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jzz
wwwwjzz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0月前

回答
2
文章
0
关注者
0

    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变革,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对于设计最大的影响是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设计到现代设计的转折。

一、机器生产与设计技术

首先,工业革命后,机器作为新的生产动力被广泛使用,能够以较少的人力来增加生产,传统的手工生产形式向机械化大生产转变,因此也出现了名为工厂的新组织,劳动分工向精细化和专门化发展,工人成为机器的操作者,设计则作为一种高水平的智力劳动独立出来,并出现设计师这一专门的职业,设计与制造就此分离;其次,机器生产的流水线模式促进标准化和批量化的现代设计雏形出现,但传统工艺品所具备的独特风格和技巧也因此被取而代之,成为缺乏艺术性和文化性的流水线产品,毫无美感可言;最后,工业革命中采用新的能源和动力,在设计上也促进了新材料的运用,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木、铁、砖石等材料被轻金属和优质钢所取代,开始了钢筋水泥构架的时代。

二、市场竞争与设计经济

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的全面发展,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促使设计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以获得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因此设计趋于商品化,企业主会为了取得有竞争力的设计而投资扶植设计行业,而设计者在从事设计时还要更多地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设计,逐渐形成为大众设计的理念,但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为了利益而抄袭模仿他人的设计的现象,从而使设计的产品粗制滥造,缺乏创新性。

三、思想变化与设计思潮

工业革命的发展突破了神学对艺术设计的禁锢,也使人们提高了能够利用资源和征服自然的信心,人们对产品的风格和品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在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剧烈变更的时代动荡下,也引起了强烈的回归过去的复古情绪,如维多利亚风格的出现。此外,虽然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但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后续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工业革命是由设计产生的,又反过来为设计创造了新环境,促进了新设计的出现,由此步入一个围绕机器和机器生产,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新时代,并称之为“工业设计”时代。

设计是人类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和,是人与人造物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与人类各个发展时期出于满足需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下相伴形成的,因此,可以从设计观念和艺术的风格变化中探析设计的起源。

一、设计的萌芽时期

设计的始初形态的造物活动的前提就是人类意识的产生,面对史前时代的恶劣环境,人类在设计自己的生存条件时,逐渐掌握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帮助自己从事创造活动,达到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这一时期出现了建筑,服装,工具,器皿等的最初形式,并以实用性为主导,在对自然和自身的体悟中,又发展出审美的要素,即对称,均衡,反复等形式美的法则。

二、手工业时期

从冶炼技术的出现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主要经历了奴隶制和封建制两个阶段,在这期间,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的设计生产特征,设计观念和技能高度发展,设计中的功能要素和审美要素也都得到提高,但在后期封建社会统治下的享乐主义倾向的影响下审美与功能的位置失衡,实用品的设计被当作艺术品来对待,也出现了宫廷风格和民间风格的差异。从世界范围上看,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形成地域化和个性化的设计现象,如西方以神为本的神庙和教堂,在中国则是体现人本的供人们居住的宫殿和房舍。

三、前工业时期

就设计领域而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手工艺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是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风格的标志。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利用比手工业时代更强有力的动力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在设计思潮上,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主要人物,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并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机械生产和审美需要之间的矛盾问题。20世纪初期欧洲发起的新艺术运动,维尔德提出工业与艺术相结合,一种形式是由功能来决定的现代设计观念得到强调,为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主义时期

20世纪20-50年代社会高度工业化,现代主义成为工业文明的代表,就设计领域而言,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次被系统化、规范化,应当以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成立为起点。构架起现代设计观念和现代设计操作的科学体系,功能主义扫荡着古典的装饰美,国际风格取代了地域性与民族性。现代主义设计顺应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突出了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特征,科学性取代了艺术性,所以被称为“机械化时代的美学”。

五、后工业时期

工业化的势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年中已达到顶峰,人们把这以后出现的变革称为“后工业社会”。人们力图突破工业社会的种种观点和制度,力图做世界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不断设计自己的生活,而且设计未来“人”,同时工业技术的恶性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灾难。人们理智地承认了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在设计中更多地注意保护和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内心世界,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表现为对物质与精神的并重,对环境与身心的并重,对功能与审美的并重。地域性、民族性、个性得到新的弘扬,枯燥、单调的国际风格为各具风采的多元的、多样的、有机的、感情化的和富有文化性的设计所代替。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