体等因素体现出来。例如,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湖南步城县苗族油茶产品系列包装及文创衍生设计将苗族油茶包装进行设计创新。设计多元化的油茶包装,提出全新的、适合广大消费者需要的、个性的产品包装,将苗族油茶的习俗文化采用插画的方式来展现,满足特有需求,直观展现苗族油茶的文化内涵。(45min)

4、人类共同推进中国“智”造。中国设计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将中国智造作为自己的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推进中国智造,使中国智造成为优良产品的标志。

总之,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成了当今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设计赋能“一带一路”,是传承文化的核心支柱,设计师更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进行符合大众的设计,为文化传播提供保障。(55min)

设计为文化创造新的载体:IP设计定义民族个性,品牌设计激发传统活力,虚拟设计吸引文化体验

设计为文化提供传播方向:产品设计传承文化魅力,民族纹样设计发扬文化(4min)

文化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设计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文化设计相互融合,通古活今,融合传统特色,推进设计精细。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成了当今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设计作为重要手段,是传承文化的核心支柱,因此要通过产品设计传承文化魅力,虚拟设计吸引文化体验,品牌设计激发传统活力,IP设计定义民族个性。

设计为文化创造新的载体。

第一,IP设计激发传统活力。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IP是知识产权即智力产权。在设计与IP结合的背景下,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概念,一个形象。设计介入文化传播可以通过IP设计衍生出方方面面以及系列的产品,融合IP与文化元素,收到市场反馈,将传统文化特色以时代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扬到世界各地,有利于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例如,广东省揭阳市孔美村品牌标志提取自祖祠门廊镶嵌着的“麒麟”,因村民将其作为守护神,象征富贵吉祥,守护宗祠安定。在孔美村品牌图形(15min)设计上,将历史故事及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实现从观念到视觉上的转化,通古活今,运用至品牌包装及应用平台中,体现孔美村的文化内涵。

第二,品牌设计定义民族个性。文化影响设计思维。因为设计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产生的表达方式,所以设计的思维风格都会受到当地文化特色和这一时代的流行审美所影响。文化就是一个设计作品的灵魂。品牌设计以文化、民族、符号为焦点,将当地特色的相关资源进行融合为整体,将个性化的民族、产品以及受众群体等因素体现出来。品牌设计是以一个视觉的呈现方式去定义一个品牌的精神与内涵,影响着品牌方向,让品牌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易于被广大消费者识别。例如,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湖南步城县苗族油茶产品系列包装及文创衍生设计将苗族油茶包装进行设计创新。设计多元化的油茶包装,提出全新的、适合广大消费者需要的、个性的产品包装,将苗族油茶的习俗文化采用插画的方式来展现,满足特有需求,直观展现苗族油茶的文化内涵。

第三,虚拟设计吸引文化体验。虚拟设计依靠数字媒体和AR、VR等交互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来实现,提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创建虚拟文化体验,允许用户远程参观当地文化、体验农村文化和当地手工艺,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30min)促使文化以更加多样的方式传播,丰富并增强人们的艺术体验感。例如,airbnb APP虽然主要是住宿预订平台,但提供“文化体验”模块,允许用户参与各种民族文化活动,提供有关文化村、文化活动、住宿餐饮等信息,如手工艺课程和当地文化体验等,提高文化传播的可见性,吸引游客增加收入。

设计为文化提供传播方向。

第一,产品设计传承文化魅力。设计是文化的表现,设计来源于生活,包含了时代、地域、民族的特色和思想。传统文化工艺制造能与现代产品融合传承,提高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更下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例如,失蜡法是传统工艺中最具影响的一种手法,流传已久:先采用蜡模雕刻出预想的产品形态,再在外面敷上一层耐高温的膜,加热后使蜡模完全融化,倒入金属液体凝固后便可得到精美的金属器物。这种传统工艺在当今制造中仍然广泛使用,传承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优秀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40min)在产品设计中活用古代传统工艺,冶炼铸造等技术与新时代产品相结合,打造新旧融合的工艺美产品,使传统文化披着产品设计的外壳融入大众视野。

第二,民族纹样设计发扬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服饰通过设计纹样提取将文化传承到广大消费者视野,将民族地区的符号文化形态表达以不同的角度展现出来。通过时尚走秀、文创衍生等特殊形式为传统文化传承打开了新的大门。(50min)

总之,文化与设计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虽然用文字表达能够给人散发思维充足的想象空间,但是设计会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文化以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出来,基至创新和更改文化。从邮件到电话,从马车到汽车的进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是设计的内涵,设计是文化的表现,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60min)

数字经济背景工业设计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随着大数互联网的发展,工业设计如何助老年人度过数字鸿沟问题。

第一、老年人无法跨越的原因:

1、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较慢;2、周围人对于老年人缺乏关心;3、适老智能产品缺乏

第二、帮助老年人度过数字鸿沟的措施:

首先,在三维产品层面

1、公共空间无障碍化:全设计、无障碍设计

2、工业产品适老化:(助行器、理疗产品)

3、情感化设计与老年人产生情感共鸣:(人工智能陪伴机器人。。。)

