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jiao
Youjiao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5
文章
0
关注者
0

9.5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融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仅是中华传统造型艺术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设计是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强调功能性和审美性的设计活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既存在巨大区别,又有诸多的共通性。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目的是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思路,同时推动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用自身掌握的工艺技术对各种不同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所创造出来的人工作品的统称。“现代设计”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以审美和功能为特征的设计活动。在工业革命之后,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涌现推动了当代设计的繁荣。
   两者的发展状况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手工艺带来巨大冲击。大多数工艺匠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技艺水平也有局限,这影响了手工艺品的发展进程,导致一些工艺技术的失传。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现代艺术设计则不同,从“包豪斯”学院成立以来,现代设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教育计划和方法。包豪斯通过设立一系列完整的基础课程,让现代设计理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设计师们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在创作上也保持一种相对自由自在的状态,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快速发展。
    但二者的基本理论规则互通。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在色彩运用上有着互通的色彩构成理论。工艺品的特征是手工艺人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千姿百态的造型。现代设计师则是通过自己对设计理念的理解,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塑造。它们都体现了一种从分割到组合再到分割、从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的过程,从而达到点、线、面之间的结合与变换,以此达到理想的视觉感受。然而不管是传统手工艺品还是现代设计产品,都值得我们用心体会手工艺人或者设计师的创作深意。
 其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进步。首先传统工艺美术应不断汲取新鲜事物,了解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并且与传统的知识、理念相互融合贯通,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传统工艺美术生生不息,跟随时代的脚步得到可持续发展。其次现代设计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工艺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手工艺水平的双向支撑。
  总而言之,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固然有着很大区别,但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现代设计的带动,需要现代设计理论的支撑;现代设计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工艺美术深厚历史底蕴的支撑。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现代设计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注意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和弘扬,吸收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相融合,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促进二者的相融和发展。

论述高迪的设计思想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是新艺术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在建筑史家佩夫斯纳看来 ,甚至代表了新艺术运动的最高成就。新艺术运动对高迪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直接影响了高迪对新奇风格的疯狂渴望 ,对创新个性的信仰 对粗犷曲线的爱好 ,对发觉材料潜力的巨大兴趣。

在新艺术运动的传统中,高迪的建筑作品也让人毫不犹豫地联想到自然界的某些形式 这使他初步显露出了自然主义的设计思想。新艺术运动对自然的喜好似乎只止于这种表面上的形式模仿与抽象 ,因为自然形式最终只是一种新的美丽与优雅的精致的装饰。也许也是因为建筑需要更大范围地深入自然 处理自然元素 高迪不得不突破表面形态上的对自然形式的模仿 而更深入地探讨自然形式所体现出的活力从而使目己的目然主义表现得史为深入。
而高蒂成熟的设计时期分为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哥特式和新艺术风格相混合的风格、有机风格。

第一阶段:所谓的摩尔风格阶段。这个时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的特点,不是机械复古,而是通过折衷处理,特别是材料的混合应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其第一个摩尔风格建筑—文森公寓。  
第二阶段:哥特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此期他对哥特风格情有独钟,代表作有圣特蕾萨修道院、卡勒基修道院。 
第三阶段:有机风格。脱离哥特式的影响,走出了自己的新风格。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带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的象征性。米拉公寓:完全采用有机主义的特点,是“新艺术”的极端作品。

