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工大-郭倩男
1-浙工大-郭倩男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7
文章
0
关注者
0

mmexport1651981064013.jpg
欧洲美术革命经历了奴隶制社会,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及开始,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时期即工业革命之后的这几个时期。这场美术运动中后来发展一些重要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起源时期:此时的美术被称为史前美术或原始美术,其中最早的美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性晚期。

远古时期:此时期的人们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东西都感到敬畏,觉得有神在背后操纵,画各种神,保持着人的原始欲望。

中世纪时期:美术作品的主题基本上都是对上帝的敬畏。当时是由基督教统治,所以设计的目的都是为教皇服务的,主要建筑特点为哥特式风格,建筑设计具有高尖直的特点,其独特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辅助基督教会对子民的统治。中世纪的风格和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完全对立,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缺乏人文关怀,强调的主要是精神世界的表现。这时期的美术风格特点为:①画面单一,都是为宗教服务②绘画技法单一,人物不符合现代审美,以虔诚、信仰为主。③抽象化,符号化,注重抒情和装饰性。

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反对神权,强调人权,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和崭新的艺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伴随着文艺复兴的是科技的革命,于是打着解放天性的旗号,来反抗教会那令人反感的大道理,但教会的力量还是很强大,所以艺术家们只能借助于画神的名义,开始画各种人。

资本主义开始时期:出现浪漫主义思潮,并且16-17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巴洛克式,18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为洛可可式。⑴浪漫主义是文学基本创作之一,在反应客观现实上侧重从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⑵巴洛克式风格:产生于16-17世纪的意大利,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不同,开始追求豪华,浮夸,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天主教教堂上,影响着家具室内设计。家具风格特点为:动感,不规则;花样繁多;具有贵族与宗教的尊严;色彩华丽;空间深度大;大面积雕刻和金箔贴面;具有男性的刚毅之感。⑶洛可可风格: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设计样式都是随着宫中贵妇的喜好而转移,装饰题材主要为自然题材,色彩十分妖艳。

十九和二十世纪时期(工业革命以后):
科技技术的发展,对新时代背景的再现,追求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走出文学宗教的附属地位,追求形式自身的美。此时的艺术家们开始转向画风景,这也是印象派的主要特点。重要代表人物有:莫奈: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是由他推广。毕加索:画的人脑是分离的,并起名为立体主义,用这个来表现战争给人的心灵,带来的那种支离破碎的创伤感。康定斯基:各种线条和图形,什么直线,正方形和三角形统统往上加,叫做抽象主义,是构成主义发起人之一。

美术运动中出现了各种流派。①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描绘客观的世界。代表人物:毕加索。②未来主义:产生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思想流派中,其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否定传统的艺术规律,宣称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艺术,并将机器和工业作为现代艺术偶像和主题,力图表现现代生活的活力。同时,对机器的崇拜确定了它在现代美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其失去势头之后很久仍影响着画家们。未来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艺术的影响:通过将工业的形式与其内涵相分离,从而建立了一种与工业社会相契合的新美学,并且对工业形式的推崇,改变了传统的美学观念,为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具。代表人物及作品:勒加及其著作《机械的要素》;德普罗及其著作《钢与透平》。
美术革命总体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现代艺术的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是动态的,根据时代的政治经济不同,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

《畴人传》是由清代阮元撰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畴人”古称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的人。同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和设计师传记。
此书前四十二卷记中国学者,后四卷附记对中国科技有影响的外国学者,打破了学术上的国界,在闭关锁国的清朝,其思想难能可贵。不足之处是范围狭窄,局限于天文历算,未将其他自然科学包括进去。阮氏作此书的目的是希望推动当时国内科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之前设计处于手工艺时代,主要生产方式是传统形式的手工作坊,并且设计与制造是由工匠自主完成,但同时也就无法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工业革命之后,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作代替手工工场,并且劳动分工和设计专业的出现,使得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这也是工业革命之后给设计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标准化和批量化以及批量消费。与此同时,设计者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得到了提升。
工业革命真正的发端是源自于一个社会对更多更好商品的渴求,而原有的手工劳动和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所以人们开始探求新的技术与新的设计理念,促进了染织业,陶瓷等行业的发展,就工业设计而言,其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批量化与批量消费。为了刺激商业消费,需要设计更多新颖的产品,这时,设计师渐渐成为了引领潮流的主角,他们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率先发起,是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工厂制作代替了手工工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更是一次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各国之间经历文化政治的交流,使得工业产品也得到了提升。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成为了工业中的新成员,许多技术性的工作由大量未经传统工艺训练的工人承担,由于机械加工的准确性,这些工人也不会对产品进行个人影响,这样的变化就导致了设计与加工的分离。
大批工业产品被投放在市场上,但设计却远远落后,这是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机器生产的一些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以手工生产为少数贵族使用的产品。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工艺品,平明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产品。艺术家中更是有不少人看不起工业产品。
在整个19世纪,人们一方面为机制产品寻求一种合适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在思考机器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随着各种专门机器的不断出现,以及生产中劳动分工的不断加强,设计与制造不可避免的分离开。由于标准化与可互换性零件在美国发展起来,设计过程从此便与生产过程完全分开了。
机械化对设计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工程方面。在19世纪的成就中,正是这些伟大的工程作品,如铁路,厂房,悬索桥等才真正经受了时代的考验。这些机器朴实无华,唯一美的追求就是科学性地运用各种材料,达到最高的效率,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正是这些机器中萌发的。

