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垂弧纹彩陶罐 垂弧纹彩陶罐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核心分布区为甘肃临洮、广 河等地。其典型器形为直颈鼓腹壶或双耳罐,l 以多层垂弧纹为主体装饰,常以黑、红复 彩交替绘制,并在黑色带纹上缘加饰锯齿纹,形成连续繁复的带状图案,如广河县地巴 坪出土的垂弧锯齿纹双耳罐(高30.3厘米),即以三组分层垂弧纹构成俯视如花的视觉 效果。此类纹饰由马家窑类型水波纹演化而来,通过几何化的弧形线条与色彩对比(黑 红合用),营造出律动感与装饰密度,体现半山时期彩陶秀丽精巧的艺术风格。其意义 在于推动彩陶从写实向抽象符号转型,影响了马厂类型彩陶的构图逻辑,并为后世青铜 器纹饰的层叠式设计提供范式。 2.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汝 州阎村遗址,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缸高47厘米,为夹砂红陶质地,腹部绘有高37 厘米的《鹳鱼石斧图》:左侧白鹳通身素白,昂首衔鱼,右侧竖立捆绑木柄的石斧,斧 身刻有穿孔与符号。画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鹳鸟以“没骨法"涂绘,眼神锐利, 姿态挺拔;鱼身则以黑线勾勒,僵直无力;石斧采用“勾线填色”,细节写实。学界认为, 鹳、鱼分别代表两个部落图腾,石斧象征权力,记录鸟图腾氏族首领战胜鱼图腾氏族的 史实,兼具图腾崇拜与英雄纪念功能。该陶缸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陶 画,其融合写实与象征的创作手法,标志着中国绘画脱离纯装饰性纹样,进入叙事性物 象绘画阶段,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首。 3.C形玉龙 C形玉龙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玉礼器,主要出土于内蒙古与辽宁西部的祭祀 遗址。典型代表如鲁迅美术学院藏墨绿色玉龙,由整块黄绿色闪石玉雕琢,龙身蜷曲呈 "C"字形,头部似猪吻前突,梭形眼线阴刻,颈背飘曳长鬣,背部钻一悬孔,悬挂时可 保持首尾平衡。其造型无肢无爪、无角无鳞, 以极简线条勾勒腾动态势,体现红山先民 对"龙"符号的原始想象。作为宗教祭祀法器,玉龙用于沟通天地,反映红山社会的神权 体系与自然崇拜。它是中国龙图腾文化的源头之一,其C形构式与抽象表达直接影响商 周玉龙造型,并成为中华文明"龙"意象的奠基性符号,印证了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 中的核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