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发布于 2022-08-23 12:05:52
关注者
3
被浏览
3.3k
125 个回答
125-江南-Hana
125-江南-Hana 2022-08-31

“水晶宫”开启了现代设计的新纪元,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其建筑本身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对水晶宫内所展示的工业产品,包括机械、日常生活用品等带来的社会效应。它的建成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采取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建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它本身就是工业革命成果最好的展示。

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 “水晶宫〞时代的英国。中国当代设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质和属于自己并与我们伟大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想适应的精神取向,显著表现就是对西方设计的模仿。这样的模仿使得产品具有明显的外来气息,与传统大众一直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普通大众无法欣赏其好处,无法懂得其产品的美。只有少数特定人群可以看懂其中的美,为其买单。

好的设计师一定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如果设计一味的追求商业性,通过模仿外国的设计来取悦中国的少数特定人群来获得高收益,忽视大众性,就会陷入极端的情况,如同1851年水晶宫出现的情况那样,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设计想结合。设计需要特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独特的价值取向,这样的设计才具备生命力。设计的发展才会更加注重人文情怀和大众审美取向。真正做到设计为大众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革命到来,未来的设计必须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重视伟大的传统文化思想,注重社会审美以及大众所共同参与的设计。

当下中国设计应该在创新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水晶宫内粗制滥造的展品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速发展,工业批量化生产导致的艺术水准下降局面。从思想上,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师们的艺术思想无疑是倡导“设计为大众”,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未能跳脱出“艺术”的思维框架来思考有关现代设计的问题,导致当时的设计只是为“小众”的一部分精英人士和贵族人士而已。这对当下中国设计无疑也是一种警醒。中国并非没有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痕迹。无论是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设计思想,还是《周礼考工记》中“材有美”的工艺观念等等,当时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也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统一,功能与装饰统一。而当今中国设计由于时代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达,快餐式设计与作品琳琅满目,千篇一律,束缚了设计者的灵感与创意,导致在一些领域使得无法做到大众需求与设计之间联系紧密,成为了“水晶宫内粗制滥造的展示品”。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对 “水晶宫” 的反思,既是对以 “水晶宫”为象征的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现代工业文明、 现代设计文化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 积极探索大国崛起之路的过程。是谓,温故知新,以史为鉴。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 “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小兔兔
小兔兔 2022-08-30

水晶宫是世界第一次国际博览会的场地,现在设计通过它登上历史舞台,它让1851年成为现代设计文化的标尺。
今天中国的设计,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似乎更接近于“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
水晶宫在新原材料和新技术性的应用上达到了一种新境界,它摒弃了新古典主义的室内风格,预兆了轻、光、透、薄的建筑艺术,开创了建筑类型的新时代。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意识,将建筑物功能充分发挥到了完美,成为世界第一个反映前期结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关键佳作,亦成为中国举行上海世博会时建筑类型的关键参考。
水晶宫也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于中国设计而言,有很多解决了问题的设计,并不是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作品,外观也不是设计的全部因素,甚至不是主要的因素,设什应为人民服务。
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 ,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多方面充分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育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Kikiki
Kikiki 2022-08-30

水晶宫博览会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了炫耀英国工业的进步,并且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从而在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展览,水晶宫运用了玻璃和钢架相结合,其设计师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绝大多数的展品都是用繁琐雕琢及不和谐的装饰来掩盖粗糙丑陋的工业产品。在美学上是失败的,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应用。

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辟建筑新纪元。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设计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
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中国设计应当顺应时代,把握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应当具有生活真实性,真正的考虑到大众;应当注重融合交流与发展,建立起一个更加友好向上的设计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一永恒梦想。
Max_here
Max_here 2022-08-30

1851年,为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组委会采用了园艺师帕克斯顿的“水晶宫”的设计方案,即采取装配置温室的办法,第一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格局,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也是工业革命成果最好的展现。
而且这是第一幢“实现了大规模群众民主的建筑”,在精英们的有意或无意之间赢得了新获得选举权的公民的“芳心”。它也不仅仅是一种彻底的现代化宣言;它实际上是一座属于罗马帝国时代的,转换成玻璃、金属和木头语言的公共建筑,在各个方面都旨在代表继承下来的理想并使它们适应现代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建筑,但它的设计目的是大多数听众都能理解的“语言”,具有民族性的。
“水晶宫”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从材料运用上看。材料的运用变得多种多样,从水晶宫设计中看,首次抛弃了土、木、砖、石等传统材料,改用钢铁和新型平板玻璃,具有良好透光性,这些设计从材料方面突破传统观念,使技术作为新材料的直接来源,对现代设计发展起到深远影响。如中国第一件玻璃幕墙,北京长城饭店,虽然不是初创,但是学着利用新材料,将新技术与新材料运用到中国设计中,从“抄”到“超”迈近一步。

从科技手段上看。科技手段让设计更专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采用青铜工艺,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硬度高,容易铸造武器或工具,让装饰花纹清晰,代表作为司母戊大方鼎。到了春秋战国,失蜡法则是用蜡来制模,在模型内外敷泥,制为陶范,最后浇入铜溶液,蜡则融化消失,该技术实现了对制品进一步精雕细刻,代表作有莲鹤方壶。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让工艺制作更加精细,造型多样,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设计中都有时代科技发展的影子,深深影响着设计的发展,让设计更具有时代性、价值性。

从装饰风格上看。水晶宫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鸟巢”、“水立方”让人印象深刻,其简约的造型正是现代主义对当代设计影响的最好说服力。对当今这样一个资源不足,人民尚不十分富裕的社会来说,倡导简约之美,是具有其合理性的。

从设计思想上看。水晶宫是机械化,工业化的产物,造成了手工艺与技术的脱离,但我们知道社会进步离不开技术。回溯世界设计,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它造成了一种现实社会的冷漠感,呆板、缺乏人情味成为这个时代的印记。理性主义提出设计是“技”与“艺”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种理念全今被用在当代中国设计学科建设之中。在设计中引发的平民化,民主化,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极其需要这种设计思想也契合中国一直所推崇的社会主义,为大众设计。

总而言之,水晶宫”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它是设计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开始使得世界对设计,现代主义开始新探索。

KK1
KK1 2022-08-30

我们可以发现一场以英国为起源地的设计运动,即19世纪末的工艺美术运动,这次运动针对当时工业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引发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导火索为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时间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这次运动中理论家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中写出了其艺术思想和理论“主张大艺术与小艺术相结合,设计回归自然,设计为大众服务,同时反对工业化。”文章中提及为大众服务,是进步的思想提现。打破了以往各类艺术只为上层阶级,权贵人士的设计理念。这个设计观念值得为现如今中国的设计带来一些启示。

 可是当时的工艺设计运动虽然打着为大众设计的设计理念,主张恢复手工艺,使们重新重视手工艺。然而手工艺毕竟无法与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所比较,制造出来的产品虽然精美,但是造价却极其昂贵,有承受能力的消费者无疑只是“小众”的一部分精英人士和贵族人士而已。这与运动之初所提出的设计理念所违背。

