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浙师范-祝圣舫
78-浙师范-祝圣舫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8月前

回答
10
文章
0
关注者
0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及表现

青铜器在商代为奴隶主贵族所享有,是一个社会进入奴隶制的标志。它作为奴 隶社会艺术文化的代表,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工艺美术创造,既体现出商代奴隶 制社会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又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是后世研究当 时艺术风格与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本文将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工艺技术、 造型特点这三方面来阐述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

一、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以形成对称之美

商代青铜器纹饰多源自于想象的动物,并加以夸张和抽象化,如饕餮纹、蘷纹、 龙纹、凤纹等,这些纹饰多为单独适合图案组织。其中,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纹 饰的重要代表。饕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并加以想象创造而成 的,且都以正面形式表现,用对称的格式装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并塑造成双目 圆睁、阔口隆鼻的形象,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神秘威慑的恐怖印象, 并通过对称的格式,营造出狰狞之美。这是出于当时奴隶主贵族对民众威慑、统 治的需要。可见,商代的装饰纹样往往出于政治的需要,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 义。

二、商代青铜器制作早期大多仿自陶器,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大都体壁较薄,花纹线条粗笨,多留有陶器的特征,杜岭方 鼎是商代早期青铜器的代表。商代中晚期以后,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开始逐渐变得 复杂精巧,特别强调立体效果的运用。这一时期,刻花的方法被大量使用在三层 花纹的塑造上,即除主纹和地纹以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纹上加饰以纤细的线, 形成第三层花纹,以得到复杂的立体效果。后母戊鼎腹部的饕餮纹上三层花纹的 运用,便是商代中晚期“三叠法”流行的具体体现。

三、商代青铜器是酒器的组合,以庄严对称的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意义

商人尚酒,而出于当时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 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相较于后世的周代用礼乐制度治国,商代则更重视用神秘、 威慑的手段去治理国家。反映在青铜器的造型特点上,采用对称、严谨的造型。 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表达想要突出的内容,用正面对称的格式表现兽面纹,可以 更强烈的表现青铜祭器的肃穆威严之感。另一方面,受制于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局 限。商代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对称的格式更容易做到精细规整的效果,实现 了技术与审美意义的统一。

综上所述,商代青铜器所显现出来的艺术特征是其当时社会文化与社会意识的 反应,我们通过研究当时的青铜器装饰纹样、工艺制作技术以及造型特点等,能 够洞察到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深刻了解其对后世中国工艺美术的贡献与发展。

  出土于内蒙古赤峰一带,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因玉器整体呈c形,故名c形玉龙。该玉器作龙形,体型粗大,呈卷曲的倒“c”形,龙头长吻微翘起,两圆鼻孔,双目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鬓后披,末端翘起。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整体形态犹如腾跃飞舞,上天入海的气势,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年代最久的碧玉龙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有学者认为c形玉龙可能与当时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有关,也是我国古代先民悠久的玉文化和将龙作为图腾文化的最初体现。

简述良渚文化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因余杭县良渚遗 址的发掘而得名。距今约 5000 年左右,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是中国新石 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本文将从玉器和陶器这两个方面来阐述良渚文化的艺术 风格与特点。

玉在古代的中国具有特殊的象征,良渚文化的玉器以其种类的众多,雕刻的 精美而著称。包括了玉琮、玉璧、玉璜等,且制作精良,造型规范,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其中最为著名的玉器纹饰当属“神人兽面纹”,纹饰神人形象带有羽冠, 小圆眼,兽面则以向上倾斜的椭圆形大眼为代表,两侧各浅浮雕一个夸张变形的 鸟纹,既像人,又像兽,神秘而诡异。神人兽面纹最初以雕刻的形式出现在良渚 文化中,灵感来源于当时人们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神人代表着当时的贵族统 治者,此纹样具有王权和神权融为一体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良渚时期的玉器 工艺风格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其宗教意义往往大于审美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自彩陶工艺衰落后,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等地发展出了以 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的“黑陶文化”。良渚黑陶材质以细泥陶土为主,采用了轮制 技术,表面经过打磨,胎体较薄,并采用了封窑技术,由 1000 度高温烧制而成, 由于厚度仅为 2 毫米左右,制作工艺极为精细,所以有“蛋壳陶”的美称。相比较 彩陶,黑陶的造型更加丰富多样,并逐渐定型化。如鼎定型为盆形、罐型等,且 部分器物为适应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穿绳和手持的器耳和盖纽,为后来夏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陶工艺在装饰上多为素面,大都朴实无华,常用针刻形成凹凸的单线或复 线弦纹,以及镂空装饰和浅浮雕刻画鸟、蛇、日月等纹饰,充满了节奏感与生活气息。由此可以看出,良渚文化的陶器工艺风格已开始逐渐从浓厚的宗教氛围中 摆脱出来,向着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巧妙地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且由于技 术的进步,使陶器的制作由手工发展到轮制,已经可以达到胎薄规整的工艺效果, 所以技术对工艺美术风格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美的艺术风格的产生是人在造物的过程中,精通某一技术后,自 发的产生了对形式的追求,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技术与审美不断 推动发展的结果。对玉器的精细加工、黑陶的封窑与轮制技术都是在当时技术大 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审美提高与技术进步两者之 间相互关系。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