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哲学被誉为所有学科之母,他探讨的是事物本源等宏观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也在不断的进行革新,而哲学上的革新对于各种科研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是对艺术还是对于设计活动都会起到改变作用,而设计上的实践也会对于哲学进行反作用,两者就这样交叉统一,形成了设计哲学。
二、设计哲学对于中国造物的影响
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书籍莫过于《易经》,《易经》中蕴含着的大量的对于事物本源的思考,对于设计也有着很多深刻的见解,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造物设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样道器统一的思想一直影响到明代,明代黄大成著《髹饰录》中的“三法”可以说是道器统一的典型,“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这样的对于造物设计的深刻总结就是设计哲学且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造物设计,中国古代的工艺品包含“制器尚象”的“象生器”器物不胜枚举,有原始社会的仿照人型的陶壶;有商代的鸮尊青铜器;有汉代模仿动物的模仿人铜制灯具;有唐代的花口碗、瓜棱壶等等。《易经》的白贲“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在宋代成为了时代精神,象征了中国的最高审美观念,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要求与屈、陶、李、杜为师,大捧陶潜讲“逸品”置于“神品”之上理论上讲求神、趣、韵、味这种文艺精神体现在了宋瓷中,宋瓷上与唐之鲜艳,下与明清之俗丽,都迥然不同。“寡淡”的宋代的瓷器设计靠着其典雅简洁的造型和纹饰也体现出了设计哲学和设计产品的统一。
三、设计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影响
到了近代,工业革命革新了手工艺时代的设计方式,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手工艺设计方式不再适合当代机械化的大生产的设计方式了。设计哲学也发生了变化,在新旧设计思想的冲突中逐渐出现了“功能主义”“less is more”等等这样适应机械美学的设计哲学,从现代主义的绘画大师毕加索开创的“机械美学”绘画赋予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美感,并随之突破了西方古典美学与机械生产的冲突,不断的演变发展,经过未来主义、达达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深刻的通过哲学的方式影响到了设计上形成了乌尔姆设计学院理性化的科学的设计方式,对于现代设计产生了不同于古代的造型简洁,功能可靠的设计产品,人们现在看到棱角分明的机械外壳产品就会产生信任感,这就是所谓的技术美学。
四、设计哲学对于设计师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计成说过造园要“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这个七分主人就说明了思想性对于设计师的重要程度,一名人成熟的设计师需要有广播的知识积累,对于文学、哲学、科学、艺术等学科都要进行涉猎从而奠定优良的审美趣味,要经历博观、分辨、发展。首先通过广泛的阅读,对于历史上各种优良产品进行鉴赏,然后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对于各种产品进行分辨,最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创新,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例如著名的中国的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就称自己为一名“文人”业余做设计师。而且王澍在学校读书时也非常爱好写作和思考,最终他的建筑作品获得了国际间书上的最高奖项,正是他的设计思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的获奖作品宁波博物馆给人以一种在现代化都市中很沉重的历史印记的震撼。是否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逐渐遗忘了历史?给人的灵魂以深刻的拷问。一名设计师,应该也同时是一位思想家,用它的作品去引导,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灵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该回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其设计一直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出现,追溯到阿尔瓦.阿图对于包豪斯功能主义的人情化改良;重视手工艺传统的设计;绿色设计的观念;艺术设计与企业经营的结合等都对现代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性化设计
北欧的人性化设计是科学的、自然的和人文的。北欧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而且又是自然的、温馨的、充满人情味的。北欧地区普遍经济富裕、社会民主、政治稳定,为大众服务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设计师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感,因此北欧的设计是真善美相统一的,设计师雅格布森的设计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设计的“蚂蚁椅”“蛋椅”“天鹅椅”都造型简洁没有过多装饰,却也表现了优美的造型,在减少浪费的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要素,在使用者使用舒适的同时心理也得到愉悦,充分体现了设计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情关怀。