其次,在交互与平面设计层面:

1、包容型虚拟设计:(hcd抬头显示增加包容性设计理念,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建立多模态交互模型。。。)

2、简化数字界面和文字: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避免复杂的菜单和选项,使用大而清晰的字体、图标和按钮。(手机操作界面)

3、实时帮助与引导:执行操作时,提供即时的、明确的反馈,以确认他们的操作已成功完成。(买车票的界面、导航)

结合自身专业,谈谈人工智能介入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设计师的发展趋势。

第一、人工智能与设计整合存在无限可能

第二、人工智能引发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理念、方法、过程

1、设计理念从UCD到HCD

2、设计方法从传统式系统论方法到数据驱动式系统论方法

3、设计过程从人工低效到智能高效

第三、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师的处境——机遇、挑战、责任。

1、机遇:利用人工智能提供灵感、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促进跨学科合作

2、挑战:应加强情感化设计、应该增强技能的多样化、应加强敏感性与创造力的培养

3、责任:以人为本、全设计、道德意识、中国智造

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分析为背景,通过算法或机器模拟现实人类的智能活动。近年来人工智能完成设计业务,形成多学科交叉、科技与设计互融的新局面。AI使效率提升的同时不免产生“人人自危”的潜在影响,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作品造成的影响,将成为设计行业持续发展和关注的重点。

第一、人工智能与设计整合存在无限可能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科学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21世纪,人类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工业4.0中人工智推动当代设计的发展,与设计的结合有着无限可能。

第二、人工智能引发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理念、方法、过程

1、设计理念从UCD到HCD。

2、设计方法从传统式系统论方法到数据驱动式系统论方法。

3、设计过程从人工低效到智能高效。

第三、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师的处境——机遇、挑战、责任。

1、机遇:利用人工智能提供灵感、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促进跨学科合作

灵感:AI是创意和设计的伙伴,可以提供灵感、自动生成设计草图,加速设计过程,使设计师能够更专注于创造性和策略性的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AI创意工具,例如,aigc等工具帮助设计师在不同领域生成创意和设计,甚至可能用于绘画、模型制作、音乐创作等。

分析大数据:chatgpt利用大数据。。。

跨学科合作:设计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和各学科跨界合作,与工程师、艺术家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共同设计,为不同群体的人带来更加专业权威的实用产品。(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

2、挑战:应加强情感化设计、应该增强技能的多样化、应加强敏感性与创造力的培养

情感化设计:陪伴机器人。。。

技能多样化: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人工智能与BIM、CIM等3d数字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促进设计师学习数字化语言,走在时代前沿,提升自我技能与设计效率。(杭州亚运会中奥体中心游泳馆“化蝶”双馆)

加强敏感性与创造力的培养:(各位设计大师与其作品)

3、责任:以人为本、全设计、道德意识、中国智造

全设计的概念是美国教授马克哈里森完善得出的,也称通用设计,是21世纪美国当代设计的重要趋势。全设计旨在为所有有能力水平的人而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人性化设计的衍生,是针对所有群体的人,特别是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力图使这部分人群也能享受使用设计和产品的权利。全设计分为七个原则,平等使用、灵活使用、简单直观、信息感知清晰、容错、少费力、空间与尺寸合适。

第一,对群体包容性。设计为各种群体的服务,对部分特殊群体进行包容性设计,使其获得平等使用产品的权利,能够简单直观反映设计内涵,为特殊群体生活提供保障。例如适老化设计下的抬头显示技术,以包容性为基本准则,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将驾驶信息投射至实现前方,降低驾驶人低头频率和视线对焦需求,提高信息读取效率,改善驾驶负荷。

第二,产品隐形功能。以人类共同体为背景,挖掘社会的隐形内涵。特殊群体不再游离于社会大部分群体之外,针对他们的设计在全设计的时代趋势下更加完善,实现了从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到以人类共同体为中心的设计。

第三,人性化情感化。全设计站在人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的角度,为产品注入情感与多元的文化,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完善其使用功能。例如,宜家的产品设计以人性化角度出发,为社会大众提供温馨的家具设计,以自然产品体现社会原本的美感。

结合有计划的消费废止制的发生、内容和利弊,分析设计师的职责

提纲:

一、有计划废止制设计的发生、内容(功能、合意、质量)、利弊(利:促进销售;弊:资源浪费、不讲功能只讲式样)

二、有计划废止制与设计本质的矛盾:经济、贪欲、形式的三重极端

三、设计师的职责:新方法(绿色设计:巴巴纳克、非物质、人文:马斯洛)、新意识(服务、风险、协同)、新情感(真善美)、新路线(功能与审美并济:苹果)(2min)

一、有计划的消费废止制的发生、内容和利弊

1.1有计划的消费废止制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实践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迎合美国人追求新奇的心理。随着经济的繁荣,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

1.2有计划的消费废止制的内容

功能性废止,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质量型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7min)

