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浙工大 徐艺芯
121 浙工大 徐艺芯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8
文章
0
关注者
0

结合所学的知识,围绕“设计使文化解码,设计增添产业价值,设计促进生活美学,设计塑造品牌价值”谈谈创新设计

提纲:

1.设计创新概括

2.设计与文化

3.设计与价值

4.设计与生活

5.总结

设计是运筹、设想、计划与预算,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创新发展,为了满足社会主体的物质、精神需要,不断推动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而文化属性、价值属性和社会属性则体现着设计创新的基本结构,并以此为目的,设计创新不断发展。

  1. 设计解码文化

文化作为承载社会关系的载体,他会随着经济、政治、时间、地域、名族的差异,而产生多元化的趋势。与文化相比,设计的概念虽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才提出,但人类设计的行为从古延续至今。文化与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设计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显现各地区、时代的设计特点与价值,设计的动力和构想由文化环境作用而产生。而文化又是在设计过程和结果中被物化,通过设计载体进行传播与发扬。现代设计,既想要从传统文化中突破,又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设计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创造性活动,不仅具有技术性、经济性,同时还具有文化性。新时代设计,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在考虑迎合大众接受能力与消费能力的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与灵感,在新设计中透露特有的传统特征。如杭州亚运会的“薪火”火炬,火炬在采用绿色能源-零碳甲醇新技术作为燃料的同时,火炬设计与良渚文化进行融合,顶部出火口形状源自甲骨文的“琮”,炬身布满了从良渚螺旋纹演化的创新螺旋纹,炬基以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的八组水波纹进行装饰。实现了设计在与新技术、新理念结合的同时,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设计的极大创新。

  1. 设计提高价值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恢复低迷的经济,美国商业性设计应运而生,在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下,设计成为了一种商业竞争手段,成为了刺激消费与占领市场的手段。设计可以将企业或者产品的思想、目标通过生产活动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物,设计能够为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能够塑造企业品牌价值,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实现实现最大化的和谐。而创新性思维,密切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充分了解市场,打造企业品牌文化,协调消费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的提高。如原研哉的无印良品,不仅是产业价值的高度实现,也是品牌价值的高度体现。无印良品以标准规范化、绿色理念与极简设计贯穿产品与品牌,在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后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设计“极简”产品,这些产品简化了原有的繁琐并弥补了不足的缺陷部分,实现了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生理需求、产品绿色可持续的基础下,实现产品、品牌的效益最大化。是设计提高价值的一典型案例。

  1. 设计促进生活

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进商业成功并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曾谈到:“设计其实不是创意,而是沟通,是一门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通过产品实现无声沟通的学问。”随着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问世,“设计沟通”更加便捷,通过智能技术对使用者的调查、统计与分析,用户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逐渐明朗,设计创新的方向也愈发清晰。从新时期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到人的生理需求极大满足的现代社会,关注人的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倾向。设计也从单一的物质的设计,到非物的、多元化的系统、服务、体验设计。如作为未来城市目标样板的雄安新区,以人为核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信号灯、行人、车辆、路况等都可以通过5G网络万物互联或直接接入“城市大脑”平台进行智能处理。通过物联网与云计算,让雄安新区成为现实可能,通过运用新技术的系统、服务设计创新,让城市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提升。设计作为生活的需要,设计的创新与技术的发展,将不断的推荐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生活将实现新的跨越。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新的需求与问题不断涌现,设计创新作为解决需求的手段,应运用科学技术,合理整合资源,从而实现人类自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实现社会生活、文化与价值的共同发展。

围绕“生态社区”建设的主题,谈谈你认为设计可以如何介入“生态社区”建设,并提出一个设计策划方案

美国设计理论家帕帕纳克在《真实世界设计》中提到“我们总是忽略这一事实,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缺陷都是由人类造成的”。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创新,消费个性化,人们未来生存方式处于变革时期的时代,人类必须做出反思与检讨。为了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又不对未来生活需求造成危害,可持续观念深入人心。人类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下,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完善社区的生态规划,实现居民的可持续生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举措。

一、 项目规划和可行性分析

1.1项目规划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范围内的,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文化的生活区域。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社区概念正式提出。目前的生态社区规划主要由建筑设计师一片城市规划设计师完成,主要关注建筑与社区整体规划的设计,而忽略了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可持续。生态社区应以构建节约能源、经济高效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社区为目标。由设计师介入,借由他们所具有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方面的专业知识,重新构建生态社区内居民生活方式系统可持续,实现生态社区建设的目标。

