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 随后扩展至欧美各国,是资产阶级 启蒙运动和考古发现共同催生的设计思潮。其核心动机在于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理性 美学,批判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浮华装饰, 以契合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民主、秩序的政 治诉求。在建筑领域,追求体量单纯、结构严谨与细节朴实,代表作如巴黎万神庙,采 用希腊十字平面、科林斯柱廊及巨型穹顶,彰显启蒙理性的精神象征;在家具设计方面 则集中体现为路易十六风格,其特征为直线框架替代曲线、简化雕刻装饰,表面装饰保 留希腊缎带等古典母题。新古典主义通过形散神聚的美学原则,推动设计从宫廷奢靡转 向公共理性,为19世纪折衷主义提供形式范式,同时也为现代功能主义埋下思想种子。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属于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和新古典规范的 反叛,时间上与新古典主义部分重叠但精神内核截然不同。其内容聚焦情感表达、自然 崇拜与个体英雄主义,主张通过夸张的形式和象征手法传递主观激情。在设计领域上体 现为哥特复兴风格,如英国议会大厦的尖拱与彩窗;家具中大量采用曲线、植物纹样和 异域元素,如奇彭代尔风格的中式与哥特混合装饰。艺术特点包括动态构图、色彩浓烈、 题材上偏爱神话与中世纪传奇,并强调手工艺的独特性以对抗工业化。浪漫主义的意义 在于解放了设计的表现力,推动个性化创作,为工艺美术运动埋下伏笔,并促使设计关 注文化身份与民族传统,间接影响了后续的新艺术运动。 3.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的欧美,是工业化背景下对多种历史风格的混合应 用,活跃于1850年至1910年间。其核心内容在于自由组合不同时期与地域的设计元素, 如古希腊柱式、哥特尖塔、文艺复兴浮雕及东方装饰,典型代表为巴黎歌剧院的巴洛克 式穹顶搭配洛可可内饰,以及美国国会大厦的罗马穹顶与希腊柱廊结合。其风格特点表 现为形式多元、装饰繁复且注重符号拼贴,旨在通过历史符号的堆砌彰显财富与文化话 语权,却因缺乏统一逻辑被批评为"无原则的混合”。尽管折衷主义因过度装饰受到现代 主义批判,但其作为“过渡产物"连接了古典与现代,加速建筑材料的革新, 反映工业时 代对文化认同的探索,凸显了全球化初期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调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