反观今日的中国设计,中国当代设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质和属于自己并与我们伟大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想适应的精神取向,显著表现就是对西方设计的模仿。这样的模仿使得产品具有明显的外来气息,与传统大众一直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普通大众无法欣赏其好处,无法懂得其产品的美。只有少数特定人群可以看懂其中的美,为其买单。现如今,设计早已是多元化的时代,不仅仅还只是仅限于设计风格问题,就连工业化生产也早已是基础性的设施。再分析当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工业化问题意义不大。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与现如今的应该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设计没有完全为大众服务,当时的设计师受限与但是都工业化发展,而如今我没有这样的限制。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层面进行分析当今的设计,可以分为2种属性。一种是商性,一种是大众性。我们要承认设计的商业性,一个设计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其商业价值的大小来判定。如果人民只追求商业性,而模仿外国的设计,来取悦中国的少数特定人群来获得高收益,忽视大众性,就会陷入极端的情况。1851年水晶宫就出现这样情况,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

 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设计想结合。设计需要特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独特的价值取向,这样的设计才具备生命力。设计的发展才会更加注重人文情怀和大众审美取向。真正做到设计为大众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革命到来,未来的设计必须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重视伟大的传统文化思想,注重社会审美以及大众所共同参与的设计。
 工艺美术时期的设计师是实现社会需求的一个职业,而当下的设计师不只是利益相关者,需求者也可以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而产生创造性设计。设计为大众服务,为大众解决问题。
Hanngachi
Hanngachi 2022-08-30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使能源、材料、生产、分工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现代设计为适应新时代、新环境而诞生,其开端便是1851年在英国举行的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而成,由于其本身是一位园艺家,因此水晶宫的造型与温室花房有些相似。水晶宫这一建筑的出现,对于当时以砖石结构为主的西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思考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并关注建筑的通风与采光需求。水晶宫的诞生,体现出非专业人士对于专业领取的改变和冲击,即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些设计的固定思维。事实证明,重大的变革与跨越往往在学科交叉与专业碰撞中诞生。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各个设计艺术运动的发展,现代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细分,人们在专注于一项领域精益求精时,其思想不可避免地会被固定的设计过程桎梏。增强学科间的碰撞交叉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晶宫博览会所展出的产品,大部分为粗陋的工业产品和矫揉造作的装饰的生硬结合,如哥特式纹样刻在蒸汽机上,纺织机上大批叠加洛可可风格饰件。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统筹的指导性设计装饰审美规划,故当时所进行的艺术加工仅仅是对于一知半解的艺术和粗犷简陋的工业产品的杂糅,只是将传统艺术进行生搬硬套,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融合。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设计上要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即顺应自然与环境,将优良的材料和精湛的技术相结合才能做出优秀的设计。水晶宫博览会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有机结合”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不仅是现代设计的开端,我们还应通过这一事件,讲世界现代设计进化史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以此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设计。

Cya
Cya 2022-08-30

(1)水晶宫博览会是指在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在工业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
(2)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创了现代建筑的起点,具有时代的意义,也刺激了产品设计的发展。
(3)同时水晶宫博览会引发了对现在设计思想的讨论,展览中暴漏了技术和艺术相分离的问题,寻求解决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拉斯金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这种理念全今被用在当代中国设计学科建设之中。在设计中引发的平民化,民主化,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
(4)“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可以理解为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比如精美的雕刻技艺需要花费超长的人力,我们可以融合现代科技产品,将精美的雕刻技术以电脑激光雕刻的现代技术实现出来,产品减少了人力的花费,更好地为大众生活和审美活动服务。拉斯金的理论“向自然学习”充满了对人和自然的深切关怀。基于这个观点我们的很多设计都走向“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开始注重改善产品与人之间原本冰冷的关系;改善工业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的失落。
(5)总而言之,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ZWW447
ZWW447 2022-08-30

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由园艺师帕克斯设计了一款第一个用玻璃和钢铁预制拼装的大型建筑———水晶宫。是将新材料运用在新建筑上的革新设计。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开辟了建筑新纪元。

当今中国,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进步很快,但坦白来讲,引进消化再吸收再创新的味道更浓,将技术创新能力运用在各个领域,将产品结合新技术转化成为好的产品。
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以及设计实践,设计创新能力非常不错,以手机行业为例,小米华为等一系列手机企业,依靠创新,把几技术,用户,商业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在海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国家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梦想。将功能设计运用在设计思维的思考上,洞察出用户未想到的功能,进行体验设计驱动并实现。
koko
koko 2022-08-30

1851年,英国政府为了炫耀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在英国,海德公园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最终启用的方案为园艺师帕克斯顿水晶宫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装配式构建钢架结构玻璃,打破了以往建筑的传统格局。也从而证明的非建筑设计师也可以从事建筑设计,这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革新对于传统的土木砖石是巨大的进步,从而奠定了现代建筑的新方向。

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今日,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较晚,自九零年后,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开展工业设计,这一学科开始设计这门学科在国内才逐步走向大众的视野,当然,今天中国的设计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似乎更加接近于水晶宫时期的英国,他带给中国设计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启示与思考:

1.有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当今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方向。水晶宫在材料方面,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使用装配式,构建刚构架结构和玻璃,材料在150年前的英国象征着未来,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影响深远,例如冬奥会的场馆国家体育速滑馆该场馆,该场馆成为首个冬奥会历史上全部使用绿色能源的新型场馆,使用可循环可利用的新型能源可降解可受再生的材料,将科技和人居相结合最好范例,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方向,也是对我国科技领域的最好的阐释。
2.装饰风格大胆创新。从水晶宫的外形来看,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多余装饰,预示着设计功能性和简介性的新领域,也影响的现代主义建筑,例如,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设计,就是对现代主义建筑新风格的创新,该建筑造型简洁功能完备,抽象提取了苏州的城市特色与艺术特色,把苏州园林文化融入其中设计语言简练,设计功能完备,令人印象深刻。完美的实现了简洁性和功能性的融合装饰上大胆创新,且不失地域特色。
3.设计思想上的小心求证。作为150年前的水晶宫,我们当然知道水晶宫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造成的艺术与技术的分离,纵观工业革命后的设计民主化思想盛行,理性结构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充满逻辑性的设计,才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理性主义和逻辑性也充分影响着中国,中国作为超级人口大国,更加民主化的设计,更加理性且更加注重人感受的后现代设计,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也相契合。
4.跨领域设计将更加复杂。帕克斯顿作为园艺师设计出水晶宫使得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命者,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设计学科各领域的界逐渐消解,这也启示了,我国设计教育应当在基础教育开展的同时也更加设计学科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将多学科融入到设计学科之中。
总之,水晶宫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对以后的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在此过程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承接历史面向未来。

0717
0717 2022-08-30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水晶宫博览会。展览场馆由钢铁和玻璃搭建而成,被称作“水晶宫”。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败,开辟建筑新纪元。工业设计带来了技术与艺术的分离,使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因缺乏艺术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批评,由此也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水晶宫采用古典设计风格的倾向,现代设计与古典风格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因此造成形式与内容的分离,也造成功能与形式的脱离。中国在借鉴传统文化理念时,因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例如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香山大饭店,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青砖,灰瓦等,将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相结合。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运动失败。而中国如今弘扬非遗文化,如何将手工艺品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成为中国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一唯一永恒的梦想。

