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设计源于人类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世界。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会使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去加工成工具,以此来提高生存效率。
无名性设计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流行于欧,美,日三个地区的,由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潮流。因为强调设计的集体性和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是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故被称为无名性设计。其用设计科学作为基础指导设计,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强调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而不是产品的外观风格。无名性设计适用于批量化生产的产品。一些国际性大公司如无印良品,博朗公司,其有自己的设计部门,强调多学科专家集体合作。尽管设计师的个人风格没有得到体现,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使用工艺得到了极大发挥。
1871年芝加哥大火,三分之二的房屋被烧毁,重建工作吸引全国各地的建筑师,负责重建工作的建筑师们就被称为芝加哥学派。究其本质,它是欧洲工艺美术运动在美国的延续,它在芝加哥开启了美国现代高层建筑的同时也开始美国现代设计的历程。
芝加哥学派以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强调立面简洁明确,采用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即芝加哥之窗为共同特征。它为后续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其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做出表率。
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为后续设计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和形式的主从关系,后续的现代主义运动核心就是功能主义。在实践上,路易斯沙利文设计了保证大厦,大厦运用了建筑的三段法和钢架结构以此保证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稳定不易腐蚀。在装饰上,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信条,建筑表面的花纹如同自身生长出来般自然。保证大厦给后来高层建筑树立楷模,成为美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在第二代芝加哥学派中享有盛誉的佛兰克赖特继承和发扬沙利文的思想,遵循芝加哥学派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提出了有机建筑六原则,创立了有机建筑和草原风格,倡导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创造了一系列如流水别墅,东京帝国饭店等世界建筑史的里程碑之作,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综上所述,芝加哥学派对后续设计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后续设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提供了实践典范和设计方法。从芝加哥学派开始,美国设计开始了他真正的历程,不再完全模仿其他风格,他开始发展了他现代的,本土的风格
芝加哥学派本质是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在美国的延续,1871年的大火烧毁了大量木制建筑,负责重建工作的设计师们被称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大胆采用新材料和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为特征,追求工业化,批量化,标准化的设计。代表人物有路易斯 沙利文,他提出了形式追求功能以及建筑的三段法。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作——保证大厦便运用了三段法成为美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芝加哥学派最早解决了高层办公建筑设计问题,树立高层建筑早期造型的基本风格,在艺术理念上谋求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给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一个是在工业革命后为了发展经济实力提高设计质量在各种设计运动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理性,功能主义传统为基础的德国设计。一个工业化下受自己传统审美影响和特殊的地理空间位置限制发展而来的具有自己独特美学气质的日本设计。两者都是推行工业化,重视技术,把设计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
工业革命后德国的工业产品因为过分装饰而被嘲笑,为了提升设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穆特修斯从英国归来担任德国工作同盟的主席,正是德国工作同盟确立了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地位。随后穆特修斯与亨利凡德维尔德的科隆论战诞生了德国工业标准。再到包豪斯,它作为一所培养设计师的专业学校,吸引了勒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产生了六面体的白色现代建筑和钢管家具,成为德国功能主义的强大推动力。
