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工程大-酸奶
144-工程大-酸奶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3
文章
0
关注者
0

论设计形式与设计功能的关系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产生了改变。对于审美力与文化的要求逐渐提高,而现代设计在保障功能良好的同时也离不开形式美,因此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贯穿整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形追随设计功能同时又受到设计功能的引导,而好的设计则是设计形式与设计功能的有机结合。旨在把握设计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功能,根据需要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作品,促进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设计;设计形式;设计功能

一、概述

设计的形式是事物外在属性所表现出的艺术化、装饰化的审美特征,能被人在生活中直接感受,从而进一步发挥它的精神功能。设计的功能是指事物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是结构和功能所表达的内容,反映了人的意志。设计的功能成为决定形式的必然条件,通过具象形式载体来表现,而设计的形式又引导设计的功能发挥作用,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二、设计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方式出现变革,19世纪开展了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强调对设计功能的追求。而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欧洲,开始强调形式大于功能,追求造型新颖,国际主义风格更是对功能的极端追求。到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则开始反对纯功能主义。由此可见,设计形式与功能一直贯穿于设计的发展历程中,为形式设计还是为功能设计一直是争论焦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设计风格的发展方向。

(一)形式追随功能

在设计史上,沙利文是首个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的设计师,这也成为日后德国包豪斯的教义。强调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它意味着建筑或物体的形状基本与其预期的功能或目的相关----即功能在设计中起决定性作用,形式应根据功能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密斯·凡·德·洛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该馆在造型上使用了简洁利落的几何形体,采用玻璃和大理石将馆内的空间进行分割,形成半封闭半开放的空间。在材料上,使用了不同色彩及质感的玻璃和大理石,体现了他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

(二)功能决定形式

从设计的本质来看,设计的功能决定形式。几乎所有产品其形式都是由功能所决定的。例如,作为人设计出来的碗,其功能主要是人进餐时用以盛食的一个器皿。数千年来,在材质上不断变迁,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改革,从原始的陶器,历经铜器、漆器、金器、银器、玻璃器、瓷器,直到现代的搪瓷、铝合金、不锈钢等,但其基本形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便是由于碗的实用功能,以及碗与人手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的

(三)形式与功能相统一

形式与功能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它们互为一体、相辅相成。产品的功能美并不以自身的实用功能为前提,功能美既来源于功能,又具有审美的性。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方面,只要真实地表达产品功能,充分考虑到人的合理性要求,无论形式处于什么样的层次,它都是好的、具有美感的形式。反之,如果一个产品表面很完美,但它的功能存失误和欠缺便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

我国汉代的长信宫灯,造型柔美,人物灵动,衣服的纹路疏密有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灯体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将其溶于水中,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灯罩可以自由开合,不单有聚光的功能,还能调节灯光的明度和照射角度。长信宫灯的环保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符合现代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设计作为造物的艺术,形式与功能相辅是相成的统一体。因此,两者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形式不必完全追随于功能,而功能也不必完全让位于形式。不同的设计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实现设计的目的,推动好设计的形成。

三、总结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发展使现代设计在形式上有了创新变化,功能上有了多元变化,其将设计形式逐渐发展变多。设计师越来越多的想法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得到实现。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论是主张设计形式追随功能还是功能决定形式,最终都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更多的关注大众需求和社会问题,将文化融入设计中,通过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利用形式与功能的相互协调配合,创造出具有人文主义的设计作品,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实现设计审美的更高层次发展。

论设计时的设计伦理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计出新的产品成为消费社会发展的密切关注,但同时带来诸如质量难保、过度消费、环境危机、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逐利目的使设计师频繁设计出新功能但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设计伦理观念便成了时代课题。通过了解设计伦理以及其内涵,分析无障碍设计以及可持续设计如何体现设计伦理的公平性和环保性;通过设计师对于设计伦理的再思考,为当今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以及对当今设计师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设计伦理;设计伦理观念;可持续设计;无障碍设计

一、设计伦理概述及内涵
(一)设计伦理的概述

设计伦理性作为设计在新世纪所思考的新的艺术设计的方向,设计伦理就是要求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的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运用设计伦理取得人、环境、资源的平衡和协同。而设计伦理观念则是旨在满足形式目的和眼前的功能外更重视设计本身所具有能够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