设计史上把“水晶宫"称之为现代设计的开端,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建筑本身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对水晶宫内所展示的工业产品批量化生产的粗制滥造引发的社会效应和进而拉斯金提出了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原则。在当时成为了乌托邦色彩的“为大众服务”设计理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国设计需要达到的高度,水晶宫带给现代中国设计的启示是巨大的。
水晶宫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无论从创新角度还是科技层面都是巨大的突破。然而当今中国设计虽然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科技水平提高,在当下大众对设计与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可使用上时,但设计师对新技术的不敏感,难以做到在材料上的创新,就会导致无法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的设计,使设计与大众需求之间存在间隙,设计作品平平。因此,当下中国设计应该在科技与技术之间寻求平衡。
水晶宫内粗制滥造的展品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速发展,工业批量化生产导致的艺术水准下降局面。这对当下中国设计无疑也是一种警醒。中国并非没有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痕迹。无论是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设计思想,还是《周礼考工记》中“材有美”的工艺观念等等,当时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也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统一,功能与装饰统一。而当今中国设计由于时代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达,快餐式设计与作品琳琅满目,千篇一律,束缚了设计者的灵感与创意,导致在一些领域使得无法做到大众需求与设计之间联系紧密,成为了“水晶宫内粗制滥造的展示品”。因此,当下中国设计应该在创新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
回顾中国设计与艺术的历史,有不少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时机,但却没有把握机遇与更优秀的更良好的艺术设计领域接轨。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之中,以美术为基础,不大重视与科技,经济,市场的联系,而当到现在电子信息时代则与真正和“大众”沟通有些脱轨,设计发展受到束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财富而因当下对外来文化的生搬硬套做不到真正展现。
总的来说,中国设计只有更加注重审美教育,注重艺术发展,善于思考,着眼于构建当下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与体系,将设计与大众紧密关联,强调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实现与大众沟通,真正的从大众需求出发,绽放中国艺术文化魅力。

liumax
liumax 2022-08-30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开启了现代设计的新纪元,那应归功于水晶宫这个玻璃盒子本身给后来的建筑业带来的启示,建筑设计师对钢和玻璃的热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展览会中陈列的的工业制品也使后来的“工业设计师”们找到了持续到今天的工作对象。

     水晶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在中国的建筑中,像是苏州博物馆的新馆的设计,在苏州园林中树立的简洁造型。
    当时的英国,将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的帕克斯顿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新者。当今中国的材料运用也有了参考的意义,冬奥会场馆的建设,节能与环保材料的运用。
   但目前中国的设计少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当我们看到很多设计作品,想要深入去了解的时候会发现,作品缺少文化内涵,缺少民族特色。这也正是我国设计落后的根源所在。还有一种问题,就是将传统元素照搬,没有进行加工设计的加入到自己的建筑作品中,以为这就能体现民族的文化,却体现出了设计师的无知与浅薄。
llllll
llllll 2022-08-30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水晶宫在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历程中有开创性的作用,连接了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设计时代,展现传统和现代冲撞所产生的火花。而如今中国也面临着传统和现代问题,水晶宫可以给中国设计带来良好的启示

从水晶宫的材料看,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材料如:钢架、玻璃。是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新材料替代了传统的砖,石。是对创新性材料大胆的、成功的使用。对于中国的设计而言,我们应该对新型材料进行大胆的使用。水晶宫之后所衍生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对机械化展现了强烈的排斥性,使得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中落后于其他国家,由此可见新型材料的运动对一个国家设计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所以中国的设计应该重视新材料的作用,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从水晶宫所展示的产品来看,过分维多利亚的装饰和工业革命技术之间生硬的结合使产品丧失了实用和审美的作用。被很多人所诟病,失去了设计的本质。而中国长达好几世纪的青铜文化、陶瓷文化等独有的装饰性和当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材料、新科技两者之间如何取舍也给中国设计师带来了思考。日本在对于传统和现代两者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掌握了适度原则。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设计形式进行批评,也启示不能过分的注重一方面的设计,应该把传统和现代两者进行良好,适度的结合,从而促进中国设计的飞速发展

综上所述,水晶宫在面对新材料的态度,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对中国的设计有良好的启示。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中国设计,真正的为人民设计,做有用的设计。使中国在设计方面做到立足传统,面向未来!

denden
denden 2022-08-30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在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展厅由钢铁和玻璃搭建而成,被称为“水晶宫”。它是由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第一次采用玻璃和铁架结构,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格局,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
水晶宫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不仅在技术上是一种创新,在美学上也有重要转折意义,堪称一座真正意义的现代建筑。水晶宫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此次博览会是对工业革命后近半个世纪技术成就的综合检阅,也是对这一时代技术与艺术分离现状的集中暴露。同时博览会会设计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引发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启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先河。
反观今日的中国设计,中国当代设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质和属于自己并与我们伟大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想适应的精神取向,显著表现就是对西方设计的模仿。这样的模仿使得产品具有明显的外来气息,与传统大众一直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普通大众无法欣赏其好处,无法懂得其产品的美。只有少数特定人群可以看懂其中的美,为其买单。现如今,设计早已是多元化的时代,不仅仅还只是仅限于设计风格问题,就连工业化生产也早已是基础性的设施。再分析当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工业化问题意义不大。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与现如今的应该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设计没有完全为大众服务,当时的设计师受限与但是都工业化发展,而如今我没有这样的限制。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层面进行分析当今的设计,可以分为2种属性。一种是商性,一种是大众性。我们要承认设计的商业性,一个设计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其商业价值的大小来判定。如果人民只追求商业性,而模仿外国的设计,来取悦中国的少数特定人群来获得高收益,忽视大众性,就会陷入极端的情况。1851年水晶宫就出现这样情况,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

cclola
cclola 2022-08-30

水晶宫是由钢铁和玻璃在公园里搭建而成的,第一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还有标准预制件的建造方式,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格局,莫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但是展览的产品很多都是滥用装饰,并掩盖了实际的功能。在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引发了场"工艺美术"运动,开启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先河。
设计的社会性和功能性:设计应该是为人民的福祉。设计最重要的功能是解决问题,水晶宫的展品模仿各种各样的历史式样,反映出一种普遍的 、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 的 设计 原 则 ,其 滥用 装 饰 的 程度 甚 至 超 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
善于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突破,水晶宫第一次采用玻璃和钢铁两种新的建筑材料,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格局。

ftwxe
ftwxe 2022-08-30

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的展厅,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设计。它是一座由钢铁和玻璃制造的建筑,材料特殊,造型独特,采光良好。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导火索。
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新纪元。反观中国,
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大部分设计师没有创新的想法,市场上哪一种风格爆火,则跟着学。呆在舒适区,没有尝试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设计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和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吸取工艺美术运动的教训。通过现代技术与设计的配合,将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的生活里。设计产品要为了普通大众,要接地气,传承文化的设计也不是浮于表面,只有美丽的外观,而是真正设计出解决问题的产品。
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Seas
Seas 2022-08-30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
展览场馆是由钢铁和玻璃在公园里搭建而成的,被称作“水晶宫”。它是由英国园艺家帕克斯顿设计的,第一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格局,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水晶宫”堪称一座真正意义的现代建筑,不仅在技术上是一次创新,在美学上也有重要的转折意义 。“水晶宫”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开启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先河。
水晶宫的建造对后世关于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影响,纵观整个设计历史的发展来看:从现代主义的萌芽到“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到现代设计兴起,设计风格由中世纪哥特风格逐渐转向现代极简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水晶宫作为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实践的产物,这个产物使得发展呈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优势与弊端共存,在大工业背景下,也因水晶宫面临着设计问题:一方面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大批量生产无法满足设计的审美性;另一方面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都呼吁“形式追随功能”,机械化批量生产也解决了这个需求。在现代中国设计上带来诸多启示,中国建筑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设计的极简模式,从水晶宫的建筑材料构造来看,20世纪的中国也有玻璃幕墙和钢铁架构的建筑,分析水晶宫带来的启示就是现代建筑的要追随科技进步的步伐,英国工业革命的设计风格是为了彰显自己国家独有的设计风格,那么,中国的建筑风格也要保留自己的传统,而不是一味的追随科技发展,也要考虑建筑设计上的审美性,只考虑功能而忽略了审美功能,那就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没有人情味的建筑。

fay
fay 2022-08-31

水晶宫是万国工业大博览会的展馆。1851年英国为展示其工业革命成果,由阿尔伯特亲王主持,亨利·科尔等人筹办水晶宫博览会,准确来讲称之为万国工业大博览会。这是出自王室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之手的建筑,历经6个月多月建造完成。

