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 周周同学
北师大 周周同学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5月前

回答
5
文章
0
关注者
0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于1999年受苏州政府委托所设计的位于江苏苏州的博物馆。贝聿铭先生是第一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即普利兹克奖的华裔建筑师,被称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苏州是贝聿铭先生的故里,并且江南古典园林是苏州的代表性建筑样式,因此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将贝聿铭先生的故乡情怀,建筑心得以及中华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1、内外兼修:贝聿铭先生对于传统苏州园林意境的理解,生动的表达在了这座现代博物馆中。在设计中借鉴了苏州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木扶疏,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之中。在建筑外观上,用灰色线条将墙面以及墙角切割划分出来,形成一个个几何体,使得整体视觉上和谐又生动。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并设计了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让光线以不同的角度洒进建筑内部,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精髓。中式意蕴与现代表现的融合在苏州博物馆展现得淋漓尽致。

2、贯穿古今:苏州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贝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更加注重地域文脉。将传统园林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现代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方向。建筑设计采用了苏州传统的粉墙黛瓦,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博物馆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新瓶老酒,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作品再设计:苏州博物馆再创造积木文创设计

设计主题:根据贝聿铭先生的先生的苏州博物馆的几何形,设计基本的几何形积木体块,让使用者通过对积木的堆叠再设计苏州博物馆。

设计思路:以苏州博物馆的基本建筑形体与园林小品为基础,可以按照用户自己的理解堆叠积木,设计建筑布局。按照苏州博物馆的比例,不同尺寸的单体设计积木体块大小。

设计内容:按照苏州博物馆的比例,不同尺寸的单体设计积木体块大小,使用者利用基本形体可以自定义布局,发挥想象,具有苏州博物馆基本元素,又有个人再创造的设计。

提纲:

总述

(一)人观价值:为“日常生活”设计(人的层面)  论据:深泽直人“无意识设计”

(二)文化自觉: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 (文化层面)  论据:黑神话:悟空

(三)持续未来:构建社会的可持续网络  (社会层面) 论据:5% design action

总结

结合当代设计讨论设计师的设计责任。

科技发展、生产进步促进当代设计迅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面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意味着当代设计作为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哪里有产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场域,哪里就有人类文明秩序的更新、优化和完善,相应地,设计师也在积极构建着新的行动框架,履行着自己的责任。由此,本文将从人观价值、文化自觉、持续未来三个方面阐述当代设计师的设计责任。

(一)人观价值:为“日常生活”设计

在工业设计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设计师都试图用自己的创意,打破传统设计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赋予设计越来越多功能,无形中造成用户的使用负担。而深泽直人提出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无意识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一直存在,是他对于人观价值的独到见解,无意识设计立足于人的隐性需求,强调功能的契合性,例如深泽直人所设计的壁挂cd播放机,在外观上打破以往cd播放机的形态且产品表面没有任何开关按键,仅有一处拉绳设计,拉下拉绳,音乐响起,立刻唤起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视听通感。深泽直人通过简化和优化操作方式,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也真正做到了为“日常生活”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日常生活,为了更适合于人的需要而设计。

(二)文化自觉: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

在当代设计中,全球化影响力导致世界文化出现趋同现象,这一方面导致了本土文化的断裂,另一方面又促使了设计师产生更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从材料的创造到意识形态,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土”,本土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它也是一个精神标签。本土文化作为本土资源中最具差异性的体现,可以说是本土创造的基石,也是攻占全球市场的重要策略。今年八月,由游戏科学出品的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通过对《西游记》经典形象的现代化重塑,在保留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同时,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中国本土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三)持续未来:构建社会的可持续网络

香港理工大学梁町教授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四个宏观基准,即环境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拓展到社会发展等方面。因此设计师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设计能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例如,“5% design action社会设计平台”以“设计行动”项目的形式招聘跨学科设计师和专业人士,并将5%的业余时间投入在一起,为社会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作出贡献。平台关注的议题涉及到教育、健康、环境、经济四大类,它串联起世界上各个角落的设计行动家,主张更有效率、方法及资源地进行社会创新与价值共创,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创新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设计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当代设计师应重新审视中国设计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定位,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注重人本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把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作为发展契机,真正做到设计师的责任。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