欧洲手工艺阶段是从四大文明古国到工业革命这一时期,从一开始的奴隶制社会,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社会结束过渡到封建社会,也就是13世纪欧洲中世纪时期,最具代表的风格就是哥特式风格,具有神权至上的特点;其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此时的艺术风格特点是人文主义,人权至上;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16-17世纪的意大利开始盛行巴洛克风格;之后17世纪的法国,又开始古典主义,流行简洁风格;因为些许的贵族还存在,18世纪的法国又开始了奢靡的洛可可风格;1760-1880年欧洲又开始倡导新古典主义,回到了简约风。由此看来,欧洲的手工艺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奴隶制社会的手工艺时期:
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人崇拜自然,有着沉稳,单纯,朴实的设计风格,例如埃及金字塔:建筑高大,稳定,简洁,其气势宏伟。埃及阿蒙神庙:在神庙的立柱上刻有埃及众神事迹与生活状态的浮雕。埃及的家具设计:埃及家具几乎都带有兽型一样的腿,而且前后腿的方向一致。
2.古希腊文明
①建筑设计:古希腊在建筑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像希腊卫城、帕提侬神庙。古希腊的建筑以建筑物型制、石质梁柱构件和组合的特定艺术形式,采用柱式结构,注重比例。
②家具设计:早期继承了古埃及的家具风格,线条刚毅,装饰有狮子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线条极其优美,且注重和符合力学。
3.古罗马文明
古罗马的立柱设计:
①多立克柱式:具有强烈的男性阳刚之美。
②爱奥尼克柱式:秀美华丽,立柱顶部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具有女性轻盈秀美的特征。
③科林斯柱式:柱头上装饰有卷草,装饰性更强,模仿了少女窈窕的体态。

13世纪欧洲中世纪的设计(封建时期):
欧洲封建国家的基督教会存在于各个领域的思想意识当中,设计的目的也是直接为基督教统治服务。主要建筑特点为哥特式风格,独特的设计特征同时也辅助了基督教会对子民的统治。
⑴哥特式风格:
13世纪法国的哥特式风格,又称高直式风格,形象的表现了一切向上帝的宗旨。
设计风格:利用垂直向上与顶端尖锐的姿态表现出直刺苍穹的感觉,内部的彩色玻璃与高高的顶部给人一种高大缥缈的感觉,从而达到神灵降世的压迫感,总的来说,就是高、尖、直的建筑特点。代表建筑有:巴黎圣母院,特隆大教堂,马丁王银座。

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打着“人文主义”的旗号,开始重视人的地位,强调人权高于神权。文艺复兴一反中世纪时期刻板的设计风格,开始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代艺术中汲取灵感,曲线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风格:
产生了浪漫主义思潮,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美好追求,强调个人独立与自由。
⑴巴洛克式风格
流行于16-17世纪的意大利
这种风格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含蓄、均衡的艺术风格,开始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体现在天主教教堂上。
①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的山花个套叠的山花,在支撑的转折处尝尝使用双柱或三柱作为装饰,构图节奏与空间布局不规则。
②家具设计:早期设计特点主要用扭曲的腿部来代替之前家具简洁的构架,打破了家具原有的稳定感,给人以运动中的错觉。后期的设计在早期设计中增添了大量的涡形设计,表现出热情与奔放。此外,巴洛克风格家具强调家具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舒适性极强。
巴洛克风格概括:
①动感、不规则、多变曲面
②花样繁多,不重视实用性
③具有贵族与宗教的尊严
④色彩鲜艳、华丽
⑤空间深度大
⑥大面积的雕刻与金箔贴面
⑦具有男性的雄壮和刚毅之感

⑵洛可可风格
流行于18世纪的法国
装饰题材主要为自然题材,常采用舒卷缠绕的草叶,色彩十分妖艳。
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沉溺于凡尔赛宫的奢靡生活,一切都为宫中女宠所左右,所以这个时期的家具样式都是随着宫中贵妇的爱好进行设计的。

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例如制陶和炼铜,人类社会慢慢转化到了手工艺阶段。
中国手工艺阶段主要两个特点:
1.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限制,人们渐渐开始设计简单的生活用品,生活用品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装饰成了体现当时设计风格的重要手段。例如:青铜器的发展,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冶炼金属,起先用纯铜,后来使用铜和锡制成的合成青铜。最典型的长信宫灯,汉代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开始转向生活用品方向发展,汉代的铜灯制作到达了鼎盛时期,其中虹管灯设计水平极高。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商代就出现,以后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瓷器受到书画的影响,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设计上崇尚自然。最具代表的宋代的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

2.设计销售一体化。设计者和消费者非常熟悉,设计的产品基本都是刚需产品,实用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例如,陶器的制作是通过火的应用,人为改造器物造型。随着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发展,谷物的储藏和饮用水的搬运也促使了新兴容器的发展。

生存设计是设计萌芽阶段,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极为严酷的,人们不但受到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早期设计的如猎具、衣物、掩体、武器等,都是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袭击。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便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人类作为自然物种之一,其生存取决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适应”必须包括设计制造有用的工具来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危急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很成功的设计。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因此,这些失误会马上得到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的过程,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生存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