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华理-王文倩
20-华理-王文倩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10
文章
0
关注者
0

第一段:德国和日本共性和差异的概述
第二、三段:从共性出发展开论述,并说明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四段:总结全文,表达看法

德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虽有明显差异,一个位于欧洲一个位于亚洲,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共同之处,都是经过了学习模仿之后进行分析后再设计与探索,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德国更注重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以及人机工程学;日本则注重设计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发展出了独有的双轨制的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和日本在一开始都是从模仿他国的设计为基础的,擅于吸取他国设计的风格特点,并应用到现代的设计之中。德国建筑师、外交官穆特休斯被派遣到英国学习,当时的英国正处工业革命时期,正大力发展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回国后他将英国先进的设计思想带回国内并组织成立了德意志制造同盟,并大发展设计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并在格罗皮乌斯等人的推动下建立了包豪斯校舍,其设计思想影响了世界。德国的设计一直朝着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性现代主义思想,始终走着一条科学性的发展道路,并且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性原则以及设计的民主特色。德国将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原则、功能原则视为设计的宗旨,并且不会因为商业性的压力而放弃。

而日本的设计从战后才开始真正发展,重工业受到政府的极度重视,开始将设计与国家经济联系起来,看成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在复兴阶段派出好几波考察团,使得一些日本青年去往欧美国家留学学习西方设计,比如装饰艺术风格、荷兰风格派、功能主义等(举例),并将一些主流的设计风格带回国内,去往德国留学的日本青年更是在日本推动了包豪斯式的设计改革。然而,日本受到神道教的影响,非常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努力学习西方设计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早期的“民艺运动”也深深影响了后来以现代技术引领的日本设计,使得日本逐渐形成传统与现代并行的设计风格即“双轨制”,摆脱了西方国家设计的枷锁,成功完成了东西方设计融合的独特设计道路,并且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紧缺,所以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高度敏感,也使得设计向微型化发展。日本设计不断发展、创新,逐步走出了自己的设计发展道路,孕育出了像无印良品、索尼公司这样的理性主义和无名性设计完美结合的品牌,还有像原研哉、柳宗理等将日本文化和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设计大师,向世界展示了杰出的日本设计,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概括来说,德国和日本在战后初期,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业生产之中,并发展了一种强调机器效率的工业设计风格,生产的重点放在了产品技术上,注重产品形式和功能的结合,并且以现代技术引领设计,但日本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走出了自己具有民族风格的设计道路。每个国家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我们学习借鉴,但不能“拿来主义”,只关注于外在形式,更应该注重内在理念,并与自己本国的设计元素与文化相融合,走出自己创新发展的设计道路。

德国与日本设计的共性在于战后初期,他们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业生产之中,并发展了一种强调机器效率的工业设计风格,生产的重点放在了产品技术上,注重产品形式和功能的结合,并且以现代技术引领设计。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影响,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的设计特点并不相同。
德国设计始于二战之前,其工业设计的开端是穆特修斯所提倡的“德国工业同盟”。德国的工业设计一直朝着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性现代主义思想,始终走着一条科学性的发展道路,并且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性原则以及设计的民主特色。德国将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原则、功能原则视为设计的宗旨,并且不会因为商业性的压力而放弃。
而日本设计从战后开始真正发展,重工业受到政府的极度重视,开始将设计与国家经济联系起来,看成是民族生存的手段。一些日本青年去往欧美国家留学学习西方设计,并将一些主流的设计风格带回国内,去往德国留学的日本青年更是在日本推动了包豪斯式的设计改革。然而,日本受到神道教的影响,非常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努力学习西方设计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早期的“民艺运动”也深深影响了后来以现代技术引领的日本设计,使得日本逐渐形成传统与现代并行的设计风格即“双轨制”,摆脱了西方国家设计的枷锁,成功完成了东西方设计融合的独特设计道路,孕育出了像无印良品、索尼公司这样的理性主义和无名性设计完美结合的品牌,还有像原研哉、柳宗理等将日本文化和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设计大师,向世界展示了杰出的日本设计,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芝加哥学派被视为美国本土设计的自觉,是美国功能主义、合理主义造型的代表,它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重要建筑流派,起因是芝加哥的一场大火加剧了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进而兴起了一个主要由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群体组成的学派(背景),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建筑风格,对后续的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设计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
现代主义的两大内核是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其中功能主义最早就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核心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对现代主义的影响)芝加哥学派的特点是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大胆采用新材料,运用几何形体的框架总结,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整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在工程技术层面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机器化的精神。(特点)芝加哥学派树立了高层建筑的早期造型的基本风格,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形式上的借鉴,对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设计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

芝加哥学派被视为美国本土设计的自觉,是美国功能主义、合理主义造型的代表【特征】,它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重要建筑流派,它出现在新艺术运动前14年,在这个时期,芝加哥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中心地带,人口迅猛增长,建筑师们必须应对迅速变化的城市环境和建筑需求,又因芝加哥的一场大火加剧了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进而兴起了一个主要由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群体组成的学派。【背景】
芝加哥学派的特点是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大胆采用新材料,运用几何形体的框架总结,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整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在工程技术层面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机器化的精神。【风格特征】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被誉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他提出高层建筑三段法,并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代表人物莱特则以他的有机主义建筑风格为世人称道,他的作品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主张建筑应该以人类为中心,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最大化的便利。代表作有流水别墅等。【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总结来说,芝加哥学派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的设计艺术理念,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建筑风格,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建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评价、意义和影响】

