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l
2ml
张敏丽,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17级本科生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10
文章
0
关注者
0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二者都作为与现代主义紧密联系的设计运动风格,在思想、特征、影响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区别。
(1)时间背景上来看,装饰艺术运动的背景建立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设计革新运动。在大工业迅速发展下,依赖手工业生产的设计己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装饰艺术运动肯定机械生产,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进行新的探索。而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以山崎宾设计的“普鲁蒂-艾戈”被炸毁标志着现代主义的正式结束为开端,单调冷漠的功能主义不再适用于新的社会。
(2)风格特征上,装饰艺术运动肯定机械化生产带来的现代美,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的色彩,旨在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而设计。后现代主义突出人性化、自由化,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设计形式上采取历史装饰、折衷处理的方式,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化。
(3)而对于服务对象,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传统立场,为上层阶级而服务,设计成果虽然不乏大众化的流行产品,其本质为权贵服务。后现代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向全人类、整个地球服务的方向发展,例如其工业产品就具有简约风格与批量廉价的特征。
(4)影响领域方面,后现代主义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后现代主义是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哲学、文学、建筑、电影甚至社会运动都产生了价值体现。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演变自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倡导自然装饰风格,自然风格,装饰上自然风格影响,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可能性。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倡导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用进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三者在时间发展和运动内容上有不少联系与类似:
(1)时间背景: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其理论基础建立在包豪斯所倡导的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为前提的思想的基础上。新艺术运动作为一场影响面相当大的形式主义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几乎同时诞生,当其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时并未在美国流行,大约1928年,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
(2)设计理念:装饰艺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联系密切,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国家长期以来的传统设计立场,即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而不是为低收入的普通大众服务。而现代主义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反长期以来的为少数权贵的精英主义的。
(3)意识形态:新艺术运动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是一个装饰艺术方面的运动,但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而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它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
与此同时,三种运动在设计艺术审美、设计理念、对工业化的态度上的区别也显而易见:
对于工业化的态度,新艺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而现代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对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持肯定态度。现代主义和装饰艺术都强调几何造形,但其区别在于工艺。装饰艺术运用传统橱柜制作技术,使其代表作被现代派标榜为精萃,只有富人才买得起手工如此精湛的作品。与现代主义设计师不同,装饰艺术的成员倡导装饰。他们虽然使用抽象,但并不致力于纯几何形,他们也不追求人造材料的革新,而偏好使用诸如象牙和鲨鱼皮这样旧的欧洲殖民地才有的材料。新艺术运动推崇师法自然,将自然作为创作的源泉,而装饰艺术运动则倡导机械美,主张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
新艺术运动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而现代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注重在设计中几何外形的运用。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大的影响,无论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从设计的形式上,都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但是,从思想发展的背景来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运动的民主色彩、社会主义背景,都从来没有在装饰艺术运动中发生过。装饰艺术,特别是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虽然在造型上、在色彩上、在装饰动机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的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这与强调设计民主化、强调设计的社会效应的现代主义立场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虽然这两场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互相也有影响,特别是现代主义对于装饰艺术运动在形式上和材料上的影响,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有各自的发展规律。

乌尔姆设计学院于1953年创建,在德国设计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通过进行理性主义设计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工业产品设计师、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其他现代设计师,提高了德国工业设计整体水平,又被称为“新包豪斯”。
(1)高度理性、科学的设计: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成为设计发展史上一个观念上的重大转折,开创了对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导致了设计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
(2)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该校关系密切的布劳恩公司和克虏伯公司,不但影响了战后整个联邦德国工业产品设计的风格,而且对当代电子产品的设计仍有深刻的印象。
(3)系统性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原则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客观物体至于相互关联的环境中,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影响现代设计生产厂家,推动了建筑的标准化批量化和模块化。
(4)奠定了德国产品理性可靠高质量的风格特点:凝聚了德国年轻设计师,通过设计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确定了工业设计的理性、技术型方向,为现代设计探索指明道路。德国产品以理性、可靠、高品质、功能化的特点闻名。
(5)为社会的教育理念:在包豪斯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德国现代建筑、现代设计以社会目的为中心的传统,而没有向美国等一些国家那样,走形式教育为主的道路,因而延续了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的社会工程式的建筑和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
局限性:乌尔姆将现代设计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坚决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但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形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乌尔姆学院虽然设想非常合理,但由于过度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特征、科学的设计程序,而对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考虑不足,甚至是完全忽略,因而造成设计风格冷漠、缺乏个性、单调刻板等问题。

