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ikeu
liikeu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2
文章
0
关注者
0

       包豪斯学校成立于德国魏玛,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创立。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也是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摇篮。虽然这所学校的发展并不顺利,但是它所产生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等为中国设计教育提供了范本。

       中国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学者受到包豪斯设计的影响,1919年留学日本学设计的陈之佛,深受包豪斯美学风格的影响,他归国后任教于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并在上海创办“尚美图案馆”,专门从事工业产品的图案设计,这是我国的第一个设计事务所。

        包豪斯在基础课方面建立了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的教学模式,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弥补了之前设计教育单单注重造型或色彩的不足。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课大多建立在包豪斯基础课程体系上,甚至还没有达到包豪斯的程度。

        其次包豪斯创造性地将不同的学科彼此交织,形成了“双轨制”教学特色,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主张技术与艺术并重,避免现代设计教育走向“纯艺术”或“纯技术”的误区。 其改变了以往注重艺术和造型的陈旧教学模式。为现代设计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在当前设计教育的跨学科培养模式、甚至亦能看到“双轨制”的回想。

       此外,包豪斯学校的“校企合作制度”开启了设计教育与工业界、企业界、社会界的联系, 迈出了现代设计与工业、商业、经济密切相关的第一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更好地服务经济与商业,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优质设计人才。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成了教学、生产实践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这些教育制度自确立以来影响不绝无缕。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格局即是对这一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对中国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同时存在局限性,例如包豪斯提倡功能大于一切,这就相当于摒弃了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致使功能化为主导的设计变得千篇一律,尤其是在建筑上体现的玻璃幕墙设计,在当今各国的城市当中,很难有明显的区别。让人觉得缺少特色和人情味,而中国设计教育在吸取优秀设计理念的同时也应当去其糟粕,学会用辩证的角度去借鉴,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且包豪斯毕竟是20世纪的产物,其教育理念不一定适合21世纪的发展,当今的中国设计仍然在摸索设计与当今技术应当如何平衡的道路之中。

        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设在汉语中,作为动词,有“安排”、“建设”、“陈列”、“假设”、“设置”、“设想”的含义,记在汉语中动词名词兼用,名词有“计谋”、“诡计”,动词有“计算”、“计划”等等,可引申为“策划”、“审核”、“筹划”等内涵。设计包含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 “Design”一词的根本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示的创造过程。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设计像科学那样是观察世界和使世界结构化的一种方法。

       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设计。原始人开始制作打制石器,以运用于狩猎过程当中,甚至出现了贝壳项链等饰品,在那时人们的心中已经产生了“美”的含义,这也是一种设计。前者的设计作用于人类的生活当中,属于价值创造的作用,而后者的设计是饰品,属于提高人类生活幸福感的设计品。

       在古代文明中,设计已经发展成得多元化了,主要在建筑、家具、金银器、首饰、服饰、交通工具等方面,如我国的故宫建筑,是积累了丰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建筑设计。而在西方也出现了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例如他们的哥特式建筑,柱式建筑等。

       在近现代的文明当中,珍妮纺织机的改良设计,大大提高了织布的生产力,在不同的领域当中也有相应的机器投入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于是西方国家相较于东方国家先一步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也引发了设计家对于设计发展的探索,是设计发展的全盛时期。同时格罗皮乌斯等校长带领着包豪斯设计学院,追求功能性、美学和可持续性,创建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学习课程。设计因此得以成为一门学科。

         在现代设计中,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师们不仅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更加注重人类的心理需求,用户体验、社会影响,还有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注重出现了全设计,环保设计,绿色设计等。又由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vi设计,交互设计、图形设计等。目前设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生活与设计密切相关,设计是改善生活的一种途径。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