浪漫主义活跃在欧洲,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与自然形式来对抗机械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情调。
由于浪漫主义是反对工业化生产的,也就没有办法解决工业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工艺美术运动(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也是从此思潮中诞生出来的。

欧洲的手工艺阶段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工业社会这三个阶段,设计风格远比其功能、技术的发展变化丰富的多,其设计风格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依据不同地域和社会环境而有所变化和区别。在此阶段主要代表有埃及家具、罗马柱式、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等。
古埃及崇尚自然,沉稳、单纯、朴实与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在它的金字塔和家居设计中都有所体现。例如胡夫金字塔由三座巨大的金字塔组成,在设计上突出了建筑的高大、稳定、简洁等效果,其气势宏伟给人一种威慑的力量;同时,埃及的家具几乎都带有兽型一样的腿,而且前后腿的朝向一致,这些都体现了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
罗马柱式是古希腊在建筑上最辉煌的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帕特农神庙,代表着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具有男性的阳光之美。古罗马则完全继承了这三种柱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塔司干和混合柱式。
古希腊在陶器和家具设计上也有很强的风格特征。古希腊的陶器以绘有红、黑两色的陶瓶最为出名,陶瓶上的绘画多半反映当时人民生活与征战场景。家具则继承了古埃及的家具风格,线条刚毅,装饰有狮子形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靠椅的线条极其优美,也很注重和符合力学,与早期希腊与埃及家具的僵硬线条有着鲜明的对比。
哥特式风格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设计风格,它又被称为高直式风格,形象的表现了一切向上帝的宗旨,尖尖的拱门与高耸的塔顶并搭配着有棱筋的穹顶都传达出高耸入云,一切指向天际的宗旨。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马丁银王座。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开始重视人的地位,主张人性高于神性,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曲线得到了大量运用。这一时期在法国和意大利两地主要经过了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变化,设计风格不断交替变化,体现了设计是动态变化的特点。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都是在浪漫主义思潮中诞生出来的。巴洛克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反而开始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处理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主要集中体现在天主教教堂上,并影响家具与室内设计。从发展根源上来说,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延续,同时也受到中国清式设计风格的巨大影响。洛可可家具的腿部纤细而弯曲,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镀金修饰。
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继承和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和延续。

随着温饱的解决和危险的消失,使生活更为舒适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人类便由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中国手工艺阶段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1)由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的限制,设计产品大多是比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其生活用品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设计的产品往往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点,装饰成了体现设计风格与价值的重要手段。陶器的设计赋予了器物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例如,彩陶中用于沥水和存水的小口尖底瓶,其所以为尖底可以固定于土坑使用,两耳位置可以用绳系住便于倒水、沥水、控制倒水量,瓶体上绘有各种图案,使实用与美观统一于一体。又例如汉代的长信宫灯,利用虹管将灯烟吸入盛水的灯座,使之溶于水中,以防止空气污染;通过调整遮光板的位置,还可以调节照明的方向和照度,铜灯本身为侍女形象,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将功能与装饰融为一体,体现了卓越的设计艺术构思。
2)设计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使用者非常熟悉,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信任感,也使得设计者有更大的责任心,因而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品。例如,汉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机构管理,生产过程有明确细致的分工,能以较大规模进行批量的手工生产。并且,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的典范,比如双层九子漆奁,奁用于盛梳妆用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九个凹槽分别放置不同形状的小盒,提供不同功能供使用者使用。又例如明代的家具设计,使用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设计者设计出不同的家具产品,在结构连接上多使用榫卯连接,结构稳定,还增加了美观。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简、厚、精、雅四字概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极其光辉夺目的艺术作品,并在整个人类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极为严酷的,人们在遭受洪水、严寒与猛兽等自然威胁的大环境下艰难的生存。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展开了,这样的设计往往关系到设计者与使用者的生死,所以,设计的质量都非常高,在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虽然早期人类的设计在技术上都是极为简单的,但在实际使用上却非常有效。生存设计也就是在人类为了保护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顺势而生。

马家窑型彩陶,距今约有5000多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是由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出来的。
马家窑型彩陶的造型众多,有壶、罐、瓮、盆、钵、豆、碗等,马家窑型的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之类。
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内容很丰富,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装饰多布满器体,纹样几乎布满器皿的全部,这在它处是很少见的。
马家窑型的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
1)满。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从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而满。
2)内彩。内壁绘彩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的装饰方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
3)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
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马家窑型彩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73年秋在孙家寨的马家窑型墓葬中发现的舞蹈纹彩陶盆。这是一件优秀的彩陶工艺品,舞蹈人装饰的位置,在彩陶盆腹壁的折面立壁,如果盆里盛的水到四道圈纹的位置,将会看到水面反映出的舞蹈人的倒影。在这里,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