勒·柯布西耶作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建立一种新的立足于机器的逻辑和建筑风格,于1926年提出“新建筑五要素”,几大要点都是基于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的因素:
(1)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如萨伏伊别墅。
(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扩展其建筑中功能性空间的同时,保护屋顶保持绿化。
(3)自由平面:墙无需支撑上层楼板,各层墙壁位置端依照空间的需求来安装隔断划分空间。
(4)水平长窗:大面横向开窗不受柱距的限制,可得到良好的视野和采光。
(5)自由立面:可以独立于主结构,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如朗香教堂,自由开闭的墙面屋顶同时满足功能与美观。
柯布西耶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在新建筑五点中体现,新的建筑材料、结构推翻了历史经典,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可见一斑:
(1)技术引起的结构革新是造型创新的基石,钢筋混凝土和框架结构的运用使得柱的抗压力提高能独立承重,墙体的承重功能不再。架空的底层自由流通,在将建筑平面拔高的同时开拓了人们的世界,大厅、停车场、绿植,新技术提供空间选择,现代建筑中玻璃、塑料、金属等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结合为更多的空间结构关系提供了基础,只要技术允许,建筑的功能和外形就有万种可能。
(2)空间划分的自由与动态。新技术下墙、柱、空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由于墙体不承重室内空间分隔灵活,自由平面可视为动态空间的表达形式。现代建筑中开阔的立面已成为心理需求的因素,满足现代人对空间的各种需求和设想,运用玻璃金属等各种能成为立面的材料,以展示或虚或实、透明或不透明的空间。
(3)“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从新建筑五要素就有所体现,屋顶花园将绿色平移到上空并保持屋顶的温度,底层架空塑造建筑凌驾于绿色之上的整体感,在建筑之内“再造自然”,在马赛公寓的走道上晒太阳、种花草。这些绿色自然的元素给现代留下了充分的环保启示,并在城市绿化、楼房与绿化协调构建方面起到了示范。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美国发生的一场影响面相当大的形式主义运动,强调源于自然的曲线有机形态,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为了改善当时设计与技术相对立带来的问题,复兴手工艺、提高审美,以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未超过工艺美术运动,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提倡简洁自然的装饰题材。
(2)都是对工业化的强烈反应,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度。反对工业化,恢复手工艺。
(3)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考,转向自然中装饰动机,如新艺术运动中巴黎地铁口的设计采用了藤蔓和贝壳的自然样式,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洋蓟图案的糊墙纸等。
(4)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如工艺美术运动中格林兄弟的根堡建筑吸收了日本建筑的体系与明式家具的元素,新艺术运动中萨姆尔·宾也在绘画表现中强调日本风格。
总体而言,两者都是反对工业化、反对矫饰、提倡自然简洁传统手工艺的艺术运动,而由于时间和区域上的差异,二者局部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1)装饰风格: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其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2)对工业化的态度:新艺术运动虽然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但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完全反对机械化工业化,新艺术运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工业化。如凡德威尔德认为机械如果能够得到适当合理的运用,是可以引发建筑与设计的革命的。因此新艺术运动是平衡了手工艺与工业对立局势、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3)运动性质和意识形态:工艺美术运动是一场设计改良运动,有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指导性著作,是知识分子面对工业化发起的反思与革命;而新艺术运动是在面对工业风格和装饰风格泛滥的双重前提下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在新旧交替的时期完成一次形式主义运动。新艺术运动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的装饰,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过工艺美术运动。

有机建筑六原则和草原风格是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提出的,他崇尚自然的建筑,将技术和自然综合使建筑充满生命力,主张技术为艺术服务、表现材料的本性与连续运动的空间,注重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1、有机建筑六原则
赖特主张每个建筑都应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并将其由内到外贯穿建筑的每个布局,互相关联不可分割。“有机建筑”依据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非纯粹模仿,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延伸,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代表作“流水别墅”坐落在瀑布上,外观上水平延伸仿佛从地里生长。有机建筑是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有机设计其实就是指的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2、草原风格
草原风格的房屋主要由砖、木头和灰泥建成,保持原色省去不必要的装饰;建筑师强调水平的线条,形体简洁,内部空间流动而功能分区很明确。它们同自然亲近,忠于自然材料,适应自然气候。草原式住宅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与对建筑艺术猎奇的结果。
建筑风格:
(1)强调保持材料本色。只用砖、木、纸、水泥、玻璃作为材料,经济自然,材料的特质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
(2)与环境协调。赖特不仅注重材料的自然本色,他还特别注重对外部自然的理解和尊重。低矮、宽阔的倾斜屋顶、开放的室内,强调水平线的效果。建筑像在它的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直线方角的简的形体,内部空间流动而功能分区很明确,坚持了草原住宅所反映的讲究与环境的的配合和表达材料性能的特点,具有美国文化的精神。
(4)设计的家具也多是直线型的,保持天然原色,表达出来源于自然的美。墙面平直、基本无装饰。

19世纪下半叶,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以约翰·拉斯金为理论指导,威廉莫里斯为主要实践人物,针对工业批量生产所导致的设计水准下降,从自然形态、日本装饰中吸取参考而重新提高设计的品味,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
进步性:
(1)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2)强调“师承自然”,推崇东方装饰、自然主义。忠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的目的,创造了一系列朴素使用的作品。
(3)开创新的思想,对传统风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反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提倡朴实诚恳、良好功能。
(4)强调手工艺的重要性,推崇传统传统手工艺复兴。
局限性:
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权贵才能享受到的艺术产品,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结晶。对于矫饰风格厌恶和大工业化的恐惧,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势必无法完全融入时代的进步。

在工业革命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欧洲出现手工艺联盟反对工业化,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设计师的思考推动下,形成了现代设计的萌芽。作为 。它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工业革命后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批量化、标准化,设计依赖技术的进步得以批量生产,劳动分工细化。工业革命导致了设计,制作,销售完全分离,设计师在由自主完成到专人专职的过程中,依赖于新技术产生了新的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
(2)人们从原来的农业手工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中产阶层人数变多,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社会财富增长,逐渐向消费时代转化,新消费时代逐渐兴起。许多民众不再满足于自己的温饱,转而是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社会就逐渐向消费时代转化。
(3)思想观念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变革。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手工劳作向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导致了工业产品粗制滥造,艺术品味严重下降,装饰不伦不类。以手工艺联盟为例,知识分子为了保存民间工艺而反对工业化,不断思考发展审美意识。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新浪漫主义等新风格盛行,有对旧风格的精炼反思,也有新的艺术处理和组合形式。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