1.2可行性分析

从政策导向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生活日益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绿色社区建设方案》,开启了我国绿色社区发展的的新阶段,绿色社区、生态社区,成为发展的一重要目标。

从技术条件看,从工业革命的1.0时代到数字化、智能化的4.0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当前工业4.0时代,数字技术、现代化网络、新环保材料为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技术力量。为社区可持续系统、体验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社区可持续循环的流畅性、系统性与整体性。

从社会环境看,根据马斯洛需求,在生活生存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当代精神需求与环境现状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可持续的发展必要性,整体社会环境从抱有以个人为中心的观念转向以生物为中心的同理心,追求包括人类、非人类以及物质的和谐统一,开始追求人与自然与社会平衡的发展。

二、 设计调研分析

2.1竞品分析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生态社区理论在世界各地逐渐具像化,多个社区以地摊可持续为理念,成为走在前列的社区案例。

深圳梅丰社区公园:在过去业主与开发商矛盾导致的20年空置期、场地利用以停车和垃圾堆放为主的背景下,通过对原有地形的利用、新材料的利用和特色logo的设计与改造,实现公园的开放、生态和多元目标。深证梅丰社区公园实现了公园与城市的互通,实现了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多元娱乐设施的完善。但整体看仅是社区的翻新改造,相对缺少生态社区的可持续性与系统性。

德国弗赖堡弗班社区:该社区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合以及创造可持续邻里单元等方面取得突破。社区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规划,为居民生活可持续提供了共享汽车、洗衣机和电冰箱等设备。弗赖堡弗班社区为居民提供了可持续、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但在社区居民交往联系上相对缺少努力,为实现社区情感交流的可持续发展。

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比低碳社区:该社区在以前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废气港口的背景下,通过高度的社区规划,实现了一个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一个集能源生产、废物处理、运输、回收再利用、环境保护的复杂系统,实现了较完整的环境可持续系统,但生态社区不仅包含环境的可持续,更要求经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

通过竞品分析,生态社区应实现经济高效、环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实现三者和谐性、系统性的共同发展与实现。

2.2市场分析和商业价值

社区发展的可继续、生态化、系统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人们生活的必然需求。实现生态社区,不仅是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对城市经济建设对一大促进,是城市幸福指数建设的关键一步。正是多数人有社区发展的需求,生态社区才有市场前景,才能有经济效益,才能推动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

三、 洞察和工作安排

3.1产品定位及解决痛点

生态社区以经济高效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三个目标,实现社区的构建,目的解决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解决人在社区情感需求与生活需求缺乏问题,同时通过技术与消费带动社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社区人-环境-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3.2明确目标用户

社区以社区全体居民为目标用户,实现目标用户的全覆盖。

3.3工作安排

生态社区从设施、经济、人际和环境来对社区进行设计建设,从而实现社区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四、 头脑风暴和概念生成

生态社区以生态循环、交往开放、设施多元与消费无忧为目标。

生态循环—以低碳社区为目标,实现社区垃圾处理循环、水系统循环、绿色能源系统可持续

交往开放—创建社区交流互动平台,实现社区情感互通。居民可在平台上创建社区交际圈,实现居民的交流互联,同时可在平台上对社区提出问题或建议,成为社区发展的共创者。

设施多元—针对不同人群实现基础设施的通用性、安全性设计,同时构建社区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系统

消费无忧—以居民生活为线索,实现居民消费需求如医疗、食品、教育、商品的可持续以全覆盖。同时居民从利益相关者成为协同共创者,居民可通过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实现社区高质量资源的获取,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居民从消费者成为创造者,实现真正的消费无忧。

五、 项目总结

生态社区将从以构建节约能源、经济高效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社区的目标出发,在人-社会-环境三种平衡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主要从生态循环、交往开放、设施多元与消费无忧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从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消费需求,实现社区的绿色可持续。

结合自身专业方向相关案例,论述可持续设计的背景、目标与策略

提纲:

  1. 可持续背景与目标
  2. 绿色设计
  3. 服务系统设计
  4. 社会创新设计
  5. 总结

随着美国战后有计划废止制的策略提出,世界进入商品化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以商品化为目的的设计、生产、销售与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是,批量化大规模的商品化,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损坏。在此背景下,可持续设计应运而生,艾佐·曼奇尼提出“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开发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设计活动”,通过针对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利用新的产品或策略系统,以服务与效用取代物质产品,实现整体流程对可持续。可持续是发展的可持续,不仅是现代生活的可持续,更要保障未来生活的可持续。

