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湖工-孙梦圆
3-湖工-孙梦圆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12
文章
0
关注者
0

有计划废止制与绿色设计时是具有对立关系的。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为刺激消费,故意缩短产品消费周期,加快商品更新换代而出现的商业手段。作为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有计划的废止制,通过不断改变设计样式,开发出更多更新的功能、使先前产品过时,通过预先限定使用寿命,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从而刺激消费,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发展。有计划废止的主要特征是功能型废止、款式行废止,质量行废止。有计划废止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市场,但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地球环境资源的浪费破坏。(有计划废止)
绿色设计则是在工业化迅速发展,人类环境严重破坏面临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以环境和环境保护资源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设计理念及行为。绿色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被维克多•巴巴纳克首次提出。20世纪80年代,绿色设计的理念正式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迅速在各个设计领域得以重视和实施,涉及建筑和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印刷设计等。绿色设计的理念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包括为广大人群设计,为第三国家以及人民设计和保护环境。绿色设计的核心理念是4R原则,分别为减少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ing)和回收(Recovery)。减少原则即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再使用原则即设计时要使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被继续使用;再循环原则即设计应考虑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回收即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原材料的特性和产品各个部分零件容易拆卸,使得产品废弃时能够将材料和未损坏的零件部件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从根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绿色设计)
综上所述,绿色设计正是在有计划废止制所造成的商业化设计泛滥,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产生的。是设计师道德与社会责任心回归的表现。因而绿色设计是与有计划废止制是对立的关系。(关系)
然而,有计划废止制和绿色设计都各有利弊。“有计划废止制”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又刺激了经济。绿色设计虽然节省了资源,但也应当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作为新时代设计师,我们应当综合考虑设计的经济效益以及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大众创造更优良的设计。(总结)

美国工业设计形成商业性的消费浪潮原因与其工业化发展程度以及竞争激烈的商业背景有关。
一战时期,联邦政府对于武器和各种军需用品的大量需求,刺激了美国工业发展,对于武器零件制造的标准化与可更换性的严格要求,深刻地影响了日后消费产品和民生用品的生产制造。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迅速转型,并将兵工厂的设备以及工人投放与各个行业,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激烈的商业竞争与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使得企业不得不提供不同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包装,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广告来促进销售。这样的背景使得美国设计更加丰富地发展,同时与市场和大批量化紧密相连。
步入大萧条时代,美国生产乏力,消费萎缩。面对着产品销售锐减的窘况,此时产品拥有更加现代的外貌才能更有力地吸引消费者,破除消费者惰性。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度过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成为商业化设计大本营。
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大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公众对于现代设计的兴趣也持续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各大百货公司以及大型市场相继出现,不仅推动了消费,也促使美国设计更具商业性。
纵观美国的时代背景,激烈的商业竞争无处不在。因而美国设计遵循的是“形式追随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设计能否给社会带来益处,或者对于整个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设计唯一的要点是促进销售。在这样的时代中,美国的工业设计形成了商业性的消费浪潮。