水晶宫装配式施工,由钢铁玻璃设计建造,是现代工业技术在应用上的成功范例。在当时博览会最大且具有争议性的展品—水晶宫并未触动到晚清政府,清政府没派人参加交流,政府抗拒与西方文化交流,也为之后清政府没落埋下伏笔。但整体来说,水晶宫作为建筑本身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水晶宫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里面的展品带来的社会效应,使其在设计史上被称之为现代设计的开端。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借鉴思路。全盘接纳材料技术的革新,打破固化设计理念,打开建筑设计材料运用的新思路。

设计上没有多余装饰,空间大且流畅,整体空间结构十分讲究。欧文琼斯对于装饰细节的指导,凸显使用色彩的科学性。风格上摒弃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突出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展现出轻、光、透、薄的建筑美学,与中国传统建筑审美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水晶宫从设计思想到制作安装,突破中国传统的建筑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有着深远影响。

1399792626
1399792626 2022-08-31

AA5B4DA7-A10F-410A-AB97-01470021682E.jpeg
B30B80C5-905E-4561-9254-315777EEA7CF.jpeg
{{7CDF78A2-9E34-459D-B356-A9FC59AB2657.jpeg(uploading...)}}{{BC28B8EF-4D53-4AA6-ACB9-0DBC74FA53A6.jpeg(uploading...)}}

654321
654321 2022-08-31

水晶宫是在设计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事件是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主要用钢铁和玻璃材料建造的大型“水晶宫”。有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潘克星顿采用温室原理来建造,其外形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拱顶没有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由此设计史上把水晶宫称为现代设计的开端,也给中国设计带来的巨大启示。
一个半世纪的今天,当年的水晶宫博览会来到了中国上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的世博会园区也必将成为国际设计界万众瞩目的中心,有水晶宫的启示将在外观上注重不是设计的全部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当理性的功能分析取代感性的外观。
在过去,在西方设计也是同中国设计同频的。比如洛可可和巴洛克与中国清代时期的设计风格大多是华贵典雅,奢华,讲究精美的装饰。经历了包豪斯和水晶宫的现代设计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反思的过程中才正真认识中国设计环境似乎更接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总之,中国受到水晶宫的启示,期待在未来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在与现代化,科技,市场的的全方位沟通下能尽快培育出一个能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专业设计师,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服务”的职业信念和主张艺术家是为了人民福祉而创作。
19-国美-小王
19-国美-小王 2022-08-31
芜湖!起飞

总起:简单说下水晶宫是啥,中国设计需要学习它的优点
一:中国设计应吸收水晶宫设计中的功能性、实用性
二:中国设计应正确处理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水晶宫展品得出的论点,不知道这个该不该写,先写了)
三:中国设计要勇于创新
四:小结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作为展厅,在诸多方面做出突破。其简洁而注重功能性的原则、对于工业机器本质的表现、大胆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特质,都对当今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中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阶段,要达成这一目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从过往设计作品、设计运动中吸取经验教训无疑可以帮助中国设计更快发展,下文将论述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几个启示。
(1)中国设计应注重功能性与实用价值
帕克斯顿作为园艺师,在设计水晶宫时采用了与温室类似的钢材和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并使用预制件拼装缩短了修建工期。建筑整体没有多余的装饰,整体简洁。水晶宫减少了修建的时间、人工成本;大片玻璃利于采光,展馆只需采用自然光便可达到良好效果;可拆卸的钢结构还利于大型展品的运输。它体现出极强的功能性,对所应用的环境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中国设计应从中汲取营养,并融合中国古代设计,诸如明代家具、长信宫灯等优秀作品的精华,在当下背景中合理应用,发展出富有实用价值的设计。
(2)中国设计应正确处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为人的真实需求服务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设计与制造相分离,人们还未找到处理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正确道路,水晶宫中展出的大部分工业产品都毫无节制地进行装饰,缺乏艺术性,让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感到不满。随后开展的工艺美术运动便是为解除粗陋工业制品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威胁而产生的设计运动,但它同样未能解决功能与形式的问题,一味反对机械化、批量化生产,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国设计应处理好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优美,缺乏实用价值,也不能单纯强调功能性,以至于走向冷漠、单调,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在先秦时期,孔子曾提出“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要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认为二者若不匹配则会陷入“粗野”或“虚浮”。而现代设计也在不断体现着这一点,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对于形式的追求、再到国际主义对于功能和理性的偏执,以及今日frog公司创始人艾斯格林提出的“形式追求情感”。中国设计不断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吸取过去的经验,以史为鉴,水晶宫中的展品便是良好的例子。
(3)中国设计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水晶宫直至今日也被人们铭记,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它突破了旧有的建筑观念,在当时以传统建筑为主的英国,这一建筑十分特殊。它突破了传统建筑对于平衡、圆满范式的追求,开辟了建筑新纪元,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中国设计也应强调创新,避免陷入设计的同质化。我们应充分利用从古至今积累的优秀设计思想,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提到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设计中,如利用各地文化遗产发展特色设计产业。总而言之,中国设计应加强创新,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和其他国家先进设计思想相结合,以传统工艺美术、传统设计思想作为发展的根基,走出本民族独特的设计道路。
(4)小结
虽然时代早已变迁,但一百多年前水晶宫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其前卫的设计并未被当时的大众所接受。中国与其类似,国力日渐强盛,可设计方面发展仍有诸多不足,人们对于设计接受程度不足,设计水平也十分有限。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广泛吸收各种优秀设计的精华,同时还需加强设计教育,培养更现代化的设计人才,向大众普及设计思想。
只有在人人都了解设计,并接纳设计的环境中,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更好的世界”这一目的。

nuonuonuo
nuonuonuo 2022-08-31

水晶宫博览会是1851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公爵在伦敦举办的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地址位于海德公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博览会,它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近半个世纪成就的综合检阅。为举办展览而设计建造的建筑本身——水晶宫,凝聚着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建筑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水晶宫博览会的意义
水晶宫博览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建筑史和工业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产品,人们褒贬不一,但总得来说,由于展出的产品多是具有创造性的机械产品,激起了各国对工业化的重视。水晶宫是世界工业时代的重要标志。人们在使用工业产品的同时,审美趣味却停留在了古典装饰风格之中,导致了艺术与技术不协调的矛盾。因而水晶宫博览会所展示的成就和暴露的问题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设计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
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水晶宫博览会在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势对建筑的新尝试,打破了墨守陈规的传统建筑设计,这种划时代的突破与创新,对于中国的设计也有了重要的意义,它掀起了人们对于美学的思考。在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敢于突破原则,积极的发挥创新能力,对设计进行大胆的探索。
水晶宫博览会暴露的艺术与技术分离的问题启示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循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不要为了装饰而装饰,漠视任何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平衡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正真有意义的设计。
水晶宫博览会一味的漠视任何的设计原则,导致许多展品过于夸张而失去了其原有的设计目的;水晶宫的建筑本身同样是过于强调机械设计,而忽视了设计的艺术价值,中国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理性思考,面对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一味的模仿,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用理性的思维,顺应时代的要求,使得设计更加长远的发展。
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a398
a398 2022-08-31