日本生存空间拥挤,便携,多功能化,简练是其设计亮点。日本传统审美中粹,如浮世绘这种通俗化元素和色情内容使得日本设计中具有非常波普的一面。明治维新使日本受西方影响,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工业化积极推进的同时毫不意外的受到传统的抵制,日本设计便推行双轨制,一方面日本设计重视技术,另一方面,日本设计发展民艺运动强调天然材料也能在手工艺人手里成为功能性强的日用品,其将两股设计结合取得长足发展。
日本设计也受到德国包豪斯影响,日本设计师从包豪斯毕业后回到日本,将理想主义,合理的平面布局,施工生产的工业化经济化带入日本,使日本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鼎盛时期。日本的设计就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战后的日本用30年恢复发展经济,日本的现代设计也是在这个过程发展成长。德国设计除了理性主义,也会为了国际市场需要出现前卫,商业化设计
。德国的手工艺设计虽然没有成为主流,也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地区性的传统。
韦其伍德陶瓷公司于1759年成立,其对当代设计的影响可以归纳为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为上流社会生产艺术性的产品,为平民生产适用于批量化的产品。设计是有目的的创造物,设计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设计的进步。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设计应运而生。设计应该关注市场需求,关注消费者需求,满足需求的设计就是有价值的设计。
二是新技术的运用,一是通过洗的方法,改善陶泥混合比,使其更接近瓷器。二是在模具中重复浇筑泥浆使之成型。设计要关注新的材料和生产方式,探索与其相适应的新的设计道路。要顺潮流而行,工艺美术运动因为反工业化而失败了。而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等人,通过探索新的设计方法论和实践,设计了许多里程碑的建筑,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
三是请专门的画师和设计师设计造型和花纹,首先,工业革命后设计与生产分离,工业产品大都粗糙简陋,质量低下或者过度装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厂需要设计师,机器,工人集体合作,协同生产。由此提高了设计在工业社会里的地位。其次韦其伍德公司专为俄国女皇设计了一套绘有英国风景画的米白色餐具,得到女皇的喜爱,因此声名大振获得巨大商业成功。能获得女皇和其他消费者喜爱的陶瓷,不是仅通过工业生产的瓷器,而且通过陶瓷设计生产出来的陶瓷,它是物化的设计。当代设计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设计可以促进商品消费,给商品增加新的价值,甚至可以通过设计扩大人类的欲望,创造消费,例如美国实行的有计划废止制度。
新古典主义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18世纪60年代人们厌倦了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且由于庞贝古城的出土,人们发现古典主义的建筑具有很高质量,边转向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寻找灵感。新古典主义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和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形体的单纯,独立,减少装饰,重视细节的朴实。
浪漫主义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它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化生产,他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利用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和自然形式对抗机械产品,同时他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尤其是东方情调。正因为他的反工业化他无法解决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的设计,且对同样重视手工艺反对工业化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旨在解除工业化对传统手工艺,传统建筑的威胁的实验性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第一场设计运动,它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延续,是一场以自然风格为主,承上启下的一场运动。
其相同点有,强调手工艺,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也反对工业化风格。都受到威廉莫里斯的影响,崇尚自然。除此以外,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江户时期的艺术装饰风格以及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点有,工艺美术运动提倡恢复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提倡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想要探索一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新艺术运动完全走向自然主义,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它批评批量制造产品的丑陋,但是没有彻底否定工业化机械生产。
