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易
李子易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12
文章
0
关注者
0

修地球从资源角度看,人类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就是有组织地开采利用地球的资源,将其变成人类可用的物资并实现流通。但像煤炭、石油这样原始资源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和积累下来的,它的生成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攫取的速度。与此同时,人类消耗资源的过程会造成大量的环境影响。由于地球生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这些影响如果超过了地球的自净能力,就会反过来限制人类的生存。只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天花板问题才被大家看到,罗马俱乐部里程碑式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于1972年出版。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与16位年轻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科学建模方法展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与未来情景。研究团队在MIT校园内,基于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和工业产出5个模块的反馈互动,建立了“世界III”系统动力学模型。报告认为,由于地球的环境容量,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出现突然崩溃,或逐渐接近地球承载极限的危险。
这里面一方面要增加环境的容量,比如现在有很多环境修复技术,比如水域修复、土壤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技术中的碳封存、碳捕获等。另一方面就是对内圈的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有所节制,减少个各种消耗和排放。总结起来,就是缩小内圈、扩大外圈。

1.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形成过程如下:
①意大利虽然在早期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形象并不突出,但在二战” 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意大利成为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意大利设计师们的创造性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意大利还是激进设计运动的发源地,60年代的波普设计到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意大利的设计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②20世纪40年代末的意大利设计还完全是为了满足大民生活需要的功能主义的大批量产品。进入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即开始实施"实用加美观"的设计原则,1951年的米兰三年展向世界展示了意大利已开始自己的设计运动,“艺术地生产”成为意大利设计师的新口号。
③经过设计师们的努力,20世纪20年代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由于意大利设计师的杰出成就,意大利甚至形成了”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使意大利的设计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生产方式既肯定了设计师的才能,也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生活质量。

2.意大利现代设计的特点如下:
①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征地方特色,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与其他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经历过现代设计的各种运动,如功能主义、波普设计等,但每一种风格他们都可以产生出许多的变体来,而后便成为了意大利式样,因而他们的设计显得多姿多彩。
②意大利的设计既不同于商业味极浓的美国设计,也不同于传统味极重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他们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新材料等的综合体。与其他国家的设计师相比,意大利的设计师更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来操作。
③在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中,不难着出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意图。与别的设计师不一样,意大利的设计师喜欢为自己的设计命名,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索扎斯在设计中即把建筑、美学、技术和对社会的兴趣融为一体,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包含着除实用之外的设计师的思想、追求、理想和愿望。在一个不断增长着压力和不友好的世界上,意大利的设计师提出,家具已不仅仅只提供一个休息和放置物品的空间,它还意味着恢复失落的情绪和提供一个舒适的避难所。 很多设计师把”为一个没有时间做梦的世界提供梦想”作为设计理想。如意大利年轻的设计师尤萨基尼把他设计的带扶手的沙发称为“妈妈”,意味着这一沙发能提供给人以保护感、温暖感和舒适感。正是这些设计理念使意大利设计在展示其实用特点的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之外的东西。意大利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设计师头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时,意大利设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
①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是一个概念,于19世纪产生。其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门学科的综合,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对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地关心。
②设计风格:
1.它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强
调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想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现出了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
2产品的设计不是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在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彼此雷同。若非同行,很难从外观造型上判别出生产厂家。)
③代表企业有索尼公司、博朗公司、奥利维蒂公司;日本居家产品公司“无印良品”(希望通过简单、直接的设计创造出一种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生活。尽管无印良品的设计师田中一光、原研哉、山本耀司、深泽直人等都是国际著名的设计大师,但他们的名字从来不出现在产品上,在设计中也不刻意强调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④评价:1.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是重点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从而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
2.随着设计管理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长期设计政策,这就要求企业产品必须体现一贯的特色,聘请自由设计师的产品也必须纳入公司设计管理的框架之内以保持设计的连续性,这些都推动了无名性设计的发展。
3这种无名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工业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装饰艺术运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涉及艺术、建筑、装饰等,它吸收了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元素,其内在结构上还受到非洲、东亚、拉美、印度等地区艺术传统的影响,它反对矫揉造作的新艺术运动,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的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的美,注重新材料的使用,热衷于简洁的几何外形。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是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开辟的租借区之一。正因如此,上海成为对当时城市与建筑影响的主流城市。装饰艺术运动对其影响也可在其建筑外观中不明觉厉。1988年竣工的新锦江饭店,主楼为八角形平面,高43层,裙楼高5层,这座高度为153.6米的建筑,充分体现出了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造型上运用了几何图形八角形,材料是石材、金属、玻璃的混合使用,简单明朗的建筑轮廓,包括顶部的旋转餐厅、裙楼的造型,都渗透着装饰艺术风格的气息。上海金融中心,2008年竣工。楼高492米,地上101层,1995年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主导兴建。从外观设计的角度,可以看出它是把立方体变形、切割,得到的外形。这点与装饰艺术运动中提倡几何形的特点不谋而合。整座建筑整体给人以硬朗的感觉,简约而不简单。特别是夜景在灯光上的运用,变化多而不乱,秩序感十足。上海金茂大厦,竣工于1999年,塔楼高420.5米。由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规划,整个建筑体现出很强的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虽然在设计上结合了中国佛教宝塔的外形,把佛教文化置入其中。但是,其建筑与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美国广播中心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在装饰风格上都有几分相似,包括其几何的外观、对称的结构、富于变化的建筑轮廓、放射性的线条、注重还原材料真实的颜色,这些都在金茂大厦的外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装饰艺术运动不仅是一场单纯的艺术运动或是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改变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