传统与现代结合
在20世纪初,北欧的国家就开始了与欧洲同步进行现代设计,他们在发展现代设计的同时,也制定了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措施,力求把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艺术的工业产品。这种发展策略使他们二三十年代在陶瓷、家具和玻璃设计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芬兰著名的“直觉主义”设计大师塔皮奥.维尔卡拉设计的花瓶和木盘,简洁自然,体现了设计师天才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品质,被《美丽的家》杂志评为“1951年最美轮美奂的物品”。杂志评论道:“这是古老手工艺传统与现代工业技术最完美的联姻......它使我们很大程度认识到,设计者和生产者能够达成一致,而不是相互抵触,相互产生矛盾。”
绿色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是北欧设计的精髓。北欧国家普遍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们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称自己为“自然之子”。这种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促使北欧设计在生态设计领域不遗余力地积极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收获。北欧的设计师们关注如何最合理而有效的使用原材料,尤其是循环使用的问题,特别关注对自然材料和传统材料、地域本土材料的使用和开发利用。芬兰青年设计师提姆.赛瑞利用合成塑料设计制作的摇椅,采用废弃塑料合成的原材料制作,并可循环使用。这种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上做努力和探索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应当越来越受重视,现代产品设计师应当将环境保护视为其设计行为重要的一部分考虑因素。
商业影响
在商业领域,北欧有许多著名的设计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被人所提及的就是瑞典的设计品牌宜家。宜家是一件跨国性的私有居家用品零售企业。宜家家居在全球多个国家拥有分店,贩售平整式包装的家具、配件、浴室和厨房用品等商品。宜家家居是开创以平实价格销售自行组装家具的先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企业。宜家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之一是民主设计,它所传递的正是北欧人民那种简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好的权利。这种品牌的理念也通过其高明的营销手段影响到了全球范围的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北欧平价、健康、实用、品质等设计印象。这种以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设计商业手段对于受到美国商业设计影响巨大的现代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即斯堪的纳维亚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北欧的设计因其独到的设计风格、传统与手工艺的结合、民主的设计理念、人情化的关怀、科学的设计方式等等因素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其设计的探索和分析有助于本国设计的良性发展,对其优秀的一面加以吸收,结合本国国情走出独特的道路。
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在现代设计中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都以艺术设计的高质量而闻名世界,其设计产品的功能可靠、耐用持久因而在国际化的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二者的设计都有功能主义的特征,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别。
共性
德国和日本都是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都依赖于高科技的出口来维持本国的经济,因此都赋予了工业设计以重要的地位,政府都极力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时,贫乏的自然资源给予了德国和日本谨慎、严谨的思维习惯,这都体现在他们的产品设计之中。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推崇的包豪斯校长迈耶主张数字化和科学化的生产产品,抛弃其非理性的艺术表达行为。日本设计的功能良好、节省能源的汽车在二战之后席卷欧洲市场战胜了式样主义的美国汽车。除此以外,德国和日本也都是十分擅长学习的民族。
德国功能主义的领军人物可以追溯到穆特修斯,穆特修斯十分崇拜威廉莫里斯,因为威廉莫里斯赋予了设计社会意义,设计可以改善大众的审美趣味,同时英国也是德国当时的主要政治和经济对手,因此穆特修斯赴英国考察,通过观察得出德国应当采取标准化秩序化的生产手段,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这对于现代设计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反观日本,也是十分擅长学习他国优秀文化的民族,自唐朝排遣遣唐使赴中国学习,吸收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为了发展现代设计,从开始的拙劣的模仿,到派遣留学生和请现代主义大师级人物赴日本讲学等走出自己的设计道路。日本的设计大师级人物也都有自己的设计偶像,例如安藤忠雄、丹下健三等都受到现代主义大师之一的柯布西耶很大的影响。
