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迅速发展,科技与设计的关系也由最初的设计与技术分离到现今科技与设计相结合。设计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科技的进步为设计提供了新材料新方向,设计也为科技的实用化提供了载体,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设计理念的变革,从二维到三维,从物质到非物质领域,科技与设计相结合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一、科学技术为现代设计风格提供了新题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新材料、新技术更一系列新手段,使设计师拥有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新技术的运用使产品更加实用,也一定程度上使设计构思更易实现,简化了设计师的工作。如水晶宫的快速建成便是得益于帕克斯顿对于新材料玻璃与钢铁结构的大量采用,新材料的使用使短时间内达成设计目的有了实物依据,现今建筑多采用的玻璃幕墙结构也是得益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使设计师有更多时间用了思考,促进了设计师对于现有思维的反思,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运动都是在科技发展照成的冲击下而产生的,是设计师对于科技背景下设计应如何发展而做的创新性运动。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计领域的革新,为设计提供了新题材。
二、现代设计为科学技术实用化提供了载体
新技术研发之处大多未受到广泛关注,而将科技应用于产品之后,以产品为载体,使其可为大众所使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如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理念,后被汽车行业所采用,形成了广受欢迎的流线型风格,被大众所喜爱,在现今汽车设计中仍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流线型理论以汽车为载体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很好的例证了设计为科学技术提供载体一说。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设计进步,维也纳大师索涅特所设计的咖啡馆椅也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蒸汽弯曲木技术使椅子形态更加简洁也更加便于收纳与使用。由此可见,现在设计为科学技术提供了载体的同时科技也为设计提供了新模式,二者不可分离,设计失去了科技属性将变为纯粹的艺术品反之亦然。
三、二者相辅相成,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设计为科学技术提供载体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科技与设计相结合也是实现功能与形式相统一所不可或缺的一环。设计师对于好的产品应为人服务的探索与落实自工业革命以来从未停止,从因水晶宫博览会产品粗制滥造而引发的工艺美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运动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对于科技与设计的探索,是对设计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的追寻。工业4.0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由物质领域到非物质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以人为主体的设计的进步,对于人的体验、思想的关注更加受到重视。寻找科技与设计的合理形式,从而更好的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进一步推动设计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不可分割,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科学技术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另一方面设计也为科学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了载体。设计的科学性也奠定了其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设计与科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科学技术与现代设计风格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设计风格呈现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科学技术与设计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重要的两大热门话题。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
(一)科学技术与设计
科学革命的不断推进,为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古代治炼技术的掌握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为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工业革命1.0到工业革命4.0的变化对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科技技术为设计提供了新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推动了设计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电力等新技术,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设计的规范化、批量化和机械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彻底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和设计作品的呈现形式。
(二)科学技术与设计风格的关系
1.实体向虚拟化设计的变化
设计其本质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来创造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科学技术催生了虚拟化设计,从原来注重功能与形式的实体设计上转变为注重用户体验和情感的需求。在现代设计中数字化和虚拟化设计成为主流,3D建模、VR、AR等技术提供全新创作工具和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绘画、雕塑等架上美术作品转化为三维虚拟空间中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甚至可以与作品进行互动。这种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限制,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表达方式。
2.跨学科及多元化交流融合
在设计领域或活动中,跨学科融合指的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考方式结合起来,以产生新的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设计的跨学科融合可以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科学技术与设计的融合亦成为现代设计师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科学技术是基于理性思维,设计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相结合统一的思维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也为现代设计风格带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SmartLife项目是由IDEO公司设计和实施的一个创新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思维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清洁饮用水问题。该设计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挑战,结合当地人的生活环境,设计出适合当地人需求的设计。
3.科学技术与现代设计相互促进
设计的发展会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但同时设计也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早在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设计出了飞行器等交通工具,其敏锐地洞悉到现在生活中自行车、飞机、汽车以及潜艇的应用,但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其设计的要求,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的设计终干在今天得以一一实现;可见,设计行为是需要材料、制造等以技术为基础的。另外,设计本身又是技术的基础;如汽车的制造就需要先通过概念设计勾勒出未来一代或几代汽车的使用方法及性能,然后进行技术的攻关,最终生产出新一代的汽车;又如在建筑领域,概念设计中新材料、工艺、结构的大胆设想,对该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设计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同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的利用科技,让科技为人类社会服务。其次设计的风格和样式亦在不断变化,现代生活中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科学技术和设计相互结合可以更好的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提纲:
一、 开头
二、 科技推动现代设计发展
三、 现代设计引导科技创新
四、 二者相辅相成
答: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风格从专注实体经济的设计到如今数字化虚拟设计,全面进入数智化时代。设计也从关注功能化的单一模式,到基于本土化的创新型设计,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和现代设计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 科技推动现代设计发展
科技的发展为现代设计的创造提供新的手段和新的材料,从工业2.0时代开始,20世纪产生各种艺术思潮。工业3.0时代对设计的影响则表现为新兴信息技术带来全新的设计生产模式。直到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对设计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大规模机械化批量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设计生产力,同时还深化了设计的复杂性与定位的精准化,人们对设计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逐渐覆盖到非物质化的精神与情感设计中。现代设计更加注重本土化的民族设计的可识别度,阿里云云智能设计中心采用数字设计技术将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以高精度的图像材料及数字修复技术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用数字人技术创造了NPC讲解,让观者身临其境般走进这5000千年的华夏文明。所以说人工智能是现代设计前进道路上的助力器,新的手段与技术帮助为设计创新带来更多的趣味与创意实现的可能性。
二、 现代设计引领科技创新
设计的前瞻思维作为科技创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工智能的技术提供服务。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使新技术的可能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只有在市场中所被大众接受与接受,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可用的产品才能实现其价值与意义。例如5G刚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人们并不能很快理解其“新一代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的真正内涵,但是通过3D动画影音设计的包装加工过后,人们可以迅速理解捕捉其核心内容,真正理解新媒体中蕴含的文化意义,新技术也得以更快速地被市场所吸收。这证明任何产品的制造、技术的创新、形式的改进都需要设计的帮助。
三、 科技与设计相辅相成
好的设计需满足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这在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早已体现,《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造物原则强调了工艺材料的合理科学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师的匠心巧思,对我们当今的设计仍有很大启发。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需要适应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科技所提供的力量,加强二者的深度融合。现代设计要求设计师具有跨学科融合设计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与不同领域推出的技术与理念。在中国的数字媒体设计领域,清华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天猫双十一数字艺术展”是跨学科融合设计的成功案例,结合了数字媒体艺术、用户交互、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通过动态生成的数字艺术作品展示了双11期间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趋势。现代设计师要想与时俱进,需掌握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概念,不仅要具备视觉传达能力,还需要理解数据分析、算法设计以及与用户交互的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