水晶宫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举办的一场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地点。该水晶宫由潘克辛顿设计,采用装配温室的方法,用玻璃刚架结构组成了庞大的水晶宫,采用几何线条和块面进行组合,建造方式上都采用预制和组装的方式,具有着现代建造方式的思维。这对中国设计也带来了启发。
1.中国设计要做到大胆创新
水晶宫采用了当时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玻璃铁架结构,并采用了几何线条和块面进行整合,在当时来说是一次伟大的创新,这对中国设计来说具有着非常明显的启示,中国设计不能一味的维持现状,要做到推陈出新,大胆创新,在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做出一些创新性的改变,使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中国馆为例,其在借助大量现代建筑思维的同时,采用了榫卯结构的形式,这无疑也是一场巨大的创新。
2.中国设计要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不能一味的使用装饰
水晶宫博览会的举办,在当时来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展会其中也展示了很多的各国工业品,但是由于其过分的采用了大量的装饰,导致其上面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和谐,用繁杂多余琐碎的形式来掩盖着粗制滥造的工业品,这对中国设计来说,同样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具有实用性,不能一味的注重产品的美观,大量的采用装饰,而忽略它的实用功能。
3.中国设计要做到一定的理性思考
水晶宫的建造方式采用了温室大棚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是一场革命性的创新,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设计也一定要做到这样的形式。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设计一定要做到理性思考,做到设计与传统相结合,不能一味的去模仿别人。以日本的设计为例,虽然他们的设计形式上大量的采用了西方国家,形式和理念,但是他们也同时注重手工艺与传统设计,并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本民族文化特色。这对于中国来说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中国设计要做到理性主义,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
总的来说,水晶宫是设计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于中国设计来说,要做到传统与设计相结合,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美观性。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理性思考。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与设计相结合。制作具有中国风情的设计为大众服务。

2624
2624 2022-08-31

水晶宫打破传统建筑风格,在材料与技术上实现创新使钢铁玻璃两种新材料在以后能得到更多的应用并且注重机械主义,没有过多装饰展示着设计间接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对于中国设计而言,为大众服务,带有功能性的设计才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开创不同的新材料,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多个不同领域的设计中考虑到大众,以人民为服务对象而设计才是我们应该在水晶宫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ydysa
ydysa 2022-08-31

水晶宫博览会是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的进步,试图改善大众审美来制止对旧风格无节制的模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其丈夫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其设计师是园艺师帕克斯顿,是第一个用玻璃和金属(钢铁)建造的大型建筑,预制拼装。
而中国现在依旧处于一个不自觉的模仿阶段,照搬西方的模式。当今中国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并没有充分的与“大众”沟通,缺少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
水晶宫博览会的优点在于以精巧的手艺和昂贵的材料体现出艺术的魅力;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性形式美的法则失效;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主要来源,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命者;开辟了建筑的新纪元。水晶宫的创新理念以及为制止大众对旧风格的无节制模仿来改善大众审美的形式是值得中国学习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疑是中国设计史上的重大举措,既与世界各国交流学习,又实现了中国设计史的进一步发展。
而水晶宫的缺点在于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通过繁琐雕 琢的不和谐的装饰来掩盖粗糙丑陋的工业产品;没有多余装饰,完全表现工业产品的机械本能;这一时期技术与艺术分离的现状的集中暴露。但约翰拉斯金所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是美术与技术相结合,还强调了设计的社会功能性以及公共性。因此在当今中国,我们在设计中需要建立起与“大众”沟通的桥梁,了解大众所需,做到真正为“人民”、为“大众”、坚持“以人文本”观念的设计。
总体来说,水晶宫在美学上是失败的,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开创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运用。因此在当今中国,应当加大设计投入,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设计、开展智能工厂,着重考虑设计的社会功能性及公共性。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hjr123_
hjr123_ 2022-08-31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第一次国际博览会,水晶宫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称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1)敢于突破原则,打破思维的墨守成规,积极发挥创新能力 水晶宫打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创了采用金属和玻璃建造的先河,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这样划时代的突破与创新,掀起了人们对于美学的重新看待及思考。当代中国设计应不断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在技术革新的同时,始终强调人文主义,永葆“创”的劲头。
(2)平衡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达到统一水晶宫本身是机械制品。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本能,纯功能性的特点,导致其美学价值的失败,而展览中的大部分分展品滥用装饰,流于肤浅的“为形式而形式”,漠视任何设计原则。中国设计应当吸取其教训,平衡形式与功能,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设计在讲求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保证功能第一的原则,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设计。
(3)顺应时代的发展,理性看待过去与当代设计 水晶宫博览会试图改变大众折中主义的审美,导致许多展品过于夸张而失去了其原本的设计目的。纵观日本设计,以传统和现代双轨并行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中国设计应理性看待过去的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本国流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现代结合,这样才能使设计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今天中国的设计当然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却似乎更接近于“水晶宫”时代的原则。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一梦想。

123400
123400 2022-08-31

1851年由约瑟夫潘克星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原理设计,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国际t博览会。
其特点表现在:①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建造的先河②没有多余装饰3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
产生了重大意义:1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设计的发展,那就是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开端②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领域,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③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命者④是设计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显示出欧洲已经出现了一种和以往不同的中产阶级消费文化⑤成为之后一系列大型国际博览会的开端,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⑥促进了工业制品的设计和制造,销售⑦引发了对现代设计思想的讨论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刺激了产品设计的发展。

hbtc
hbtc 2022-08-31

水晶宫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次举行的博览会,它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向全世界炫耀成果的窗口,对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和设计史的意义重大,同时也对当下中国设计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拉斯金深刻洞察了水晶宫博览会带来的设计中技术和艺术严重脱节的问题。艺术脱离了技术和生活的结果只能使得艺术越来越远离大众。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育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地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其次,设计应该跳出艺术的思维框架来思考有关现代设计的问题。莫里斯面对水晶宫暴露出的问题,提出艺术无大小之分,艺术应该走向设计和实用,但他还是将设计局限于艺术的思维框架中。艺术是设计的一个环节,不能把环节的问题放大进而等同为设计的全部问题。中国当下设计院校的师资背景、课程设置常常是对美术门类的照搬,仅仅用艺术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设计师不够的,艺术的标准是人文的,永恒的,而设计的问题常常是社会的,当下的。

最后,设计应不断探索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技术对设计创造具有直接影响。材料和工艺的更新,电子技术的迭代,使设计的形式不断地迈上新台阶。从曾经作为新材料构造英国水晶宫的玻璃和钢铁到如今替代建筑物外墙砖的新型瓷砖涂料,材料和技术对设计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pewter
pewter 2022-08-31

提纲:介绍水晶宫的背景要素和基本特征

      水晶宫映射的西方现代设计
      中国的设计历程与现状,不足之处
      给予的启示,展望未来
水晶宫博览会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了炫耀英国工业的进步,并且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从而在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展览,水晶宫首次运用了玻璃和钢架相结合,设计师是约瑟夫帕克斯顿。在九个月内装配而成,其反应出来的的恰恰是所谓现代建筑和现代设计的根本技术特征,也是后来被标榜为现代设计之精神和代表的工业生产。