  1. 自然资源的绿色可持续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更新、消费个性化、人们未来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人们必须对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和检讨。维克多·帕帕纳克在《真实的世界》中说道:“我们总是忽略这一事实,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缺陷都是由人类造成的”面对现如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急速恶化,我们应倡导以更加健康美好且以绿色生活为宗旨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充分协调人-社会-环境对关系。如近几年推出的以环保材料代替塑料材料的纸质吸管、可食用餐具都是在此观念上进行设计构思的绿色可持续产品。通过对新材料的探索与运用,来代替不可降解、对环境有巨大危害的非环保材料,而减少与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1. 社区服务系统的可持续

设计旨在引领创新、促进商业成功以及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的,将策略型解决问题运用到产品、系统、服务与体验的策略性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也从物的设计延伸到非物的设计。而可持续设计也开始着眼于整个设计流程,而非仅仅针对产品结果的设计。通过产品服务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系统优化,实现整个过程对绿色可持续,是进一步对可持续设计。如瑞典的低碳社区,通过垃圾处理系统、交通系统、绿色能源系统等服务系统等整体性干预,实现了社区从废弃工业区到绿色生态村的转变。

  1. 社会整体创新的可持续

可持续不仅是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也是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设计是为社会着想的,有些商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由设计解决,早期弗兰特·莱特的流水别墅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因而当代的可持续设计应该着眼的,是全社会、全人类的整体可持续。如公园坡合作社,有社区成员运作食物商店,通过贡献劳动力,实现低价购买高质量食物。通过社员参与劳动,实现社区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新发展下的可持续设计对产品、服务模式提出新想法,创新社会关系与合作模式,实现自发性、包容性、全社会的进一步可持续。

在世界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当代,如何实现人-社会-环境三者相协调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是设计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设计师更因把握以高质量生活为目标,以人为主体的设计观念。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并存发展的可持续。

(用时:58分钟)

提纲

  1. 社会背景下,老旧社区改造适老化设计的必要性
  2. 以人为本推动社区需求建设
  3. 以文化价值推动社区情感化建设
  4. 以智能化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5. 总结

在工业1.0到工业4.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普及与进步,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时间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扶的发展思想的提出,老旧社区的改造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和惠民宜居的关键政策手段。针对老旧社区主要居住人群统计,适老化设计成为老旧社区的关键设计理念。老旧社区的适老化建设应以人为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老年人情感特质,结合当下科学技术,从而促进老旧社区的全面建设,满足老年人需求。

一、 以人为本推动社区需求建设

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求社区适老化改造坚持以老年人为本。适老化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入手,完全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考虑设计,切实了解与感受老年人的需求,以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全面的、最大限度的考虑随着年龄衰退、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设计需求。老旧社区改造的以人为本不仅针对老年人为设计目标,同时应考虑老年特殊人群,尽可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如aesy button的纽扣设计,通过对对纽扣的结构形状进行重新设计,纽扣一侧变薄,微向上倾斜,纽扣另一侧是一个凹型,可以轻松推动纽扣。整个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与特殊人群的生活需求,在实现使用功能的同时,增加了产品使用的情感价值。老旧社区的改造应以社区老年人为本,实现设计的适老化、无障碍与包容性。

二、 以文化价值推动社区情感化建设

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在满足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话需求。设计也从需求功能的实现衍生到情感需求的实现。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社区公共设施的人机设计,更承担者社区老年人群体对环境、场所情感化的寄托。而当代城市老旧社区的改造大多忽略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情感互动。因此老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应关注情感化的建设,关注文化价值的可持续。社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体现着地区的文化底蕴,在老旧社区适老化建设中,设计应基于地区的历史文脉,实现文化价值的可持续,将地区的民俗、文化、艺术等元素进行抽象化、符号化,同时融入社区的基础设施与建筑中。使得社区老年人群体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情感化归属成为可能。

三、 以智能化推动社区服务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更新、人类未来社会方式发生变革的时代,数字化成为时代主题。数字化和老龄化的交汇于融合是发展的必然。“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的政策目标下,科学技术正在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促进情感体验的升级。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应顺应时代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实现社区的智能化、数字化。老旧社区的智能化不仅是老年人生理需求的智能化,更是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智能化。设计的目标不止是物的设计,更是非物的设计,如体验、系统与服务。上海的“老小孩”平台正是智能化推动社区服务建设的良好案例,平台以科技助老为出发点,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老年人活动服务,共建老小孩网络社区,老年人可以在平台上抒发感想,实现社区内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提出问题与需求,通过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解决问题。实现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实现。

