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师需以人作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一方面,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了解时代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精准把握新时代人们需求的变化,通过设计方法解决问题,进而适应这个时代。如今,设计师处于智能化时代的设计语境中,设计思维工具与流程发生了全面革新。2024 年 4 月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旨在描述一种基于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多领域融合的新型生产模式,其对应的新质量设计代表着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变革。在此情况下,智能化技术改变了传统设计流程,懂得使用和操作智能化工具并具备相应知识,成为新时代设计师适应时代的必备素养。
从国际视角来看,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需求增强,这要求设计师提高设计质量,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发展中国文化设计语言,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上体现明显。人们不再满足于产品单纯的功能设计,更加注重体验和服务的情感化转变,追求跨领域设计和多元化设计。例如,消费者购买家居产品时,除了关注基本功能,还期望产品能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居氛围,注重与整体家居风格相协调,并且满足个性化需求,像定制化的家具尺寸、颜色和款式等。人们更看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体验和情感共鸣,这就要求设计从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出发,创造能引发积极情感体验的产品,让服务情感化成为关键。企业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比如生产具有人性化交互设计的电子产品、富有创意和故事性的文创产品等。
同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凸显,消费者希望通过产品展现自我个性和独特品味。设计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特征和需求差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时尚品牌推出的个性化定制服装系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面料、款式、图案等。借助智能化技术,产品设计能够实现高度定制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制造技术,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快速生产定制化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像定制化的电子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功能模块、外观颜色等。
此外,跨领域设计需求日益增长,这要求设计师打破传统设计领域界限,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比如工业设计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融合,创造智能化、互联化的产品和服务系统;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生态设计相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多元化设计体现在对不同文化元素、设计风格和材料工艺的综合运用上。设计师需要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满足消费者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和追求,同时不断探索和应用新型材料和工艺,为设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分布在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又名黑陶文化,工艺以玉器(磨光石器)为核心,黑陶制作工艺高超。
良渚文化的黑陶制作多为轮制,表面打磨后烧制呈漆黑色光泽。具有色彩乌黑、器体薄如 “蛋皮陶”、器表有光泽、器物多有器耳或盖纽以便穿绳或手持等特点。造型丰富,有豆、盘、尊等多种,圈足多有镂孔,饰以弦纹和竹节纹。还有红陶和灰陶,鱼鳍形足陶鼎具有代表性,品种多样,鼎渐定型为盆形或罐形鼎。风格重视实用性,造型规整、典雅质朴、制作精良。如黑陶鸟形器造型别致,宛如一只伫立的禽鸟;黑陶双鼻壶也具特色,壶腹大、壶颈粗,双鼻为把手方便提拿。器壁较薄,端庄轻盈,器身规整,器底盛行圈足。
良渚文化的玉器采用研磨和钻孔技术。装饰精美,多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手法,兽面纹饰与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可能有渊源,装饰精美细腻,体现高超工艺水平。形式多样,从不对称到对称产生 “美” 的形式,有璜、璧等多种形式,作为生活装饰品象征富有、权力和地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构图讲究,石料选择从粗到精,玉料出自当地,虽玉质不如北方但已是较成熟礼器。在墓葬中有组合规律,符合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之制,器形以璧和琮最有特色,斧、钺等从生产工具转化而来具权威象征,具有地域特色和神秘色彩。以杭州良渚反山、瑶山遗址的大型墓葬玉器群为代表,随葬大量玉礼器。玉琮是代表性器物,外方内圆,为早期巫术祭祀法器;还有冠状器,有透雕神人族徽符号。
良渚文化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良渚玉器工艺水平高,从实用走向装饰和礼制,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及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变迁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c型玉龙”又称三星他拉玉龙、碧玉龙,为我国史前玉雕作品,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属于红山文化玉器。
玉龙通体呈碧绿色,属透闪石,材料主要来自于辽宁岫岩。
表面光素,以线纹表现细部,风格刚健质朴。
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如系绳悬挂,全龙呈垂首拱背尾的形态。
体高26厘米,整体呈玦形,龙首似猪,斜目方鼻,鬃向后贴身弯曲上翘,龙身蜷曲,尖尾,无四肢及鳞甲,立置则造型腾跃飞舞,颇有气势。
问 中外设计史卷一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