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时间、国家,以什么方式,目标,标志,对中国设计的意义(国家、企业、个人)
答:《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出于2015年,其战略目标是通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分三步走,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到工业4.0竞赛中,要求在工业4.0竞赛中缩小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强国的差距,继续保持我国制造业相对于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优势。它对于设计行业的意义在于,明确地指出了未来国家工业设计研究的主攻方向,企业在工业设计领域探索的机遇,以及影响了当下前后五年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制造2025
定义: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结合中国自身的中国制造情况,和中国工业生产的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生产仍然以重工业发展为基础,为实现2070年碳排放0的目标以及中国制造2025年,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绿色发展绿色设计。从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出发,在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制造业将面临新挑战,能源升级和产业转型成为挑战和机遇。新能源替代是趋势所向,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顺应政策,对产业升级优化更科学更依据,对资源的合理划分和运用。
中国制造也要顺应工业设计5.0的趋势,从物的设计转向到以服务为驱动的设计。服务设计作为驱动,对人力,物力,资源等的优化调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frog公司为例,现在他们的趋势是融合设计的时代,指的是注重设计价值的拓展与前沿学科的应用。
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通过多学科,多角度进行融合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是旨在打造优质制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这更为考验的是在当代社会下,要求设计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使中国产品更具有高质量、高品质的特性。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工匠精神。
然而弘扬工匠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产品如今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实现转变。如今当代社会所弘扬的工匠精神已经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能不能实现结构性转型,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从我国的传统历史来源来看,就已经有工匠精神的踪迹。如苏州的拙政园,不仅有工匠们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在里面,而且还有工匠们的审美以及追求“诗情画意”的一种意境美在里面。在当代我国设计,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也出现一大批滥竽充数的产品或是毫无社会价值意义的产品大量产生,或是无节制的批量生产造成的铺张浪费,以及在如今大众的生活已经在普遍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增加,这就使得我们的设计必须追求高质量的发展,这样也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否则根本无从谈起。
并且从传统文化历史出发,学习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不仅弘扬与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有助于我国的产品走向国际舞台,有利于打造我国的文化特色产品,使得我们更加的坚持文化自信,理论自信。
为了使“中国制造2025”更好的实现,这也需要我们对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这并不是意味着对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直接继承,或者是直接对外国优秀文化的直接“拿来主义”,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以及辩识。创新在设计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创新能促进设计的进步,增强设计的竞争力,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然而“中国创造2025”的实现并不能完全只靠前面几种方式来实现,更还需要科技的有利支撑。如今的社会是个现代化的社会,科技化的社会,我们要把科技与文化和谐统一起来。科技不仅仅能丰富设计师实现自己所想目的实现的方式,更能简化一些繁琐的事物,特别是像信息,数据等专业数字化的信息处理。这不仅能大大缩短工作时间,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的效率。然而,不可否认的说,科技也具有双面性,我们也需要像对待文化那样看待科技,对其进行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对我们带来最大化经济效益。
总得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综合性的实现过程,它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能力、文化来实现,更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共同实现这个目标,这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规划,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无不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不久前,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认为该计划有可能威胁美国未来的技术霸主地位。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
定义: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结合中国自身的中国制造情况,和中国工业生产的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生产仍然以重工业发展为基础,为实现2070年碳排放0的目标以及中国制造2025年,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绿色发展绿色设计。从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出发,在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制造业将面临新挑战,能源升级和产业转型成为挑战和机遇。新能源替代是趋势所向,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顺应政策,对产业升级优化更科学更依据,对资源的合理划分和运用。
中国制造也要顺应工业设计5.0的趋势,从物的设计转向到以服务为驱动的设计。服务设计作为驱动,对人力,物力,资源等的优化调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frog公司为例,现在他们的趋势是融合设计的时代,指的是注重设计价值的拓展与前沿学科的应用。
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通过多学科,多角度进行融合的目标.
针对中国的制造业依旧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模式,而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带入各行各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零污染等等更是早早展开并投入生产。我国在意识到自身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后,制定出了制造强国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计划(2015–2015)目标是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围绕着以体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网络化制造为主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标德国工业4.0与美国智能制造,结合我国实际,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坚持以质取胜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素。
同时“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变革。金融危机以后,各发达国家都提出了再工业化,加强制造业优势,我国面临老牌工业强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挑战。
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新常态,制造业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不能像过去一样忽略环境和资源影响粗放发展;人力成本大大上升,制造业转型刻不容缓。加强中国国际竞争力,重点就在制造业。
建设制造强国,大而不强。虽然我国具有全产业链,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之中,产品档次低,缺乏世界名牌;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国际化低。
指导思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其基本原则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到2035年,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全面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制造2025”更多地集中于市场准入制度、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等,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能力设计等仍然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路径,政府在行动过程中的作用有着明显体现。
在未来前景上,“制造2025”将使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制造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制造的著名品牌显著增多。
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这一计划为了完善围绕产业链的创新,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更广阔的,层次更深的,更加细分的行业,实现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深入调整的方向。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提高服务型制造行业。
围绕产业链,设计师可促进产业的多领域应用和民用商业化。近期,中国航天发行的19元太空寄信服务,运用了信息物联系统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科技,通过设计师所设计的信封,拓宽尖端技术宣传及使用的民用商业化发展,扩大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面积,实实在在的让民众意识到中国制造2025对于生活带来的便利。
当下的设计师,需要改变原有落后的设计理念,把握工业设计制造行业的时代脉搏,做好产品,同时做好各项产业转化的重要枢纽。
意义的内容如果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类的话,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但想一下还是写具体点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