设计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应从老年人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着手,运用智能技术、科学理论与设计手段的结合,实现改造的全方面、多层次、可持续。

“设计反映经济体系,体现科技痕迹,,设计还体现情感与文化价值”

大纲:

总述设计与三者关系

分论点1,设计促进经济发展

分论点2,设计体现科技进步

分论点3,设计与文化相融合

总结升华,设计应结合三者

设计是有目的的创造性工作,它与环境、社会、个人、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的,有别于其他的艺术活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精神文化创造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设计与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

  1. 设计促进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商品竞争日益激烈,设计的经济效益日益受到重视。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观念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20世纪90年代,市场竞争主要取决于设计竞争,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把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国际集团提出“设计治厂”的口号,将设计作为提高经济效益与企业形象的根本策略,这说明设计在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如20世纪30年代,在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同时促进经济的复苏,诺尔曼·贝尔·盖迪斯提出流线型风格,不仅带来了新的设计风格,同时刺激了市场消费,为经济低迷的美国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也引导美国从功能主义走向极端化的商业主义。虽然后期流线型背离了最初的功能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设计,可以带来强大经济效益。

  1. 设计体现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一是种资源,设计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向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例,电磁感应定律无法被社会进行消费,而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与后来的电灯、电报无一不体现着设计是将科学技术物化和商品化的过程。科学技术促进设计发展,设计体现科技进步。1851年为了炫耀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亨利·科尔筹办的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了第一座使用金属铁架和玻璃建造的大型建筑,而正是这场博览会,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刺激了设计变革,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新的科技进步使得水晶宫的标准件、钢铁和玻璃设计成为先河,同时水晶宫内部的问题也促进了设计的发展与变革。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鼓励设计师进行新的设计探索,探索后的设计作品又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内涵。设计使新技术从“可能”转变为现实,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 设计与文化相融合

新时代下,设计与文化越发明显的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设计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设计创造新的文化,文化作用于设计,又更新着文化。设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承载并延续文化,诠释并创造新的文化。一方面,设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风格迥异的作品。如中国风家居多表现低调、古朴,而北欧家居则表现的柔和、简约。受不同的传统文化影响,两种家具风格体现出不同的设计特点。另一方面,设计促进文化的发展,如杭州亚运会的火炬“薪火”设计思想来源于良渚文化,以庄重大气、意蕴深远的造型,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与中国文化。设计在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创新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发展。两者相互交融,共促发展。

科技高度发展时期,是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也是艺术文化繁荣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商品物质性功能,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中的精神享受。社会需求的扩大,要求设计通过新兴科技,创造精神文化内涵,提高产品审美价值,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从而创造更好的世界。

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战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好的设计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能促进商业的发展。迪特.拉姆斯的好设计的十大原则体现出好设计能够带来好生意。好的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人的欲望是设计作为人的第一动力不断发展、创新的动力,在现实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时代新浪潮来临的当下,设计的方向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单一的产品转变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好的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例如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小鸟水壶,水壶最大的特点是壶嘴上停留的一只塑胶小鸟,在水烧开时能发出欢快的鸟鸣声。水壶上小鸟的设计,为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体验的附加值,也使得产品成为阿莱西历史上销量最好的产品。好的设计定义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的符号沟通,好的品牌形象设计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储存和提取品牌印记,还能促进品牌的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底层需求满足后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当下,品牌仅靠产品不能站稳脚跟,必须打造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形象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追求。名创优品自创立之初就就紧跟三宅顺也的“回归产品本质”的设计理念,提倡“自然、自在、回归产品本质”的品牌理念。其产品无一不体现这品牌的设计理念,这种良好的设计理念能为名创优品保持高标准的产品设计,也为消费者对名创优品的品牌形象有清晰的认识。好的设计创造或推动消费。在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推行的有计划废止制,通过不断该表汽车的外观从而让消费者产生心里老旧,刺激消费,从而创造出超出实际的消费欲。在当下,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等高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复杂。例如苹果推出的灵动岛功能,新的优质用户体验与用户消费欲的刺激,使得产品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好的技术不仅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是为消费者带来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这种好的设计,更能在经济激烈的消费市场中站稳脚跟。因此,好的设计能够带来好的生意。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