1.3有计划的消费废止制利弊

1.3.1有利影响

首先,“有计划废止”制度使产品的审美功能得到满足,产品的商业价值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次,以造型设计促进销售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能够创造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品,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生产,提升就业率。最后,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它职业化,完成了现代设计的商业化。

1.3.2不利影响

首先,在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造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剧烈破坏,新产品生产和旧产品淘汰的过程中严重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其次,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用毕即齐的即时消费主义浪潮。最后,在设计上形成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形式主义恶习,偏离了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的轨道。(15min)

二、有计划废止制与设计本质的矛盾——经济、贪欲、形式的三重极端

消费者开始侧重用附加物表面的样式彰显自身地位及审美,专注视觉“盛宴”,没有意识到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畸形产物。全世界的厂商都聚在一起策划“阴谋”:以固定期限计划淘汰产品,促使消费者替换掉原本手中功能正常运转的产品而进行再次购买。

三、设计师的职责——新方法、新意识、新情感、新路线

3.1设计师对于新方法的探索——绿色设计、非物质设计、人文设计

3.1.1绿色设计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现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设计师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呼吁设计师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英国的米歇尔·皮特斯设计集团充分考虑了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提出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

3.1.2非物质设计

非物质设计是以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形态,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界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其设计过程对能源、材料、人力等方面的消耗降到了最小程度,实现设计的低碳化。

3.1.3人文设计

设计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人文设计方要求产品不仅要具备台理正常的使用功能、经济、美观,还要满足人的情感认知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阿瓦尔阿尔托的设计思想是人文思想的最佳典范,注重人的心理需求,遵循地区性、民族性,达到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3.2设计师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同意识

奉献意识,服务是奉献的基础,奉献意识是服务意识的上升形态。协同意识是设计本质的内在规定性,现代设计越来越呈现学科交叉、多学科、多专业协作的趋势,设计师必须以整个体系的一部分为整体服务,自觉与工程设计师和其他专业协同创作。

3.3设计师在产品上倾注情感——真善美

真,在设计上体现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合目的性,真实、朴实地表现设计的根本目的;善,是一种合理性、合目的性,符合人类发展的长远目标;美,真、善本身就是一种美,美的创造是设计师从事的目标之一。优秀的好的设计是真善美的统一,设计师作为美的创造者,要以真善美的创造为根本职责。

论述工业1.0到4.0的变化对设计的影响

提纲:

1.0制造时代,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审美性缺失。

2.0电气时代,机械化生产,设计效率提升。

3.0信息化时代,脑力延伸,机器控制者。

4.0数智时代,机器脑力放大,实现智能制造。(2min)

一、工业1.0时代,批量化与审美性的背离。

制造时代,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审美性和粗制滥造的工业批量化产生矛盾,造成审美缺失。例如水晶宫博览会,暴露了设计上的问题,装饰上滥用复古养殖、粗制滥造,体现技术与艺术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工业2.0时代,机械化与现代主义的融合。

由蒸汽时代转向电气时代,由于发电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批量化生产。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提升设计的生产效率,从寿命和生活水平到居住地点及人口数量等各方面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技术。随着包豪斯等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现代主义设计开始萌芽。例如德国工业同盟通过手艺术、工业与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提高了工业劳动的地位。以“从美的产品进化到优质产品”为口号,主张和宣传功能主义,承认现代工业,达到了工艺和设计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美国制造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设计师的职业化,福特的t型车流水线生产彰显机械化背景下,设计的标准化与现代化。

三、工业3.0时代,信息化与人脑的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划分,设计从物质设计转向非物质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延伸了人的体力,也延伸了人的脑力,开创了数字控制机器的新时代。(20min)计算机的发明,使人—机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人不再是机器的附属品,而是机器的控制者。人可以依靠机器提升设计效率,人脑延伸的背景下更多关注。交互设计、虚拟设计的产生,使得设计从占有变为了服务,工业的设计转向了服务社会。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工具来创建虚拟化数字化模型,在建筑、艺术、娱乐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设计内容,高效便捷的同时又充满设计震撼。另外,最典型的特征是多元化设计的并存与融合,都符合为人的精神需求为目的,创造未来的世界,创造人类的未来。“人性化”思想重新得到评价,装饰主义、历史主义重新抬头,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形势与功能整合。

四、工业4.0时代,数智创新与网络化的互联。(35min)

工业4.0的为数智化,其核心是“智能+网络化”产。随着I0T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等数字技术的出现,设计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也从脑力的放大到机器脑力的放大。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目的。学科交叉促进设计多元,IP设计、情感化设计、元宇宙等新型理念伴随着文化、艺术、科技的交融而发展,以先进的科技为载体,创造出与传统设计迥然不同的设计语言,设计是主要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对非物质功能与信息之间关系的“形”的设计和表达。当今VR、AR、MR等交互技术以及人工智能,3d数字思维与技术BIM、CIM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文化与体验的多元性。例如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化蝶”双管采用BIM技术,充分进行编号,通过研发鱼鳞屋面板的“地面分块组装+屋面拼装”的快速安装工艺,完成了超大面积的三维立体金属鱼鳞屋面板的安装,使其端庄典雅、造型独特。(45min)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