高迪的有机建筑思想是很前卫的,也是以至于和后来的悉尼歌剧院(形式上的有机建筑),赖特的流水别墅(生态有机建筑)等等这些建筑共同确立起了一个新的有机建筑文脉。

这个文脉 ,“体现了一种由人类参与的融于自然界的韵律”,有机建筑以一种奇异的方式 在追求实用的建筑领域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 从而赋予建筑新的意义 使建筑成为人与自然展开对话、互相融合的重要红带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媒介 ,由此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并不因建筑的矗立耳隔断。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现代性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由威廉.莫里斯领导的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逐渐流行开来,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倡导传统手工艺,强调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与技术和谐统一的威廉• 莫里斯在现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现代设计之父”。虽然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与其设计实践不能完全相呼应,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能否认其设计思想的现代性、更对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艺术设计思想和设计教育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借签作用和现实意义。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浪漫主义诗人及自学成才的工匠, 同时又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先驱者之一。威廉·莫里斯是拉斯金审美设计理念的最早支持者之一, 认为艺术是改造现实生活的手段。他的审美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2: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古风格 3:提倡哥德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莫里斯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了千千万万人服 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 的活动。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莫里斯的新婚住宅“红屋”力求接近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绿客厅”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对未来室内设计深入研究的优秀作品。他还认为, 艺术不是为少数人的, 而是为所有人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也是具有局限性的。1)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排斥工业化, 否定工业革命后机械生产所能产生的价值, 违背了人们物质生活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提倡手工艺产品, 但这无疑增加了产品和设计成本, 是普通民众消费不起的, 与其提倡的“艺术服务大众”的理想背道而驰。 (3) 提倡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和自然主义的装饰, 却反对传统, 严厉抨击新古典主义。因此, 莫里斯对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同时包含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因素:肯定艺术家负有时代和社会的责任, 却又否定机械生产的价值。[2]他的设计思想与设计实践存在的矛盾性, 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与发展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由此,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作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莫里斯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欧洲, 他的理念直接引导了后来的“新艺术运动”, 波及欧洲许多国家。不同的是“新艺术运动”主张机械生产, 试图在总体艺术作品的意涵下, 建立建筑、绘画、雕刻和工艺之间一种新的统一性。在美国, 他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思想受到了极力推崇, 美国的企业精神与莫里斯的设计思想结合, 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思想得到良好体现, 结出了丰硕成果, 使“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利润。在亚洲, 他的思想甚至传播到了大洋彼岸的日本, 成为日本“民艺运动”的影响因素。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威廉·莫里斯的思想也辗转传入中国,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近代设计的发展。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现实意义。“美就是价值, 就是功能”, 培养功能与实用相统一的设计思想。正如威廉·莫里斯所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 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设计多元化的今天, 人们进行的各种设计前提依然是功能的需要, 设计目的依然是造福人类, 为人们所用。

以人为本的设计观。提倡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核心, “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也必然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 对文化和人性极为重视的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再次受到了设计理论界的垂青。莫里斯的“艺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原则启示未来的设计工作者,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责任感, 不仅要吸收当代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更要注重挖掘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立足于本国传统文化基础的艺术设计更能贴合人的精神价值需求, 独具现代精神。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打破传统专业界限,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艺术又通过无限的创造性和审美性特征来推动设计的发展。威廉·莫里斯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 反对“纯艺术”。受美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的影响, 部分艺术家移开他们仅在画布上的目光, 积极投身到相关的日常物品设计中。包豪斯的成功创建使得这一现代的设计教育理念得以实现。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就把自己看作是莫里斯的追随者, “莫里斯奠定了现代风格的基础, 通过格罗皮乌斯, 它的特征最终得到了确立”。

总的来说,目前, 我国的艺术设计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技术和艺术结合型人才奇缺。艺术类学生, 对新技术生疏, 缺乏设计实践, 创造力难以发挥, 而工科类的学生, 因缺乏审美能力和设计创意想象力, 使其作品黯然失色, 这是普遍而广泛存在的弊端。充分利用综合资源, 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 优势互补, 为培养“全能型设计师”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目标。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水晶宫是第一届世博会即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展览馆,作为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下大工业生产的结晶,它的出现见证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辉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通过对 “水晶宫”及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介绍,分析其所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于现代工业文明和设计文化的探索,并结合当时中国参加博览会的情况,反思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惨痛教训,以及对促进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国设计的创新,开创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提供借鉴和启示。

1851年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还在鸦片战所带来的巨大伤痛下苟延残喘,国将不国。同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开始了历时13年的征战,烽火连九州,民不聊生。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在积极筹办一场影响空前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以彰显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此时,一件足以令世人震惊的巨作已经现世,静静地等待着5月1日的到来,而它的出现,注定将影响深远。

水晶宫是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展览馆,是由王室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于1950年9月在伦敦海德公园建立。并以其独特的构思,新颖的外观,成为了万国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水晶宫是一个用标准预制件装配起来的大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装配饰施工,采用现代工业产品,钢材玻璃材料构成,成为了现代生产技术在应用上的成功范例。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因此水晶宫也成为了本届博览会的标志。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圆了我们两个多世纪的世博梦。然而,翻看历史文献,不难发现我们和世博其实一直离的很近,早在当年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就有中国的印迹。从留存下来的资料中得知,在当时的博览会上已经有了专门展示来自中国的瓷器、屏风、椅子等传统商品的场馆。然而从当时《伦敦新闻画报》中刊登的 “中国官员在开幕式”的版中,能够看到一位身着清朝官服的中国男子形象,他侧身而立,神态有几分昂然,在一群穿燕尾服、戴礼帽的西方绅士中间显得很醒目。根据当时英国的相关资料我们得知,这位男子是广东人,人称 “希生广东老爷”。在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开幕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文学家狄更斯等各界名人都上船参观。3年后,广东希生老爷被邀请参加1851年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式,并文到隆重礼遇。
然而,尽管在当时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中有这么多的中国足迹,并且也赢得了西方社会的礼遇,但是这并没有能够触动到晚清政府的政治领域,更多的知识民间层面的一种文化交流。对于当时的晚清政府而言,又失去了一次与西方工业文明接触的机会,而这次机会的失去也昭示着晚清政府的败落。

