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饕餮纹_:在《山海经》里,饕餮是一种羊身人面,双眼长在腋下,虎齿人爪,叫声如婴儿的妖兽。当其化为纹饰,则只有兽头,所以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一种令人恐惧且敬畏的符号。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
——在帝王看来是权威,但在百姓眼中,是对战争的恐惧和权威的威吓。
商代是一个神本主义的时代,“尊神重鬼”渗透于商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隆重而神圣的祭祀礼仪。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而饕餮纹指向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体现了一种原始的宗教情感和理想,配上那沉稳坚实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代表吉祥的饕餮纹
饕餮,也像一头通灵的神兽,安抚当时尚且懵懂幼稚的先民。在文明童年时期,人们真的相信祖先能保佑自己,以面对生死灾祸。正如今日我们清明祭祖一般,祖先带来的不仅是保佑,也安抚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给了我们追求美好的勇气。所以这时的青铜器
则有了通天地,护吉祥的功能。
童稚之美饕餮纹
恐怖兽纹却拥有童稚之美。最近,兽面纹大钺又变成表情包火了一次,然而古代让人闻风丧胆的饕餮兵器,在现在看来,不管它再怎么张牙怒目咧嘴,都有一种掩不住的童稚和天真。
如今的饕餮纹具有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鲜明,其图案构成基本特点是以鼻梁为轴线,两侧对称。如《国家宝藏》 的LOGO设计中也融入了饕餮纹的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不仅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更是在现在人们生活随处可见的符号,比如存在于20元人民币、我们穿戴的服装首饰等。
正如李泽厚所说:饕餮纹之所以美,不在于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是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
或许不同时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一个事物的意义不能只看到一面之处,饕餮纹的野蛮最终也会开化,在不断的变化与进步中纹样越来越精美,应用越来越广泛。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纹结构严谨,外貌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充满神话般的宗教色彩,给人一种威慑恐怖的感觉,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饕餮纹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饕餮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只贪吃的神兽,而装饰在青铜器上的这种饕餮形象结合了自然界多种猛兽的特征,经过夸张、变形而形成的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纹饰,实则是当时人们通过想象所创造的神的形象。饕餮纹以符号化的形式附着于青铜器,将自身的特性与青铜器结合,而形成新的文化内涵。
饕餮纹是权力宗教的象征:饕餮纹内在审美包含生命性、象征性和神秘性等,饕餮纹的威严性与其在形式上对称、 均衡的特征和神秘莫测所需的氛围不谋而合,这产生了一定的震撼效果,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了约束力。是外在与内在的统一与平衡,从而凸显身份象征。
饕餮纹寄寓了古代人民对战争胜利的希冀:商朝战争四起,饕餮纹因其纹路的威严成为战士勇猛的象征,也体现商代百姓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强壮的向往。饕餮纹的虎,鹰,牛等形象集合于一身,虎,百兽之王,勇猛无边,鹰,机敏勇敢,牛,力量之源。
饕餮纹也是古代图腾崇拜的表现:商代因社会动荡,充满杀戮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充满对生的希望,对死亡的畏惧,宗教的神秘感使得饕餮纹具有犀利的美感。这使得百姓将希望寄托于祈求上天与神灵,实现理想中的生活。饕餮纹饰体现出来的神秘形象与特殊质地的青铜器融为一体,通过饕餮纹独特的纹样符号以及神崇拜,营造和传递庄严肃穆、敬畏的场面氛围。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饕餮纹的内涵还是形式方面,都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无论原型是何,都是受到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形成的。饕餮纹作为社会生活形式的载体,见证社会发展的动态。正是这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间,威严肃穆的饕餮形象和青铜器相互融合,蕴含着艺术的魅力以及远古时期的巨大力量和伟大生命精神。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青铜纹样,常常与云雷纹一起出现。饕餮是一种非现实世界的生物,根据《吕氏春秋》和《左传》等古书的解释。《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左传·文公十八年》说饕餮是“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总之是一种凶贪的怪物。饕餮纹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想象而形成的一种形象,其中兽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极强,常作为青铜器器物的主要纹饰。其纹饰的表现手法并不是完全采用写实的手法,而是加以象征化、抽象化,或予以综合处理的。其严肃的造型,常常伴有威严、肃穆之感。