区别
虽然德国和日本的产品都以良好的功能著称,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别,这与两国的民族文化和哲学观念有关。在黑森林中阴郁的气氛中生活,贫乏的资源养成了严谨、苛刻的思维习惯,欧洲的哲学史基本上是以德国人的名字书写的,这都体现了德国人极度理性的思维习惯。上世纪,在希特勒的恐怖主义号召下德国人展示了强大的破坏力令世界处在恐怖的氛围中,就连伟大的德国思想家黑格尔也有着战争是污垢的清洁剂这一论断。德国人的民族品格谨慎严谨的确定道路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在现代设计中也有着体现,1907年的德意志制造同盟到一战之后的包豪斯、再到二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无一不体现着德国人功能主义的理性主义倾向。
日本则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对于设计上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如果说德国的设计是标准化、秩序化,那么日本的设计则是更多元的、富于变化的。日本的设计体制是双轨制,一方面表现为高科技的工业设计例如索尼、松下等高科技公司的产品;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创新,然而传统手工艺虽然在表面上与于日本现代设计没有联系但是在精神内核上仍然影响着日本的现代设计。与德国不同,日本受本土神道教的影响对于自然有着深厚的敬意,这形成了他们自然主义的设计和重视环保节约的意识。这种意识深深的镶嵌在了日本设计师的心中,这使得日本设计很具有识别性,例如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具有典型的自然主义曲线造型,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再如坂茂设计的方形卷纸,这是一种颠覆性设计,但是不同于德国的理性主义,它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在抽出纸张的时候卫生纸发出咔咔的声音,这无疑提醒着人们重视资源的保护,但是论功能的话就不如德国设计那么流畅。
综上所述,即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为工业强国,两者都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上,工业化信息化使得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体现在两国之中定有许多的共性,然而在共性之中探求个性,也可以对本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予以启示意义。
所谓设计“语境”,首先应该通晓什么是设计,设计是人有目的创造出来工具帮助人们改造自然的学科,设计首先是供人使用的,这门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原始人通过磨尖石头,以便于狩猎和割开动物的皮肉,甚至用多根树枝捆绑在一起以便于够树上的果子,这都可以说是最早的设计,因此设计是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密切一门学科,而“语境”可以说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设计会受不同的时代发展面貌的影响、其二是设计目的不同而导致设计结果的不同。
首先设计会受到不同时代的发展所束缚,在原始社会人们的首要目标是生存,是不挨饿,每日为食物奔波就以耗尽心力,因此自然没有余力去美化空间,而且技术的要求也达不到。但是当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分工越来越细化,物质需求日益满足,精神需求就成为了永无止境的追求对象了。人们对于工具的使用也不仅仅是实用就好,而在实用的同时更加追求美观。在此基础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设计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哲学、宗教、艺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战争不断,魏晋贤士不满司马氏的统治纷纷寄情山水,这使得植物开始纳入了中国人的美学范畴,在此之前大多表现的都是飞禽走兽、车马出行、圣贤孝子等,很少关注自然景色,但是对于山水的表现技法还较为幼稚、笨拙,通过盛唐、中唐到北宋南宋的发展,画家们对于山水画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到了元代,加之蒙古人轻视汉人出身的文人士大夫,使得他们纷纷归隐山林,不理政治,园林设计才大大的发展开来。园林设计与中国山水画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山水画重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中可游、可居最为重要,园林设计相当于将文人画中的可游可居立体化,具像化了,因此可见时代对于设计“语境”的影响。
在同一时代,不同的设计“语境”往往导致设计目的的不同,从而影响设计结果。设计在当代已经分化的相当专业,甚至分化出了很多的分支专业,例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交互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等,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设计“语境”的不同。以环境设计为例,对于青年人群体和老年人群体设计的空间当然不一样,青年人追求时尚,个性,而老年人则以的是安全和舒适最为重要,因此,在青年人活动的空间,常见激进、荒诞的元素,例如波普设计中的勺子建筑等,波普设计与二战后的新青年的新观念,不墨守成规有着重要联系。在著名的现代主义大师,阿图为肺结核患者设计的帕米欧疗养院就很难看到这样尖锐、激进的元素,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木纹,和简洁的结构。
综上所述即设计“语境”
问 名词解释:马家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