翻看中国近代史,我们曾有很多次可以和西方现代文明接轨的机遇。从1793年英国使臣马葛尔尼的中国之行受挫,到后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我们看到的只是挥霍无度的贪官,落后简陋的武器,专制残暴、颜固不化的政府。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清政府没有派人参加,因为他们对于现代工业有的之剩下恐惧。

然而,从当时的博览会上以希生为代表的“中国官员〞 所受到的礼遇,以及徐德荣带去的“荣记湖丝”的获奖能够看出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接纳程度,但清政府的恐惧和自大使得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也没有意识到世界格局正在因为现代工业的介入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此后的半个世纪,晚清政府在昏睡中下滑到危机的边缘而仍不自省,失去了一次次历史进步的机遇,以致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最终被新的社会体制所代替。

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在经过了沉重而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后,其成果很快显示出光辉而强大的一面,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水平的高潮,而且还促发了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 下,我们对“水晶宫” 的反思,既是对以“水晶宫”为象征的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现代工业文明、现代设计文化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大国崛起之路的过程。
是谓,温故知新,以史为鉴。

1:论述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艺术的产生。一幅兽类壁画刻在山洞里,印证了历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便悄无声息的出现了。而设计总是随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而发展的,并且设计也影响着文化的进步。设计的出现影响着传统艺术思维,传统的艺术思想也促进了现代艺术的莲勃发展。本文國绕着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艺术与设计的概念界定誉手,追述设计与艺术的历史,揭示艺术与设计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英名为art。古代人曾经认为只有精神的努力才能诞生真正的艺术,即“自由的艺术”。相反,诉诸体力的劳作只能产生粗陋的艺术。这种情形到了文复兴时期才有极大的改观,美的地位的显著提商,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都逐渐被人们所看重,与一般匠人区分开。"设计〞,英文Design,广义的设计,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狭义的设计是指设计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技术创造和创作活动。。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把“设计〞一词运用于某些课程例如“金属设计"、“印刷设计〞、"家具设计〝等等,使其拥有了超越单纯的艺术性创意构思和创造性实践行为的丰富内容,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设计与艺术的历史。18世纪前后,由于产业革命的影响机器生产不断扩大,从原先的工匠制作的局面中摆脱出来。产业革命使画家走向矿工和脏乱的工人街,追求农村的自然光,画家们采取了逃避的姿态。19世纪末期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欧美各国,促使欧美产生了另一个新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必须是美观而实用的思想主张,是现代设计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形式主义运动。在此之后现代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期,设计思潮具有革命的意义和强烈的批判色彩。在1919年由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经验,例如荷兰风格派运动和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思想和经验,并在德国工业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成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摇篮。包豪斯是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标志着工业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他提倡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的精神。
二战之后,美国波普艺术很快在设计上出现反应,而波普设计主要强调图案装饰,不少图案直接从当时的波普艺术中借鉴过来,例如梦露系列作品,成排的重复玛丽莲梦露的脸和嘴唇来反复期行相的虚假。作为一个艺术家或是一个设计师在设计或者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是相同的,例如拉菲尔的《草地上的圣母》
画像中的人物画的令人赞叹不已。绘画和设计都是创作,只不过所谓纯美术,他是一次完成的艺术,造型设计还要根据图纸进行制作施工投标最后成为成品。

设计需要以艺术为营养。1950年在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为纪念馆该馆创立30周年举行的展览,这次的展览会的内容是超实主义,魔术般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的当时的这次展览会在一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却很快地就毫无阻力地被设计领域所接受。这些纯美术给设计界带来了新的感觉,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使得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设计影响着传统艺术。传统的艺术观念强调艺术世界的理想性,而现代大工业生
生产则将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向精神领域扩张。众所周知,我们心目中的传统艺术就是美术馆的画,不管是人画,还是山水画这些都是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然而杜桑却打破了这一观念。他在面对自己的作品《泉》是否为剽窃作品时书面答辩说“这件作品是否我亲手制造无关紧要,是我选择他,选择了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以他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这样他原有的使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就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它标志着生活与艺术的界限的消除。还有例如20世纪 60年代开始流行的波普艺术,波普风格是多种风格的混杂,追求大众化和通俗趣味,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大胆,敢干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的刺激,这也打破了艺术与大众的界限。这些艺术行为都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是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思想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设计与艺术是不尽相同的,两者不能相互取代的,设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与各个社会阶层相互联系,而艺术可以说是个人行为,艺术家根据个人需求绘画,或者根据某特定服务对象的要求绘画,为少数人服务。艺术先于设计产生,是设计发展的根源,但艺术不包含设计,设计也不能说是从属于艺术,两者属于并列的关系,但是艺术与设计总是相互影响互相贯通的。我们要辦证的认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走出对设计的认识识区、 在生活中发挥设计师的潜质,设计出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全新设计产品。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