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1、背景:包豪斯关闭以后德国的设计运动基本结束。德国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德国的设计在世界设计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设计影响到世界设计的发展。德国对于设计的理性态度,对于设计的社会目的性的立场,使德国的现代设计具有最完整的思想和技术结构。重建时期的德国设计产生了两种不同体系的设计风格,一种是理性主义、系统化的、冷漠的、工业化的产品;另一种是有机形态、人情味的、浪漫的作品,前者以德国的布劳恩公司产品为典型代表,后者则可以以鲁吉·可拉尼的有机形态设计为典范。
(2)发展: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对德国工业设计发展起到重大影响的教学机构。它是一所私立性质的学院,其创办人为爱歇.舒尔,其定位是工业产品造型领域的国际性教学、视觉传达、工业营建、资讯。1961年起又增设了影片研究所。首任院长和第二任院长分别是马克斯·比尔和托马斯·马尔多纳多,1968年12月5日因为经费问题解散。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首任校长是包豪斯的学生马克斯·比尔,他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包豪斯的理论学说,教学中注重探讨产品形式和功能、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中强调形式服从功能。
(3)特点:
学院特别重视新技术在设计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实用主义为准则的科学基础,发展了一种严格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即“系统设计”。乌尔姆学院的设计教育是一种现代性、开放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理性、科学性和现代性。乌尔姆学院关于设计思想的原则精神最终在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使用中得到实现。产生出所谓的“布劳恩原则”,成为德国高度几何性、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设计的典型,乌尔姆学院的思想终于结出了工业设计的累累硕果。
二、荷兰的现代设计发展情况
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
1、风格派代表:里特维特,1917年红蓝椅
2、特点:
理性化达到完美的地步,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的处理,注意设计与大环境的关系和谐。
3、荷兰两所重要的设计学院:
(1)兰姆斯特丹的盖里-里特维特艺术学院(具有荷兰最好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
(2)德夫特技术学院
4、总结:
荷兰的设计是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发展,高度次序性、功能性、理性主义,加上精细的细节处理,微妙的色彩计划,丰富的艺术特征,荷兰的设计是世界当代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三、西班牙现代设计
1、背景:
西班牙在历史中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形成少有的折衷主义
2、建筑特征:
原始基督教风格,罗马风格,哥特式风格,摩尔人风格,穆达哈风格等等
3、人物:
①奥扎(彼得堡银行大厦)——西班牙现代 主义战后奠基人
②安德烈-里卡德(普格公司的香水包装瓶)
4、拉·莫维达运动
这场运动是由一群前卫的作家、画家、摇滚乐音乐家、哲学家、时装设计师、摄影师发起的。拉莫维达运动不像从前的艺术、文化运动,只是所谓的精英文化、圄于城市之中的知识分子孤芳自赏产物,它具有极大的群众性,不久就传遍西班牙城乡,紧紧抓住工人阶级青年一代的想象力。
四、瑞士的现代设计
1、瑞士现代设计的摇篮:(1)日内瓦设计学校(2)巴塞尔设计学院瑞士是欧洲文化的大熔炉,设计上兼收并蓄成份很重,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国家。在平面设计上,具有强烈的整洁,严谨,工整,理性化特征,形式单调乏味。
五、美国的现代设计
1、特点 (1)主张多元风格,反对设计上的单一风格垄断。由于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人口复杂,没有一种特别的民主特征可以成为国家的基本设计风格依据的,折衷主义于是就成为十分普遍的设计动机。(2)美国人的幽默性,对于一个拿传统和艳俗的规范开玩笑的特点,这种特征特别从美国的平面设计中看出来。美国的平面设计是设计上最为活泼和趣味的一种。(3)美国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国家,国家的组成是中产阶级,他们认为设计应该是为大众的,是人人可以共享的。反精英主义构成是美国设计观念的另外一个特点。(4)美国的设计是外国设计的综合体现,各国设计运动都在美国的设计上有所体现。但是,却没有任何一种风格能完全征服美国,美国的借鉴是折衷的、调侃的、戏谑的、欢快的、自我为中心的。(5)高度商业化。美国的设计师都集中于市场竞争,如何通过设计使企业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是他们主要关心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设计趋于实用化、商业化。 总之,综合美国的设计特征有以下特点:实用主义、折衷主义、商业主义、多元化、非精英主义、平面设计上的幽默性、对于世界流行风格的随波逐流的特点。
2、三条发展线索(1)美国的汽车设计——有计划的废止制度(2)从德国包豪斯体系演变而来的现代建筑体系(3)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职业化
3、平面设计中心(1)纽约——美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其积极的商业风格和幽默特点,影响了美国平面设计的总体发展(2)加利福尼亚——代表了美国设计上最自由最前卫的特征,同时也是最早采用新手段,包括电脑设计在内的地区