(二)设计伦理观念建内涵

关注设计的大众化。设计不只是为少数富裕的人或国家服务,而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特别是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同时设计必须考虑为残障人服务,而不仅仅是为健康人服务,因此便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人文精神,考虑更多的社会价值。
落实设计的环保性。设计应考虑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设计伦理观念在保护⾃然资源方面,致⼒于维护⾃然环境品质最⼤化,达到资源利⽤最⼤化,这便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避免过度使⽤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使⽤者购买的绝对数量从⽽减少设计的频率,将低对⾃然资源的需求量,关主生态问题。

二、设计时的设计伦理表现
(一)基于设计大众化的无障碍设计

设计伦理中强调平等和人权问题与我们的设计和决策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无障碍设计是指对特殊人群服务的,可接近的产品和环境设计。障碍指的是各类行动不便的人的行为障碍,无障碍指的是消除或者减弱这类行为对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利影响,主要考虑对象是特殊人群,是设计真正面向大众,而不单单是为少数人服务。
防抖电动勺的末端有一根橡胶绑带,可以绑在使用者手上以免脱落。在盛取食物时,勺子可以通过内置芯片和传感器感应使用者手部动作,自动矫正的装置会不断调整维持平衡,尽可能防止食物洒落。与传统勺子相比,此设计致力于优化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肌肉僵直,运动迟缓,静止时手或嘴不自主地抖动的行为现象,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
防抖电动勺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解决了帕金森患者通常一拿起勺子,手就会控制不住地颤抖,导致用餐都成为极大的困难的问题。因此设计伦理要求设计师应该关注为“全民”的设计,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设计应该是可以让所有人都公平使用的。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小部分人服务,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大多数,更应该得到设计师的关注。

(二)基于设计环保性的可持续设计

由于设计始终围绕满⾜⼈的需术⽽忽视环境环护,造成环境被破坏、⽣态被污染,社会发展受到冲击。而可持续设计是通过设计创建更好的产品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复⾯影响因此设计过程中要时刻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创建进行环保性的设计活动。
丝⽠瓤环保设计以⼲枯的丝⽠为材料进⾏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其设计理念是将⼈们不要的丝⽠充分利⽤,发挥其超群的吸⽔性和可塑性。丝⽠瓤作为天然的可⽣物降解材料,其独特的三维⽹状结构具有透⽓性设计出来的灯罩有效的防⽌碰撞,增加了实⽤性和审美性。并且被抛弃后能够被⼟壤中的微⽣物快速分解成为农作物养料,⽽不产⽣环境污染。这与传统的塑料制品有着天然差距,对资源的循环利⽤使其实现了对环境的零污染,且设计过程简单,⽆需产⽣多余⽓体,更加环保、绿⾊,符合设计伦理的环保性要求。
以⼲枯的丝⽠为材料的杯⼦包装设计,其设计过程对环境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零能耗,快速分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了资源利⽤率。设计师深刻结合设计伦理,使有限资源利⽤率达到顶峰,实现了资源再利⽤,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有限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设计成本,从⽽促进了设计绿色发展。由此可,设计师坚持设计伦理是必要的,通过可持续设计提⾼产品利⽤率,降低⼯业⽣产对环能的破坏,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设计师对于设计伦理的再思考

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的生存、生活服务,使人的生活达到美好的境地。因此对于设计师⽽⾔,树牢设计伦理理念,不断进⾏设计改革,保持设计在⽣活中的“活性”是⾄关重要的。因此要关注设计的环保性以及大众,提⾼资源利⽤率,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可持续设计和无障碍设计,关注社会的和平和谐。不断树牢“以⼈为本”不等同于“以⼈为中⼼”的设计观念。在设计过程中贯彻设计伦理理念,着眼于未来发展中,以此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四、总结

设计伦理作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思考的新设计的方向,赋予了设计和谐性以及“人”的关系,旨在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呼吁设计过程中的人文精神。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贯彻设计伦理,利用无障碍设计满足设计的大众化需求,实现设计为大众服务。利用可持续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体现设计伦理的环保性,关注社会的长期需求,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的关系问题。好的⽣活不在于经济,⽽在于优美的环境,设计师只有坚持落实设计伦理观念才能带来好的设计,更好的为⼈类的未来服务。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