C68E93E5-BAF8-4BFD-89F0-9E46A323F603.jpeg

欧洲的美术革命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中世纪,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开始阶段。这场美术革命后来发展出一些重要的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都对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晚期,远古时期时人们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东西感到敬畏,觉得有神在背后操纵,同时由于当时的环境恶劣,人们为了生存无暇顾及艺术研究。因此绘画作品多为神且保持着各种人的原始欲望,带有浓浓的香艳气息,如宙斯结婚生子,众神之间玩暧昧等。
欧洲的中世纪时期处于教皇的统治阶段,哥特式风格盛行,欧洲人普遍信仰宗教,在绘画上主题多为对上帝的敬畏,体现对神的崇拜。中世纪的风格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风格是对立的,他们反对神话体系,强调禁欲且不注重对客观真实世界的描写,缺乏人文关怀,作品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绘画技法单一,抽象化符号化,注重抒情和装饰性,皆为宗教服务,体现虔诚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科技革命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不再过清规戒律的生活,打着解放天性的旗号,冲破教会桎梏与各方面封建制度展开斗争,但教会力量是强大的,于是当时的美术作品多借神的名义来画各种人。当时的美术作品上坚持以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圣母像。
工业革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走出房间,到户外画风景,印象派应运而生。当时的美术作品多体现新时代背景的再现,追求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走出文学宗教的附属地位,追求自身形式的美。法国画家莫奈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由他推广。印象派风格多以光影描绘,画面中看不到明确的阴影以及轮廓线。如莫奈的《睡莲》《花园》等。
到了二十世纪,各种艺术风格相继出现。艺术作品从画人画风景转向极度抽象,脱离了真实性以及人的范畴。如立体主义,原则是用几何图形来描绘客观世界,通过对平面的分割进行艺术理解,解析立体主义阶段主要对自然主义题材进行抽象,而后期综合立体主义则趋向于与技术美学相联系的几何化。代表作品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康定斯基作为抽象主义的代言人则强调对抽象表现力,以及氛围感和节奏感的表达,作品多为各种线条和图形;
一战前出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否定传统的艺术规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未来主义艺术。未来主义将机器和工业作为现代艺术的偶像和主题,表现现代生活的活力,对机器的崇拜确定了它在现代美学的核心地位,并长久地影响着画家。代表作品有勒加《机械的要素》德普罗《钢与透平》。
现代艺术通过将工业的形式与其内涵相分离,建立了一种与工业社会契合的新美学。对工业形式的推崇改变了传统美学观念,为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代表人物为路易吉•克拉尼,作为颠覆性的设计师他参与过宝马,奔驰等多种汽车设计,被称为设计怪杰。
欧洲美术革命作为艺术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场运动中的革命精神以及各种艺术流派为后世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理论,开放了新的思想大门。

D73B651B-48D5-4229-A727-4400536937D0.jpeg
19765BA4-A57D-47C6-999D-A03B80C07453.jpeg
BD8D0E9B-5AB5-4D01-95A4-9B2196B72122.jpeg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艺术运动,起源于英国后成为了一场国际运动,目的是为了解除工业设计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并希望复兴以哥特式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是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民主思想的实验性设计运动,后成为一场国际运动。代表人物为理论倡导者约翰•拉斯金以及实践倡导者威廉•莫里斯。(是什么)
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首次的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博览会一方面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反面刺激了工业设计的改革。水晶宫展示的用繁琐雕琢来掩饰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让机械都定论者痛心疾首,同时这些人成了新设计思想的奠基人并催生了工艺美术运动。(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小但影响深远。一方面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和“美与技术相结合”让我们理解了做出好的设计要以理解艺术为前提。同时它所提倡的装饰性艺术要回归自然,而不是一味讲求标准化和设计教育,避免了设计缺乏个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反精英阶层设计虽然具有乌托邦色彩但激发了后世对设计与消费者关系更深层的的思考,以上思想都为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对设计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是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以及实用艺术风格,显示了欧洲文化基本上的统一性,也表现了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与交融。新艺术运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是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的必要步骤。新艺术在时间上发生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时,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是什么)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普法战争后欧洲得到长时间和平,对工业化厌恶,开始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是设计师对新材料结构的热情和艺术界所流行的“整体艺术”。(背景)
在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新艺术运动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新艺术运动是对古典艺术的总结和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它是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真实反映。新艺术运动所运动的大量的优美曲线与色彩,丰富了视觉效果,尤其是孟菲斯以及流体渐变风格,对当下的平面设计提供了许多借鉴。新艺术运动新颖的版式编排也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先河,刺激了当代青年设计的探索与发展。而且,新艺术运动开始大量尝试用工业化生产的新材料,如玻璃和铸铁,并探索了这些材料在装饰艺术领域使用的潜在可能性,为后来艺术家对材料的运用提供了经验。(对设计的影响)