极简主义是一种规范,而不是约束。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
践行极简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聚焦那些生命中最至关重要的,同时有意识地移除其他不重要的或者阻碍你前进的东西。
极简≠极少
极简是让生活变得简单。把东西都扔掉后确实不需要整理,但坚持不了多久,空无一物后的生活会更加不便。
极简实际上是用一种方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起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品少,精简就是简单且精致,让生活简单起来的同时,也会有美好的事情让我们享受生活。
只要能给你带来美丽心情,从而让你享受生活的一切物品都属于你的极简。
极简的好处:
省钱
易于清洁、环保
品质提升
走出攀比
抛弃繁杂

《Domus》,1928年创刊于世界现代设计发源地之一米兰,在长达81年的悠久历史中,以其敏锐的视角、深刻的洞见,奠定了在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至高地位,见证并推动了世界现代建筑、设计及品牌的发展,成为一本设计界无人不晓的最具影响力杂志。
能够被《Domus》报道成为所有建筑师、设计师、学者及产品品牌的极大荣耀。而在《Domus》的历史上,更有众多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曾在《Domus》担任编辑工作,包括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英国建筑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鸟巢设计师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与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以及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让·努维尔(Jean Nouvel)等。

1895年出版商萨穆尔•宾在巴黎开办“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出资与几位重要设计家从事“新艺术”设计。萨穆尔•宾对东方的艺术,尤其是日本艺术和日本手工艺非常喜欢,受日本艺术影响较大,强调“回到自然中去”。该事务所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模仿植物的形态和纹样,取消直线,刻意强调有机形态。1905年萨穆尔•宾去世,该组织解散。

查尔斯·阿什比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人物,受到了约翰·拉斯金以及威廉·莫里斯的影响。他于1888年在伦敦最东部的汤恩比馆成立了手工艺协会及学校,两年后又迁到了麦伦德的艾塞克斯旅馆。1902年阿什比试图实现工艺美术运动中关于田园公社的理想,把协会和学校迁到了科茨沃尔德的奇平卡姆登。由于远离了市区,远离了社会,以及违背了社会现实和规律,理所当然的没有成功,最终在1906年走向破产。1898年,阿什比曾经创立了艾塞克斯出版社,出版了很多优良的手印书籍。1906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农舍和小屋的书》,1909年出版了《现代英国银制工艺品》。
阿什比最为著名的还是他的带旋涡装饰的银器设计作品,维也纳分离派,还有最终的“新艺术”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领域,布达佩斯、西西里以及伦敦这几座城市都有阿什比的建筑作品。同时,就设计问题,他还在英国和美国大量进行演讲。从1915年到1919年阿什比在埃及开罗大学任教后,他还参与了耶路撒冷的一些建筑修复项目。
阿什比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杰出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设计作品主要包括首饰,银器及家具三大类。阿什比设计的首饰高贵、典雅,在设计中常用仿生学设计符号、精湛的装饰工艺以及灵动而抽象的表现手法。他设计的银质器皿拥有纤巧、优雅的造型,自然的肌理效果,并进行了巧妙的细节处理,因而更多地表现出优雅、实用和人文关怀。以及他设计的家具具有良好的材质,采用了实用的几何化造型,表现出精致洗练的装饰风格。