欧洲手工艺阶段从奴隶社会经历封建社会到工业革命。其设计随着地域和社会文化环境而变化。奴隶社会时期,古埃及对自然和物的崇拜就影响了他们的设计风格。金字塔和方尖碑等设计产品就体现了这种朴实而沉稳的自然风格。而古希腊保存下来的陶器上多绘有人民生活和战争的场景。包括多立克柱式提现的是男性阳刚之美,爱奥尼克柱式提现的是女性轻盈秀美的特征,科林斯是对少女窈窕体态的模仿。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结束,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盛行,对神的崇拜,诞生了哥特风格,尖尖的拱门,高耸的塔顶,梦幻的彩色玻璃营造出神灵降世的压迫感。14世纪,资本主义在意大利萌芽,他们打着人文主义的旗号开始文艺复兴,一反哥特风格的刻板开始复兴古典,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汲取灵感,曲线得到大量运用,浪漫主义盛行。艺术随着大众和上层社会的需求循环往复,变化发展。16世纪意大利开始流行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它反对文艺复兴最开始的庄严,含蓄和均衡追求豪华浮夸和不规则的空间布局。到17世纪,简约严谨的古典主义又被重新提出。在18世纪法国,因宫中贵妇的爱好,流行一种以自然题材为主,颜色妖艳,华丽雕琢,纤细繁琐,洛可可家具。它的腿部纤细弯曲,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镀金修饰。直到1760年代由于对繁琐复杂装饰的厌倦以及资本主义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出现了简洁新古典主义。由此可知,欧洲手工艺时期的设计是动态的,针对受众的需求不断变化。
中国手工艺阶段历经秦汉至明清,有两大特征:
一是受制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设计向生活用品方面发展。这一点从西汉的长信宫灯可见一斑,它的灯体是通体鎏金跪坐执灯的宫女,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看似挡风,实为虹管,可使灯烟吸入灯座的水中避免污染室内空气,灯体上另有遮光板调节灯光方向和位置。它不如商周青铜礼器体量庞大,神秘威严,其造型更为轻巧实用,即可照明又可作为室内陈设。事实上,比起青铜器,陶瓷具有便于清洗,成本低廉,易于造型,轻巧美观的优势,尤其瓷器具有玉色的温润光洁,因此它更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并依据当时的生活方式,文化环境来设计产品,在魏晋南北朝时酒文化盛行,盛酒器应运而生,青瓷大莲花尊便是一件较大的盛酒器,它以莲花为题材,在尊的腹部上方是一朵倒悬的三层花瓣的莲花,腹部下方是两层花瓣向上的莲花,因此又称仰覆莲花尊。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先有南疆开发,后有郑和下西洋,引进大量珍贵木材。另一方面,宫苑和园林建筑兴起,木作技术得到发展,中国古典家具进入黄金时期,这种榫卯工艺和构件精细严密,造型清新雅致能体现木材本身纹理色泽的硬木家具被称为明式家具,其特色可用四个字概括,简,厚,精,雅。造型简单,浑厚质朴,做工精巧,风姿卓雅。
第二个特征是设计和销售一体化,设计者和使用者非常熟悉,因此涌现了大量优秀设计。如陶器最开始出现,一是因为使用者有储水,盛食的需求,二是因为设计者能够在长期用火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发现制陶方法,两者结合就有了彩陶工艺。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他才能使用不同制陶方法制造出不同造型的高质量产品,对于器型小的可以用手捏法,器型大的用盘筑法,而轮制法又比较先进,可以提高效率和陶器质量。不同需求的陶器有不同造型,卷唇盆,细颈大腹壶,其中旋纹双耳尖底瓶,不仅造型优美,纹饰生动,还考虑了取水的方便性和合理性。纹饰上,多采用动物纹,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典型纹饰就是鱼纹,鱼是生活资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表达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即造物,从人类开始生产使用工具,设计随之开始它的历程。生存设计就是设计萌芽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恶劣、材料限制,最早的工艺美术从石器开始并且重视功能和设计质量。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它被分为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石器设计从简单粗糙的加工成砍砸器、削割器到选择合适石材,更加精细加工成石斧、石铲等,从原始的以用为本的形的概念到掌握直线与曲线、对称与均衡、方与圆的基本形式美法则。设计提高效率改善生活,而生产力的提高又促进工艺美术的发展。石斧会演变成玉圭,泥与土演变陶器,这些设计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和竞争力,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逐渐被奴隶社会所替代,精美的青铜工艺随之出现,种类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纹样有几何纹,动物纹。人类对设计有更多功能和装饰的追求,此时生存设计逐渐向手工艺设计过渡。
以彩陶为主的马家窑文化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它是受仰韶文化影响在西部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马家窑型彩陶在庙底沟类型彩陶上发展起来,造型比以前的彩陶更加丰富,出现了束腰罐,尖底瓶,三连杯等样式,其中,旋纹双耳尖底瓶不仅造型优美,尤其考虑了取水的方便性。在纹饰上,以漩涡纹为典型代表。线条繁而不乱,动而有序,生动富有韵律。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已不局限于显眼的局部,而是扩展到全身,精描细画的纹饰显得富丽堂皇。马家窑型因此达到造型和纹饰装饰的顶峰。
问 外国的手工艺设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