在商周时期,人类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奴隶主需要使用各种物件证明自己尊崇、威严的社会地位。商周事情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饕餮纹作为商周青铜纹样的代表,以其神秘、威严、肃穆之感,带来了强烈的宗教意义和阶级意义。因此,饕餮纹的社会意义大过了审美意义。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饰,是突出动物面部的抽象化图像,形态狰狞可怖,盛行于史前、商代和西周初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饕餮纹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饕餮纹青铜器上的常见花纹之一
时间:最早出现于良渚文化陶器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
饕餮纹主要作为青铜器的主题花纹,由目、眉、角、鼻、耳、躯干、尾、腿、足等几部分组成。
含义:表现了原始先民对于自然神力的崇拜,用饕餮这种能够让人害怕的纹饰,营造一种神秘肃穆的氛围,这样在举行祭祀典礼的时候,能够巩固王权与地位。
其他青铜器常见纹饰:云纹、雷纹、蝉纹、圆圈纹等
饕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加上自己的想象而成的一种神秘怪兽,是神话中东海龙王的第九个儿子,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是贪欲的象征。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自身。”
饕餮纹在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就已经存在,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它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做兽面,是典型的纹章风格,兽的面部巨大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样,与古代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充分提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研究者称其为兽面纹,后人附会兽面纹为饕餮纹,是由奴隶创造出来的,却被奴隶主控制,用来吓唬奴隶,维持其政权权威和利益。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传说中饕餮是龙的第九子,是一种以想象构成为主的动物纹样。是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器最有特色的代表性纹样。从纹样的类型来看,是一种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其特征是横眉咧口,宽鼻瞪眼,口中有獠牙或锯齿形牙,额头上有一对立耳或大犄角,并有一对锋利的爪子。饕餮纹的定名最先来自《吕氏春秋》,纹样带有说教目的,宗教目的和政治目的,以威严神秘的面貌震慑百姓,维护统治者的地位。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常用纹饰,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恐怖狰狞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饕餮纹多位于器腹的突出部位,都是以正面形式表现的,眼眶用凸线塑出,纹样以鼻为中心,左右对称。饕餮最早见于《左传》,是古人融合自然界的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在祭祀中起震慑威严的作用,所以饕餮纹一般以动物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特征,结构颇为巧妙鲜明,不完全写实,加以抽象,具有凶猛庄严,制作精美,神秘诡谲的特点。
饕餮纹广泛用于商代时期的各类鼎上,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礼器,所以饕餮纹具有浓厚的宗教意义。目前所知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司母戊鼎中就有饕餮纹的使用,鼎身的两侧以及足与器身相接触均饰以饕餮纹,此外还有用作礼器的四羊方尊也饰有饕餮纹。可以说饕餮纹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饕餮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装饰花纹,图案庄严、凝重,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过一些刻画有神人兽面图的玉琮。在其中一件t你“琮王”的玉琮上,雕刻有八个神人兽面纹的图案。这些图案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非常花似,兽面都是卵圆形,无角,下颚宽大,以云雷纹衬托,特别是兽面上的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与现存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是几乎一模一样。
在商代的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上,饕餮纹也有一个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线条粗犷,兽面上的眼睛十分突出,整体图案极富神秘感。而到了商代中后期,饕餮纹的特征除了双目仍然突出之外,雕刻手法更加立体,层次分明,除云雷纹外,还有雷纹衬托,是饕餮纹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历史时期。
到了周代,贵族的审美观念有所改变,青铜器装饰花纹以反映“礼制”的图案为主,如象征家族地位的凤鸟纹、繁衍的条带纹、象征吉祥的鱼鳞纹都是青天铜礼器上的主要装饰纹路。此时的饕餮纹虽然仍然存在,但形态已大为改观。饕餮这种异兽被拉长成带状,身体的绝大多数器官
被人为淡化,只保留了一双怒目圆睁的大眼睛;在有些小型青铜器上,眼睛也被两个小圆圈代替,饕餮纹渐渐被凤鸟纹等新型纹饰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