传统手工艺:是以手工艺术为主要特征的艺术。传统手工艺以农业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农业时代特征。现代制造设计:是设计与设计的结合,既能体现技术特点,又能融入现代科技成果。

1、传统手工艺
传统工艺品是由工匠的经验和技术传授而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时代感。传统手工艺传达了更传统的道德思想。传统手工艺一般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可与人们的日用品或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传统工艺又称工艺美术。受材料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传统手工艺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分为三类:日常生活用品、民间工艺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

2、现代制造设计
制造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复杂的审美观。制造设计是技术与美的结合。如果说传统手工业是以手工为基础的,那么制造艺术设计就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几乎是口头传承和家庭传承,容易被遗忘和失传。

现代制造设计艺术的传承方式相对较多,书籍、杂志、文字都可以,这种传承方式不容易丢失,可以让人们意识到事物是一个时空交叉的结构。此外,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和美的结合,这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饕餮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装饰花纹,图案庄严、凝重,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过一些刻画有神人兽面图的玉琮。在其中一件t你“琮王”的玉琮上,雕刻有八个神人兽面纹的图案。这些图案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非常花似,兽面都是卵圆形,无角,下颚宽大,以云雷纹衬托,特别是兽面上的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与现存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是几乎一模一样。

在商代的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上,饕餮纹也有一个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线条粗犷,兽面上的眼睛十分突出,整体图案极富神秘感。而到了商代中后期,饕餮纹的特征除了双目仍然突出之外,雕刻手法更加立体,层次分明,除云雷纹外,还有雷纹衬托,是饕餮纹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历史时期。
到了周代,贵族的审美观念有所改变,青铜器装饰花纹以反映“礼制”的图案为主,如象征家族地位的凤鸟纹、繁衍的条带纹、象征吉祥的鱼鳞纹都是青天铜礼器上的主要装饰纹路。此时的饕餮纹虽然仍然存在,但形态已大为改观。饕餮这种异兽被拉长成带状,身体的绝大多数器官
被人为淡化,只保留了一双怒目圆睁的大眼睛;在有些小型青铜器上,眼睛也被两个小圆圈代替,饕餮纹渐渐被凤鸟纹等新型纹饰所取代。

设计语境回答的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或背景因素去设计与之相对应产品的问题,那么,其含义便是某种特点的环境或背景。这种特定的环境或背景和其他历史现象一样,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的,即他不是某天突然出现的,而是从人类意识觉醒,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它就出现了。但是,它又具有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今如何合理地把握设计语境,是我们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让设计师知道其本身责任的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国力和设计行业得到了提升。由于工业产品日渐统一且毫无美感!引得诸如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丝金等知识分子的不满,从而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此时的设计语境是围绕着矫揉造作的产品和工业污染两个问题展开的。但好景不长,工艺美术运动从本后上看,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业为主导地位的生产模式,这是逆时代潮流而行,并没有解决大机器形态与审美标准问题,这也使得英国设计走了弯路。所以设计语境要局势俱进的,不能逆时代而行。
现代主义运动,它涉及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等。这场运动总体上是顺应时代的,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环境和背景不一样,致使它的设计语境也会不一样。美国的现代主义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年代的金融危机,美国从各个参战国赢得雪花般的订单,大大刺激了美国工农业的生产,从而使得这场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运动,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处于常年冰雪,木材丰富,所以当地人们进行设计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尊重材料和赋予设计一定温情和人情,从而使得这场运动充满了人性化和尊重自然的特性;德国的现代主义运动,从他们的口号“从美的产品到优质的产品”,可以得知这场运动是充满理性的。以上众多的设计运动告诉我们设计语境是要因地制宜的,不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
那么,今日中国的设计语境是什么?个人觉得,今日的设计语境是如何解决物质发展需要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社会背景问题,即中国即将步入智能化时代,我们究竟如何较为完美地糅合智能化和传统文化的设计语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合适的设计语境中,寻找设计最优解,这样才能使得设计这个行业绽放出该有的光芒。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