水晶宫也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在同时期,西方的设计趋势朝着“为大众”方向发展,当然,这只是思想理念上设计师们所憧憬的美好愿景,但实际上,以莫里斯为代表的设计师们仍然青睐手工艺,所设计的美丽但风格繁复的墙纸,精致而造价昂贵的椅子等,有承受能力的消费者无疑只是“小众”的一部分精英和贵族人士而已。因此,在这时期设计为大众服务是理想的,乌托邦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环境优势下,艺术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过分依赖计算技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底气不足等问题。
水晶宫内含的理性主义和逻辑性也充分影响着中国,中国作为超级人口大国,更加民主化的设计,更加理性且更加注重人感受的后现代设计,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也相契合。中国不仅有优秀的造物传统,也有优秀的用物传统,不仅要吸取西方优秀设计的精神内涵,也要结合本土传统文化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意义的设计。
shore
shore 2022-08-31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与其丈夫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上首次国际博览会,其目的旨在像全世界展现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以及以此方式改善大众审美,制止对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范。其特有的“现代建筑”与“现代设计”及其展出的现代机械展品对中国设计有着深刻的启发。
(一)新结构、新材料的运用

 水晶宫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巧妙的突破传统的建筑材料风格。采用玻璃与钢架结构构建了庞大的“水晶宫”玻璃铁架结构,外形上只显示了简单的铁架与玻璃,没有多余装饰,为中国现代设计中新材料、新结构的运用得到的新的启发。2010年中国上海博览会中国家馆的设计结构体系为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以钢架及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巧妙凝聚中国元素、建造出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体现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对新结构、新材料的新的诠释与解读。

(二)功能与装饰美

 水晶宫展出的展品内容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展的大部分展品是为参展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因而忽视了产品内在特质。展品中各种各样的历史式样,反映除了一种普通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了设计的基本原则。掩盖了功能性,遭到了一众设计师的强烈批评。设计是为人服务,而水晶宫展出的产品却与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这对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装饰美学也产生了警示作用。将功能性与适当装饰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设计的初衷。
综上所述,水晶宫对于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及其备受批评的设计展品从多角度上都对中国现代的设计产生多种启示作用,中国的设计将更加趋向于研究更加新型的材料、结构以及更加生动的将“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一初衷贯彻到底。
113-华理-L
113-华理-L 2022-08-31

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水晶宫博览会在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势对建筑的新尝试,打破了墨守陈规的传统建筑设计,这种划时代的突破与创新,对于中国的设计也有了重要的意义,它掀起了人们对于美学的思考。在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敢于突破原则,积极的发挥创新能力,对设计进行大胆的探索。
水晶宫博览会暴露的艺术与技术分离的问题启示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循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不要为了装饰而装饰,漠视任何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平衡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正真有意义的设计。
水晶宫博览会一味的漠视任何的设计原则,导致许多展品过于夸张而失去了其原有的设计目的;水晶宫的建筑本身同样是过于强调机械设计,而忽视了设计的艺术价值,中国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理性思考,面对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一味的模仿,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用理性的思维,顺应时代的要求,使得设计更加长远的发展。
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410
410 2022-08-31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的进步,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在英国举办了水晶宫博览会。但水晶宫博览会展出的产品却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的现状,展出的部分工业产品仍然用古典主义风格装饰,部分人认为现代设计与古典风格之间并没有内在联系,因此造成形式与内容的分离,也造成功能与形式的分离。
对此,寻求问题的解决成为设计师考虑的主要问题,威廉.莫里斯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这对于当时流行的古典繁琐的设计风格带来了新的冲击。但是,莫里斯仍然强调手工艺设计,采用哥特和自然主义装饰,这一局限性也不可能真正为百姓所享有,无法做到设计为大众。
由水晶宫展览会所爆发出来的问题使得当时的设计家们认识到要“技术与艺术结合”,反对“纯艺术”,在工业设计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而这一点,早在汉代我们祖先就已经有所结合——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完美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结合的观点,虹管灯与吸烟管道,鎏金工艺与跪坐姿态,无论从功能还是审美造型,千年前的中国就使得二者结合在了一起。
而威廉.莫里斯所强调的“设计为大众”在他自己本身的实践中却并没有做到,因此“设计为大众”这一点也成为后来设计家们的考虑重点,约翰.拉斯金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启示了中国,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做到“设计为大众”。
综上所述,水晶宫博览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当今设计要进一步思考,同时,在吸取外来文化时也要回顾本国的优秀文化,将现代设计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真正做到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

dmx
dmx 2022-08-31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水晶宫博览会。展览场馆由钢铁和玻璃搭建而成,被称作“水晶宫”。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败,开辟建筑新纪元。工业设计带来了技术与艺术的分离,使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因缺乏艺术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批评,由此也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水晶宫采用古典设计风格的倾向,现代设计与古典风格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因此造成形式与内容的分离,也造成功能与形式的脱离。中国在借鉴传统文化理念时,因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例如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香山大饭店,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青砖,灰瓦等,将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相结合。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运动失败。而中国如今弘扬非遗文化,如何将手工艺品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成为中国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一唯一永恒的梦想。

bearvodka
bearvodka 2022-08-31

整个18世纪,各种发明此起彼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粗制滥造者比比皆是,工厂主和发明家无暇顾及产品的艺术问题,认为工业生产和艺术家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两个世界。手工业时代工匠们那种孜孜以求的艺术家风范,在机器生产中是无法保持下来的,这个负面效应的问题,在1851年举行的伦敦博览会上,被敏锐的艺术家发现了。
(1)“水晶宫”的两面
英国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定于在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博览会的建筑采用了帕克斯顿的“水晶宫”的设计方案。水晶宫本身便是工业革命成果最好的展示。从材料上,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钢铁、木头和玻璃这三种材料。从建筑技术上看,所有的材料部件全部是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按统一规格模具化生产,组装方便,节省时间。这座建筑的组装已经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节奏了。
对于在博览会展出的许多新发明、新工艺、新制品参加展出,它们多数满足于以机械生产代替手工操作所取得的廉价效益,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工业品的优美形态和装潢;另一方面,各国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倒以其精雕细刻而大放光彩。这些现象被拉斯金和莫里斯察觉到这些问题,并发起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毋庸置疑,水晶宫反映出来“现代建筑”和“现代设计”的根本技术特征;而“水晶宫”内随着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的现代机械的展品——哪怕是粗糙,也恰恰是现代主义时期以来的现代设计最值得炫耀的一笔财富。而莫里斯和拉斯金却只看到了其外观的粗糙低劣,因而呼吁艺术与技术结合、反对机械。然而其对机械的反对恰恰阻碍了“现代设计”的另外一个进程。
(2)从水晶宫到中国馆
“现代设计”所包含的根本性的议题至少包括这样两个前后因袭相承的时序段落,一个当然是基于艺术的立场,对于“纯艺术”向“应用艺术”的呼吁和转向。而另一个,则是立足于设计自身的特点,从不同于艺术的视角提出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市场、媒体、受众研究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基于这些问题的立场上所提出的包括审美风格在内的一系列“现代性”的问题。不幸的是,如果说拉斯金的理论比较彻底地完成了以上这第一方面的使命的话,那么他对于这第二方面的转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是一种压抑。
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中国也面临着设计的“现代性”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123-上理-鱼鱼
123-上理-鱼鱼 2022-08-31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在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这一对范畴中,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尤为重要。西方的设计史从现代设计前奏水晶宫起,经历了包豪斯这种现代设计的启蒙者和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的自觉和反思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世界,通过设计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水晶宫对与当下中国设计而言,具有历史借鉴的意义,我们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谬误中寻求设计的真理。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的进步,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举办了一场19世纪最著名的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英国工程师潘克星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原理,大胆的把温室机构运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与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近半世纪技术成就的综合检阅;也是这一时期技术与艺术分离现状的集中暴露。技术与艺术的割裂在一定程度上细分了设计与艺术的范畴,但艺术与设计的关联性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和大众服务,更好的发挥艺术与艺术其自身的特点。这在西方后期的设计实践中均有所体现。
西方现代设计的前奏从水晶宫等一系列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等因素开始,其中水晶宫的探索,由于当时对于机械的茫然性,存在一些偏航;但也逐步在包豪斯、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等运动的不断反思下前进,使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产生新的飞跃,更好的结合去服务当下社会;直至像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合作,产生出例如系统设计原则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理论,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今天中国的设计当然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却似乎更接近于“水晶宫”时代的英国。在实现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关键转兴期,我们要以水晶宫为鉴,在艺术的历史继承中,不但对本民族艺术遗产进行吸收和接受,而且要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把继承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与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经验和当下问题结合在一起辩证考虑。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这一伟大突破。
只有当理性的功能分析取代了感性的外观评价进入到设计评价体系之中的时候,才能在全面的意义上评价设计作品。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多方面充分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地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993617228
993617228 2022-08-31