《畴人传》产生于清代,由阮元(1764——1849)撰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
“畴人”古代专称研究天文,历法,仪器、星占等术业的人。术业一般多为子承父业。《畴人传》历时四年,记录自上古至乾隆末年的243位天文、历法、算学家、另有37位西洋学者。《畴人传》的撰写方式为每人一传,传末附作者评说,同时于篇末注明材料出处。传记内容涉及历代天文、历法、推算资料、论天学说、仪器制度以及算学等方面,星占之学则未予收入。
阮元撰《畴人传》的刊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和设计师传记。

欧洲的手工艺设计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工业革命前三个阶段,设计呈动态趋势,由简约繁琐再到简约不断发展,但上流社会始终为设计的风向标。手工艺时期的设计风格风格在家具和建筑上体现明显。古埃及设计风格沉稳朴实,体现对自然的崇拜。建筑,家具,饰品皆具自然特色。著名的建筑有埃及金字塔以及埃及阿蒙神庙,具有简洁,稳定,高大的特点。埃及的家具造型多为兽形腿,且前后腿朝向一致,前期的设计实用性较低,后期开始注重舒适性与实用性。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多为石质梁柱构建且注重比例,立柱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为帕提农神庙。古希腊的陶器以红黑陶瓶最为知名,陶器的绘画多反映人民生活以及征战场景,家具设计方面继承了古埃及的家具风格,线条优美,符合力学结构,最具代表性的是克里斯姆斯靠椅。哥特式风格具有高,尖,直的特点,体现神学崇拜,富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时期设计开始重视人的地位,大量运用曲线,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法国大革命后推动了个性解放衍生出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应运而生。巴洛克风格产生于十六到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服务于上流社会,家具风格具有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建筑上构图节奏与空间布局呈现不规则的特点。洛可可设计则以贵妇爱好为导向,具有纤细轻巧,华丽且不对称的特点。

进入封建社会,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生活也更加舒适,人类已经会制陶,炼铜,对于物质的改造由物理改造转化为化学改造。此时人类社会慢慢转化到了手工艺阶段。由于生活方式与生产力的限制,设计产品大多是比较简单的生活用品,依靠手工劳动。与生存设计相似,此时的设计也是为了满足刚性需求而去制作的,但不同的是手工艺阶段的设计通过一些装饰,有了更为丰富的个性与特点。当时的设计和销售是一体化的,设计者与使用者非常熟悉,设计的实用价值高,极大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因而在当时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分为陶器,青铜器,瓷器以及家具四大品类,不同的品类在造型,加工方式与装饰风格方面也各有特点。
陶器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生存设计时期,人类还只能通过对自然材料进行加工来改变外形,但此时人类已经能使用火来改变器物的造型了。同时随着农业以及定居生活的发展,汲水器皿,储藏器皿等新兴容器也相继出现。陶器的表面加工方式有很多,较为典型的有压磨法,施加陶衣法,以及压印法。当时产生了半坡型陶器,庙底沟型陶器,马家窑陶器等,不难发现,此时的手工艺设计已经开始注重造型与式样的结合,赋予了物品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颇具艺术感。
铜器在手工艺时期也有着重要地位,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商代以前的铜器设计简单,单薄,直接仿制陶器的造型,商之后的铜器多为礼器,造型精美考究。铜器的加工方法有两种,熔铸法和失蜡法,失蜡法所加工出来的陶器精美,表面光滑,精度高。当时的青铜纹饰也极具特色与寓意,产生了饕餮纹,云纹,雷纹和圆圈纹。云纹作为传统的吉祥图案,直至今日运用也非常广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和运动服都充分利用了云纹进行了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汉代时期的青铜器设计转向生活用品发展,铜灯设计进入顶峰,富有代表性的是长信宫灯,在保证了物品造型的同时,利用了虹管巧妙处理了灯烟,从而防止空气污染。当时的设计环保意识也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与发展方向。
手工艺时期的瓷器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与此同时产生了宋代五大名窑:哥窑,官窑,定窑,汝窑和钧窑。陶器窑变法的加工方式产生的自然效果朴素大方,体现了当时的瓷器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设计中崇尚自然,这与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所倡导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园林建筑兴起,木材逐渐丰富,木工具也不断发展,家具工艺也在不断进步,并在明代达到了顶峰。明代家具样式繁多,具有简,厚,精,雅的特点,隼卯结构的实用以及对于转折处流畅自然的处理,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西方的家具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桑纳14号椅在造型上对明代时期的圈椅就有所借鉴。明代家具“巧而得体,精而合宜”,极具艺匠之美,但进入清代,家具的设计呈现出了与维多利亚风格相似的繁琐,镶嵌设计。无论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上都与之前的明代家具大相径庭。

