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liutule
xiaoliutule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3
文章
0
关注者
0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皆为在19世纪工业革命达到顶峰后,机器提升效率导致分工,从而使设计与技术分离的背景下,精英阶层对市面上出现的产品问题进行探索的产物。新艺术运动虽然在工艺美术运动基础上开展,不同于浪漫主义的工艺美术形成的民主精神(为大众服务),其思想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精神内核,其更偏向于形式上的革新。在地域影响下,新艺术运动比工艺美术运动涉及地域更加广泛。

在背景上来看,新艺术运动设计家们进一步对设计与技术分离导致的问题进行深化探索。随着新材料的进一步革新,造型风格上,不像崇尚中世纪的工艺美术追求简洁复古,如威廉莫里斯的红屋和壁纸产品,皆吸纳了传统中世纪风格。新艺术摒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在现有基础上尊崇贴近自然的,并且其各地风格各异,并没有统一的风格,比如以吉马德和高迪为代表,造型上推崇曲线,否定机械。如采用曲线和有机主义的法国巴黎地铁入口。而以贝伦斯和威尔德为代表的设计家推崇直线造型,肯定机械,承接了装饰艺术运动思想,而工艺美术运动各个流派皆否认机械。除了以上二者的差异外,工艺美术和新艺术同作为现代设计开端的两个运动又有许多的共同点。

二者思想上的的根源都来自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家约翰拉斯金,遂二者探讨的主题相同,即技术和设计分离下导致的产品问题。由于同作为工业革命的国家,其运动开展地皆源自欧美,各国在一战前社会较为稳定,中产阶级慢慢兴盛,且开展贸易,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且二者基本上都否定机械,在同为资产阶级发起的运动背景下,手工艺制造造成产品价格昂贵,无法达成批量化生产,普罗大众支付不起所生产的产品,所以二者皆没有发展为大众服务的目的。

总之,两种风格并未触及到产品设计本质,未顺应历史潮流,忽视了机械的作用,未根本解决机械化时代到来造成的产品问题,皆为形式主义风格。但对设计与艺术关系的探索为承接现代主义起了积极的影响,皆为现代主义的前夜。

18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了技术的革新,机器的到来提升了工作效率,机器代替人力,设计生产活动中技术与设计产生了分离,手工艺坊被工场代替,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设计成为单独的环节。期间生产出的新技术新材料的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准备,发出了现代设计的先声,

起初,英国是手工生产方式,手工工坊为主体,手工艺人凭借人力负责产品从设计阶段到产出阶段的全部过程,没有分工和协作。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住房生活用品需求的增多,机械化生产提升效率,使得部分工作由机械代替了人力,由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成熟的合作,虽然提升了效率,但产品的外观和使用上相差甚远。

当时许多工场生产的产品,风格上由于依旧受到当时皇室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且产品形式和功能的分离造成产品难用臃肿。而后在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展出的这些成品,受到以拉斯金为代表的理论家和革命派的批评,掀起了关于机械化生产的思潮。实践家对此进行改良,思想上提出设计为大众服务,产品制造上主张形式功能统一原则,正是这一观念的提出带来了现代设计的开端,工业革命促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虽然在现代主义探索阶段,由于否定机械走了很多弯路,但工业革命机械化的发展促使人类开始反思设计和技术,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在工艺美术运动中从此走向现代设计探索之路,

设计是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这一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艺术的概念中分离。而其在中国大意为“经营”与“造物”,在人类的演进中不断发展。

设计源自于艺术,早在18世纪,瓦萨里提出大小艺术之分,从此设计作为小艺术收到大艺术的影响,设计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艺术的发展,从中世纪巴洛克洛可可以及后期浪漫集体主义艺术,都对当时的产品设计等产生了影响。同样的,设计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时代的到来使得技术与设计分离,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师和理论家们进行探索从而带来了现代设计。

如今,设计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柳冠中老师所说,设计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行为,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的落脚点不仅是人还有环境和自然。总之,设计是贯穿人类生活的基本行为和环节。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