采用了新型建筑材料以及新的预制件拼装的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这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审美上的革新。用创新性的思维指导中国设计,为中国的设计开辟新道路,不是一味地滥用传统文化也不是一味地使用新型材料放弃装饰。

jiajia
jiajia 2022-08-31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水晶宫”是第一届世博会,作为工业革命推动下大工业生产的结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代表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工业文明和设计文化的探索,对中国探索现代设计的创新之路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首先,中国设计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水晶宫的设计师帕克斯顿是一个与建筑领域毫不相干的园艺师,却能用属于非建筑设计思维的方式建造了突破西方人关于建筑固有印象的水晶宫,开启了现代建筑的新面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领域的人的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思维也在不断固化而带有局限性。马克思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思维的碰撞,让原本看似不相干的领域之间的关联性显示出来,对中国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变革与跨越的意义。
其次,中国设计要加强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水晶宫的展品呈现了两种极端:一是完全机械生产的工业形态;二是精巧的手艺和昂贵的材料体现艺术的魅力;前者粗制滥造没有形式美感,后者精巧美丽没有实用功能。现代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本质,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以艺术的方式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中国设计要不断探索如何以恰当的形式去体现更好的功能,去实现设计大师沙利文所认为“形式追随功能”,以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总之,在当下类似“水晶宫”时代的英国的设计环境,中国设计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要借鉴和吸收“水晶宫”的启示意义,坚持“设计服务于人”的观念,朝着跨学科交叉碰撞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fly
fly 2022-08-31

水晶宫是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也是第一次世界性博览会,它由园艺家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展馆,展馆晶莹剔透,采光极好故名“水晶宫”。它第一次才用了玻璃和钢铁结构,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辟建筑新纪元。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设计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
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Sisi
Sisi 2022-08-31

1851年,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这次展览,首先服务于欧洲与北美国家在19世纪中期对其经济和工业发展成就的“自我庆贺”,展示其工业产品,技术革新,并展示因科技的进步进而得以去探索全球其他文明的经历。
同治五年(1866)出使欧洲的斌椿在其所著《成槎笔记》就首次对于其万国工业博览会建筑“水晶宫”进行描述,由此可见,“水晶宫”一词在近代建筑预警的出现与1851年伦敦工业完毕会的金属玻璃建筑“水晶宫”直接相关。这些记录可以佐证早期清政府官派人员对此类建筑的第一次接触,也为其提供了首次直接了解博览会的建筑的证据。
在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延禧宫院内的灵沼轩为1909年开始建造的金属玻璃砖石结构建筑,这无疑是与当时的万国工业展览会的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这同时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已经涉及建筑等方面。
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钢铁和玻璃去作为建筑材料而建造的大型建筑,这对于后世的建筑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与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采用钢铁和钢铁混凝土,幕墙结构等有着重要的联系,而这同时,随着后来的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建筑逐渐趋于这种标准化与统一化,采用大量的钢铁和玻璃,进行现代主机建筑设计。
它是一次展览规模特别的大的的展览,参与国家之多,参展作品之丰富,促进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这体现出了他的民族性,世界性,这无疑来说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大型展览,因此在我国不难看出,在各个城市的展会,大多是钢筋和玻璃的建筑,采用标准的单元预制件,在易于安装和拆卸的同时也兼具美观的特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展品柜台特采用玻璃柜台进行展出的原因吧。
同时,它传达出来的简约无装饰的设计也为我国后来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引起了美与技术相结合的思考,使得日后在机器生产制造的时代,人们在考虑产品功能结构的同时,追求产品的美学特征,目前我国许多的茶文化,佛文化,禅学文化等都在科技日益创新的同时,求同存异,将技术与本身的思想文化去进行融合,在满足大众功能需求的同时也不乏是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产品。比如张剑工作室所设计的云朵骨灰盒,纪念死者本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在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下,将其阐述为对逝去亲人的美好寄托,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很好的安抚了使用者的情绪。
但是,我国的一些设计也存在着种种弊端,比如设计创新程度不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度不够,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面对日益复杂的设计环境,我们应当追本溯源,找到最初的文化自t信,发扬优秀传统文焕并将其发扬光大,增强其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来进行科技创新,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源与流的应用,将会更好的服务于本国人民,更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设计。

YMY
YMY 2022-08-31

1851年,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还在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巨大伤痛下苟延残喘,国将不国;同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开始了历时13年的征战,烽火连九州,民不聊生。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在积极筹办一场影响空前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以彰显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此时,一件足以令世人震惊的巨作已经现世,静静地等待着5月1日的到来,而它的出现,注定将影响深远。
水晶宫是一个用标准预制件装配起来的大型建筑,而当时,钢铁和水泥已经大量生产,正好为建筑提供新材料并促进技术革新,使建筑走向具有前所未有的面貌一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水晶宫以其通体采用现代工业产品的钢材、玻璃材料构成,成为了现代生产技术在应用上的成功范例,充分显示了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因此水晶宫也成为了本届博览会的标志和象征。
设计史上把“水晶宫”称之为现代设计的开端,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建筑本身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对水晶宫内所展示的工业产品,包括机械、日常生活用品等带来的社会效应。
水晶宫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轻、光、透、薄的建筑美学,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水晶宫从设计思想到制作安装,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将建筑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体现初期功能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当时人们或许还无法接受水晶宫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却都异口同声地赞扬钢架玻璃形成的广阔透明空间,这种对于陈列和采光问题的解决方式成为了欧洲举办博览会时建筑形式的主要参照。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圆了我们两个多世纪的世博梦。然而,翻看历史文献,不难发现我们和世博其实一直离的很近,早在当年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就有中国的印迹。
翻看中国近代史,我们曾有很多次可以和西方现代文明接轨的机遇。从1793年英国使臣马葛尔尼的中国之行受挫,到后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我们看到的只是挥霍无度的贪官,落后简陋的武器,专制残暴、顽固不化的政府。
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清政府没有派人参加,因为他们对于现代工业有的只剩下恐惧。
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在经过了沉重而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后,其成果很快显示出光辉而强大的一面,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水平的高潮,而且还促发了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水晶宫”的反思,既是对以“水晶宫”为象征的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现代工业文明、现代设计文化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大国崛起之路的过程。