生存设计是设计的一个萌芽阶段,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生存设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得以发展。
原始社会的生存设计的分为两个时期:旧石器时和新石器时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恶劣,人们在洪水,严寒,猛兽袭击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中艰难生存,并展开设计。旧石器时代人们打造,削刮石器,用于打猎生存,当时的设计与生死挂钩,因而设计的质量很高。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同时也存在材料的限制,人类的设计意识和设能还处于原始状态。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材料的逐渐丰富,人们学会了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制作了富有造型以及美感的器物:如陶器,石斧等。此时设计的实用价值以及人们的设计能力都有所提高。
进入奴隶社会,手工技艺有了大的发展,艺术设计有了更大的提高,人们在延续了原有的设计成就同时,也对设计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彩陶,黑陶,青铜相继出现。手工业也变得更为精细。与原始社会的实用价值高的设计相比,此时的生存设计更多地体现奴隶主的思想意识,精神活动,其象征功能远大于实用功能。

1880-1910年英国展开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同时也波及了不少欧美国家,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
威廉•莫里斯在参观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之时,对工业化粗制滥造的产品感到厌弃。与此同时,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扭转设计的现状。他崇尚约翰•拉斯金,崇尚《威尼斯石头》,并对拉斯金的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红屋是莫里斯的初次实践,莫里斯与好朋友韦伯共同设计的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它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房屋的风格以及内部装饰大多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屋内的风格也皆为莫里斯设计,大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以及中世纪田园风格,与他本人的设计思想是相吻合的。
威廉•莫里斯的思想是矛盾的,他进一步提出民主的设计思想,反复强调设计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体活动。强调手工艺,却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他提倡的手工艺产品,却是普通民众消费不起的。他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莫里斯曾说:“不要在你家里方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不美的东西。”这一点也强调了美学与功能性的统一。
虽然莫里斯的设计思想有一定的矛盾性,但他的设计思想对后世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代设计意义重大。

工艺与批量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手工艺能够发挥创作者的个体生命感悟,体现创作者的意志,思考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这样的精神,赋予了传统工艺作品崇高的艺术价值,使观者达到批量化无法达到的审美体验,但传统手工艺的缺陷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昂的价格也不够亲民。而批量化大规模生产的效率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顺应时代的脚步,需要的是工艺与批量化的完美结合,设计师要做到对生产过程全面参与并感受,以人为本,把握工艺与批量化各个环节的联系,以破除机械分工制所形成的美感缺失。

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道德尺度是不同的。设计的道德尺度在阶级社会多由集团掌控,而民主社会中则多受一定社会心理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它们构成的是道德价值的主要内容与评价体系。设计的道德尺度与人们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关怀更多的群体,为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以实现更好层次的设计道德价值。

设计从字面理解来看,设计是谋划,谋略,即通过某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广义上讲就是人为地谋划一个计划,并让人依照这个计划行事。从历史角度来看,设计源于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利用石头制作各种器具,来解决生存问题。从当下来看,设计不仅仅帮助我们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生活体验。无论是现在还是过于,设计它的与功能性也是密不可分的。设计关乎商业,关乎人,也关乎科技,在今天看来,设计关乎的是数百万的人,正因如此,我们要满怀责任心的对待设计。设计的本质依旧是解决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