888777666Wyy
888777666Wyy 2022-08-31

答: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国际博览会,旨在向世界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此博览会是设计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显示欧洲已经出现了一种和以往不同的中产阶级消费文化, 追求能够表现出他们的社会转型、个性特点,展示华丽、进取精神面貌的产品。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潘克星顿使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地把温室结构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建筑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材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其外形为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拱顶,没有多余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和建造的先河。也是这一时期技术与艺术分离现状的集中暴露。

       水晶宫是现代设计的开端,设计史上把水晶宫称之为现代设计的开端,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建筑本身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对水晶宫内所展示的工业产品包括机械,日常用品等带来的社会效应。
      水晶宫对于中国设计的启示有:①对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水晶宫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摒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轻、光、透、薄的建筑美学,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②中国设计对于水晶宫内展品的反思;展品主要分四个大类,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涉及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从工业到农业,从军用到民用,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技术已经涉足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大生产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③.本身是机器制品,机器成了风格的塑造者,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命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圆了我们两个多世纪的世博梦。然而,翻看历史文献不难发现我们和世博一直离的很近,早在当年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就有中国的印记。
homles
homles 2022-08-31

水晶宫对于中国设计的启示
(1)水晶宫

1851年位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仅在6个月的时间内被建造完成,并以其独特的构思,新颖的外观,成为国际博览会最引人注目的展品。然而对于设计的发展进程来说,水晶宫不仅仅是一个大型建筑,还是现代设计开端的标志。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方面上水晶宫都达到了当时的新的高度。
一方面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摒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向人们预示了更加现代化的建筑美学,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同时象征着随着工业化不断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趋势不断增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建筑形式将会发生创新性的变化,以适应科技迅速飞跃,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水晶宫的建造展览,促发了设计师们对于机械化与艺术美学的思考,从而引发后来一系列的设计运动,在整个设计探索过程中,设计师们根据当时的政治情局,经济环境等局势进行个人情感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需求赋予设计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以满足精神寄托,在设计师们不断尝试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吸取各国的优秀设计特点,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不仅推动着设计向工业化现代设计的发展,还在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当时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他国侵占,战火不断的因素之一。

(2)中国的设计

1851年水晶宫建造展览的同时期中国处于清朝时代,当时的建筑形式沿袭明代及以前的建筑构造,很少有创新形式的出现,建筑材料大多数木材和砖石,并且清朝建筑较为标准,建筑的建造要根据官府行文规则进行修建,全国统一风格,从建筑看设计,反应当时的设计创新思想的缺乏,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古板腐朽,闭关锁国的庸政,致使当西方正在工业化设计不断探索,进步的同时,中国设计仍处于细工慢活的传统工艺之中。也是后来西方国家侵略,洋货涌入,本国产品滞后的原因之一。

(3)总结

水晶宫的最大意义在于促发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在经过了各种设计探索之后,在沉重而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之后,新兴的资本逐渐壮大,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水平的高潮,而且还出发了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纵观当下的时代背景,我们对水晶宫的反思,既是对以“水晶宫”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的现代工业文明以及现代设计文明发展的反思,也是设计对探索大国崛起起到重要作用的反思。对于,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生活富裕满足具有重要意义。
89bc
89bc 2022-08-31

水晶宫博览会是指在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它一方面为了炫耀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设计水准下降的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
(2)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新技术、新材料,使用钢结构和玻璃面,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创了现代建筑的起点,具有时代的意义。
(3)启示晚清政府在昏睡中下滑到危机的边缘而仍不自省,失去了一次次历史进步的机遇,以致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水晶宫展览会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水平的高潮,而且还促发了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水晶宫”的反思,既是对以“水晶宫”为象征的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现代工业文明、现代设计文化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大国崛起之路的过程。要做到温故知新,以史为鉴。

梦迪
梦迪 2022-08-31

Day2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由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派克斯顿所设计的博览会水晶宫建筑,从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得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其造型的简单,也没有多余的装饰,仅通过预制拼装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建设,这也预示着简洁设计和功能性设计的出现。而水晶宫的出现所带来的影响对当今的中国的设计来说,仍然是重大的。
首先,水晶宫建筑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所强调的设计的社会功能性,带来了设计应该为人民服务的设计思想。今日中国的设计当然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当今中国的设计环境与“水晶宫”时代的英国的设计环境有着相似境遇。而水晶宫建筑的这种简洁设计以及功能设计,可以让大众尽快融于参与设计的环境中,大众提出需求,设计家以设计的功能属性满足大众需求,这一过程,让设计与真正的大众相接触、相沟通,真正构建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
其次,水晶宫建筑里新材料以及新建设方法的运用,它不同于传统建筑用材料砖木水泥等的进行垒合,而是运用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前期根据计算预制,后期现场拼装,这一“标准化”建设对于中国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即中国的设计也要时刻紧跟着科学技术的步伐,设计不仅仅是手工业的专属,在如今工业、网络新媒体大发展的新时代,设计的材料、方法、手段的创新都要与此相联系,形成设计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设计环境。
当然,水晶宫的出现,也警示了中国的设计家们要注重设计下艺术与技术的辩证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绝对分离,绝不可能成就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借古以开今,辩证、批判的看待前人的设计作品,以此吸收其精华,创造出更富有生命力的新设计。
1313852
1313852 2022-08-31

水晶宫作为当时英国宣传自身强大工业能力的产物,同时为了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从建筑风格历史上来看,水晶宫建造当时由于工期紧张最后采用了类似于花棚的建筑结构当时,最后在运用玻璃,钢材的新材料下,水晶宫体现出来的新型潮流风向,并且玻璃的反光五彩斑斓打破原有古典的对称庄严之美。对于中国设计来讲,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通过新型的材料创造出传统材料做不到的外观和结构,在旧的审美中继承优秀之美,并且在新的设计中创造属于中国设计特色的设计。
从意识形态来讲,水晶宫掺杂了英国对于世界宣扬国力,国内文化的因素,因此对于中国设计来讲,应该融合近几年发展的特点素材,通过设计表达出来,例如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现代化的手法让经典重现,发挥现代的作用。

130-江大-小祝
130-江大-小祝 2022-08-31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在设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英国在1851年举办的这次国际工业博览会既是为了向世界炫耀他的工业革命成就,也试图通过展览会批评的形式,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

  水晶宫对于中国设计的启示有:①对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水晶宫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摒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轻、光、透、薄的建筑美学,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②中国设计对于水晶宫内展品的反思;展品主要分四个大类,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涉及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从工业到农业,从军用到民用,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技术已经涉足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大生产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③.本身是机器制品,机器成了风格的塑造者,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命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圆了我们两个多世纪的世博梦。然而,翻看历史文献不难发现我们和世博一直离的很近,早在当年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就有中国的印记。

GLSASA
GLSASA 2022-08-31

“水晶宫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从国家意识上看,政府引导是英国近代设计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政府和国家公知的引导下,英国设计开始逐渐发展。国家有意从政府层面对设计行业产生指导意见并规划出发展方向,知道水晶宫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工业设计逐渐从艺术,手工艺中开始突围。
从设计思想上看。水晶宫是机械化,工业化的产物,造成了手工艺与技术的脱离,但我们知道社会进步离不开技术。回溯世界设计,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它造成了一种现实社会的冷漠感,呆板、缺乏人情味成为这个时代的印记。理性主义提出设计是技”与“艺”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种理念全今被用在当代中国设计学科建设之中。在设计中引发的平民化,民主化,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极其需要这种设计思想也契合中国一直所推崇的社会主义,为大众设计。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
0.069499s